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感能力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像传统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
  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如果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体验,即使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更不能在生活中自然地、有意识地找到分数。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分4个橘子或8块糖,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几种分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这样学生们对单位“1”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
  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否真正理解,还表现在学生是否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分数,所以,我又启发大家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还能用分数表示?举出生活中的分数。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身边、在生活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分数。学生在根据不同的事物说出不同的分数时,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而且也了解了分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能够主动地或自动化地在生活中找到分数、运用分数时,说明学生切实把分数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对生活中的分数的感悟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数感。
  
  二、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面积单位的认识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1平方米与10平方米比较,再估算出教室的面积,也与10平方米进行比较,想象10平方米的大小。再通过10平方米与1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比较,体会较大的面积,进而估计校园的面积、小区的面积、广场的面积。用这种比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体会大数目的意义,使学生在比较中,通过能够见到的、感知到的比较小的数感受大数,数感也得到发展。
  
  三、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
  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如: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问题;有购票问题;有计算耗油量的;有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有设计路线的。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
  学生解决问题时,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数感。所以说,人们只有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才能使数学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这样,学生能够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反之,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又会强化数感的形成。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一、
期刊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有识之士指出:教师如果只是知识的“注射器”,那么学生也只能成为被动接受的“贮存器”。因此,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势在必行。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走了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切入口,它能让学生变外在的“学”为内在的“学”,让学生动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实际上的运动往往非常复杂,不可能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圆周运动。为了使研究变为可能和简化,我们常采取先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把问题理想化的方法,如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
期刊
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实际化,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优质课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配合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如何才能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呢?    一、营造课堂氛围,沟通师生感情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从而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课前适当的播放一
期刊
“严厉” 是当好一个班主任的必要手段,但是对于“严厉”来说,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能够树立威信,严肃纪律;而不利的一面则是:让学生认为老师太冷酷,难以拉近距离,很难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如何做到严而不厉,这是一个成功班主任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巧。  对于一个想树立威信和严肃纪律的老师来说,严厉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回望历史,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讲到法家思想,我们绝不会忘记秦
期刊
高中学生步入社会,不可避免地要参与政治生活。因此,现行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三思想政治课教材主要定位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素质的培养。该教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宗教、外交政策的基本知识,明显地分成了具有密切联系的两大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关于政治、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
期刊
内容摘要: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精选例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新课程 生物 主体作用    如何真正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每个高中生物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其中“高效率—低负担—高质量”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
期刊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也许有的人再也不会去写文章,但话却是天天要说的。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严格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面临重要转变。据研究,15岁前后的中学生脑容量已十分接近成年人,思维品质也在迅速完善,其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甚至超过了成年人。所以,对初中生进行
期刊
摘要:《品德与生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我们要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教学活动 策略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