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步入社会,不可避免地要参与政治生活。因此,现行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三思想政治课教材主要定位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素质的培养。该教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宗教、外交政策的基本知识,明显地分成了具有密切联系的两大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关于政治、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二是我国的国家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宗教、外交等重大政策的基本内容。前者是矛盾的普遍性,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后者是矛盾的特殊性,是前者的具体化和深化,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形成了高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使教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能力与觉悟相结合,加强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样应体现教养、教育、发展的职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重任务。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既有认知方面的要求,又有能力和觉悟方面的要求(参见前面的教学目标分析)。这种三结合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之中。
除了教材正文通过知识点(概念、原理、观点、结论、重要的经济现象)的论述,体现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目标以外,各课的课后练习部分也改变了以往简单地从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题型,设计了一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根据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通过各种题型,体现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安排,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克服为应试而教的倾向,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
二、以知法、守法、用法教育推动思想品德教育
在现代社会里,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有机组成的复杂结构,它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等。其中,政治素质是核心,思想素质是主体,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基础。正是由于思想品德素质的复杂性,也由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反复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应体现层次性原则。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法制教育和市场道德教育是整个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要提高青少年的整体思想品德素质,就必须从加强法制教育和市场道德教育入手,引导学生学法、用法和自觉守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着眼于素质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传统教材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标,视教材为知识载体,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让学生参与的机会与情景。新教材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着眼于素质教育,着眼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高三思想政治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革新,从而使教材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适合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并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理念、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
四,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
新教材风格新颖,图文并茂,采用引语、正文、楷体、小栏目、阅读与思考、本课小结、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各课的主题与内涵,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降低了理论难度,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易引起视觉的多样化,增添了课文的生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构成形式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五、强化教材的政治教育功能
教材不仅从学科本身的逻辑出发,还从学科的教育功能出发,尽力寻求学科知识体系与教育价值体系的交汇点,突出了思想教育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①突出了国家意识、尤其是国家利益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②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注意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使所学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③突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尤其注意邓小平理论教育,并把它渗透到教材的相关部分中。
六、使用高三思想政治教材应注意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知识经济、科技竞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对公民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政治辨别和参与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2、强化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国家意思培养。高三大部分学生已十七、八岁了,增强其政治责任感是一个迫切问题。尤其是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变得更为迫切。我们更要注意把知识性教学引导到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国家观念的教育上来。增强政治责任感,主要是增强其主体意识,参与国家各项政治生活的意识,做国家主人的责任感和公民的平等观念、法制观念,使学生懂得:每个公民既享有《宪法》赋与的权利,又要忠实地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政治责任感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它体现在每个公民的行为中。
3、要敢于迎着学生中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习高三思想政治,学生中敏感的热点问题很多,如民主问题、两党制和多党制问题、三权分立问题、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人权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等等。对于“热点”问题,不能回避,应该引导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用阶级的、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得出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一、知识、能力与觉悟相结合,加强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样应体现教养、教育、发展的职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重任务。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既有认知方面的要求,又有能力和觉悟方面的要求(参见前面的教学目标分析)。这种三结合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之中。
除了教材正文通过知识点(概念、原理、观点、结论、重要的经济现象)的论述,体现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目标以外,各课的课后练习部分也改变了以往简单地从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题型,设计了一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根据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通过各种题型,体现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安排,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克服为应试而教的倾向,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
二、以知法、守法、用法教育推动思想品德教育
在现代社会里,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有机组成的复杂结构,它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等。其中,政治素质是核心,思想素质是主体,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基础。正是由于思想品德素质的复杂性,也由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反复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应体现层次性原则。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法制教育和市场道德教育是整个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要提高青少年的整体思想品德素质,就必须从加强法制教育和市场道德教育入手,引导学生学法、用法和自觉守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着眼于素质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传统教材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目标,视教材为知识载体,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让学生参与的机会与情景。新教材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着眼于素质教育,着眼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高三思想政治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革新,从而使教材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适合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并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理念、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
四,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
新教材风格新颖,图文并茂,采用引语、正文、楷体、小栏目、阅读与思考、本课小结、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各课的主题与内涵,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降低了理论难度,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易引起视觉的多样化,增添了课文的生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构成形式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五、强化教材的政治教育功能
教材不仅从学科本身的逻辑出发,还从学科的教育功能出发,尽力寻求学科知识体系与教育价值体系的交汇点,突出了思想教育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①突出了国家意识、尤其是国家利益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②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注意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使所学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③突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尤其注意邓小平理论教育,并把它渗透到教材的相关部分中。
六、使用高三思想政治教材应注意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知识经济、科技竞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对公民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政治辨别和参与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2、强化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国家意思培养。高三大部分学生已十七、八岁了,增强其政治责任感是一个迫切问题。尤其是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变得更为迫切。我们更要注意把知识性教学引导到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国家观念的教育上来。增强政治责任感,主要是增强其主体意识,参与国家各项政治生活的意识,做国家主人的责任感和公民的平等观念、法制观念,使学生懂得:每个公民既享有《宪法》赋与的权利,又要忠实地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政治责任感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它体现在每个公民的行为中。
3、要敢于迎着学生中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习高三思想政治,学生中敏感的热点问题很多,如民主问题、两党制和多党制问题、三权分立问题、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人权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等等。对于“热点”问题,不能回避,应该引导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用阶级的、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得出马克思主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