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种”公园“卖”风景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一条条绿道像彩绸缎带,飘舞人间,一个个公园似珍珠玛瑙,镶嵌天府,一处处场景,如诗如画,温润心灵,酿造出成都人民特有的诗意栖居生活。
  过去只有两个公园的成都市金牛区,近年却呼啦啦“生长”出30多个具有“国际范”“蜀都味”的靓丽公园族群。“公园城市”既涵养了生活美学、刷新了城市品牌,也注入了文化内涵。
  一个由政府的“命名”的“新金牛公园”,却被网民“赐名”的“小蛮腰公园”替代。“本名”被“艺名”颠覆后,它突然间走红火爆起来,似乎来了个华丽转身……
  “小蛮腰”刚刚“梳妆打扮”完毕就“隆重亮相”,时逢春节,我及时组织一批“文化人”前来“送文化”,让文化点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当地百姓纷至沓来,看演出、赏绿意、猜灯谜、观展览、索春联、品咖啡、享年味,心情如过年一样欢喜……
  家门口新打造的这片城市“绿肺”,也生长着城市“智脑”,嵌入其中的历史展览馆、工业设计馆、文创空间等等,让人们既可品味厚重璀璨的历史,又可感受科技腾飞的奇妙,也可体验文创成果的魅力。徜徉这里,我能真切体会到“有一种生活叫美学”。
  “小蛮腰”的风光,离不开政府的“發光”。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主城区,政府不是去赚钱“种高楼”,而是去赔钱“建公园”,足见人民的中心地位比高楼还高。
  “身长”近两公里、“体积”10多万平方米的新金牛公园,其形状犹如曼妙少女的蛮腰,婀娜多姿。它以形象撩人、品貌感人、气质夺人,广受网民礼赞:充满艺术气质的公园、最有品貌品相的公园……
  漫步公园,蓝天白云下的绿道、名木、花卉、雕塑等,美不胜收,营造出亮丽多彩的视觉冲击。在公园里一座“时光隧道”雕塑前,我“偷听”到两位游客的“争吵”,感到特别有意思:一位农民打扮的中年人说,它有点像我们家乡捉鱼的“鱼续笼”,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说,它就像我们工厂淘汰倒地的“大烟冲”……
  两人争执着,但脸上却挂满笑意。它到底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素不相识的人从公园景观上“读出”欢笑和愉悦。
  家住公园对面的市民周银吉,对艺术没有多少感觉,但对自家以前的窘境感触很深:过去这里灰尘大、噪音大,门前还有条臭水沟,平时家里总是关门闭户,用窗帘捂得严严实实的。虽遮挡了灰尘,却挡不住噪音,有客人都不好意思带到家里,住这里真是倒霉透了……
  现在不一样了,每天一起床就是推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外面风景,晚上到公园里散步健身,这个公园简直就是我家的“后花园”,真“巴适安逸”(舒服之意)……
  也许,这就是人们挂在嘴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吧。
  我从小在老家河南就听说“老不走广,少不走川,人到四川难回返”,不明其意,后来从部队转业“就地卧倒”成都生活,才真正明白其内涵。如今“老话”有了新续篇:我的一位朋友从外地来成都,要我带他游览名胜古迹,我不假思索带着他就去看“小蛮腰”。当我们聊得火热时,他的孩子似乎被冷落,突然“失踪”了。
  人头攒动中,我们依靠“导航系统”找了好半天,却发现孩子在人流中一个劲地拍照。当我和朋友在公园喝茶聊天时,他的孩子又独自到公园“写生”去了。当我问起孩子游玩感受时,他第一句话就说:我将来报考大学首选四川……
  与“小蛮腰公园”近在咫尺的是“府河摄影公园”,也是一个“打卡”地。一位媒体朋友评价道:如果说“小蛮腰”具有“蜀都味”,那么“摄影公园”可以说充满“国际范”。
  且不说“摄影公园”的“块头”比“小蛮腰”大,而“口岸”也俱佳——背靠西部华侨城欢乐谷,依傍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腰缠碧水长流的府河玉带,特别是人气鼎盛——拥抱着许多世界级摄影大咖……
  说起“摄影公园”,我很清楚它的“前世今生”。当年沙河源乡成立一个“民间摄影小组”,经过40年“孵化”,声名鹊起,走出100多位摄影家。张勇就是其中一位民间摄影家,他和摄友们“摄”出一个“全国民间摄影之乡”。但他还有更大的梦想:希望用“长枪短炮”创建一个顶级摄影基地。他的想法与金牛区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一个以摄影艺术为主题,构建集吃、住、游、购、娱、展为一体的摄影文创产业基地,也走进金牛区政府的谋划中。
  为让“效果图”及早变成“实景图”,急需招引“心仪”产业。我和摄影家战友老田率先跑去深圳,把一个叫“特想”的摄影艺术产业“龙头老大”给“挖”过来,变成“特想西南总部”。这个世界领先、中国唯一的以影像艺术为核心,集影像艺术产品及服务、影像文化、影像艺术、影像商业以及培训、创作、影印、展览、交易等为一体的企业,有力地支撑和丰满了摄影公园。
  随着特想“下嫁”,许多国际大牌也心动了——国际摄影大师萨尔加多“落户”这里,法国法兰西艺术院“搬来”这里,欧洲摄影博物馆“迁移”这里、瑞士爱丽舍博物馆机构“驻扎”这里……
  一时间全世界音像艺术汇聚到这里,一大批国际摄影大师的佳作在此展示,两万册的影像图文书籍等在此珍藏,使之成了影像产业的“聚焦地”,“成像”为一道独特风景,熨烫出特有的韵味……
  那天雨过天晴,国际影展开展,我远远看见摄影公园上空突然出现一道七彩璀璨的彩虹,长长的跨过天际,仿佛能连通世界,通达天上人间。原来,它是268米长的人造景观“七彩虹桥”,也是扎在府河边上的“围栏”,架在公园绿道上的“天桥” ……
  人文场景与生活场景渗透,生态场景与消费场景叠加的公园,在金牛区随处可见——凤凰山国际体育公园,可容纳6万观众,是体育交流、会展博览、商业演出、大型综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世界一流场馆;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拥有全球最大的全景声双面剧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特效声景观公园……
  我在“阅读”中感悟,那一个个“城园相融”的景观体系,那一片片“人城和谐”的形态场景,营造出的将是“城在绿中、园在城中、福在心中”的美好意境。
其他文献
在四野星垂时,你可以将一棵小草放在驼峰间,可以将一颗石子丢进青海湖畔,你也可以站在泰山之巅拥抱白云。随你心动,你的手指瞬间就可以触摸到世界的屋脊。  想着一双修长的手掌时,就触摸到了艾略特的水手和女人;想着庞德诗章,就触摸到安琪的轮回碑文;想到了北岛,想到了食指,就看到了海子和顾城。  夜晚的树梢就是这样安静。我驾着大海,去探寻海明威波澜辽阔的内心。  歌声是夜的心跳,北风在流动。枫叶红了,香山的
期刊
别小看了这场雪。片片雪花,大得出奇,漫天里飘着,直要将这大地埋尽。  雪是安静的,从不吵闹,也不沾衣。雪后的世界也是安静的,如同在棉絮下熟睡的女人。  我喜欢伫立于窗前看雪,看那雪花飘舞婆娑、轻轻坠落,看那大地万物如何接纳这来自上天的情种,看那偶尔路过的一两个行人如何从这银色的世界里踽踽穿过,然后消失在这无声无际的茫茫之中。  夜晚的落雪则像是在编织一场梦。听不到雪花敲窗的声音,也没有传来树枝折断
期刊
生死劫  秋天也有沦陷的时候。对于八十三岁的父亲  这个中元节,就是沦陷的坎  在医院里身上插满了管子  像一具被四季风雨掏空的稻草人  瓜果在田野里飘香,父亲的身体里  却布满了飞禽走兽。我暗自流下的眼泪  与医生的努力,怎么也赶不走他身上的疼  窗外,雷雨交加  是老家林子里传来的蝉鸣,隔空呼喊  天,就要暗了。小县城沿街道口  将燃起纸钱,在黄昏里飞,忽明忽暗  像游魂飘荡。但愿  这支队伍
期刊
1  一只蝉  落在秋天的睫毛上  声嘶力竭地诡辩  不能因为出生得晚  就让我放弃  爱的理由  2  夏天走了  年老色衰的藤蔓  还在坚持着  对绿色的忠诚  3  爱情隧道  在合轨时最是浓郁  再往前走  就要面临出轨的风险  4  在路的盡头  诗人们开始往回走  他们的脚  踩出一首首  回文诗  5  那只振振有词的蝉  有自己的选择  村民称她为  秋娘子  6  踏上桥头  我
期刊
如今人世里的金黄色,明晃晃地向我招摇。皮肤上的焦灼之感,提醒我不是梦境。我被这金黄的颜色吞没,辨不清人形,恍惚间只听见每天清晨母亲唤我的名字。  我劝解着自己,终有一日,松下一口气,还可以选择奔逃。然而却不知何处没有这颜色,内心有一个声音安慰着我,被逼到绝境之时,总会有新的开拓。就像在诸多失眠的夜里,直到神经挣扎着失了力气,终于落向自我的深渊。再醒时,恍如梦境,又有着皮肤的焦灼。  这焦灼不仅在我
期刊
8月13日下午5:00,一个朋友转发一条微信,《83岁诗人、学者任洪渊逝世,他曾培养出“北师大诗群”》。我的脑海一下子空空荡荡,转而又思绪万千,觉得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了,为送别老师,也为迎接老师回乡。  三个月前,疫情阴影还没退去,我打电话问候任老师。他说,“北京防控得很好,不过,既然你来电话了,我还是要告诉你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他已经住进了医院。他不想亲友担心,叮嘱我不要告诉任何人。他说,沈浩波
期刊
自私像一条虫,一边咬噬着自己,一边咬噬着他人。  古语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就说明,真的“人人都是自私的”(古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语)。  你看赶集买菜,不管老头老太太还是年轻人,过完秤结完账,总还是再多拿人家一棵葱两根蒜薹。  我的一位老乡卖菜,他摸透了人的这种心理,在过秤时他总会少给顾客二两,结完账后,他再送顾客二两,这样顾客感觉沾了光,就不好意思再多拿,他也不吃亏。  有计较的会回家
期刊
我把自己化为黑色的语言,在地下一直,沉睡。  醒来。  回眸。  黄河一改奔涌咆哮的姿态,轻声吟唱着英雄的篇章。当我重新调整语序,在史册里被来回搬运。装满卡车的诗句运往春天,炙热的言辞抵达灵魂的峭壁。  夜晚的时光虚隐,幽蓝的火焰藏着我们未知的秘密。  在接受世间称赞之时,它用光和热陈述自己的一生。  盛极,而后,说出了真理。  煤的声音被更替。磅礴的泪水叙述着前世的苦厄和今生的涅槃。  在每一块
期刊
桃花墩是一个地名,在大别山的脚下。  老宅在桃花墩最后面,也就是仙姑山下,再走几步几乎出村。  一到春天,浓妆的桃花开满了老宅,一枝枝从墙头伸出来,有“红杏出墙”的妖娆,艳得很。特别是在落雨天,你走在青石街上,忽而看到几枝桃花一下子出现在眼帘里,简直是游园惊梦。  我学美术时,以老宅为意象画了一幅画:白墙,黑瓦,院门紧闭,三两枝桃花探出头来。整张画,几乎全是留白,几条粗细相搭的线条,勾勒出院子,一
期刊
一次幻想的有力证明  先听到鸦啼,后面是水声。中途有段空白  谁也没来过,就是孤独存在着的时间  我要把我的名字写进去,这个幽居山林的  清苦长夜,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在乎  我们的黑暗开始互相匹配,它体内的痕迹  无疑要更深一些。当身体彻底退到深渊时  任何虔诚的动作都是多余的,只有木屋中  我那微末的秉性已被轻轻罢免。我独对镜子  发现自己前后透亮,不见五指的窗外,森林  越来越接近原始。珙桐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