麻醉与眼内压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165445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围术期眼内压(intraoeular pressure,IOP)剧烈波动可以引起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导致视野缺损甚至失明.有研究表明,围术期麻醉、手术操作及药物的使用均可导致IOP发生改变,影响眼内血供. 目的 系统地阐述围术期生理及麻醉常用药物对IOP影响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并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内容 对麻醉期间影响IOP的生理和药物因素进行综述. 趋向 从近期的研究可见,研究者对围术期生理及药物对IOP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及其最适有效剂量,以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方法 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600例早孕36~49d行药物流产的妇女,随机分为3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对照组早上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50mg,服药48h阴道深部放置米索前列醇400分μg;观察1组及观察2组米非司酮常规服药24h后分别加服75mg和1
目的 探讨新疆维族和汉族间民族差异对患者脊柱手术后镇痛药量和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94例,并按民族分为两组:汉族组(H组)和维族组(U组),每组各47例.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
广告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自身与专业的特点进行设计与实施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广告实务操作中的创新能力,符合广告人才市场的需要.通过编辑与设计现代化实验教学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的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B细胞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B细胞去除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调节性B细胞是近来研究发现
APPL1 (adaptor protein,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ng with PH domain and leucine zipper 1)是一种细胞内转接蛋白,可以和多种蛋白作用,介导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目前发现AP
目的 探究不良生活习性对慢性非癌性疼痛(chronic non-cancer pain,CNCP)发病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督促患者摒弃生活中的不良习性,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大量回顾文献,主要从饮食、睡眠、行为及心理情感4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对照实验法,随机发放问卷,调查CNCP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性对其疾病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
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是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Nrf2/ARE通路是体内调控氧化应激的关键通路.激活Nrf2/ARE通路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胰岛β细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术后保留硬膜外管行PCEA).观察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