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空奥秘的女性航天员

来源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年大热的科幻影片《地心引力》中,主角是由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一位美国女性航天员和科学家。尽管这个角龟的太空经验并不丰富,不过对于女性担当整个太空故事的核心角色,观众似乎并不觉得奇怪。谁能想到,在约4O年之前,太空对于美国女性仍然是封闭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甚至曾经拒绝招收和训练女性航天员。直到1983年,这层玻璃天花板(玻璃天花板效应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特别是受性,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位置)才终于被美国首位女性航天员萨莉.莱德所打破。
  莱德不仅是美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她也是迄今为止进入太空时最年轻的美国航天员。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科普作家,并且终生致力于鼓励儿童学习科学。
  成长于第二波女权
  运动中的“加州女孩”
  莱德1951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中对莱德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第二波女权运动。美国的第一波女权运动自19世纪中期起持续到20世纪初,最重要的成果是为美国女性争取到了平等投票权。第二波女权运动的浪潮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受一系列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的影响,美国社会开始质疑战后时期深入人心的贤妻良母形象,转而关注女性作为“人”的发展潜能,并进一步鼓励女性就业,在各个领域争取性别平等。
  在这一社会氛围下成长的莱德,才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鼓励和发展。她从小对科学知识充满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喜爱的玩具是一套化学器械和一架小型望远镜。此外,她在运动方面也颇具天赋,曾经打入全国级别的网球联赛,甚至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做一名职业网球选手。不过最后,她还是决定追随自己对科学的兴趣,进入著名的文理学院——史瓦兹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就读。
  当时本科物理系的课堂上,经常只有莱德一个女生。随后,莱德转入斯坦福大学,拿到物理与英文双学位后,她留校继续攻读天体物理学,并于1977年获得物理学博士。
  就在博士毕业这一年,莱德偶然在斯坦福校报上看到了NASA招聘航天员的消息。这是NASA自开展太空探索以来第一次公开允许女性应征航天员。莱德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并在8000余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最终被选中的6名女性航天员之一。1978年,莱德正式加入NASA。
  水星13号:对女性封闭的太空
  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莱德身上并没有“从小就渴望成为航天员”的故事。要知道,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美国,太空计划对女性仍然是大门紧闭的,因此,莱德在求学期间并未动过这个念头。当时的她一心想要走学术路线,梦想有朝一日获得诺贝尔奖。然而就在看到NASA那篇启事的一瞬间,莱德心底燃起了“成为航天员”的火苗。
  时间回转到20世纪60年代,就在水星7号的男航天员们占据所有报刊头条的时候,已经有一批女性航天员在美国军队的研究项目中秘密接受航天员测试和训练。测试证明,她们的体力与能力完全符合成为航天员的要求,甚至可能比男性航天员消耗更少的氧气。该项目被称为“水星13号”。
  然而,就在第一批备选的女性航天员准备好进入下一步测试时,NASA却拒绝批准这一项目。美国海军与NASA发生了争执,并闹上了国会。在听证会上,水星7号的航天英雄约翰·格伦公然声称:“女性没有出现在这个领域,这一事实印证了我们的社会秩序。”他随后表示自己不会反对女性航天员计划,但目前并没有看到符合条件的人选。
  经过两天的听证程序,美国国会选择不去干涉NASA拒绝培养女性航天员的决定。水星13号的参与者们试图说服当时的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一封声明上签字,以承认“太空计划不应当出于性别因素而让参与者失去资格”,却也遭到了拒绝。约翰逊还在那封声明的最底下加了一句话:“别再闹了!”
  然而就在不到一年之后,苏联将第一位女性航天员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送上了太空。她环绕了地球48圈,在太空中度过了将近3天,并安全返回。不过,当时的美国政府和媒体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苏联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直到十年之后,随着美国《平等就业机会法案》的通过,NASA才不得不在公开招募中允许女性应征。斯坦福校报刊登这封启事时,使用的标题是“NASA开始招收女性啦!”若没有这一变革,也许莱德依然会在学术领域大放异彩,但太空属于男性这一思维定式,无疑要等更多年才能被打破。从这一角度来说,莱德的成就与整个美国社会的性别平权运动密不可分。
  “如果出了问题,你会不会哭”
  在NASA工作期间,莱德曾负责航天飞机的地面通信工作,并协助开发航天飞机的机械手臂。1983年,莱德参加了挑战者号任务,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女性,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三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继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之后,苏联已经于1982年将第二名女性航天员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送入了太空。
  当时的NASA风气依然十分保守,与莱德共事的许多人都是军队退役的试飞员,早已习惯性别定式的他们,对于女性进入自己的工作空间这一变革心存疑虑。不过,许多人也为这些女性的智慧和能力感到惊奇。包括莱德在内的这6名女性,一天要花12小时在课程、训练和模拟测试上,她们提前通过了航天员的全部测试,使得原本计划为两年的训练期得以缩短。
  NASA逐渐做出调整,开始创造对女性更友好的工作环境,例如增加了女性更衣室,并为女性重新设计了太空厕所装置。在莱德正式被选中执行太空任务之后,NASA还专门为她在物资中配备了女性卫生用品。
  在执行第一次飞行任务之前,莱德因身为女性而成为媒体焦点。但媒体关注的只是女性在太空中能否正常工作、在男性为主的环境中如何生活以及如何上厕所、如何在失重条件下防止头发乱飞等问题。莱德甚至被问到诸如“太空飞行任务是否会影响你的生育功能”以及“如果出了问题,你会不会哭”等明显出于性別刻板印象的问题。NASA内部的氛围也依然存在将女性区别对待的情况。当莱德正式被选为挑战者号航天员之后,她的船长罗伯特·克里彭说她“无疑是最漂亮的船员”。   莱德通常会对此类问题和评论一笑而过,但有时也会不耐烦。不过,她始终坚信自己作为航天员的身份与性别无关。莱德出色地完成了飞行任务,并成为第一位在太空使用机械臂和执行回收卫星任务的航天员。后来,她将自己的第一次太空飞行称为“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对女性开放的太空
  1984年,莱德执行了第二次挑战者号任务,在太空累计停留超过343小时。其后,她原本已经准备好参加第三次飞行任务,但因挑战者号意外失事而中断。莱德参与了随后的事故调查。
  1987年,莱德离开NASA,进入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中心工作,后来又进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物理学教授,并指导加州太空研究所的工作。克林顿和奥巴马政府都曾邀请她重回NASA担任管理职务,但她婉拒了。不过,2003年,她接受了进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小组的邀请,并成为唯一调查过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两起航天事故的科学家。
  不止莱德,当年与她一起入选航天员的五位女性也都成为优秀的航天员和航天工作者:朱迪斯·莱斯尼克成为继莱德之后第四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后来逝于挑战者号事故:凯瑟琳.D.苏利文成为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美国女性航天员,并于2014年被任命为美国副国务卿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局长;安娜·李·费雪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母亲;玛格丽特·莉亚·瑟顿执行了3次太空任务,在太空中累计停留722小时:香农·卢西德执行了5次太空任务,曾创下女性航天员最长飞行记录(188天4小时14秒)。这些出色的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书写下自己的名字,用杰出的工作告诉全世界:没有什么领域是女性无法涉足的。
  “我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向着梦想前行”
  在执行太空任务之外,莱德始终关注儿童科技教育,特别是女性和少数族裔儿童因种种原因而过早放弃对科学的兴趣这一问题。她意识到,小学生和初中生对于太空旅行具有无尽的好奇心,而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能够令他们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于是,她提出要写一本关于太空旅行的书,这让当时的出版商们兴奋不已。但后来他们才发现,原来莱德想要写的不是回忆录,而是一本面向儿童的科普书籍。
  1986年,她出版了《往返太空》,其后又出版了6本科普童书。她相信,儿童对科学技术有着本真的兴趣,而社会、教师和父母对他们传达的关于科学工作的不正确认知,是他们对科学失去兴趣的原因。在莱德看来,教师不应急于向孩子们灌输科学知识,而应当用更多有趣的实验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她决定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来做出一些改变。2001年,莱德与几名朋友一起创建了萨莉·莱德科技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致力于发掘、创建有趣的科学项目和出版物,目的在于激发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女孩,对科技的兴趣。莱德希望能够让科学融入生活,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认识到STEM专业(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引人入胜。这家公司培训了数千名教师来激发和维持儿童对STEM专业的兴趣,其旗下项目和图书更惠及数百万儿童。
  莱德本人很善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一次讲座中,一个小女孩问她在太空中失重是什么感受,她便引导在场的孩子们想象自己飘浮在空中、飞向天花板、彼此碰撞……萊德曾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遇见这样的男孩和女孩,他们有的热爱太空,梦想成为航天员:有的热爱海洋,渴望成为海洋学家:有的热爱动物,梦想成为动物学家:有的热爱设计,想要成为工程师。我希望在十年之后,仍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今日的神采,也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行。
  2012年,61岁的萨莉·莱德因病离世。莱德一生赢得无数荣誉,包括NASA的太空飞行奖章、NCAA的罗斯福奖章等。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授予莱德总统自由奖章,并在致辞中说:“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女性,莱德不仅打破了平流层中的玻璃天花板,而且一飞冲天。”莱德的传记作者雪莉则写道:“作为‘第一个’当然不错,但莱德并不想成为唯一一个。”
其他文献
课改背景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潜力挖掘学生的情商,正因为如此,探讨一种新的且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例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方式的内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数学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基本内涵是:以问题的提出为导引,以问题的探究过程为核心,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问题开放、过
前不久,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小数名师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张老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朴实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等对话、互动生成、充满灵气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情景. 现摘取其中的教学片段及学习后的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片段  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张老师出示了如下五个平面图形:    师:观察这五个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
EMB-314轻型攻击机,由巴西著名的Embraer飞机制造公司研制,首架原型机于1992年升空。按照最初的计划,EMB-314是一款教练机,但在相关工作开始后不久,巴西军方又提出使其具备较强攻击能力的要求,最终将其定位为攻击机。该轻型攻击机一次飞行时间可达24小时,主要用于执行巴西的亞马孙河巡察任务,能够阻击空中目标、拦截违法活动。
一  出息娘转了向,从天刚亮走到快黄昏,不料又走进儿子居住的街道。她慌忙扭头往回走,蓦地看到人群中钻出一只狗。这是只叭儿狗,全身雪亮的白毛中夹杂着棕色花纹。  出息娘将拖在地上的用金色丝线编成的牵狗绳子在狗的脖子上绕了几圈,系好,撵狗回去。狗明亮的双眸似乎含着不舍的泪水,望着她直摇头。她快步往前走,想甩开狗,可是,狗寸步不离地跟着她。  出息娘终于踏上了铁道旁的公路。听儿子说,顺着这条公路一直走,
STS-107是NASA实施的第113次航天飞机任务。执行任务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NASA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STS-107任务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28次飞行,不幸的是,本次任务也是其执行的最后一次任务,在返回过程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遭遇了严重故障而解体,七名参加任务的航天员因此牺牲。  2011年5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它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次任务,也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如果学生的认知基础已经达到课前就知道探究结论的程度,那么教师再来创设情景,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过程,推导探究结论,不仅调动不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做到关注认知基础与提升探究空间相结合呢?下面介绍两个案例与大家共赏.   案例一 《圆周长公式推导》教学片段  
嘱托  江上美惠和田中爱是大学时代的好友。美惠喜欢叫田中爱为“小爱”。美惠是一名记者,还没结婚。而小爱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田中俊彦是医院的医生,两人没有孩子。  这天,美惠接到小爱的电话后,便急匆匆地赶来看望她。虽然只有一年没见面,可是满面憔悴的小爱还是让美惠大吃了一惊。小爱不光人消瘦了很多,眼睛没了光彩,头上还添了很多白发。  美惠急忙问小爱发生了什么事。  小爱说:“我得了癌症。”  美惠听后
这天下晌,村里的大喇叭忽然响了,村主任陈永光喊道:“孙继祖,老蔫,村委会有你的快递,是个啥机器人,赶紧取走,别跟这里撂坏了,可没人赔你啊!”  他怕孙继祖没听清楚,特意广播了两遍。  这下,不光孙继祖听到了,全村人都听到了。啥?有人给老蔫快递了个机器人?村里人都没见过机器人,好奇得要命,纷纷赶到村委会来看稀奇。结果,老蔫还没到,村委会门口已经围着十几个人了。  乡亲们好奇地问陈永光:“那机器人长啥
1927年6月2日,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投湖自尽。在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上,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宓、陈达、梁启超、梁漱溟等人穿着西装,神情庄重地向王国维先生的遗体鞠了三个躬。自1912年政府以法律形式废除了跪拜礼后,大家都采用鞠躬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只有陈寅恪,是穿着长衫和布鞋来的。他来到近前,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磕在砖地上,行三拜九叩大禮。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许多人
本刊為合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