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有重要意义。而初中是学生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前资料收集为前提,让学生自主、直接地了解优秀文化传统,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传统的教学,以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对阅读课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这些策略,来促成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 传统 传承 发扬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23-02
0
文化传统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的各历史阶段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一个民族的文化想要发展和进步,首先要传承已有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对学生进行汉语教育,不仅让他们理解、领悟汉语言文字的优美、简洁、深刻、和谐、内涵丰富,联想空间大,而且能以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他们进行精神哺育,培养他们的民族情节。”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文化传统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感情都有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大力推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赋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新的内涵,运用这些优秀的民族基因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可见,优秀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到运用到祖国的革命、建设中来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学生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初中是他们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是他们了解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现实中,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肢解式讲解,课堂讲解重点是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答题方式,培养学生重点是应试答题技巧,缺少人文气息和文化传统教育,学生从课堂上难以吸收到优秀文化的营养,教育上的缺失,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对洋文化积极,反而对古老、精深的文化传统轻视、忽略,因此,课堂上对他们输送优秀的文化传统很有必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因此,部编版教材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教育等元素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集中编排,分散渗透,将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让学生了解、学习、领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传统,笔者认为有以下策略:
首先,以课前资料收集为前提,让学生自主、直接地了解优秀文化传统。教师可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知识文化为契机,让学生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这样,从课内延伸到課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让他们的视野更为广泛,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有关“桥”文化的资料。学生可收集文字、图片等来了解桥的不同形式、结构,了解桥梁历史,也可以收集有关桥的古诗文,配合图片,从艺术角度来了解桥文化,也可实地访查身边的桥,了解桥的故事……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学生加深了对桥梁文化的认识,也从各种文献及调查中了解到不同的知识和文化,这样,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为前提展开阅读教学,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说明文的各种知识,更能从中领略到中华的优秀文化传统,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其次,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传统的教学。部编版教材在文本的选择上,加大了优秀文化传统所占的比例,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篇章,把“知识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从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层层深入,将我们的文化传统逐步传递给学生,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逐步学会了选择和创新,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以部编版现代文的课文安排为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主题内容都重在表现亲情,选取的文本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刚上初中的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容易理解。如《秋天的怀念》赞美的是母爱,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母亲无私和坚忍的传统美德,从作者的遭遇学习如何面对命的残缺和遗憾,学习勇敢镇定地生活的坚毅品质;《散步》取材于常见的家庭小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在阅读教学中应传递伦理和情感的教育:与家人相处时要关心理解父母,尊重爱护老人,与家人相处发生分歧时,要考虑和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美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民族的文字语言、热爱家乡土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黄河颂》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坚强的精神。第四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所选的文本,有着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课文中所写的人物,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阅读课讲授要重视精神的熏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育学生学习叶圣陶严谨自律、宽厚待人的节操和风范;《驿路梨花》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最苦和最乐》告诫学生:人生在世,要对自己、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尽到应尽的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这样的教材编排,从“小家”到“大国”,逐步深入,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自然渗透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此外,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入选课文的文学作品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古诗文可以透视古人的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古诗文的阅读教学是系统地吸收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全文,或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意蕴,还要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文化意象或学习人物的精神,“通过诗中的意境想象画面,再现抒情主体的社会生活,还应融入抒情主体内在的道德观念,链接其所处的时代文化”,如在讲解《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豪迈气概,还可以结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来体会诗人坚定信念、乐观自信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
最后,以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对阅读课进行拓展和延伸。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编排了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互助能力和团队精神等,通过实践来做好文化传统的传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以七年级下册为例,第二单元设置了“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收集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爱国诗词以及爱国名言,举行朗诵比赛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设计制作手抄报展示所收集的内容等,让他们学会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和祖国山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四单元设置“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专题,让学生制定“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并要按照方案在生活中具体操作实施,通过生活实践唤醒学生心灵,教育学生充满感恩之心,要孝敬父母,从而进步一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通过以上策略,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既学会文化知识,又提高人文素养,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传统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208)】
[ 参 考 文 献 ]
[1]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张爱萍.诗歌阅读教学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J].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20(1):29-30.
【关键词】 文化 传统 传承 发扬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23-02
0
文化传统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的各历史阶段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一个民族的文化想要发展和进步,首先要传承已有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对学生进行汉语教育,不仅让他们理解、领悟汉语言文字的优美、简洁、深刻、和谐、内涵丰富,联想空间大,而且能以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他们进行精神哺育,培养他们的民族情节。”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文化传统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感情都有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大力推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赋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新的内涵,运用这些优秀的民族基因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可见,优秀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到运用到祖国的革命、建设中来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学生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初中是他们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是他们了解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现实中,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肢解式讲解,课堂讲解重点是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答题方式,培养学生重点是应试答题技巧,缺少人文气息和文化传统教育,学生从课堂上难以吸收到优秀文化的营养,教育上的缺失,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对洋文化积极,反而对古老、精深的文化传统轻视、忽略,因此,课堂上对他们输送优秀的文化传统很有必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因此,部编版教材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教育等元素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集中编排,分散渗透,将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让学生了解、学习、领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传统,笔者认为有以下策略:
首先,以课前资料收集为前提,让学生自主、直接地了解优秀文化传统。教师可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知识文化为契机,让学生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这样,从课内延伸到課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让他们的视野更为广泛,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有关“桥”文化的资料。学生可收集文字、图片等来了解桥的不同形式、结构,了解桥梁历史,也可以收集有关桥的古诗文,配合图片,从艺术角度来了解桥文化,也可实地访查身边的桥,了解桥的故事……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学生加深了对桥梁文化的认识,也从各种文献及调查中了解到不同的知识和文化,这样,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为前提展开阅读教学,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说明文的各种知识,更能从中领略到中华的优秀文化传统,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其次,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传统的教学。部编版教材在文本的选择上,加大了优秀文化传统所占的比例,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篇章,把“知识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从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层层深入,将我们的文化传统逐步传递给学生,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逐步学会了选择和创新,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以部编版现代文的课文安排为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主题内容都重在表现亲情,选取的文本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刚上初中的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容易理解。如《秋天的怀念》赞美的是母爱,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母亲无私和坚忍的传统美德,从作者的遭遇学习如何面对命的残缺和遗憾,学习勇敢镇定地生活的坚毅品质;《散步》取材于常见的家庭小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在阅读教学中应传递伦理和情感的教育:与家人相处时要关心理解父母,尊重爱护老人,与家人相处发生分歧时,要考虑和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美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民族的文字语言、热爱家乡土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黄河颂》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坚强的精神。第四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所选的文本,有着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课文中所写的人物,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阅读课讲授要重视精神的熏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育学生学习叶圣陶严谨自律、宽厚待人的节操和风范;《驿路梨花》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最苦和最乐》告诫学生:人生在世,要对自己、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尽到应尽的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这样的教材编排,从“小家”到“大国”,逐步深入,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自然渗透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此外,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入选课文的文学作品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古诗文可以透视古人的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古诗文的阅读教学是系统地吸收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全文,或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意蕴,还要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文化意象或学习人物的精神,“通过诗中的意境想象画面,再现抒情主体的社会生活,还应融入抒情主体内在的道德观念,链接其所处的时代文化”,如在讲解《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豪迈气概,还可以结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来体会诗人坚定信念、乐观自信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
最后,以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对阅读课进行拓展和延伸。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编排了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互助能力和团队精神等,通过实践来做好文化传统的传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以七年级下册为例,第二单元设置了“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收集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爱国诗词以及爱国名言,举行朗诵比赛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设计制作手抄报展示所收集的内容等,让他们学会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和祖国山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四单元设置“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专题,让学生制定“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并要按照方案在生活中具体操作实施,通过生活实践唤醒学生心灵,教育学生充满感恩之心,要孝敬父母,从而进步一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通过以上策略,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既学会文化知识,又提高人文素养,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传统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208)】
[ 参 考 文 献 ]
[1]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张爱萍.诗歌阅读教学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J].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2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