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是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学困生,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研究学困现象,分析形成学困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转化他们,使他们快乐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原因;策略
一、对于学困生的定义认识
所谓的“學困生”通常是指在知识,技能,性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偏差的常规问题。智力无法正常发展,难以满足教学提纲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性对策或医疗措施或纠正措施。任何班级里都会有学困生,他们大多学习成绩落后,自律能力差,不愿动脑学习,回避学习上出现的困难,喜欢自由,偶尔懒惰贪玩,有的桀骜不驯。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大多数学困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上课不愿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考试经常不及格,在班级里长期属于垫底,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对于学习缺乏自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容易有挫败感。
(二)社会和家庭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例如游戏厅,网吧和大量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对学生就有着严重不良影响,它们吞噬了学生的纯洁心灵,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聊和被抛弃。有些地方的教育资源投入少,师资力量不均衡,或者生源分配的不均衡,使教师精力无法充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三)教师原因
有部分教师对优秀生相当宠爱,却视学困生为“包袱”,学困生出现不良行为表现时,就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说得学生一无是处,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还有极少数的教师对学困生的第一印象欠佳,思想上“先入为主”,对学困生形象固化,形成遗弃、厌恶的心理,不尊重、不信任他们,不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部分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习惯把学困生安排到后面或角落 里,这是很多教师所犯的错误。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也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三、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自身观念,克服错误偏见
要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工作,教师应先转变观念,消除偏见。长期以来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分数线划分清晰,用分数作为划分学生好坏的标准,用成绩来来决定与学生的亲疏关系,在课堂中不提问、不表扬,甚至孤立他们,明确让其他学生不与其说话。这些不良行为和方式都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造成学生的自卑和叛逆等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困生表面差,实质不差,很多时候教师无法真正了解一个学生,学困生从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实质上并非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消除偏见,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困生提供有效帮助。
(二)激发学困生兴趣,抓住其闪光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应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学困生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三多”策略要坚持合理、恰当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以及教师的教育信心,教师应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赞扬学困生。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让学困生站起来回答,回答后对其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教育信心,相信每一个学困生有进步的心态和渴望,并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三)尊重学困生,促进其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其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其个性化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往往优先考虑少数优等生,对于学困生则很少关注,甚而弃之不顾。此类情况与素质教育的原则严重不符,未让学困生受到相应的尊重,不利于其发展。因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优先考虑学困生,学困生的问题处理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更容易解决了。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该遵循课堂提问优先的原则。课堂提问优先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向优先,第二个是行为优先。意向优先也被称为心理优先,指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目光所到的地方,首先应指向学困生,而非优等生。此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学困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和受歧视感,让其感受到被尊重,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迎难而上的进取心。行为优先是指提问优先。这意味着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率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优先提问学困生,让学困生享受到成功和受重视。意向优先和行为优先,能让学困生感受到被尊重,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四)对待学困生转化工作应持之以恒
学困生学习的提高,属于长期且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此道理,不能急躁,做好充足的准备,正确对待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要有耐心,做到持之以恒。对于转化学困生需要做众多工作,如对其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意志力,不妥协,不逃避,培养坚韧的意志,了解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等,始终坚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第一线,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困生转化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进步,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促使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转变观念,克服错误偏见,激发学困生兴趣,抓住其闪光点,尊重学困生,促进其发展,对待学困生转化工作应持之以恒,进而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荣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陆筠.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党达峰.小学学困生转化措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211-212.
关键词:学困生;原因;策略
一、对于学困生的定义认识
所谓的“學困生”通常是指在知识,技能,性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偏差的常规问题。智力无法正常发展,难以满足教学提纲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性对策或医疗措施或纠正措施。任何班级里都会有学困生,他们大多学习成绩落后,自律能力差,不愿动脑学习,回避学习上出现的困难,喜欢自由,偶尔懒惰贪玩,有的桀骜不驯。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大多数学困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上课不愿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考试经常不及格,在班级里长期属于垫底,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对于学习缺乏自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容易有挫败感。
(二)社会和家庭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例如游戏厅,网吧和大量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对学生就有着严重不良影响,它们吞噬了学生的纯洁心灵,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聊和被抛弃。有些地方的教育资源投入少,师资力量不均衡,或者生源分配的不均衡,使教师精力无法充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三)教师原因
有部分教师对优秀生相当宠爱,却视学困生为“包袱”,学困生出现不良行为表现时,就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说得学生一无是处,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还有极少数的教师对学困生的第一印象欠佳,思想上“先入为主”,对学困生形象固化,形成遗弃、厌恶的心理,不尊重、不信任他们,不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严重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部分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习惯把学困生安排到后面或角落 里,这是很多教师所犯的错误。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也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三、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自身观念,克服错误偏见
要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工作,教师应先转变观念,消除偏见。长期以来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分数线划分清晰,用分数作为划分学生好坏的标准,用成绩来来决定与学生的亲疏关系,在课堂中不提问、不表扬,甚至孤立他们,明确让其他学生不与其说话。这些不良行为和方式都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造成学生的自卑和叛逆等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困生表面差,实质不差,很多时候教师无法真正了解一个学生,学困生从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实质上并非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消除偏见,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困生提供有效帮助。
(二)激发学困生兴趣,抓住其闪光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应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学困生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三多”策略要坚持合理、恰当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以及教师的教育信心,教师应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赞扬学困生。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让学困生站起来回答,回答后对其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教育信心,相信每一个学困生有进步的心态和渴望,并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三)尊重学困生,促进其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其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其个性化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往往优先考虑少数优等生,对于学困生则很少关注,甚而弃之不顾。此类情况与素质教育的原则严重不符,未让学困生受到相应的尊重,不利于其发展。因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优先考虑学困生,学困生的问题处理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更容易解决了。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该遵循课堂提问优先的原则。课堂提问优先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向优先,第二个是行为优先。意向优先也被称为心理优先,指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目光所到的地方,首先应指向学困生,而非优等生。此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学困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和受歧视感,让其感受到被尊重,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迎难而上的进取心。行为优先是指提问优先。这意味着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率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优先提问学困生,让学困生享受到成功和受重视。意向优先和行为优先,能让学困生感受到被尊重,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四)对待学困生转化工作应持之以恒
学困生学习的提高,属于长期且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此道理,不能急躁,做好充足的准备,正确对待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要有耐心,做到持之以恒。对于转化学困生需要做众多工作,如对其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意志力,不妥协,不逃避,培养坚韧的意志,了解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等,始终坚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第一线,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困生转化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进步,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促使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转变观念,克服错误偏见,激发学困生兴趣,抓住其闪光点,尊重学困生,促进其发展,对待学困生转化工作应持之以恒,进而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荣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陆筠.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党达峰.小学学困生转化措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