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辽宁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成功扶植起一大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而这些龙头企业在打造“绿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原动力连点成片
法库县地处辽河中游西岸,这里的牛产业相当发达。辉山集团法库产业集群就建在这个县的秀水河子镇八家子村。
辉山集团法库产业集群是沈阳目前最大的单体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主要进行奶牛饲养繁育、液态奶加工和高端牛初乳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的生产。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辉山集团一直致力于探索集牧草种植、良种奶牛饲养繁育、乳制品加工和质量管控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中保护生态环境。
他们的这种做法,得到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在此进行专题调研时曾强调,要扶持和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广大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着眼发展安全、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业,适应国内外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趋向标准化和全程化,政府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力合作,下大力气建设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培育专用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和中介合作组织、农户紧密协作,开展专门、专用、专业、标准化生产地建设,构建“企业+基地+中介合作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从源头上防止出现问题食品、污染产品。
目前,辽宁省已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9个,其中国家级55个。包括以饲料加工为主的辽宁禾丰牧业集团、以乳制品加工为主的沈阳辉山集团、以服装加工为主的大连大杨集团、以家具加工为主的辽宁华丰公司。其中,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外注册企业已达108家,2012年产值达到139亿元,位列全国饲料行业前十强。龙头企业通过把农业产业各环节首尾衔接起来,形成规模经营和链条效应,连点成片,带动并盘活整个产业链条,通过强化整链协作,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资金、技术、创新力量的核心依托,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突破原材料交易和初加工的局限,向精深加工方向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潜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的提升,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化迈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聚集群连片成面
东港市园区,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事规模企业13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8家;无独有偶,宽甸县城南农业产业化园区内仅在建龙头企业就达8家龙头企业已经成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聚,形成了一个个现代化产业聚集群。
近年来,辽宁省注重通过龙头企业的牵引,建设了一批高密集度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如沈北辉山农产品加工区、大连庄河水产农产品加工区、海城纺织工业园、本溪中药加工园、铁岭开西农产品加工区、东港海产农产品加工区。沈北辉山农产品加工区的年销售收入已超过500亿元。
这些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业已初显。以丹东为例,全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园区)现已达到6个,完成投资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7.45亿元),入园企业221家(规模以上企业172家)。其中,东港市分别规划建设了水产品、优质稻米、果菜、畜牧养殖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凤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聚集在凤城市现代产业园区,其中现代农业园面积为22.56平方公里,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从事果菜、肉鸡和玉米种子加工;宽甸县规划建设5000亩城南农业产业化园区,主要以保健食品、功能型营养品、保健饮料、特色山珍及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为主。他们在强化重点项目引进的同时,坚持发展精深加工,全力提升龙头企业档次。通过筛选行业排头企业,加强指导重点扶持,鼓励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一批企业取得突破,涌现出丹东鸿洋食品有限公司、辽宁鸭绿江米业集团、丹东安民木业有限公司、丹东君澳食品有限公司、丹东龙升食用菌公司等精深加工重点企业,有力地提升了龙头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推进品牌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形象。通过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认证、产品原产地注册、争创名牌等措施,通过健全机制,促进产业化利益联结,以推行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产业集聚连片成面,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2013年,辽宁县域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仅上半年全省44个县(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530.7亿元、5956亿元、4377亿元,分别增长10.8%、10.1%和24%;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06亿元,增长17.8%;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960元,增长11%。这组实实在在的数字告诉人们,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成为拉动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匹快马。
辽宁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较而言,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单体规模目前依然偏小,难以和国内外大公司抗衡。下一步,要将着力点放在“企业做强、行业做大、产业做完整”上。从政府层面讲,要积极引导、支持、促进企业和行业整合,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竞争力。从企业层面讲,要主动寻求联合,开展集团化运作,实施品牌战略,搞好并购连锁,发展龙头产业集群,打造航母式龙头企业,走好规模化经营之路。两个层面相结合,促进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尽快强大起来,有效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
原动力连点成片
法库县地处辽河中游西岸,这里的牛产业相当发达。辉山集团法库产业集群就建在这个县的秀水河子镇八家子村。
辉山集团法库产业集群是沈阳目前最大的单体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主要进行奶牛饲养繁育、液态奶加工和高端牛初乳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的生产。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辉山集团一直致力于探索集牧草种植、良种奶牛饲养繁育、乳制品加工和质量管控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中保护生态环境。
他们的这种做法,得到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在此进行专题调研时曾强调,要扶持和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广大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着眼发展安全、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业,适应国内外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趋向标准化和全程化,政府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力合作,下大力气建设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培育专用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和中介合作组织、农户紧密协作,开展专门、专用、专业、标准化生产地建设,构建“企业+基地+中介合作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从源头上防止出现问题食品、污染产品。
目前,辽宁省已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9个,其中国家级55个。包括以饲料加工为主的辽宁禾丰牧业集团、以乳制品加工为主的沈阳辉山集团、以服装加工为主的大连大杨集团、以家具加工为主的辽宁华丰公司。其中,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外注册企业已达108家,2012年产值达到139亿元,位列全国饲料行业前十强。龙头企业通过把农业产业各环节首尾衔接起来,形成规模经营和链条效应,连点成片,带动并盘活整个产业链条,通过强化整链协作,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资金、技术、创新力量的核心依托,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突破原材料交易和初加工的局限,向精深加工方向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潜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的提升,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化迈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聚集群连片成面
东港市园区,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事规模企业13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8家;无独有偶,宽甸县城南农业产业化园区内仅在建龙头企业就达8家龙头企业已经成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聚,形成了一个个现代化产业聚集群。
近年来,辽宁省注重通过龙头企业的牵引,建设了一批高密集度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如沈北辉山农产品加工区、大连庄河水产农产品加工区、海城纺织工业园、本溪中药加工园、铁岭开西农产品加工区、东港海产农产品加工区。沈北辉山农产品加工区的年销售收入已超过500亿元。
这些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业已初显。以丹东为例,全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园区)现已达到6个,完成投资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7.45亿元),入园企业221家(规模以上企业172家)。其中,东港市分别规划建设了水产品、优质稻米、果菜、畜牧养殖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凤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聚集在凤城市现代产业园区,其中现代农业园面积为22.56平方公里,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从事果菜、肉鸡和玉米种子加工;宽甸县规划建设5000亩城南农业产业化园区,主要以保健食品、功能型营养品、保健饮料、特色山珍及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为主。他们在强化重点项目引进的同时,坚持发展精深加工,全力提升龙头企业档次。通过筛选行业排头企业,加强指导重点扶持,鼓励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一批企业取得突破,涌现出丹东鸿洋食品有限公司、辽宁鸭绿江米业集团、丹东安民木业有限公司、丹东君澳食品有限公司、丹东龙升食用菌公司等精深加工重点企业,有力地提升了龙头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推进品牌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形象。通过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认证、产品原产地注册、争创名牌等措施,通过健全机制,促进产业化利益联结,以推行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产业集聚连片成面,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2013年,辽宁县域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仅上半年全省44个县(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530.7亿元、5956亿元、4377亿元,分别增长10.8%、10.1%和24%;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06亿元,增长17.8%;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960元,增长11%。这组实实在在的数字告诉人们,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成为拉动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匹快马。
辽宁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较而言,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单体规模目前依然偏小,难以和国内外大公司抗衡。下一步,要将着力点放在“企业做强、行业做大、产业做完整”上。从政府层面讲,要积极引导、支持、促进企业和行业整合,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竞争力。从企业层面讲,要主动寻求联合,开展集团化运作,实施品牌战略,搞好并购连锁,发展龙头产业集群,打造航母式龙头企业,走好规模化经营之路。两个层面相结合,促进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尽快强大起来,有效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