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画片《藏獒多吉》是以中国作家杨志军的畅销百万小说《藏獒》改编而成的第一部中日合拍的非常成功的动画作品。该片入围了世界四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有法国的动漫戛纳之称的昂西动画节,并成为2011年中日电影周开幕式的主要影片。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观众群,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此作品融合了很多藏族的文化于其中:从动画片的场景来看,体现了藏族民族特有的风格,比如影片一开始远处高耸绵延的雪山,高原的鹰;动画中出现的角色或者角色的服饰也都体现了藏族的民族文化的元素;动画中所用的语言也与藏族的文化生活紧密联系。
关键词:动画电影;宗教与民族文化;宗教民族文化与动画电影
一、《藏獒多吉》的影片介绍——内容简介及获奖情况
《藏獒多吉》的出现正是本人读研究生一年级结束的夏日。对于这部倍受各方期待的首部中日合拍动画电影,我也早已心驰神往,想一睹为快。这部动画电影是以畅销的杨志军先生的小说《藏獒》改编而来。故事以内地少年田劲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其在母亲去世后来到青藏高原寻找当医生的父亲,学习如何适应当地生活,以及遇到并收养藏獒多吉后发生的系列事情。影片入围了有法国动漫戛纳之称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并且作为中日电影周的开幕式的主要影片。
二、《藏獒多吉》中的藏族生活——西藏的地域魅力
就象《藏獒多吉》片头的那样,坐落在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有着巍峨的群山,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美丽动人,高傲自由,令人心驰神往。 “西藏地理所具有的自然美景,在于它的特立独行,既有冰雪高原之壮美,又有丰富多彩之柔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可比拟的。”(朱全胜《西藏的魅力》2011年7月14日副刊第八版)
在西藏,哪怕你一整天开着车或骑着马前行,也不会觉得寂寞,途中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秀丽景色伴你左右。西藏可以分为大致上三个不同的区域。在北边是高大的藏北高原,被唐古拉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包裹在内,占据整个西藏的三分之二。在喜马拉雅山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经地区,是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同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深达5382米。这里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地热带,在林芝地区,四季如春,仿佛人间仙境。其中嘎定沟和南伊沟则是一片竹海松林,满眼碧绿,空气清新宜人。在西藏的东边有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横断山脉,是由东西走向逐步转向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三、藏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藏族服饰、壁画与金银器具
在影片《藏獒多吉》中,不得不让我们赞叹的是藏民特有的美丽藏族服饰。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可以作为艺术问题来研究,而藏族服饰同样也是同当地的社会、宗教、经济、产业、道德、知识问题密切相关。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在于长袖、大襟、肥腰、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各类金银珠玉饰品。
四、藏民的信仰——拉格巴与阿玛拉奶奶的“药”
草原上的医生拉格巴,作为《藏獒多吉》中主人公田劲的父亲,有着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对田劲而言有些不近人情的他,对于草原上自己医生的职责却相当尽职尽责,每日早出晚归。他用学来的西方医术免费给穷人们看病治疗。而同样作为学过医术以卖药为生的诺普的奶奶阿玛拉,却与拉格巴截然不同。虽然在集市上卖“药”,但是阿玛拉奶奶卖的却是“什么都病能治”“用这一带的草榨成汁,再放点土,还有点儿牦牛粪”做出来的“药”。相比踏实低调淳朴的拉格巴,专门卖假药为生的阿玛拉奶奶,喜爱不时的博得大家欢笑而显得高调和小心眼。也许是迫于生计,阿玛拉奶奶才“出此下策”,或者导演本身因为丰富剧情的需要才这么安排。
五、优秀的民族风可以影响整个世界
(一)《藏獒多吉》的客观代表性
《藏獒多吉》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成功的将中国题材与日本画风结合起来,很好的展现了中国西藏的风土民情,并且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原著作者杨志军先生说:“当初中影集团找到我说要把《藏獒》拍成电影,我特别兴奋。其实我也期待这部作品被搬上大银幕。也就起到了当初我推广藏獒的这样一个初衷。电影把藏獒的品质表现的非常真实感人。”我们在影片中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高原风景,更从对藏民的深入分析中发掘出人性和信仰的光芒。作为世界之脊的西藏高原和藏民的平静淡然、圣洁美好、和谐统一,仍然在现实中感染着你我,让我们始终心中充满向往,精神上产生共鸣。
(二)发掘民族文化就能发现宝藏
通过对影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也许往往真正的宝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民族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打开民族文化的抽屉,就可以提高自己兴趣的纯度,在浩瀚的文献古籍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仿佛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
在当今的世界,东西方艺术交融碰撞,我们既要学习西方优秀的艺术思想,更要沉淀自身优秀的民族文化。西方艺术的真髓在于对客观性的追求,将现实以及超越现实的神秘世界的样貌,通过客观方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张鹰.宗教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蒋述卓.宗教艺术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吕鸿雁,张骏.动画大师的生平与作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动画电影;宗教与民族文化;宗教民族文化与动画电影
一、《藏獒多吉》的影片介绍——内容简介及获奖情况
《藏獒多吉》的出现正是本人读研究生一年级结束的夏日。对于这部倍受各方期待的首部中日合拍动画电影,我也早已心驰神往,想一睹为快。这部动画电影是以畅销的杨志军先生的小说《藏獒》改编而来。故事以内地少年田劲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其在母亲去世后来到青藏高原寻找当医生的父亲,学习如何适应当地生活,以及遇到并收养藏獒多吉后发生的系列事情。影片入围了有法国动漫戛纳之称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并且作为中日电影周的开幕式的主要影片。
二、《藏獒多吉》中的藏族生活——西藏的地域魅力
就象《藏獒多吉》片头的那样,坐落在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有着巍峨的群山,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美丽动人,高傲自由,令人心驰神往。 “西藏地理所具有的自然美景,在于它的特立独行,既有冰雪高原之壮美,又有丰富多彩之柔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可比拟的。”(朱全胜《西藏的魅力》2011年7月14日副刊第八版)
在西藏,哪怕你一整天开着车或骑着马前行,也不会觉得寂寞,途中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秀丽景色伴你左右。西藏可以分为大致上三个不同的区域。在北边是高大的藏北高原,被唐古拉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包裹在内,占据整个西藏的三分之二。在喜马拉雅山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经地区,是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同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深达5382米。这里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地热带,在林芝地区,四季如春,仿佛人间仙境。其中嘎定沟和南伊沟则是一片竹海松林,满眼碧绿,空气清新宜人。在西藏的东边有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横断山脉,是由东西走向逐步转向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三、藏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藏族服饰、壁画与金银器具
在影片《藏獒多吉》中,不得不让我们赞叹的是藏民特有的美丽藏族服饰。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可以作为艺术问题来研究,而藏族服饰同样也是同当地的社会、宗教、经济、产业、道德、知识问题密切相关。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在于长袖、大襟、肥腰、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各类金银珠玉饰品。
四、藏民的信仰——拉格巴与阿玛拉奶奶的“药”
草原上的医生拉格巴,作为《藏獒多吉》中主人公田劲的父亲,有着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对田劲而言有些不近人情的他,对于草原上自己医生的职责却相当尽职尽责,每日早出晚归。他用学来的西方医术免费给穷人们看病治疗。而同样作为学过医术以卖药为生的诺普的奶奶阿玛拉,却与拉格巴截然不同。虽然在集市上卖“药”,但是阿玛拉奶奶卖的却是“什么都病能治”“用这一带的草榨成汁,再放点土,还有点儿牦牛粪”做出来的“药”。相比踏实低调淳朴的拉格巴,专门卖假药为生的阿玛拉奶奶,喜爱不时的博得大家欢笑而显得高调和小心眼。也许是迫于生计,阿玛拉奶奶才“出此下策”,或者导演本身因为丰富剧情的需要才这么安排。
五、优秀的民族风可以影响整个世界
(一)《藏獒多吉》的客观代表性
《藏獒多吉》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成功的将中国题材与日本画风结合起来,很好的展现了中国西藏的风土民情,并且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原著作者杨志军先生说:“当初中影集团找到我说要把《藏獒》拍成电影,我特别兴奋。其实我也期待这部作品被搬上大银幕。也就起到了当初我推广藏獒的这样一个初衷。电影把藏獒的品质表现的非常真实感人。”我们在影片中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高原风景,更从对藏民的深入分析中发掘出人性和信仰的光芒。作为世界之脊的西藏高原和藏民的平静淡然、圣洁美好、和谐统一,仍然在现实中感染着你我,让我们始终心中充满向往,精神上产生共鸣。
(二)发掘民族文化就能发现宝藏
通过对影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也许往往真正的宝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民族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打开民族文化的抽屉,就可以提高自己兴趣的纯度,在浩瀚的文献古籍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仿佛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
在当今的世界,东西方艺术交融碰撞,我们既要学习西方优秀的艺术思想,更要沉淀自身优秀的民族文化。西方艺术的真髓在于对客观性的追求,将现实以及超越现实的神秘世界的样貌,通过客观方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张鹰.宗教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蒋述卓.宗教艺术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吕鸿雁,张骏.动画大师的生平与作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