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日军在晋中战役中(连载)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的俳句,元泉馨小常村中弹自决
  7月上旬,阎军沿铁路撤返榆、太不成,便企图从榆次、徐沟间夺路逃回太原。3日黄昏,赵承绶、元泉馨率野战军司令部、炮兵司令部、装甲车司令部、三十三军军部及暂编四十六师、七十一师,进驻太谷西范(今属榆次区)、小常。指挥部队在司令部驻地和车辋、大常、李青、南庄等地,与解放军进行着激烈的攻防战。
  解放军发扬蹈厉,追奔逐北。在敌人驻地外围组织强势火力,展开逐村阵地攻坚战。以山炮、野炮为骨干,配以平射迫击炮,猛摧村沿火力点、开辟突破口,掩护步兵突入破垒灭敌。敌军被动挨打抱头鼠窜,残兵败将麇集于野战军司令部周围。13日前后,在“残留”日军由南庄再退西范之时,车辋、大常一带阎军三十四军大部被歼。参谋长阎应禧及少数溃兵逃往小常,军长高倬之受伤后化装逃奔太原。
  至此,赵、元野战军司令部,阎军三十三军、三十四军残部,“残留”日军教导总队等,困处相邻四五华里的小常、西范。粮秣也无以为继,虽每日有飞机空投,但有时投到解放军阵地上,有时投到中间地带。就是投到中间地带的,白天也无法运回,只能夜间悄悄搬腾。粮食解决不了,士兵便从庄稼地里扯回麦子煮着吃。
  元泉馨面容愁蹙,想这番出征晋中连战连败,半月之间竟陷此绝境。
  他取出创作手稿《俳句集》,翻看到篇末一首,那十七字是他最后的俳句:“城破急败走,高粱田慨然翘首,唯乱云飞度。”
  元泉捧着《俳句集》,放到赵承绶手上:“赵总司令,共产军兵锋太盛,看来局势很危险了!我如果战死,总司令要能突围出去,等到局势好转,请把我的这个集子付印,留作纪念吧。”他自知“残留”之路已经走到尽头,心情异常沉重。
  日军“残留”山西后,元泉馨曾任赵承绶第七集团军军事顾问。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赵、元联袂出任“残留”日军主体部队总司令、副总司令。这次晋中战役,二人又挂帅出征前线。
  赵承绶说: “元泉将军勿悲观,我们会突围出去的。”其实,他的心虚一点也不比元泉馨差,但是只能这么说。
  15日下午,赵承绶接阎锡山电令,让立即放弃小常、西范,撤回太原。赵、元遂与属下主要指挥人员紧急研究、部署突围。决定西范村部队向西北方向撤,小常村部队朝东北方向撤,乘着天黑冲出重围。
  今村方策自告奋勇,言入夜后率教导总队官兵,保护总司令、副总司令和野战军司令部突围。
  夜幕降临,阎军前卫刚有一部向东北方向突出,就被解放军发现。火力猛起,双方炮声、冲杀声响作一片。
  赵承绶、元泉馨和司令部人员,已经做好出逃准备,但不见今村方策部前来。突围回撤希望又一次破灭,赵承绶懊恼之外,别无他策。
  16日解放军发起全面总攻。前线官兵又一次溃退下来,如同潮水一般。三十三军军长沈瑞无法控制,拔出手枪要自杀,被卫士拦下。
  沈瑞满面泪痕,跑到赵承绶面前跪地请求处治:“我指挥不动队伍,这仗不能打了!请总司令把我枪毙了,或许能够扭转战局。”
  赵承绶说:“我还不死呢,你能值几个钱!”
  炮弹炸雷,枪弹流星。
  三十三军七十一师师长韩春生,领着赵承绶和随行幕僚杨诚等,转移到师部所在的院落。这是一幢两进院,赵等被安顿在外院一角的掩蔽部。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院中响起连续发射来的机枪声。
  掩蔽部里,人们屏息静听。听出像是解放军的指挥枪,正给炮兵引导射击目标。
  沈瑞走进院子,进了掩蔽部。
  元泉馨带着身边的人跑进院门,气喘吁吁。他与今村方策研究“残留”日军突围方案,刚刚从西范村过来。


元泉馨

  “快快进去!”韩春生与他们握握手,指着掩蔽部说。
  元泉馨却一如平时的倨傲神态,在院内踱步。
  “让副总司令缓口气。”翻译说。
  旋踵间一颗炮弹落下,“轰隆”一声,留着仁丹胡须的元泉馨倒地,肚子被炸开。元泉一手捂住肚子,一手指着自己的头,对参谋水野辰弥颤声疾呼:“枪击之!枪击之!”
  水野掏出手枪,拉开枪栓。
  “开枪吧!”
  “好的,我开!”水野向元泉馨连发两枪。
  元泉馨,日军“山西残留”的铁杆人物,原日军第一军第十四旅团长。日本投降后,拒不向八路军缴械,而在东沁路部署要点,协助阎军与八路军作战。他对阎锡山说,“我愿脱掉日本军服,改着晋绥军军装,充当一名前线指挥官,帮助阎阁下进行‘剿共’战争,死而不悔。”他写下过俳句“大陆迎春归,曝尸荒野亦不悔,元旦初日辉”。元泉馨死去了,带着他的誓言,丢下准备送交日本天皇和阎锡山的《剿共战术》。脸上被盖了一块白布,但白布底下的眼睛没有闭上。
  “看看日本人的下场吧!”参谋水野辰弥举起打死元泉馨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倒在元泉馨身边。
  “轰隆!”又一颗炮弹在院子照壁旁爆炸。倒在血泊中的,有“残留”日军教导一团团长小田切正男,有日本兵,有阎锡山的兵。
  小田切正男,“残留”日军中“金刚”之一。虽当场未死,但头部受重伤。部下抬着他逃奔中被俘,送往解放军辽县医院后死去了。当时太原住着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
  太阳直射下来。小常村内,路上塞满骡马车辆,阎军尸体、伤兵东一个西一个。
  下午2 时,阎锡山派出的“空中堡垒”出现在熊熊炮烟中,7架飞机与榆次地面部队配合,接应赵承绶部突围。
  解放军早已布好天罗地网,就要“犁庭扫穴缚元凶”了!
  突围部队刚一出村就遭迎头堵击,一群一群地跑进青纱帐里。溃兵像昏了头的鸭子,扑过来又被追过去。半个时辰后,一列列俘虏从庄稼地押了出来。   赵承绶突围不成,回到村内掩蔽部,与指挥官们商量“咋办”。下属谁也不先开口,因阎锡山有军令,谁倡议缴械投降当场打死谁。
  这时,解放军已攻入村庄,许多房顶被占据。
  步炮团团长萧利锋开口了:“共产党的政策是,只要放下武器投诚,就可以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赵承绶瞅瞅身边的参谋处长杨诚:“你说该咋办?”
  杨诚说:“事到如今,只好如此。”
  已经别无出路了,赵承绶命令特务营吹号停止战斗。副官马续援撕块白布绑在棍子上,与萧利锋举着“白旗”,去解放军阵地联系投降。
  解放军接受了赵承绶的投降请求。 山西野战军中将总司令赵承绶、参谋处少将处长杨诚,三十三军中将军长沈瑞、少将参谋长曹近谦等,做了解放军的俘虏。时间是1948年7月16日下午4时。


人民解放军向太谷县大常镇敌军阵地发起攻击

  马、萧二人后来潜回太原接家属被逮捕,8月以阵前投敌罪枪决。
  西范突围,今村方策率队仓皇逃遁
  7月14日,今村方策率“残留”日军教导总队败退西范。连日暑热炙烤、激战奔逃,队伍极度疲顿、弃甲曳兵。下属五个团中,军士二团团长布川直平自决;教导二团团长住冈义一被俘。还保持指挥系统的军士一团、教导一团、教导三团,也死伤惨重。
  第二天,教导总队协同阎军与解放军交战,继续流血抛尸。全军覆没就在眼前,只有尽快组织突围,或许能有生还希望。
  16日早晨,西范村凡是能躺人的地方,都横七竖八躺着筋疲力竭、双目无神的残兵。
  上午,今村方策召集会议紧急研究突围,当时元泉馨也来参加。
  开会的地方,是一个坚固的地下式掩体,有枪眼,能防御。
  华籍后勤人员打扫了场地,又很快把小麦磨成面粉,擀了面条煮熟端上来。
  “太好吃了,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面条。太谢谢了!”
  虽然只是白皮面,但元泉、今村他们吃得格外满意,还拿出3盒香烟作赏赐。
  战场形势已无须分析。西范、小常被解放军强势炮火围攻,团团火花绽放着,从空中咯啦、咯啦散落下来。总攻决战就在旦夕之间。
  元泉馨神情阴郁:“已接阎主任来电,部队回撤太原。野战军司令部决定,西范村部队向西北方向撤,小常村部队往东北方向撤。我们现在尽快决定突围部署,发扬皇军武勇之气,突出重围!突出重围!”元泉想给“残留”日军注射最后的强心剂,而他自己的内心已经天崩地裂。
  “突围,突围出去!”今村方策的眼睛放着蓝光,他要率队拼力冲出包围,为“残留”日军保存最后的兵力。


1948年晋中战役中被俘“残留”日军军官

  “昨日,我对赵承绶总司令讲,入夜后亲率官兵,护卫总司令、副总司令和野战军司令部突围。但天黑以后,西范、小常之间就被解放军火力封锁,虽然近在咫尺也难以逾越。现在,我们抓紧研究总队突围吧!我率主力从西范村中央突破,攻击敌方主要阵地,然后向榆次转进。一部兵力在小常村护卫原副总司令突围。”
  是当时战场形势不容许,还是考虑“残留”日军的生死存亡?15日晚,西范、小常之间确被解放军火力封锁,今村方策是没有兑现向赵承绶的承诺,他要带领教导总队冲出死亡绝境。
  参谋长菊地修一说:“队伍已经精疲力竭。南庄村撤退时,留守司令部小林处长,从飞机上空投了一点甜食、纸烟。现在又一天多了,没有任何食物可以供给。下边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到庄稼地里割麦穗,用钢盔熬粥喝,也有杀掉毛驴吃肉的。在这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要鼓舞士气,保证突围成功!” 当今村方策讲到率队冲出西范时,早坂褜藏就连连点头。菊地修一说罢后,他建议道:“今日之下,今村司令率队突围成功,总队司令部回到太原重整旗鼓,方是最为重要的。西范村这边,以部分兵力佯向榆次转进,大部队从村子西边突围,奋力冲开一道豁子,向北脱出顺汾河回返太原。”
  早坂褜藏是军士一团副团长,晋中战役中任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听此番发言,今村方策对他投以异样的目光。后来早坂在太原战役中,升任教导总队参谋长兼军士一团团长。
  会议很快结束了,今村方策采纳早坂建议作出突围部署:教导一团团长小田切正男带队,随元泉馨与野战军司令部,从小常村东向突围;教导三团团长增田重之带队佯向榆次转进,牵制解放军火力;今村方策、菊地修一率司令部、军士一团等,由西范村西边冲出包围、北向突返。
  当日,“残留”日军按部署突逃。
  就在上午,解放军对小常村赵承绶部发起全面总攻,炮弹、枪弹势如暴雷骤雨。元泉馨9时50分已被炮弹击中自决,被炸的还有教导一团团长小田切正男等。教导三团团长增田重之,当天也被打死在榆次郭村,队伍四处溃散。“残留”日军就剩今村方策、菊地修一带领的这股了,全体官兵待命天黑行动。小常、榆次方面的坏消息,让日军更加恐慌起来。
  月隐星暗,今村方策率队冲杀奔突,从拼死力挣开的口子中脱出西范,经徐沟温李青向太原北格、小店方向窜逃。为方便行动,除枪弹等必带品外,坐骑驮骡、装具炊具等,凡觉碍手碍脚的全部扔掉。
  “振奋日本军人武勇气概!目标太原,看天上北斗星的勺头辨认方向,天亮前在小店集结。”团长相乐圭二给军士一团下达命令。
  官兵狼奔彘突拼命奔逃。   炮雷弹雨更加猛烈了。解放军先前攻打小常的炮火,也朝西范这边打了过来。
  “全体行进,一定分散开,决不能扎堆!”“行动要迅速,千万不可成为炮弹的目标,不能再损一兵一卒!”——口令从上往下传递着。
  轰隆轰隆!噼噼啪啪!解放军的火力紧追不放。
  武内贞雄倒下了,高木峰吉倒下了,伊藤一正倒下了……
  “跑步走!”
  顾不得去管倒在地上的官兵,日本兵争先恐后拼命往前跑,生怕自己填了炮眼。
  好不容易跑出解放军的火力网,四周黑黢黢的,队伍七零八落。刚想松口气,就听见同伴喊“有八路!”
  田地里影影绰绰,知了在鸣叫。他们被吓破了胆,把一捆捆麦垛看成人影。慌乱逃命中,有人被田埂绊倒,有人把枪杆卡到树叉上。
  没跑多远,前边传来车轱辘碾压路面的声音。这回真是解放军,正兴奋地唱着歌运送大炮。
  日本兵趴在地里,不敢咳嗽一声。等解放军走远,观察了周围的动静,才又继续往前赶。
  中村三郎原是穿皮靴、骑洋马的军医,不习惯走远路。丧魂失魄奔逃半夜,早已跌跌撞撞、上气不接下气。 “本间君,歇息一会儿吧。脚疼得要命,能换双什么鞋穿吗?”他对身边的本间史郎说。
  看中村可怜的样子,想平日生病得到过他不少照顾,本间一边走一边脱下自己的鞋子递过去:“换上这双布鞋吧!”
  中村一屁股坐在地上,把靴子拽下来。
  “水,就剩这点了,再想喝只能啃高粱杆。休息时间也不能长,这里还不是安全地带。加把油,走吧!”本间说着,把水壶放到中村手上。
  中村喝过水,抬头望着幽蓝、深邃的夜空。
  他跪在地上,摆正胸前的玉佛,喃喃祷告:“佛主,保佑我们回到太原吧!如果不是天皇的圣战,我正在秋田家中行医积德呢。”


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左)与副司令员周士第在作战室里

  不知走了多远多久,东方现出鱼肚白。树木掩映中,露出远处的点点灯光。
  “中村军医,那是太原!”本间喊着。
  “就要到了!”中村异常激动,与本间抱在一起。
  “真的突破解放军封锁了?”他们似乎不敢相信,拿出望远镜来,仔细观察着远处的建筑房舍、村庄树木。
  再往前走,看到一个柳树环绕的小村,有青天白日旗在风中飘动,真到阎军控制的地区了。
  “本间君,你救了我一命。实在太感谢了!”中村紧紧地握住本间史郎的手,两人在村前小河边喝足了水。
  这时过来一辆马车,问清是去太原的,本间请车夫捎了中村一段路。
  赶到小店镇时,那里已经集结了跑回来的官兵,蓬头垢面,惊魂甫定。但他们十分庆幸——总算从死亡圈里逃脱出来了。
  之后连续10余日,教导总队留守司令部,在太原南郊设立收容站收容溃散人员。
  7月21日晋中战役结束。自6月11日前奏打响,解放军捷报频传,敌人望风披靡!阎军控制的灵石、介休、平遥、祁县、太谷、榆次、徐沟、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1952年7月,清源、徐沟合并为清徐县)、晋源、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等14座县城全部解放。“太原外围各据点,丧失得干干净净了。”山西野战军总部及5个军部、9个整师、2个总队,正规军7万余人、非正规军3万余人被歼灭。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等将官16人被俘。解放军部队直逼太原城郊,阎锡山的老巢陷入长达9个月的围困之中。
  晋中战役中,“残留”日军将官、山西野战军副总司令元泉馨阵前死亡。“残留”日军教导总队(十总队)死亡日本军人184名,中有政工处处长长野贤和3个团长。被俘日本军人200多名,中有1个团长。下属5个团的团长中,只剩军士一团团长相乐圭二。为“残留”日军充当填充的华籍队员,死亡、失踪人数为1150名。原日军第一一四师团炮兵大队长、“残留”后任太原绥靖公署炮训团少将总教官的松原太市,也在突围中死亡。
  “残留”日军首领今村方策、菊地修一虽逃返太原,后整编部队投入太原战役。但晋中战役之于日军“山西残留”,正如城野宏在1967年1月出版的《山西独立战记》中所描述:“……所有这一切,都由于1948年晋中会战的炮声而变成了泡影。榴弹炮集中爆炸的轰鸣,使人怀疑是划破炎热天空的雷电,炮烟和B29扔下的炸弹所掀起的尘土,像蘑菇状的云彩一样,在天空凝聚不散——其中,在山西“残留”达三年之久的成果,也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开始土崩瓦解,并向溃灭的道路踉跄而行。”
  (下)
其他文献
接受挑战  山西省水资源奇缺,已经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且这个危机逐渐走向严重化。解决这个危机,除了向黄河调水,别无选择。我们不能指望老天爷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不能指望从其它地方调水,但是黄河年年断流,有变成内陆河的可能性,没有多少水可调。引黄济晋不搞不行,如果不搞,煤不能挖,挖了煤不能种田,种了田老百姓没有水吃,人畜饮水遇到困难。没有水,太原市将来得搬家,山西更不敢发展大城市。省领导做出决策引黄济晋是
期刊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可以说是“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梦醒子》一书也是哈佛、剑桥中国近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教材。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何谓奇呢?奇就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奇就是一般人想不到他想到了,一般人做不到他做到了,一般人不该遭遇的他遭遇了,故谓之奇。  奇绅刘大鹏,经历了清末、民初、抗战三个
期刊
九、从全面“清队”到局部“平反”  1968年夏天,根据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全国上下开始“清理阶级队伍”,从而把文化大革命运动再次推向高潮。我父亲是统战人员,不在清理范围之内,所以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但是母亲却在这场运动中吃尽了苦头。  “文革”开始后,母亲也受到冲击,但总的来说问题不大。比如有人批判她嫁给一个高级官僚,她立刻反驳说:“我出嫁的时候,他还是个学生!”后来学校里停课闹革命,成立造反派组织
期刊
1981年,德高望重的平陆县文化局老局长王安溟,当选为政协平陆县委员会副主席,连任三届(第一至第三届)。人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但很少有人称呼他“王主席”;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无论是干部还是百姓,大家都还习惯以他在文化馆的职务“王馆长”相称。他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大家也觉得这样称呼显得随和亲近。  我在1972年从运城师范到地区从事文化工作,就和王安溟熟悉。1984年起又从事
期刊
皇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原名郭峪中道庄。是清代名相、《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的故居,因为康熙皇帝曾两次驾临而改称皇城村。村落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集古代官宦宅邸、庙院宗祠、书院学堂、牌坊花园和防御工事等为一体。同时,村内文物荟萃,有皇帝御笔亲书的碑刻等古文物,保存丰富完好,文物价值较高。皇城村全貌  明清两代,皇城
期刊
湘峪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原名相谷村,明代名宦孙氏三都堂建于堡内而以“三都古城”闻名。相传明清时期一山西巡抚认为孙家兄弟均科举有成,身居高位,且此地有山有水,风水极佳,遂在“相谷”二字上分别加上“氵”和“山”字旁,改村名为“湘峪”。湘峪村远眺  村中历史建筑区域呈倒梯形,东西长约280米,北宽约150米,南宽约100米,总占地面积约3.2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6800平方米。村内建筑格
期刊
军中英才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军事家。1999年国庆节前夕,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被隆重评为“双百”人物之一。他戎马一生,威震中外,为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惧威胁,宁死不屈,始终保持忠诚卫士的浩然正气。叶挺的铁骨铮铮是怎样练就的?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军
期刊
山不在高,有诗则名。  位于宁夏、陕西、甘肃三省交界处的六盘山海拔2900多米,因山路曲折,盘旋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六盘山。虽然它海拔不高,但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从此,六盘山名扬天下,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清明假期,我和爱人来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六盘山全貌  沿红军小道登上六盘山  到达
期刊
我的父亲王书太,1882年5月19日生于山西省定襄县王进村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我的爷爷,是清朝的贡生。父亲幼年读私塾,后因应试不第,归村自立塾书馆名“书房院”,招学徒数十名,孜孜教诲。县劝学所闻其名,延请至黄嘴、北西力、崔家庄等村执教数年。  辛亥革命时期,父亲受孙中山军事救国思想影响,弃文修武,投考太原陆军将校研究所。毕业后供职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任陆军混成旅第八营排长,后调河东(今山西运城)
期刊
“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了长征,转战行军两万五千里,取得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震惊世界的奇迹。红军战士们在行军当中播撒下一粒粒革命的火种,它们脚下踩出的曲折蜿蜒的路像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了宇宙上空乌云密布的黑暗,震惊了宇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颗颗闪闪的红星冉冉升起来了,炽热着、燃烧着,点亮了宇宙的天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