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態文明是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以一种更加文明的态度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保护和创设生态环境。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资源问题的国际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同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科学人口、珍惜资源与保护环境等观念,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构建生态文明的目标不谋而合。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年龄上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使高中生对生态文明形成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环境观和生态观,有助于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1.课堂内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与生态文明有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因素,将地理知识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联系起来,并向学生介绍“和谐城市”“低碳生活”等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概念,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起“保护环境,构建文明生态”的意识。又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案例,让学生对生态文明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
2.课堂外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我们不能仅依赖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第一,我们可以定期举办生态文明知识专题讲座,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在开展生态文明知识专题讲座时,我们既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宣讲生态文明知识,又可以利用本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关内容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笔者所在的阜阳市,有泉河、颍河、谷河、润河、西淝河、包河、茨河等众多河流,水资源丰富。但有次我们进行专题讲座时,介绍阜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四分之一、全国八分之一时,学生被准确详实的数据震撼了,对当地水资源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产生了“水危机”意识,从而树立起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将节水意识传递给他们的亲朋好友。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生态环境展开实地调研活动,使学生能够对身边的生态环境现状有着比较清晰和直观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并将它们转化为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配合环保部门,参与本地区的水质监测、噪声监测活动,让学生承担一些基础性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参与生态文明保护的意识。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可以自行购买一些简易器材,对身边的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进行调研,然后将调研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第三,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知识竞赛或征文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由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有较多交集,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从而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公民。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资源问题的国际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同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科学人口、珍惜资源与保护环境等观念,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构建生态文明的目标不谋而合。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年龄上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使高中生对生态文明形成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环境观和生态观,有助于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1.课堂内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与生态文明有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因素,将地理知识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联系起来,并向学生介绍“和谐城市”“低碳生活”等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概念,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起“保护环境,构建文明生态”的意识。又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案例,让学生对生态文明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
2.课堂外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我们不能仅依赖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第一,我们可以定期举办生态文明知识专题讲座,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在开展生态文明知识专题讲座时,我们既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宣讲生态文明知识,又可以利用本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关内容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笔者所在的阜阳市,有泉河、颍河、谷河、润河、西淝河、包河、茨河等众多河流,水资源丰富。但有次我们进行专题讲座时,介绍阜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四分之一、全国八分之一时,学生被准确详实的数据震撼了,对当地水资源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产生了“水危机”意识,从而树立起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将节水意识传递给他们的亲朋好友。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生态环境展开实地调研活动,使学生能够对身边的生态环境现状有着比较清晰和直观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并将它们转化为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配合环保部门,参与本地区的水质监测、噪声监测活动,让学生承担一些基础性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参与生态文明保护的意识。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可以自行购买一些简易器材,对身边的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进行调研,然后将调研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第三,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知识竞赛或征文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由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有较多交集,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从而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