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包括肺结核、肠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等,其中以肺结核为主要病种。以往对肺结核的治疗,通常采用每日3-4次、按时按量服药的方式。然而,由于肺结核病的疗程通常都在1年以上,病人成年累月地每天数次服药,常常会感到十分麻烦。尤其是在家庭治疗的病人,更易漏服,或不能持之以恒地完成规定的疗程。这样不规则的治疗往往影响疗效。近年来,医学家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研究出了几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用药方法,现分别作一介绍。
一、间歇疗法
所谓间歇疗法,即采用隔日或3日服药1次。甚至5日服药1次的方法治疗肺结核。为什么不连续用药也能治疗肺结核呢?原来,人们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的结核菌与抗结核药物接触一定时间后,再用特殊的滤器把药物全部滤掉,这时结核菌的代谢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受到抑制,并不恢复生长和繁殖。也就是说,抗结核药物有使结核杆菌“延缓生长”的作用,使用1次药物后,间隔1天或几天再用药,仍然能达到与连续用药相同的治疗效果。不过,也并非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具有这样的“长效”作用。这种作用以链霉素和利福平最强,其次为异烟肼、乙硫异烟胺。结核杆菌与链霉素和利福平接触6小时以后,分别有8-10天和2-3天的延缓生长期。
间歇疗法具有减少治疗次数,节约用药,降低副反应等优点,对一般病人均适用,不住院治疗的病人尤其容易接受。间歇疗法一般以2日或3日用药1次为好。倘若间歇期太长(超过4--5日),则易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间歇用药时,除了链霉素和氨硫脲外,其余的药物都应加大使用剂量,如异烟肼应为600-700毫克/日,利福平应为600-750毫克/日,顿服(即1次服用)或分2次服用。这样。就更能保证治疗效果。
通常,在开始治疗时,应先连续用药1-3个月,以后再改作间歇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印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异烟肼和链霉素每周治疗2次,治愈率可达96%。也有人用利福平和异烟肼先连续用药2个月,然后再改为每周用药2次,结果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顿服疗法
即把1天的抗结核药物服用量,由分次服用改为1次服用。例如将异烟肼3-6片(300-600毫克)、利福平3-4片(450-600毫克),于早晨空腹时1次服用。口服药物可以采取顿服的方法。同样,针剂也可以将1天的药量1次注射,如将链霉素1克1次肌肉注射。这种用药方法既简化了治疗,同时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实践证明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过去。总认为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发挥作用。需要在血液中保持较稳定的药物浓度。但后来经过实验研究证明。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的作用,不需要较稳定的血液药物浓度,而更多地需要一定的高峰浓度。将药物集中在一顿服用后,可在短时间内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分次服用后的高峰浓度。这样,对结核杆菌就能产生更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顿服疗法对每日服药治疗或间歇治疗的病人均可适用。但是,某些对消化道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等,则不宜采用顿服的方法.否则容易增加不良反应。
三、短程疗法
自从50年代初期陆续发现了异烟肼与各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后,肺结核的治疗便进入了所谓的“化疗时代”,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疗”方案。即在开始阶段先用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PAS)3个月,继而以异烟肼和PAS治疗1-2年。经验证明,这种“标准化疗”可使患者的痰菌转阴率达到95%以上。然而,由于疗程长,不少病人常不能坚持全程化疗。结果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70年代以后.由于高效及具有特殊性能的杀菌药物利福平的应用,人们对于抗结核药物的生物学机理有了深入了解,缩短疗程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目前。短程化疗已作为一项比较先进的治疗技术广泛用于肺结核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短程疗法为:对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新发现的肺结核病人,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基础药物,必要时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等3-4种药物联合治疗,每天用药,共2个月(此为加强阶段);以后减去吡嗪酰胺,每日用药1次,或每周用药3次,连续4个月(为继续阶段),全程共6个月。
应用短程化疗方案应注意的是:①全部都必须含有异烟肼和利福平;②加强阶段必须含有吡嗪酰胺,耐药率高的地区应再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③缩短疗程应密切观察,确认有效后方可推行;④加强阶段不能用吡嗪酰胺的患者,疗程应延长至9个月;⑤应按期进行痰液涂片检在.以此作为评定治疗效果的指标;⑥在集中使用几种抗结核药物时,应由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或定期随访,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上述三种新疗法,由于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与传统疗法相比有各自的优越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建议推广使用。但是,采用哪一种方法必须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只有在医生的监督和指导下有规则地用药。才能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间歇疗法
所谓间歇疗法,即采用隔日或3日服药1次。甚至5日服药1次的方法治疗肺结核。为什么不连续用药也能治疗肺结核呢?原来,人们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的结核菌与抗结核药物接触一定时间后,再用特殊的滤器把药物全部滤掉,这时结核菌的代谢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受到抑制,并不恢复生长和繁殖。也就是说,抗结核药物有使结核杆菌“延缓生长”的作用,使用1次药物后,间隔1天或几天再用药,仍然能达到与连续用药相同的治疗效果。不过,也并非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具有这样的“长效”作用。这种作用以链霉素和利福平最强,其次为异烟肼、乙硫异烟胺。结核杆菌与链霉素和利福平接触6小时以后,分别有8-10天和2-3天的延缓生长期。
间歇疗法具有减少治疗次数,节约用药,降低副反应等优点,对一般病人均适用,不住院治疗的病人尤其容易接受。间歇疗法一般以2日或3日用药1次为好。倘若间歇期太长(超过4--5日),则易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间歇用药时,除了链霉素和氨硫脲外,其余的药物都应加大使用剂量,如异烟肼应为600-700毫克/日,利福平应为600-750毫克/日,顿服(即1次服用)或分2次服用。这样。就更能保证治疗效果。
通常,在开始治疗时,应先连续用药1-3个月,以后再改作间歇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印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异烟肼和链霉素每周治疗2次,治愈率可达96%。也有人用利福平和异烟肼先连续用药2个月,然后再改为每周用药2次,结果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顿服疗法
即把1天的抗结核药物服用量,由分次服用改为1次服用。例如将异烟肼3-6片(300-600毫克)、利福平3-4片(450-600毫克),于早晨空腹时1次服用。口服药物可以采取顿服的方法。同样,针剂也可以将1天的药量1次注射,如将链霉素1克1次肌肉注射。这种用药方法既简化了治疗,同时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实践证明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过去。总认为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发挥作用。需要在血液中保持较稳定的药物浓度。但后来经过实验研究证明。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的作用,不需要较稳定的血液药物浓度,而更多地需要一定的高峰浓度。将药物集中在一顿服用后,可在短时间内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分次服用后的高峰浓度。这样,对结核杆菌就能产生更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顿服疗法对每日服药治疗或间歇治疗的病人均可适用。但是,某些对消化道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等,则不宜采用顿服的方法.否则容易增加不良反应。
三、短程疗法
自从50年代初期陆续发现了异烟肼与各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后,肺结核的治疗便进入了所谓的“化疗时代”,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疗”方案。即在开始阶段先用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PAS)3个月,继而以异烟肼和PAS治疗1-2年。经验证明,这种“标准化疗”可使患者的痰菌转阴率达到95%以上。然而,由于疗程长,不少病人常不能坚持全程化疗。结果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70年代以后.由于高效及具有特殊性能的杀菌药物利福平的应用,人们对于抗结核药物的生物学机理有了深入了解,缩短疗程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目前。短程化疗已作为一项比较先进的治疗技术广泛用于肺结核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短程疗法为:对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新发现的肺结核病人,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基础药物,必要时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等3-4种药物联合治疗,每天用药,共2个月(此为加强阶段);以后减去吡嗪酰胺,每日用药1次,或每周用药3次,连续4个月(为继续阶段),全程共6个月。
应用短程化疗方案应注意的是:①全部都必须含有异烟肼和利福平;②加强阶段必须含有吡嗪酰胺,耐药率高的地区应再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③缩短疗程应密切观察,确认有效后方可推行;④加强阶段不能用吡嗪酰胺的患者,疗程应延长至9个月;⑤应按期进行痰液涂片检在.以此作为评定治疗效果的指标;⑥在集中使用几种抗结核药物时,应由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或定期随访,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上述三种新疗法,由于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与传统疗法相比有各自的优越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建议推广使用。但是,采用哪一种方法必须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只有在医生的监督和指导下有规则地用药。才能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