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数学实验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提出,数学实验必将遍地开花。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育;数学实验;学科教育
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功效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想,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难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是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的数学实验采用“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与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数学实验课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严谨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丰富、轻松有趣起来,学生可以动手做、画、量,可以用眼观察、比较,可以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运用计算器、电脑研究问题,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人类有意义的一种活动,激发学生學习数学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的例子
案例:探究函数性质
实验目标: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实验准备:在电脑室安装几何画板软件,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一次函数y = 2x + 1,y = 2x - 1和y = x - 1的图像。
实验设计:
(1)观察坐标纸上的三条直线,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哪些元素有关?(直线的平行与k值相等有关,直线相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与b值相等有关)
(3)教师演示如何在几何画板上作出函数图像。
(4)学生依据猜想,先保持k值不变,改变b的取值,自主在几何画板上作出10条以上一次函数的图像。
(5)学生依据猜想,保持b值不变,改变k的取值,自主在几何画板上作出10条以上一次函数的图像。
(6)观察所得图像,判断与原有猜想是否一致。
(7)归纳结论,论证结论。
实验说明:一次函数的性质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透彻。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在操作作图的过程中,验证了原来的猜想:在归纳实验结论的过程中,理解了函数的性质。由于是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记忆更为深刻,运用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学生克服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更好的调动。
三、数学实验对于教师的要求
数学实验材料本身属于内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资源需要教师对知识的产生、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深入的理解,对其进行教学法层面的再加工,形成实验设计。
由于这些要素都没有在教材中明确写出,需要教师自己开发,所以属于一种内隐性资源。初中数学中许多内容都与数学实验有内在的联系。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种情形:
1.由具体到一般的问题。从具体到一般去发现规律的过程往往可以介入实验,实验就是对个别现象的处理,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形。
2.代数问题的几何解释。代数问题几何化,使抽象变为直观,可视化往往带来实验的契机。
3.几何图形变换问题。通过平移、对折、旋转、压缩等几何变换,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其中,如何变换本身就是数学实验。
4.通过计算数据发现规律的问题。总之,数学实验为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开发数学实验材料,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清楚认识。教师必须能够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知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数学抽象关系;从深层看,教师要能够挖掘隐藏在知识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数学知识的历史元素等数学文化的成分。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数学知识背景,才能透视和提取作为结果性知识背后的实验成分,设计出合乎教学实际的数学实验,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驾驭数学实验。因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一个教师能够设计数学实验的必要条件。反之,通过亲身参与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会促使教师自觉地拓宽知识面,深度挖掘知识的本源性问题,形成钻研问题的意识,从而发展自己的理论性知识。
四、以实验教学为载体,推动互动学习理念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数学的目标。通过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设计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这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一种实验情境,为学生受到必要的实验训练提供平台。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运动的深入,体现并实施改革理念的主战场――课堂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从单一的接受型走向合作互动型。合作学习有助于互动的实现,在合作互动学习中,所有小组成员平等参与学习实践,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师生的互动而忽视了学生间的互动,事实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发生在学生群体关系的环境中。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数学实验大多是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实验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约束,形成了良性的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因此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他人成果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间相互合作的精神。
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在更新,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各种有益的教学补充形式,使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数学实验教学的提出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形式之一。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不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实验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曹爱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顾捷.刍议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1).
[B]魏玉华.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探索与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邢玉森.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育;数学实验;学科教育
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功效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想,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难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是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的数学实验采用“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与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数学实验课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严谨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丰富、轻松有趣起来,学生可以动手做、画、量,可以用眼观察、比较,可以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运用计算器、电脑研究问题,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人类有意义的一种活动,激发学生學习数学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的例子
案例:探究函数性质
实验目标: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实验准备:在电脑室安装几何画板软件,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一次函数y = 2x + 1,y = 2x - 1和y = x - 1的图像。
实验设计:
(1)观察坐标纸上的三条直线,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哪些元素有关?(直线的平行与k值相等有关,直线相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与b值相等有关)
(3)教师演示如何在几何画板上作出函数图像。
(4)学生依据猜想,先保持k值不变,改变b的取值,自主在几何画板上作出10条以上一次函数的图像。
(5)学生依据猜想,保持b值不变,改变k的取值,自主在几何画板上作出10条以上一次函数的图像。
(6)观察所得图像,判断与原有猜想是否一致。
(7)归纳结论,论证结论。
实验说明:一次函数的性质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透彻。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在操作作图的过程中,验证了原来的猜想:在归纳实验结论的过程中,理解了函数的性质。由于是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记忆更为深刻,运用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学生克服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更好的调动。
三、数学实验对于教师的要求
数学实验材料本身属于内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资源需要教师对知识的产生、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深入的理解,对其进行教学法层面的再加工,形成实验设计。
由于这些要素都没有在教材中明确写出,需要教师自己开发,所以属于一种内隐性资源。初中数学中许多内容都与数学实验有内在的联系。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种情形:
1.由具体到一般的问题。从具体到一般去发现规律的过程往往可以介入实验,实验就是对个别现象的处理,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形。
2.代数问题的几何解释。代数问题几何化,使抽象变为直观,可视化往往带来实验的契机。
3.几何图形变换问题。通过平移、对折、旋转、压缩等几何变换,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其中,如何变换本身就是数学实验。
4.通过计算数据发现规律的问题。总之,数学实验为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开发数学实验材料,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清楚认识。教师必须能够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知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数学抽象关系;从深层看,教师要能够挖掘隐藏在知识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数学知识的历史元素等数学文化的成分。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数学知识背景,才能透视和提取作为结果性知识背后的实验成分,设计出合乎教学实际的数学实验,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驾驭数学实验。因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一个教师能够设计数学实验的必要条件。反之,通过亲身参与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会促使教师自觉地拓宽知识面,深度挖掘知识的本源性问题,形成钻研问题的意识,从而发展自己的理论性知识。
四、以实验教学为载体,推动互动学习理念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数学的目标。通过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设计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这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一种实验情境,为学生受到必要的实验训练提供平台。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运动的深入,体现并实施改革理念的主战场――课堂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从单一的接受型走向合作互动型。合作学习有助于互动的实现,在合作互动学习中,所有小组成员平等参与学习实践,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师生的互动而忽视了学生间的互动,事实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发生在学生群体关系的环境中。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数学实验大多是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实验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约束,形成了良性的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因此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他人成果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间相互合作的精神。
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在更新,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各种有益的教学补充形式,使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数学实验教学的提出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形式之一。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不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实验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曹爱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顾捷.刍议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1).
[B]魏玉华.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探索与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邢玉森.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