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前面:
请你闭上眼睛,穿过一条长长的时间隧道,试想一下今天是2059年的5月1日,你已经老态龙钟了,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绵软无力,行动不便。银行卡里虽有足够的钱,但是好吃的东西吃不动了,漂亮的衣服也没心气再穿了,想去旅游根本不可能,因为你已经走不动,年轻时的伙伴也已经不在了……儿女不在身边,保姆陌生且不随你的心愿,这是什么日子啊?你恐惧地向上苍请求:求求你,让我回到过去,我愿付出我所有的财产!睁开眼,你回到了今天,这一次你要怎么活?
这是网络上的一则小故事,而未来的你也许会经历同样的孤独到死亡的故事。我們是否要重新安排生活,并且做好衰老和死亡的准备?
体验课:没想到老了我会是这个样子
我们几个年轻人都是成都益多老年照护的志愿者,我们的体验课是感受自己老了的情境。穿上装备,首先感到身体很沉重,像身负几十斤的重物拖慢了自己的步子,行动不便。装置上的弹力带让人直不起腰,四肢的大关节也被限制。就连平时轻松的几步路,走起来也艰难许多。眼镜则模拟了“老花眼”的感觉。知道平时奶奶眼神不好会带老花镜,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色彩辨认能力也会变差。别说穿针引线,就连看书、读报、看手机,都费劲了。
我扮演的是年老瘦小的婆婆,另一个小伙伴则是体验一个需要照顾的右半身瘫痪的爷爷。“婆婆”需要照顾“爷爷”的饮食起居,包括穿衣服、上轮椅、上厕所、脱衣服等烦琐复杂的日常生活。可佩戴上特殊工具,想穿好衣服、坐上轮椅都变得非常不容易……“婆婆”多次尝试都未能将“爷爷”的裤子提起来,内心很是着急,最后在其他志愿者的指导下,终于穿好了衣服。但在需要把“爷爷”抱上轮椅的时候,瘦小的“婆婆”又要怎么办呢?年纪较大而体力不支的“婆婆”总是害怕自己的不小心给“爷爷”的身体带来二次伤害,自己也因此受伤,这样不仅让爷爷担心自责,而且会给子女带来很大的负担!“爷爷”虽然口上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十分煎熬,觉得自己十分没用,给老伴带来很大的麻烦!很多时候都想要放弃,但一想着老伴关心的眼神和话语,又总是放不下。因为找不到着力点,“婆婆”差一点绊倒,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才得以抱“爷爷”坐上轮椅。
我不禁思考,如果没有志愿者的帮助,没有专业的护理技巧,“婆婆”和“爷爷”要怎么办?一开始的迷茫、不以为意,都在“尝老”体验后消失殆尽。老年人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更别说,失能老人和他的老伴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会有多么艰难。这次体验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在10年前去世了,爷爷去世前身受病痛的折磨。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奶奶不到一米五的瘦小的身躯艰难地支撑起一米七五左右高大的爷爷。爷爷有落叶归根的观念,拒绝入住养老院,儿女工作繁忙,照顾爷爷的重任只能落在奶奶身上。长时期的照顾,奶奶疲惫不堪,爷爷虽然很心疼奶奶,却也没有办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只有通过切实的体会才能感受到老年人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而通过“尝老”体验活动,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老年人,才能让更多人关爱老年人。体验之后,益多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喘息100。喘息100能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照顾服务,为家人提供陪伴支持的平民化养老服务模式,让老人在获得科学的照顾和陪伴的同时,缓解家人的压力。这次体验让我感受到,为衰老做好心理准备该有多重要,当我们老了,除了科学的照顾,爱和陪伴将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当朝阳和夕阳相遇:同居式养老带来的温暖
养老院的老年人被孤独击垮,年轻人被房租打败,为什么不把养老院多余的房间低价租给年轻人,换取一份贴心的陪伴呢?显然,尝试多种形式的养老对已经到来的衰老和终将到来的衰老是一种积极的准备。
2018年底,浙江杭州滨江区推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的项目,面向全社会招募年轻人入住阳光家园养老院。年轻人每个月只要付300元/月的租金就能住进养老院里的“宾馆标间”,比市场价低了一千多元。
不过,有一个前提,年轻人每月必须要做至少20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用服务来换房租,可以是过节时举办文艺晚会,陪老人散散步,教老人怎么用电子产品等等。此外,这个项目也设有退出机制。承租期内,志愿者与所在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或企业迁出滨江、歇业等情形,承租人员将被取消准租资格并按规定腾退房源。
一边是刚刚毕业无力承担高额房租的年轻人,一边是缺少陪伴的老年人,本不会有特别多交集的两个群体,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个项目相遇了。阳光家园是杭州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共有2000张床位,其中养老部分有800张,目前有六百余位老人入住。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方式,但却同样面临空巢、无助、孤独等问题。
就这样,养老院的老人们迎来了“小伙伴”,生活也悄悄发生了变化。2013年大学毕业就来到杭州的杨云海是参与者之一,他与朋友开了一个少儿艺术工作室,自己负责教国画和书法。而现在,他的“学生”里又多了十几位老人。每个周六下午2:30,十几位老人便会准点坐在教室里等杨老师来上课。写得好的,杨云海会表扬,写得不好的,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细致到一撇一捺中。下课后,杨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老人们领了作业也很开心,有两位老人,还小声问邻座的“同学”:“老师说每天写几张?”
王奶奶想跟远在北京的儿子视频聊天,但苦于没人教怎么使用,李晓阳的出现帮了大忙。他手把手带着王奶奶操作,知道了“诀窍”的王奶奶,眼睛闪着光,笑容满面,她可以随时都见到儿子了。蔡静茹觉得自己加入“陪伴”项目是一种特别的缘分。“那时奶奶刚过世没多久,能和老人住在一起,我觉得是对这份情感的延续,也能让我提前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父母。”自从这些年轻人搬进来后,老人们开怀大笑的时间明显增多了。年轻人为老人赶走孤独,带来生机与活力;老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在他们迷茫时给予真诚的建议,驱赶了他们的迷茫,更让他们对生命又多了一分理解。 而另一种形式是“老幼同养”,这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了。“如果有机会,孩子和老人能为彼此带来什么?”2012年,好莱坞制作人埃文·布里克斯将镜头对准美国西雅图的一家代际学习中心,拍摄了时长5分钟的纪录片《现在完成时》。在影片最后,他提出了上面的问题。那是一个养老院和幼儿园融合在一起的地方,老人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参加各种活动。纪录片里,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围着一位老人,抚摸她爬满皱纹的手;插着引流管的老人帮孩子制作三明治。一位老人对着镜头说,“你知道能够关心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关爱,是一种怎样的感动吗?”
当然,类似模式并不仅仅存在于国外。武汉童心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老幼同养。2018年年底,南京锁金村的老幼同养机构关停了养老院部分,只将幼儿园保留下来。该幼儿园园长陈琪说,她对这一模式探索了16年。目前,这种模式在国外有近500家,但在中国只在三家。这种模式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和孩子的人格培养确实有好处,甚至改变了老年人对养老院的看法。但温情之外,往往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因为老年人和小孩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包括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差异还是很大的。日常工作中,既要尊重老年人,又要照顾小孩,并非易事。
“外国的老幼同养已经发展到实验治疗老人疾病的阶段了,但在中国,还在试探这两者能不能结合,连起步阶段都不算。”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彦蓉说。即便如此,面对流逝的时光和一天天走近的衰老,又如何能停下探索的脚步呢?
“时间银行”,愿我们所有人都能为衰老做准备
2018年,苏州怡养老年公寓也推出志愿者之家项目,把养老院的老人和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只要办理一张“时间银行”卡,每月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30~60个小时,每张床位每月支付300元的租金,90后年轻人就可以入住养老院。
她叫陈艺,搬进养老院不久,已经与这里的老人“打成一片”。时下年轻人喜欢打卡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是陈艺却每天在养老院打卡“时间银行”,乐此不疲。这天是重阳节,养老院的大礼堂里,陈艺跑上跑下,搬话筒和道具、扶老人上下台,在完成了重阳节文艺演出的服务工作以后,陈艺说,“我与王阿姨还有个约会。”书画室里,陈艺口中的王阿姨已经在气定神闲地练习书法,一见陈艺来了,喜上眉梢。“新收的学生,可好学了,现在不仅有人陪伴了,而且我自己也能发挥余热了。”76岁的王阿姨是退休老教师,教了一辈子书。王阿姨与陈艺认识也不过两天。第一次去王阿姨的住处,王阿姨就忙不迭地向陈艺介绍屋里的陈设。墙上挂的是大女儿的手工,桌上用的是小女儿送的礼物,身上穿的是小儿子买的衣服。“虽然她的孩子们都很孝顺,但是阿姨其实内心是孤单的,她更需要的是陪伴。”陈艺说,“弥补阿姨心里缺憾的,就是我要做的。我想坚持下去,在他们还在的时候对他们好一些,不辜负他们,也不辜负自己……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认真年轻,老了再优雅地老去……”陈艺说。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老人感慨,“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有一些老人进了养老院,还是处于“精神空巢”之中。他们也想拥抱世界,也想感受年轻人的活力。
在我国,时间银行才刚刚开始,而在瑞士,这个养老项目已经是非常成熟了。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会保险系统的个人账户内。按照协议,参加人员的工作期限是一年。一年后,“时间银行”会将工作时数统计出来,并发给你一张“时间银行卡”;当自己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借“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届时,“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验证过“时间银行卡”的信息后,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她家中去照顾你。如果自己在去世前没有使用完“时间银行卡”中的“时间”,“时间银行”会把这些小时数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给自己的遗产继承人。“时间银行”每年都会召集参与者举行一次大派对,参加派对的老年人时而唱歌,时而跳舞,玩得不亦乐乎。“时间银行”在改善他们晚年生活的同时,也在他们的晚年生活中注入了年轻的活力。
“时间银行”是基于一种互助共赢精神成立的,需要高度的社会自觉,要懂得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样自己银行账户上的时间存款才会越来越多。只有整个社会都拥有这种意识,才能不断地持续发展下去。从1999年开始,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广州、济南等地也先后开展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社区试点。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机构温和试水,志愿者纷纷加入,相信时间银行将进入大众视野,虽然谈不上能解决养老问题,但它很有希望成为养老体系改革中一个能起积极辅助作用的分支。
探索养老新模式,面对衰老多一分思考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逃过衰老和死亡,父母如此,我们也是如此。或许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以及“时间银行”等等所有的探索,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更让老人的心多了一丝温暖,也让年轻人面对衰老和死亡多了一分思考和准备。这些尝试,不只赢在现实,还赢在未来,其中蕴藏的时间和空间意义,给公共产品供给带来了思考,这也启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阳光工程连接现实和未来。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在成都每10个人中就有两个是老年人,放眼全国,到2033年我国老年人将超过4亿!这是眼下中国所面临的老龄化现状。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养老领域关于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养老服务消费等新政策。这些新变化对年迈的父母和未来的我们都极具影响——
养老选择更多 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确定保障范围,其余床位允许向社会开放,研究制定收费指导标准,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
看病更方便 促进农村、社区的医养结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勵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 花费更少了 出台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租赁、回收和融资租赁办法,推进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与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衔接。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含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
服务更贴心 建立健全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和及时发现意外风险。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养老更智能 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加强老年人身份、生物识别等信息安全保护。
老年教育更丰富 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积极探索部门、行业、企业、高校所举办老年大学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服务设施更友好 从2019年起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逐步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020年底前,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实施适老化改造。
消费更安心 嚴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
写在后面:我们都需要养老教育
对于养老教育我们可能很陌生,但是说到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定非常了解。为什么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呢?一是不让孩子误入歧途,二是让孩子能发展得更好。比如艺术教育,食品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可当我们面对家人的老去或者自己老去时,我们却茫然无措。是的,像教育孩子一样,我们更需要养老教育。
什么是养老教育?首先我们要有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的两种准备和思考。我们需要先学会面对家中有老人失去活力时,这个家庭必须要面对的各种系列性问题,就像孩子接受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一样。我们为了家人或者自己能获得更好的晚年生活,也需要接受养老教育,这个教育只有老人才需要学习吗?不是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老去和失去活力的问题,如果家人遇到了,我们更需要学习如何和他们相处,让家人在共同的协助下获得更幸福的晚年。
试想,如果我们的父母比较健康,可能老去这个话题离我们还很远,但当他们因衰老、意外、疾病而失去活力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是整个家庭必须马上要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情况降临时,整个家庭会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呢?会不会出现矛盾和争执?家中长辈的情绪、性格又会不会因此发生变化?老人的寿命会不会缩短呢?老人和子女的生活是否该重新安排?养老教育是什么?就是当家里有老人失去活力后,全家人应该怎么应对,怎么处理好这件事情的科学方法,是家庭面对养老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方法,是大家齐心协力找到应对这个问题的方法。这需要我们去专门地学习和研究。就如同《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我们要重视养老问题,让老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因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他山之石——优雅地老去
在德国,“老去”有无限可能,就像年轻的方式有无数种,老去的方式也可以很多变。老去的人可以是优雅的、温暖的、求知的、酷的……作为全世界第二“老”的国家德国,在不久的将来,德国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长者,而在那里因为有世界最慷慨、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更有民间、半官方各种机构的探索。整个社会对待“老去”的普遍观念转化,以至形成一种全新的“老去”文化。都为每一位老人的养老生活开启了保护伞。
2006年开始,德国联邦家庭事务、老人、妇女及青年部资助建立“多代中心”──让老中青欢聚一堂的交流场所,由福利机构无偿提供社区服务。这些中心强调将照顾长者、教育、家庭服务以及义工参与等元素连接起来。目前450家多代中心在德国遍地开花,各出奇谋。有的推出“维修咖啡馆”,邀请长者和年轻人集中坏电器一起钻研如何维修;有的则举办爷爷奶奶故事会,定期给孩子阅读经典。也有中学生定期接受陪护训练,学习如何与长者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