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课程改革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进以来,农村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总体来讲农村的语文课堂仍然是以教师“满堂灌、一言堂”为主导,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问得多、讲得多、板书多”、“读书少、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少”的现象,学生的朗读指导被淡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总体不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学体会,在此谈几点浅见。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1)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2)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3)要珍視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结合以上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教学设计要以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勤练教学基本功,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思想。
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教师事先都要花费巨大精力进行充分备课,要把握好教学的主导作用。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立了目标,严格实施,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新颖的、灵活的教法组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把教学最终目的落到点上。3、语文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现在有人提出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观点。我认为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现在尽管许多教师都知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老师先“带”路,学生跟着“走”。老师讲到哪,提问到哪,学生就跟到哪,还没有把教学模式给完全转换过来,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核心,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魂”,二者缺一便不成其为阅读教学。因此阅读教学自始自终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智情互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把握教材特点,激发阅读兴趣。例如,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利用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吸收内心世界,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读,大胆读,由教师要我读转变为我想读;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认读过程。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学生获取的知识来自于教师,而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在合作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这将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一位学生亲身经历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联系学生实际,巧用教学方法,注重课堂实效
随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不断快速更新、令人眼花缭乱的教法改革新成果,我是有选择地引进,有改造地吸收,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融合,在实践中创新,使之赋有自身的特色。在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指导上。
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上,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整体把握本组课文的主题、学习的内容方法、能力训练的要点,做到心中有目标;其次是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使之对本组课文有个大体了解,然后根据大部分学生最想先学哪篇课文就先学习哪篇课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兴趣激发主动,主动产生效率;再次是将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区别对待,讲读课文采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精读课文,掌握运用”等步骤进行教读学习;略读课文采用“自我阅读”、“解疑问难”、“小组合作”、“集体解答”、“积累运用”等步骤进行学习。对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习作练习,尽量利用好学校、班级、学生身边的现有资源,引导学生读、说、写、练。如在习作练习《给妈妈的一封信》时,我首先设计一些家庭生活中,学生与妈妈之间常出现的一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镜头,让每个学生去说,尽量回忆当时的场面和对话,再让其他同学补充、评论,这样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又如在写《夸夸我的同学》时,我先让学生给同位找优点,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为人方面的等等,从具体的事例中谈对方的长处。对个别学生,老师发动全班学生帮着找,甚至老师亲自找。此外,类似《校园景色》、《我爱我的家乡》等习作,我尽量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到实地去观察,知道他们如何观察、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某个景物,可以用上学过的哪些词语,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再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文。在学习描写活动场面时,我在班级组织“画鼻子”的游戏,让学生参与、观察、谈感受,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说起来妙语连珠,写起来更是生动活泼,小朋友们再也不觉得作文难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四、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教学“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对朗读的指导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傻读,那种低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败坏了朗读的名声。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德朗读。重视朗读,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许多乡村教师感叹: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怎么能上得精彩呢?似乎一堂语文课中不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单调的、没有生气的、无效的、甚至失败的。我们肯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语文课带来的生机,但是,一堂语文课下来,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更是一种失败!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来就能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图画或其他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能代替语言文学作品本身!
五、切实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本质特征的工具性,决定了小语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于广大农村小语教师来说,只有把培养能力的多种训练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1)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2)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3)要珍視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结合以上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教学设计要以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勤练教学基本功,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思想。
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教师事先都要花费巨大精力进行充分备课,要把握好教学的主导作用。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立了目标,严格实施,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新颖的、灵活的教法组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把教学最终目的落到点上。3、语文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现在有人提出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观点。我认为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现在尽管许多教师都知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老师先“带”路,学生跟着“走”。老师讲到哪,提问到哪,学生就跟到哪,还没有把教学模式给完全转换过来,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核心,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魂”,二者缺一便不成其为阅读教学。因此阅读教学自始自终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智情互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把握教材特点,激发阅读兴趣。例如,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利用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吸收内心世界,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读,大胆读,由教师要我读转变为我想读;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认读过程。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学生获取的知识来自于教师,而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在合作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这将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一位学生亲身经历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联系学生实际,巧用教学方法,注重课堂实效
随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不断快速更新、令人眼花缭乱的教法改革新成果,我是有选择地引进,有改造地吸收,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融合,在实践中创新,使之赋有自身的特色。在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指导上。
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上,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整体把握本组课文的主题、学习的内容方法、能力训练的要点,做到心中有目标;其次是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使之对本组课文有个大体了解,然后根据大部分学生最想先学哪篇课文就先学习哪篇课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兴趣激发主动,主动产生效率;再次是将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区别对待,讲读课文采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精读课文,掌握运用”等步骤进行教读学习;略读课文采用“自我阅读”、“解疑问难”、“小组合作”、“集体解答”、“积累运用”等步骤进行学习。对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习作练习,尽量利用好学校、班级、学生身边的现有资源,引导学生读、说、写、练。如在习作练习《给妈妈的一封信》时,我首先设计一些家庭生活中,学生与妈妈之间常出现的一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镜头,让每个学生去说,尽量回忆当时的场面和对话,再让其他同学补充、评论,这样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又如在写《夸夸我的同学》时,我先让学生给同位找优点,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为人方面的等等,从具体的事例中谈对方的长处。对个别学生,老师发动全班学生帮着找,甚至老师亲自找。此外,类似《校园景色》、《我爱我的家乡》等习作,我尽量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到实地去观察,知道他们如何观察、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某个景物,可以用上学过的哪些词语,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再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文。在学习描写活动场面时,我在班级组织“画鼻子”的游戏,让学生参与、观察、谈感受,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说起来妙语连珠,写起来更是生动活泼,小朋友们再也不觉得作文难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四、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教学“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对朗读的指导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傻读,那种低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败坏了朗读的名声。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德朗读。重视朗读,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许多乡村教师感叹: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怎么能上得精彩呢?似乎一堂语文课中不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单调的、没有生气的、无效的、甚至失败的。我们肯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语文课带来的生机,但是,一堂语文课下来,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更是一种失败!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来就能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图画或其他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能代替语言文学作品本身!
五、切实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本质特征的工具性,决定了小语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于广大农村小语教师来说,只有把培养能力的多种训练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