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炒股两头空如何理财御寒冬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先生的烦恼一件又一件,虽然出售房屋时赚了不少,但为了赢取更高的利润,他投资了股市,这一下不仅没有获利反而损失惨重。现在自住房没了,支出中还要增加每月的房租。10年内将要退休的他到底如何才能重获自住房,如何保障年老时的医疗费用呢?
  
  49岁的苏先生称自己走投无路了:“今年的冬天不好过啊……”
  原来,苏先生眼见股市一路走高,和太太商量之下,将原有的100平方米的房产于2007年9月底出售,心想着如果股市赚一笔,可以换一套更大些的房子了。没想到,才高兴了没多久,股市上行的势头就扭转了,并且一路走低。现如今,卖房得到的150万元连一半都没有了,可谓损失惨重。
  
  收入稳定但即将退休
  
  苏先生和太太同为49岁,先生在事业单位工作,太太在国企行政部门工作。虽然现在收入稳定,每人均有8000元的月收入。但是苏先生夫妇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他们已经身处退休的边缘,未来收入有下降的趋势,两人5~10年内月收入可能会减少至2000~3000元。
  目前,他们一家的家庭基本花销保持在3500元左右,包括每月给念大学的女儿800元的零花钱。“原本想女儿工作后可以少一些负担,没想到金融风暴来袭,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找工作真是难啊。”如果女儿无法顺利找到工作,一来无法补贴家用,二来还要靠父母的供给过日子。对此,苏先生愁眉不展,现在,由于出售了自有房产,苏先生每月还要支出房租3000元。
  年度收入方面,两人的年终奖金约有2万元,基本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全部花销掉。在旅游、保费方面基本无支出。
  如今的家庭资产包括现金1万元,股票(包括原有的投入及卖房后的新增部分)70万元、基金8万元。家庭没有负债。所以家庭净资产有79万元。
  
  无保险的生活是否隐患重重
  
  除了资产缩水的困境,苏先生发现,人到中年后身体状况渐渐走下坡路,健康也成了心头病。将房产出售后,一家人搬入出租房中,当时大大小小的家具、电器、服装等用了整整5天打包,也在那时苏先生发现自己的体力较年轻时明显差了许多。同时,他发现自己和太太都没有保险的保障。“从前没有保险意识,而且保险代理人的推荐更像是推销,很让人反感,也就没有考虑,现在,想到要买保险了,可年龄已经那么大了,估计要找到保障很难了。”苏先生想到退休后还有二三十年的光阴需要度过,如果没有健康险的保护,风险就难以转嫁,所以,他想听听保险专家的意见,是否有适合他和太太目前情况的保险产品。
  
  理财为安全退休而定
  
  苏先生对2007年卖房买股的决定后悔不已,不过他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希望可以一步步重新积累财富,在55岁或60岁退休时能够重新有一套自己的房产。苏先生坦言,现在有关房产的有利政策不断出台,希望可以重新买房,也让晚年生活更加安定。不过,买房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而随着退休的逐步逼近,到底贷款比例制订在多少的水平比较合适,或者选择一次性付清?这些都是苏先生的困惑。
  
  此外,如果现有的全部资金用于买房,那养老的钱怎么保障?当疾病不期而遇时,医疗费用从何而来呢?
  各种烦恼缠身的苏先生急切地想听听理财师的建议,也好及时弥补曾经犯下的错。
  
  资产配置及投资建议 李治刚
  
  资产结构分
  目前苏先生家庭的总资产79万元,其中股票和基金合计约78万元,现金类1万元。没有负债。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苏先生家庭的投资类资产超过9成,比例过高,因今年证券市场的大幅下跌而蒙受了很大损失。而资产结构中突出的问题在于1万元的现金备用量过低,应适当增加以应对家庭的常规和突发性开支。目前的资产结构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收支情况分析
  苏先生夫妇年度收入总计为21.2万元。均为主动性工资收入。家庭年度总支出为9.8万元,其中必须的刚性支出为7.8万元。
  家庭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为46.23%,可以看出苏先生家庭结余比例相当高,支出的安排还是相当合理的。但是考虑到未来接近退休而面临的收入下降,并且没有自己的不动产,每月适当的结余是十分必要的。金融危机来袭,人人自危,但是客观地说,金融危机对在事业单位和国企行政部门工作的人影响相对较小,苏先生家庭的收支短期预期还比较稳定。但是在家庭支出中的保障类支出为0,建议适当增加保障类支出。
  
  家庭理财目标分析
  苏先生拥有两个理财目标,一是考虑为自己和太太购买保险;二是退休时重新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让晚年生活更加安定。
  保险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苏先生能意识到这一点值得肯定。尽管苏先生和太太因为年龄的原因,购买健康类保险的保费相对支出会较高,但是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苏先生提出的退休和购置房产的考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短期内资产恢复到原有的居住水平的可能性很小,故房产的购置需要适当降低标准,经济实惠的小面积二手房可作为购买的选择。将来有机会的话,仍可以做换房的规划。
  希望苏先生不要过多地被目前百年一遏的金融风暴所影响,调整好心态,积极做好未来的理财安排。
  
  资产配置建议
  增加家庭应急金目前对苏先生夫妇来说最重要的是储蓄足够的家庭备用金。对苏先生家庭来说备用金大约需要2万元左右,由于孩子工作未定,建议适当保持较高水平。而且这些资金应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可以考虑银行存款或是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
  调整金融投资产品 股票投资固然是收益较高的一项投资,但是收益与风险也是成正比的。就苏先生目前的家庭阶段,股票类投资的比例应控制在适当比例,只有那些“闲钱”才能够长期投资证券市场,建议可以保留20万~30万元基金和股票,其余部分转向稳健娄投资品,如债券基金、保本类信托、养老保险等,及购置房产的首付款。
  降低置业标准按照现有资金已经无法买回原先面积和品质的房产,苏先生只能适当降低对所购房产的要求。购买一套总价相对较低的物业,幸好目前苏先生没有家庭负债,每月也有一定的结余,故可以考虑公积金加少量商业组合贷款。由于苏先生是事业单位员工,太太又在国企任职故两人应有一定数量公积金,希望能充分利用政策用足公积金贷款额度。总的月供控制在5000-6000元。首付30万元左右,从目前的股票账户中支出。
  合理安排保障 每年安排一部分支出来添加保障,这一需求在房屋贷款期间尤为突出。考虑到前面提及的保费较高的问题,苏夫妇可以考虑购买价格相对较低定期健康险和意外险来为家庭的置业和养老计划保驾护航。   加快养老金筹集 考虑到退休后的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仅靠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建议苏先生保持目前的节俭作风,做好稳健投资。同时,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养老保险,尤其是终生领取类的保险,为将来的生活提供更充裕的财产性收入。
  
  保险及保障配置建议 叶荣国
  
  同为49岁的苏太太和苏先生在5-10年后,分别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的身体状况都在走下坡路,但是他们至今没有一点这方面的保障。如果一旦在这方面出问题,他们的养老也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务之急是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健康保障。同-时意外的风险是我们最不可能掌控的,因此我们应加以一并同时考虑。另外如有可能,也可考虑为苏先生的女儿建立健康保障。
  首先,苏先生和苏太太每人必须有20万元的意外险,并附加一般的住院医疗和意外医疗保障以及每日住院补贴。其女儿因在读大学其医疗费用学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保障,所以暂时不需要。等其工作以后,如果单位没有这方面的保障,再补上就可以。这些保障是每年度一次的。并且是消费性的不是叠加重复的。
  其次苏先生和其太太在重大疾病这一方面的保障,可以用万能险附加重疾险来解决。因为单纯的重疾险,由于他们的年龄大了,因此费率也较高,加上他们要重置房产,一旦缴费有点问题会保单失效。而万能险是一个收益稳健(有最低保证收益)、缴费灵活,随时可以调整保障额度的险种。并且可以随时提取账户内的资金,同时可以附加重大疾病。所以苏先生夫妻俩可以每年每人付1万-1.5万元,缴费10~15年,重疾险保额每人附加20万元。到了60~65岁其账户内的资金可以作为养老费用。
  另外为他们的女儿建立2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费用一年大约6000元。
  综上所述这样苏先生的重置房产计划得以实现的同时,也解除了无保险的生活隐患,同时他们的养老也有了保障。
  金盛保险特别提示
  李优优
  
  针对苏先生目前的情况,我们建议苏先生应本着稳健的原则,寻求财产保值增值的机会。
  49岁这个年龄,是很多中老年疾病的多发年龄段,因此除了生活中必要的注意和保养,更加不可缺少的是一份疾病保险,以达到分担疾病带来的财务风险的目的。但不得不提的是,很多疾病保险的承保年龄是低于49岁的,并且鉴于年龄高,不一定是健康标准体,费率也随之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苏先生应量力而行,考虑到未来5-10年内个人月收入将降至2000元左右的支付能力。希望苏先生和太太花点时间,一定可以在众多保险公司中寻找到合适的医疗保障计划。此案例也提醒年轻的朋友们,购买保险要尽早,往往当我们意识到其重要性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购买的最佳时机。
  降低资产风险是苏先生目前最该重视的问题,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调整。78万元的股票和基金不应盲目持有,因为其总体份额已占全部资产的98%,风险过高。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提供意见赎回相应额度,投入到储蓄或者债券类平稳的投资工具中,或者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类产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针对苏先生和太太目前每人每月8000元的收入,建议每月拿出1000元来,尝试按月购买指数基金等定期定额投资项目,实现资产稳步增值,为退休生活和购房计划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很多人或许都听过蝴蝶效应的譬喻:在亚马逊河流域有一只蝴蝶振了振翅,经过多次的传递之后,最终导致了纽约的暴风雨。这一次美国加州及弗罗里达州的房地产因次贷出现了麻烦,结果,经过多次传递之后,竟导致了冰岛濒临破产,以及全球性的巨大海啸——这就是金融领域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最浅显通俗的譬喻。什么是“混沌”?顾名思义,就是模糊、不清楚,但模糊、不清楚并非表示其中没有逻辑、没有脉络、没有因果
期刊
近期,连续的不间断的无反弹的下跌让众多有经验的投资人手足无措。当然,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衰退、银根抽紧、“大小非”减持等许多方面来找原因。笔者无意再重复上述观点,只是想换个角度来观察A股市场。  回顾市场经济的演进与基础,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经济的演进是以习俗经济为起点,发展到商业经济,最后实现市场经济的。  习俗经济是农耕经济,不存在商业,也没有商人。正是商人的专业化推动了整个经济的演进和变革。集会为
期刊
笔者的操作和课程中没有“补仓”两个字,而是线下阳线抛作为炒股止损办法。一旦抛错后等指数重新翻上工作线后马上线上阴线买。这样让你不踏空,更不深套。    上期说面临变盘是指被10月14日的市场传闻忽悠了一下,目前又出现较大的成交量。出现天量是比较危险的,而现在出现大量也是比较麻烦的,因为不管是天量还是大量,它们会使走势出现逆转。  上周二,高开在工作线后立即下跌属于线下阳线抛。周三、周四两个跳空十字
期刊
此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极其严重,全球经济濒临衰退,各方人士纷纷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团结一致,合作化解危机。结果,10月6日,多国联手减息,但在这个史无前例的行动中,隐隐约约透露出罕见的政策无力感,股市仅亢奋了一天,便又掉头重挫。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是央行开错了药方,因为今天市场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信心的缺失并非虚幻,而是次贷危机下的必然产物。央行的注资、减息,是不断将
期刊
这两年,DIY概念虽不如前几年那样风头强劲,但是作为一种消费者已然很熟悉的经营方式,每当有新颖、出乎人们意料的内容与其结合时,DIY概念就会再次创造出新的商机。  在北京新街口北大街的新街口4条,有一家果酒DIY体验中心,在这里,顾客可以自己动手酿制果酒。除果酒外,店里还提供包括蛋糕、巧克力、香烟等在内的DIY项目。而且,店主正在引进包括蜡烛、制陶、特色软件设计等其他DIY项目,力争把这里建成一个
期刊
9月的资本市场惊天动地。9月17日美国雷曼兄弟突然爆出破产的消息,加深了全球股市的下跌,加上美林、AIG和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也随之分别爆出被收购、托管和倒闭的噩耗,全球投资者陷入了极度恐慌和绝望的境地。  9月18日晚,中国政府推出了三大利好政策:印花税单边征收,汇金公司增持工、中、建三大银行股份和国资委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回购。这一套组合拳让绝望中的A股投资者看到了一片光明,大盘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
期刊
由于次贷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深幅调整的过程中,美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冰冻期,这对投资者来说是祸还是福?在悲观的人看来,似乎这不是一件好事情;而在乐观的人看来,这似乎是抄底的机会。    说起美国楼市,人们可能更多地会想起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引起的房价下跌,以及投资者的血本无归。本文的主人公于振也在这场风暴中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不过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虽然于振也与众多购置过物业的美国民众一样,
期刊
近期,关于房地产新政有望出台的消息频频见诸于媒体,股市中的房地产板块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万科、金地、招商地产、上实发展等房地产龙头股已连续数天拒绝下跌、逆势飘红。尽管80%以上的网民,以及众多经济学家都反对拯救楼市,但地方政府救市的行动却一个接一个,力度越来越大。据报道,全国目前已有18个城市相继出台楼市救市政策,而中央对地方政府拯救楼市则完全取默认态度。  笔者很少研究楼市,对楼市该不该救并
期刊
上周末,七国集团领导人聚首华盛顿商讨救市行动的具体计划,虽然会后仅发表了一份声明,但是此举拉开了各国联合救市行动的序幕。  欧元区领导人在上周日紧急召开峰会,并达成了实质性的金融援救措施。  本周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出台一系列金融救援计划。英国政府向其国内3家主要银行注资370亿英镑,以重振资本。德国则出台总金额高达4700亿欧元的金融援救计划。法国出台了一支规模达400亿欧元的基金以购入银行的股份。
期刊
如果说,某一种食物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感。那么,许多人一定是选择诸如面包、蛋糕、蛋挞、泡芙、甜甜圈等这类西式甜点。  曾几何时,许多人还在把稀饭油条当早餐,面包是早上难得一见的奢侈品。而如今,面包的口味、外型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吃面包的人口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早餐、宵夜,它也可以是闲暇时解馋的小点心。  不仅如此,以前面包蛋糕往往都被消费者当成零食甜点,然而现在许多外食的上班族吃腻了便当,偶而也会想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