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的人外出旅游来享受生活的美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的升温和发展,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演艺业随之蓬勃发展。实景演出结合当地资源与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其一直以来都是旅游景区非常重要的一环,更是旅游业开展文化宣传和创新发展的体现。而当前的旅游景区实景演出很多节目单调、创新性不足可持续性不足,本文针对旅游景区实景演出问题进行简略分析,给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旅游景区 实景演出 解决策略
1引言
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向好发展,旅游业快速升温,人们越来越偏向于通过旅游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旅游消费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旅游演艺充分融合旅游与文化,结合当地旅游名胜,注重体验性与参与性,主题多样,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当地特色文化。伴随着人们休闲意识不断提升,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的实景演出逐渐开始兴盛起来,实景演出不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拉动游客消费的同时更是积极宣传了景区当地的文化习俗,形成了对于旅游景区资源的再利用。所谓实景演出即是在深入结合旅游景区当地的自然地势环境,融入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闪耀点以演出的形式呈现特定的文化主旨,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化特色,能够给予游客以深刻的印象,是演出更称的上是艺术品。实景演出不单单是舞台演出,更重要的是演出之外的延伸和拓展,是在原有创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它将演出和旅游特色有机融合,充分反映文化的特殊性。
2旅游景区实景演出问题分析
2.1 景区实景演出过于高估游客和市场,产品定位不准
随着部分旅游景区实景演出取得成功,各地纷纷效仿,希望通过实景演出实现大翻身,对市场期望过高。自2004年3月正式公演以来,《印象·刘三姐》长演不衰,但是《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并没有在《印象·海南岛》上实现。《印象·海南岛》总投资在1.8亿,观众始终维持在500人左右,每天票房收入在8万左右,除去演员工资及日常开销之外,所剩无几,投资难以收回。实景演出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往往在硬件设施,灯光投影,舞台机械方面大手笔投入,重视了节目场面的精彩,缺少了能打动观众内心的故事内容。近年来,实景演出项目在各地争相上马,很多项目存在定位不准,过于高估游客和市场,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2.2 景区实景演出质量日渐下降,满意度不高
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现如今实景演出项目层出不穷,但是演出质量却日渐下降,导致游客不买账,满意度不高,难以达到市场效应。随着一些成功的景区实景演出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产生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山寨效仿演出,导致同质化克隆,使市场进入恶性竞争的境地。为了一昧的追求利益,不少团队同时会接几个项目,将某些经验生搬硬凑,甚至复制,对于山水实景演出强调地域特色、地域风情、地域人文来讲简直是致命的硬伤。盲目追寻,同质化竞争,不切实根据自身文化根基打造产品,带来的只能是演艺效果不佳,票房收益不高。
2.3 实景演出运营方式单一、收益达不到预期
实景演出往往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地、需要运用到各种高科技技术,众多的演艺人员,耗费大量的资金,若想能够取得实景演出的收益,必然需要保证持久稳定的客流量。然而目前而言,国内的大部分实景演出限于自身的特点,都有游客旅游的淡旺季之分,旅游淡季时往往会入不敷出,旺季时节通过抬高演出门票的价格来获取利润,过高的门票价格也限制了客流量的增长。相当一部分的实景演出是捆绑景区门票一起销售的,试图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游客观赏,运营方式太过单一,无法稳定持续地保持客流量,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
3旅游景区实景演出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開发环境和谐型实景演出
实景演出不可避免地会对景区的环境进行改造,然而若想通过实景演出获取赢利便不得不如此,如何对景区的环境进行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是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实景演出务必要注重尺度,要在环境承载的范围内进行,比如说适当地减小实景演出的场次、严格控制演出观众的数量、降低现场声音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实景演出周围的环境是实景演出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决不能因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否则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
3.2 就地取材,发扬景区当地的特色文化
旅游本质上而言游客就是去观赏自然风光、品味当地的特色风土人情,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旅游景区的实景演出要深入融入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对其进行艺术化的表达进而吸引游客来观赏实现文化宣传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实现了区域自然资源向文化旅游精品的成功转换。《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文化、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和漓江山水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整合,演出根植于桂林独特的山水文化与民族风情文化,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气息浓厚、原生态真实再现、山水实景独特,具有不可复制性,深化游客对当地人民生存生活方式的了解,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价值。
3.3 形成规模效应,打造文化精品
梅帅元曾说过,旅游演出要通过艺术表达,与当地的人脉、文脉、地脉相结合,打造文化精品。实景演出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寄情山水”是一脉相承的。旅游演出产业链需深耕细作,文化娱乐业可与旅游演艺产业进行产业链的衔接,使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增强,立足大众消费市场,丰富产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
4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助推了旅游业的火热,随之而来的游客对于旅游景区实景演出的质量和创新度需求越来越高,不断提升的需求反过来也进一步助推实景演出行业的发展壮大。实景演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成本过高、收益不佳的明显问题,背后更隐藏着创新性不足、项目雷同、破坏生态的弊病,要着力融合当地特色文化、积极开拓创新、保护生态,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入手,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实景演出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韩绮丽:旅游景区实景演出问题与对策,华章,2013(35)。
【2】 王燕、范永娟:浅论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运营发展,中国商论,2017(11)。
【关键词】:旅游景区 实景演出 解决策略
1引言
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向好发展,旅游业快速升温,人们越来越偏向于通过旅游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旅游消费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旅游演艺充分融合旅游与文化,结合当地旅游名胜,注重体验性与参与性,主题多样,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当地特色文化。伴随着人们休闲意识不断提升,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的实景演出逐渐开始兴盛起来,实景演出不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拉动游客消费的同时更是积极宣传了景区当地的文化习俗,形成了对于旅游景区资源的再利用。所谓实景演出即是在深入结合旅游景区当地的自然地势环境,融入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闪耀点以演出的形式呈现特定的文化主旨,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化特色,能够给予游客以深刻的印象,是演出更称的上是艺术品。实景演出不单单是舞台演出,更重要的是演出之外的延伸和拓展,是在原有创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它将演出和旅游特色有机融合,充分反映文化的特殊性。
2旅游景区实景演出问题分析
2.1 景区实景演出过于高估游客和市场,产品定位不准
随着部分旅游景区实景演出取得成功,各地纷纷效仿,希望通过实景演出实现大翻身,对市场期望过高。自2004年3月正式公演以来,《印象·刘三姐》长演不衰,但是《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并没有在《印象·海南岛》上实现。《印象·海南岛》总投资在1.8亿,观众始终维持在500人左右,每天票房收入在8万左右,除去演员工资及日常开销之外,所剩无几,投资难以收回。实景演出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往往在硬件设施,灯光投影,舞台机械方面大手笔投入,重视了节目场面的精彩,缺少了能打动观众内心的故事内容。近年来,实景演出项目在各地争相上马,很多项目存在定位不准,过于高估游客和市场,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2.2 景区实景演出质量日渐下降,满意度不高
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现如今实景演出项目层出不穷,但是演出质量却日渐下降,导致游客不买账,满意度不高,难以达到市场效应。随着一些成功的景区实景演出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产生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山寨效仿演出,导致同质化克隆,使市场进入恶性竞争的境地。为了一昧的追求利益,不少团队同时会接几个项目,将某些经验生搬硬凑,甚至复制,对于山水实景演出强调地域特色、地域风情、地域人文来讲简直是致命的硬伤。盲目追寻,同质化竞争,不切实根据自身文化根基打造产品,带来的只能是演艺效果不佳,票房收益不高。
2.3 实景演出运营方式单一、收益达不到预期
实景演出往往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地、需要运用到各种高科技技术,众多的演艺人员,耗费大量的资金,若想能够取得实景演出的收益,必然需要保证持久稳定的客流量。然而目前而言,国内的大部分实景演出限于自身的特点,都有游客旅游的淡旺季之分,旅游淡季时往往会入不敷出,旺季时节通过抬高演出门票的价格来获取利润,过高的门票价格也限制了客流量的增长。相当一部分的实景演出是捆绑景区门票一起销售的,试图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游客观赏,运营方式太过单一,无法稳定持续地保持客流量,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
3旅游景区实景演出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開发环境和谐型实景演出
实景演出不可避免地会对景区的环境进行改造,然而若想通过实景演出获取赢利便不得不如此,如何对景区的环境进行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是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实景演出务必要注重尺度,要在环境承载的范围内进行,比如说适当地减小实景演出的场次、严格控制演出观众的数量、降低现场声音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实景演出周围的环境是实景演出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决不能因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否则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
3.2 就地取材,发扬景区当地的特色文化
旅游本质上而言游客就是去观赏自然风光、品味当地的特色风土人情,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旅游景区的实景演出要深入融入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对其进行艺术化的表达进而吸引游客来观赏实现文化宣传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实现了区域自然资源向文化旅游精品的成功转换。《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文化、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和漓江山水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整合,演出根植于桂林独特的山水文化与民族风情文化,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气息浓厚、原生态真实再现、山水实景独特,具有不可复制性,深化游客对当地人民生存生活方式的了解,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价值。
3.3 形成规模效应,打造文化精品
梅帅元曾说过,旅游演出要通过艺术表达,与当地的人脉、文脉、地脉相结合,打造文化精品。实景演出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寄情山水”是一脉相承的。旅游演出产业链需深耕细作,文化娱乐业可与旅游演艺产业进行产业链的衔接,使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增强,立足大众消费市场,丰富产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
4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助推了旅游业的火热,随之而来的游客对于旅游景区实景演出的质量和创新度需求越来越高,不断提升的需求反过来也进一步助推实景演出行业的发展壮大。实景演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成本过高、收益不佳的明显问题,背后更隐藏着创新性不足、项目雷同、破坏生态的弊病,要着力融合当地特色文化、积极开拓创新、保护生态,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入手,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实景演出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韩绮丽:旅游景区实景演出问题与对策,华章,2013(35)。
【2】 王燕、范永娟:浅论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运营发展,中国商论,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