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秋明,布依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品见《民族文学》《散文诗世界》《夜郎文学》《西部散文选刊》《贵州作家》等刊,出版散文集、报告文学集4部。
1
我一直相信,天堂不一定在天上,大地上一定有可以与天堂媲美的地方。这个地方被我找到了,它就是西藏——一个离天空最近,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一座魂牵梦绕的人间天堂。
在这之前,我以为我所在的云贵高原就是人间天堂。这里是喀斯特地形,地表崎岖,在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形成落水洞、漏斗,、洼地、伏流、岩洞、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云贵高原连绵起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也是人间的天堂。这个观念一直延续到 2014年我抵达青藏高原的那个夏天。
我和贵州的一群作家们从贵阳出发,到重庆后又乘坐火车,经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最后到达拉萨。那段被称作“天路”的青藏铁路只用了短短的二十多个小时,便让我们完成了从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的漫长行程。进入青藏高原,海拔逐渐升至3000米以上,一路上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辽阔壮丽的草原。如毡般的草地无边无际,晚开的油菜花点缀在绿中,牛羊在草地上懒懒地吃草、游荡。从车窗远眺,蓝天白云下的青海湖静若处子,浩瀚的湖面上烟波缭绕,宛如仙境。
在列车上游西藏别有一番风味。清晨,当太阳从山峦间喷射出灿烂霞光时,列车已进入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地,博大的昆仑雄姿和由远及近的一座座雪山映入眼帘。这时的原野已不再是芳草青青,而是野草荒芜,褐色一片。在旅客的一片欢呼声中,列车进入了野牦牛和藏羚羊的天堂——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只见三五成群的牦牛和藏羚羊在不远处出现,呼啸而过的列车并没有影响它们那份惬意与怡然,依然低哞着悠闲地四处游走。
从可可西里横穿而过,跨越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再翻过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脉,列车便开始下行。这时,很难见到高原湖泊的景色,取而代之的是山峰、河流、沼泽,还有一座座牛叫羊欢的牧场。高原草原的草长得都不高,不像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草那样疯长过膝且草叶宽厚。我虽然不懂绘画,但是喜欢这里的浅与淡,它会让你的心能瞬间安静下来,不会因激动而狂叫,似乎每一声惊呼每一个雀跃都会破坏眼前这永恒的静美。
我知道青藏高原的日照长,到了这里果然如此。都晚上七八点了,如果在贵州,已经进入梦乡,而青藏高原仍然阳光明媚。天空如果没有云彩时,会流溢出一片极致的蔚蓝,像是蓝宝石,令人迷醉。黄昏临近,远山外斜阳如血,草原的湖光山色浸泡在夕阳的余晖里,尽情地舞动着一天当中最婀娜、最撩人的风姿。当美丽与繁华一点点褪尽,黑幕中草原种种的迷人与神奇只能任人无边地想象。
2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精华,当我看到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的时候,一下子就穿越时空,把我的思绪拉进特殊的年代。
这座神奇的宫殿已有1300多岁了,始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宫殿的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十三层楼宇相互叠砌,迂回曲折直至山巅,远远望去,高高耸立的布达拉宫殿如同天上的楼宇镶嵌在山中,蓝天相依白云相伴。沿着宫体拾级而上,仿佛慢慢走进千百年前那悠远的历史文化长廊,听磬声缭绕,闻梵音弥漫,看信徒叩拜,读千年沧桑。置身殿中,如同翻阅一部部藏传佛教史卷,眼前闪烁的酥油灯、袅袅的藏香、厚重的围幔、古朴的唐卡都给人一种森严、神圣、神秘之感。
在贵州,没有这样雄伟的宫殿,也没有藏族对于藏传佛教的集中信仰。我是贵州的布依族人,布依族的信仰属于自然神信仰,一草一木都可以被崇拜,并没有佛教的前生前世概念。但是,我的家乡环境优美,至今还保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满脸的宁静和安详,只有每个传统节日到来时,才会让他们平静的日子荡起涟漪。
我的故乡没有重男轻女的恶习,我虽然是女娃,照样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一直认为有女人的地方,不仅有故事,更能产生美。在贵州高原,女英雄一般的女土司奢香夫人是这样,而不远千里前到青藏和亲的文成公主更是这样。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都与一个女人的名字有关,这就是文成公主。当年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了布达拉宫,随后,文成公主将从长安带来的陪嫁品——赤金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在距今1350年历史的大昭寺中。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无法知道当时公主远离家乡、千里迢迢进藏时的心情,但大昭寺却似乎因公主带来的佛像香火旺盛,千年遥遥不断。
宗教和爱情都是永恒的,布达拉宫虽然古老,可我完全能够想象到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宫殿内夫唱妇随、卿卿我我的情景。他们俩人文化背景虽然不同,由于深爱对方而彼此融合了对方的民族文化,这就是爱的力量。 爱情产生力量,宗教带来信仰。虽然时光无法倒流,如今的人们无法看到松赞干布的俊朗和文成公主的美貌,但我相信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间的爱情,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动人的爱情之一。而用身体丈量故土和神圣地之间距离的朝圣者们,以钢铁般的虔诚叩化了寒冰叩绿了荒原,就为了到达心中的圣地完成自己的心愿。看着他们匍匐的身躯,我的心陡升一个大问号:到底是什么支撑起他们穿越草地、山川、河流去追梦的勇气和信心?
在西藏,有佛的地方就会有旋转的转经轮,就会有千千万万虔诚的朝圣者。布达拉宫与大昭寺以及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每天都会迎来朝圣的信众,他们当中有男人也有女人,有两鬓斑白、步履蹣跚的老人,也有咿呀学语、稚气未脱的儿童。他们用成年累月的时光几百上千里的长途跋涉在朝圣的路上,全身匍匐在地,三步一叩首,嘴里念着“七字真经”,虽极耗体力,却依然一脸肃穆、坚毅的神情,那双被雪水洗亮的眼睛总是凝视着前方。
3
在青藏高原上行走,犹如在天堂上行走。
在到林芝的路上,车窗外一片片绿色葱茏的山,山上有柏树柳树,山顶上云雾缭绕,亦真亦幻。此时的我终于彻底松弛了下来,平时那些琐碎的烦恼完全放在脑后,一心朝着阳光照耀的方向行走。 一路上,尼洋河如一条玉带沿着川藏公路在山间蜿蜒,河水湍急却不浑浊,宽阔的河道与两岸巍巍青山构成了一幅浑厚壮美的山水画。这里已经感受不到浑厚沧桑的高原气势,高山、河流、深谷、森林、田园、村庄构成了其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观:峡谷处的山峦起伏跌宕,河两岸灌木苍翠,山脚下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阵阵飘香,红绿屋顶的藏式民居与蓝天白云、巍巍青山相得益彰……
米拉山是从拉萨到林芝必经的山口,海拔5013米,山口处常年积雪,构成了一幅白雪茫茫的北国风光图景。站在雪地里,四周晶莹光亮,虽说被雪包围着,却没有寒气逼人。到日喀则的途中,要翻过一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那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地——卡诺拉冰川。冰川看着很近,似乎就在不远处,其实离我很高很远。举目望去,悬挂在山间的那座冰川就像滴滴奶液从山峰溢出往下流淌,随后在半山间凝固成一幅壮美的瀑布画卷,白得刺眼,美得醉人。草原上道道清澈的溪水是雪山上流淌下来的么?我在想。
此时,我的脑海里又涌现了故乡的油菜花。刚过春节之时,这些南国的油菜花尚能把那些令人颤抖的鲜黄藏在油菜的叶子里和梗子里,天气一天天变暖,它们就一天天长高。早春二月,山坡和山坳里的大片的油菜花地,陡然爆出了第一朵小花,黄黄的,像是夜空里的星星。这朵小花也可以说是一颗火星,只消一个晚上,就能点燃了山坡上和山坳里大片的油菜花,瞬间把山野染黄。这些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旦被点燃,就不再是一种蔬菜的花朵,而是生命的符号。在那样的时节,油菜花的金黄和天空的暖结合到了一起,相互呼应,此起彼伏。此时,看着林芝的山脚下那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一簇簇未谢的杜鹃花,我产生了错把他乡当故乡的感觉。
车子在雨里穿行,隔着车窗看,苍穹下远山静谧矗立的雪峰造型各异,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银光,山峰与白雪、蓝天交相辉映,每一座雪峰都是一道美景。冰川脚下,一路上随处可见绚丽的五彩风幡在祈祷石上、寺院顶上、敖包顶上和湖泊雪山旁迎风飘扬,连地接天。一条条承载着藏民信仰的经幡是雪域高原特有的色彩,是辽阔苍茫大地上跳动的生命,它们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至上苍神灵。
……
在尼洋河畔,我还与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堡相遇,这座古堡便是格萨尔古堡群。它依山傍水,巍然矗立,好似一根根落地的烟囱竖立在茫茫草原上。走近古堡,抚摸那些泛着浅浅青苔的石块,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去寻觅曾经风起云涌金戈铁马威震四方的足迹……格萨尓古堡群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堡是格萨尓王在征战胜利后,为展示其威武勇猛所建。古堡之间的距离30-50米一柱,各个堡垒互相呼应,相互牵连。而令人惊奇的是,古堡都用石片堆砌而成,非常坚固。这些十分坚固的堡垒,使得我对于想起了故乡历史上那些土司们,他们为了防御,也把城堡修建得十分坚固,但最终无法扛得住时间的侵蚀。不管坚固也好,被侵蚀也好,历史就是历史,一如贵州的土司们不管在百姓中的口碑如何,毕竟成了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
水一直是支撑人类文明存在的物质。山有山的仁义,水有水的智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有水就有了灵性。青藏高原虽然海拔很高,但并不缺乏水资源。湖,便是雪域高原最美丽的景色,它们在蓝天白云下是那么的静谧、安详与圣洁。
位于安多和那曲之间的措那湖是我见到的第一座美丽湖泊,湖的四周绿茵覆盖,野花烂漫,湛蓝的湖水如一汪碧玉。与宽阔、大气的青海湖相比,措那湖无疑是另一种秀美、迷人的神韵。
从拉萨到日喀则,翻越了高耸入云的冈巴拉山后,就会看到湖水如羊脂般清澈的羊卓雍錯。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的咸水湖,海拔4000多米。它天然、纯净,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从山上看去,湖面如一大块晶莹剔透的绿色翡翠,丰满而圆润,湖水与湛蓝的天空连在一起,如诗如画。而从山口下到湖边,在阳光的映照下,只见云朵和草山投射在碧蓝的湖水中,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实,那个是影像?
我对圣湖的向往日趋加剧,我的心在怦怦直跳,因为我渴望见到那座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高原圣湖——纳木错湖。 我终于走近了她!在辽阔无垠的羌塘草原上,纳木错湖犹如一位神秘的女神静静地躺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巅,日夜守望着那片荒寂与苍凉。在这里,她拥有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晶莹的雪山,澄澈的湖水,无边的宁静。我凝视眼前这湖面辽阔,水色由深变浅,浪花阵阵涌来的景象,狂喜的心又一次瞬间安静下来,变得沉默不语。纳木错湖的圣洁之美真的让人无法抗拒,此时此刻,我知道所有华丽的词藻和赞美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只能蹲在她的面前,轻轻掬起一捧圣水,洗洗我的手,洗洗我的眼,洗洗我的灵魂,洗去喧嚣的尘世带来的焦渴与浮躁,忧愁与烦扰……
其实在我的故乡贵州,也不缺乏江河湖泊,有江界河、舞阳河、赤水河、花溪河、天河潭、清水江、北盘江、红枫湖、黔灵湖、夜郎湖……大山里更是布满了小溪流和汩汩泉水。虽然都清澈美丽,但是无法和青藏高原上的湖相比,不仅面积大小无法比,更重要的精神和神采无法相比。贵州的湖泊与青藏高原的湖泊相比就像园林中的小桥流水,缺了一种气场和神性。世界上的一切文学艺术,都旨在加强对于“人”的理解。大自然的美是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人类本身也含在“大自然”之中,我甚至想到西藏高原上的这些圣湖神山,终年熏陶出了高原文化,其中包括藏传佛教。
在西藏,高原的整个生态保护得如此完好,令我十分钦佩。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这里的环保并不是人为号召,而是高原的缺氧、寒冷、荒凉而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因为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外面的人很难到达这里,这就使得藏区封闭隔绝,从而使得从自然环境到风土人情都最大限度保持了原貌。行走西藏,就如同徜徉在高原上一座没有被尘埃侵扰的世外桃源。
在没有到西藏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所居住的云贵高原就是天堂,在我真的到了西藏,我才发现云贵高原不过是西藏天堂的一个台阶,一架抵达天堂的梯子。在西藏的那些日子,每一天都有新鲜的东西感染着、震撼着我。我的灵魂被一次次冲击,这里的风景已经在我的心中定格:纯净的蓝天,圣洁的雪山,清澈的湖水,美丽的格桑花,无垠的草地,成群的牛羊,金碧辉煌的寺庙及古朴浓郁的民风……一切的一切让我流连忘返,我的心迷离于雪域高原的透亮怡心与美丽圣洁中,竟忘了时间的流逝,甚至忘了回故乡的路。
登上飞机,即将离开西藏。我头靠着舷窗,再次深情地眺望蓝天白云下的一切,努力将目光所及之处一一印在脑海中,珍藏于心底。别了,天堂般的西藏!我想我一定还会再来,还是在那天蓝蓝,风清凉,青草远山低吟唱的夏天……
责任编辑 杨 枥
1
我一直相信,天堂不一定在天上,大地上一定有可以与天堂媲美的地方。这个地方被我找到了,它就是西藏——一个离天空最近,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一座魂牵梦绕的人间天堂。
在这之前,我以为我所在的云贵高原就是人间天堂。这里是喀斯特地形,地表崎岖,在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形成落水洞、漏斗,、洼地、伏流、岩洞、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云贵高原连绵起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也是人间的天堂。这个观念一直延续到 2014年我抵达青藏高原的那个夏天。
我和贵州的一群作家们从贵阳出发,到重庆后又乘坐火车,经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最后到达拉萨。那段被称作“天路”的青藏铁路只用了短短的二十多个小时,便让我们完成了从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的漫长行程。进入青藏高原,海拔逐渐升至3000米以上,一路上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辽阔壮丽的草原。如毡般的草地无边无际,晚开的油菜花点缀在绿中,牛羊在草地上懒懒地吃草、游荡。从车窗远眺,蓝天白云下的青海湖静若处子,浩瀚的湖面上烟波缭绕,宛如仙境。
在列车上游西藏别有一番风味。清晨,当太阳从山峦间喷射出灿烂霞光时,列车已进入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地,博大的昆仑雄姿和由远及近的一座座雪山映入眼帘。这时的原野已不再是芳草青青,而是野草荒芜,褐色一片。在旅客的一片欢呼声中,列车进入了野牦牛和藏羚羊的天堂——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只见三五成群的牦牛和藏羚羊在不远处出现,呼啸而过的列车并没有影响它们那份惬意与怡然,依然低哞着悠闲地四处游走。
从可可西里横穿而过,跨越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再翻过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脉,列车便开始下行。这时,很难见到高原湖泊的景色,取而代之的是山峰、河流、沼泽,还有一座座牛叫羊欢的牧场。高原草原的草长得都不高,不像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草那样疯长过膝且草叶宽厚。我虽然不懂绘画,但是喜欢这里的浅与淡,它会让你的心能瞬间安静下来,不会因激动而狂叫,似乎每一声惊呼每一个雀跃都会破坏眼前这永恒的静美。
我知道青藏高原的日照长,到了这里果然如此。都晚上七八点了,如果在贵州,已经进入梦乡,而青藏高原仍然阳光明媚。天空如果没有云彩时,会流溢出一片极致的蔚蓝,像是蓝宝石,令人迷醉。黄昏临近,远山外斜阳如血,草原的湖光山色浸泡在夕阳的余晖里,尽情地舞动着一天当中最婀娜、最撩人的风姿。当美丽与繁华一点点褪尽,黑幕中草原种种的迷人与神奇只能任人无边地想象。
2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精华,当我看到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的时候,一下子就穿越时空,把我的思绪拉进特殊的年代。
这座神奇的宫殿已有1300多岁了,始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宫殿的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十三层楼宇相互叠砌,迂回曲折直至山巅,远远望去,高高耸立的布达拉宫殿如同天上的楼宇镶嵌在山中,蓝天相依白云相伴。沿着宫体拾级而上,仿佛慢慢走进千百年前那悠远的历史文化长廊,听磬声缭绕,闻梵音弥漫,看信徒叩拜,读千年沧桑。置身殿中,如同翻阅一部部藏传佛教史卷,眼前闪烁的酥油灯、袅袅的藏香、厚重的围幔、古朴的唐卡都给人一种森严、神圣、神秘之感。
在贵州,没有这样雄伟的宫殿,也没有藏族对于藏传佛教的集中信仰。我是贵州的布依族人,布依族的信仰属于自然神信仰,一草一木都可以被崇拜,并没有佛教的前生前世概念。但是,我的家乡环境优美,至今还保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满脸的宁静和安详,只有每个传统节日到来时,才会让他们平静的日子荡起涟漪。
我的故乡没有重男轻女的恶习,我虽然是女娃,照样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一直认为有女人的地方,不仅有故事,更能产生美。在贵州高原,女英雄一般的女土司奢香夫人是这样,而不远千里前到青藏和亲的文成公主更是这样。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都与一个女人的名字有关,这就是文成公主。当年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了布达拉宫,随后,文成公主将从长安带来的陪嫁品——赤金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在距今1350年历史的大昭寺中。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无法知道当时公主远离家乡、千里迢迢进藏时的心情,但大昭寺却似乎因公主带来的佛像香火旺盛,千年遥遥不断。
宗教和爱情都是永恒的,布达拉宫虽然古老,可我完全能够想象到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宫殿内夫唱妇随、卿卿我我的情景。他们俩人文化背景虽然不同,由于深爱对方而彼此融合了对方的民族文化,这就是爱的力量。 爱情产生力量,宗教带来信仰。虽然时光无法倒流,如今的人们无法看到松赞干布的俊朗和文成公主的美貌,但我相信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间的爱情,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动人的爱情之一。而用身体丈量故土和神圣地之间距离的朝圣者们,以钢铁般的虔诚叩化了寒冰叩绿了荒原,就为了到达心中的圣地完成自己的心愿。看着他们匍匐的身躯,我的心陡升一个大问号:到底是什么支撑起他们穿越草地、山川、河流去追梦的勇气和信心?
在西藏,有佛的地方就会有旋转的转经轮,就会有千千万万虔诚的朝圣者。布达拉宫与大昭寺以及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每天都会迎来朝圣的信众,他们当中有男人也有女人,有两鬓斑白、步履蹣跚的老人,也有咿呀学语、稚气未脱的儿童。他们用成年累月的时光几百上千里的长途跋涉在朝圣的路上,全身匍匐在地,三步一叩首,嘴里念着“七字真经”,虽极耗体力,却依然一脸肃穆、坚毅的神情,那双被雪水洗亮的眼睛总是凝视着前方。
3
在青藏高原上行走,犹如在天堂上行走。
在到林芝的路上,车窗外一片片绿色葱茏的山,山上有柏树柳树,山顶上云雾缭绕,亦真亦幻。此时的我终于彻底松弛了下来,平时那些琐碎的烦恼完全放在脑后,一心朝着阳光照耀的方向行走。 一路上,尼洋河如一条玉带沿着川藏公路在山间蜿蜒,河水湍急却不浑浊,宽阔的河道与两岸巍巍青山构成了一幅浑厚壮美的山水画。这里已经感受不到浑厚沧桑的高原气势,高山、河流、深谷、森林、田园、村庄构成了其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观:峡谷处的山峦起伏跌宕,河两岸灌木苍翠,山脚下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阵阵飘香,红绿屋顶的藏式民居与蓝天白云、巍巍青山相得益彰……
米拉山是从拉萨到林芝必经的山口,海拔5013米,山口处常年积雪,构成了一幅白雪茫茫的北国风光图景。站在雪地里,四周晶莹光亮,虽说被雪包围着,却没有寒气逼人。到日喀则的途中,要翻过一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那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地——卡诺拉冰川。冰川看着很近,似乎就在不远处,其实离我很高很远。举目望去,悬挂在山间的那座冰川就像滴滴奶液从山峰溢出往下流淌,随后在半山间凝固成一幅壮美的瀑布画卷,白得刺眼,美得醉人。草原上道道清澈的溪水是雪山上流淌下来的么?我在想。
此时,我的脑海里又涌现了故乡的油菜花。刚过春节之时,这些南国的油菜花尚能把那些令人颤抖的鲜黄藏在油菜的叶子里和梗子里,天气一天天变暖,它们就一天天长高。早春二月,山坡和山坳里的大片的油菜花地,陡然爆出了第一朵小花,黄黄的,像是夜空里的星星。这朵小花也可以说是一颗火星,只消一个晚上,就能点燃了山坡上和山坳里大片的油菜花,瞬间把山野染黄。这些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旦被点燃,就不再是一种蔬菜的花朵,而是生命的符号。在那样的时节,油菜花的金黄和天空的暖结合到了一起,相互呼应,此起彼伏。此时,看着林芝的山脚下那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一簇簇未谢的杜鹃花,我产生了错把他乡当故乡的感觉。
车子在雨里穿行,隔着车窗看,苍穹下远山静谧矗立的雪峰造型各异,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银光,山峰与白雪、蓝天交相辉映,每一座雪峰都是一道美景。冰川脚下,一路上随处可见绚丽的五彩风幡在祈祷石上、寺院顶上、敖包顶上和湖泊雪山旁迎风飘扬,连地接天。一条条承载着藏民信仰的经幡是雪域高原特有的色彩,是辽阔苍茫大地上跳动的生命,它们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至上苍神灵。
……
在尼洋河畔,我还与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堡相遇,这座古堡便是格萨尔古堡群。它依山傍水,巍然矗立,好似一根根落地的烟囱竖立在茫茫草原上。走近古堡,抚摸那些泛着浅浅青苔的石块,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去寻觅曾经风起云涌金戈铁马威震四方的足迹……格萨尓古堡群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堡是格萨尓王在征战胜利后,为展示其威武勇猛所建。古堡之间的距离30-50米一柱,各个堡垒互相呼应,相互牵连。而令人惊奇的是,古堡都用石片堆砌而成,非常坚固。这些十分坚固的堡垒,使得我对于想起了故乡历史上那些土司们,他们为了防御,也把城堡修建得十分坚固,但最终无法扛得住时间的侵蚀。不管坚固也好,被侵蚀也好,历史就是历史,一如贵州的土司们不管在百姓中的口碑如何,毕竟成了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
水一直是支撑人类文明存在的物质。山有山的仁义,水有水的智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有水就有了灵性。青藏高原虽然海拔很高,但并不缺乏水资源。湖,便是雪域高原最美丽的景色,它们在蓝天白云下是那么的静谧、安详与圣洁。
位于安多和那曲之间的措那湖是我见到的第一座美丽湖泊,湖的四周绿茵覆盖,野花烂漫,湛蓝的湖水如一汪碧玉。与宽阔、大气的青海湖相比,措那湖无疑是另一种秀美、迷人的神韵。
从拉萨到日喀则,翻越了高耸入云的冈巴拉山后,就会看到湖水如羊脂般清澈的羊卓雍錯。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的咸水湖,海拔4000多米。它天然、纯净,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从山上看去,湖面如一大块晶莹剔透的绿色翡翠,丰满而圆润,湖水与湛蓝的天空连在一起,如诗如画。而从山口下到湖边,在阳光的映照下,只见云朵和草山投射在碧蓝的湖水中,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实,那个是影像?
我对圣湖的向往日趋加剧,我的心在怦怦直跳,因为我渴望见到那座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高原圣湖——纳木错湖。 我终于走近了她!在辽阔无垠的羌塘草原上,纳木错湖犹如一位神秘的女神静静地躺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巅,日夜守望着那片荒寂与苍凉。在这里,她拥有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晶莹的雪山,澄澈的湖水,无边的宁静。我凝视眼前这湖面辽阔,水色由深变浅,浪花阵阵涌来的景象,狂喜的心又一次瞬间安静下来,变得沉默不语。纳木错湖的圣洁之美真的让人无法抗拒,此时此刻,我知道所有华丽的词藻和赞美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只能蹲在她的面前,轻轻掬起一捧圣水,洗洗我的手,洗洗我的眼,洗洗我的灵魂,洗去喧嚣的尘世带来的焦渴与浮躁,忧愁与烦扰……
其实在我的故乡贵州,也不缺乏江河湖泊,有江界河、舞阳河、赤水河、花溪河、天河潭、清水江、北盘江、红枫湖、黔灵湖、夜郎湖……大山里更是布满了小溪流和汩汩泉水。虽然都清澈美丽,但是无法和青藏高原上的湖相比,不仅面积大小无法比,更重要的精神和神采无法相比。贵州的湖泊与青藏高原的湖泊相比就像园林中的小桥流水,缺了一种气场和神性。世界上的一切文学艺术,都旨在加强对于“人”的理解。大自然的美是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人类本身也含在“大自然”之中,我甚至想到西藏高原上的这些圣湖神山,终年熏陶出了高原文化,其中包括藏传佛教。
在西藏,高原的整个生态保护得如此完好,令我十分钦佩。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这里的环保并不是人为号召,而是高原的缺氧、寒冷、荒凉而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因为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外面的人很难到达这里,这就使得藏区封闭隔绝,从而使得从自然环境到风土人情都最大限度保持了原貌。行走西藏,就如同徜徉在高原上一座没有被尘埃侵扰的世外桃源。
在没有到西藏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所居住的云贵高原就是天堂,在我真的到了西藏,我才发现云贵高原不过是西藏天堂的一个台阶,一架抵达天堂的梯子。在西藏的那些日子,每一天都有新鲜的东西感染着、震撼着我。我的灵魂被一次次冲击,这里的风景已经在我的心中定格:纯净的蓝天,圣洁的雪山,清澈的湖水,美丽的格桑花,无垠的草地,成群的牛羊,金碧辉煌的寺庙及古朴浓郁的民风……一切的一切让我流连忘返,我的心迷离于雪域高原的透亮怡心与美丽圣洁中,竟忘了时间的流逝,甚至忘了回故乡的路。
登上飞机,即将离开西藏。我头靠着舷窗,再次深情地眺望蓝天白云下的一切,努力将目光所及之处一一印在脑海中,珍藏于心底。别了,天堂般的西藏!我想我一定还会再来,还是在那天蓝蓝,风清凉,青草远山低吟唱的夏天……
责任编辑 杨 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