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掌握话语权,舆论也成为各国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其海量的信息以及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可以便捷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愿。但同时,正是由于网民参与的无门槛,素质的良莠不齐也让网络上的舆论处于临近失控的状态。因此,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舆论;网络舆论;新媒体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网络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以勃勃之势继续向前迅猛迈进。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海量信息的特点使其迅速在新闻传播方面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巨大的舆论承载功能与“新闻集散地”的媒体本性相结合,使其成为“观点和民声的集散地”,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媒介和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网络媒体作为发表个人意见最便捷的平台,充当着社会的“晴雨表”和“减压阀”,也正是因为其较大的自由空间和匿名性使其很容易成为非理性、情绪化舆论的聚集地。作为网络媒体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和传统媒体舆论一样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正确的舆论可以振奋精神、激扬清浊、凝聚向心力;而负向的、极端的舆论可能扰乱人心,混淆是非,为社会上的某些偏激或者错误的情绪推波助澜,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至少是减少其负面作用是网络新闻媒体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引导网络舆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基础
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与否是很关键的因素。政府信息公开其实也就是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确保信息公开重要的是信息要及时公开,力争从源头上堵住网络流言和虚假信息的泛滥。因为政府部门的信息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比较具有权威性,公众比较愿意相信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但目前许多政府部门的网站,尤其是厅局、市县的网站,信息更新慢,发布的信息量少,网站建设不到位,公众有需要的时候不能及时的通过该网站进行了解相关信息,这也就为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始末没有权威的认识,因此产生猜测和不合理想象。
二、加强法律手段是前提
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的评估力度,做到对网上监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网络监督要用之得法。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既需要监督,又需要引导。网络监督可以扬正气,促和谐,加快事件解决的进程,但同样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可能会侵犯当事人的权利等,并且网民的情绪很容易被激化,如今的“人肉搜索”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人身安全等问题,影响当事人身心健康等。在这里,对于双方并没有一个限制,没有具体的法律来规定网络的监管者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就很容易造成一种被动的局面。
三、增强新闻合力是关键
引导网络舆论,从消息源入手,要把主流媒体和主流网站作为发展战略重点,以其他媒体为辅,通过多种媒体之间的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这也叫新闻合力。新闻合力是面对信息化传媒多样化的媒介环境下,当前我国在新闻实践中的一个新的考验。新闻合力的主要概念就是不同媒体的新闻报道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尽管其采取的方法不一样,但其目标一致,这种报道方法是集中化,高强度全方位的“集团战役”,善于利用新闻合力可以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各类题材的优势,有效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效果。
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来说,新闻合力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但主要还是以主流媒体和网站为重点。按照合作的媒体来分,有同类型媒体合作,也有不同类型媒体的合作;按媒体的层次分类,有横向合作、纵向合作、全方位合作;按照合作的程度来看,有临时性合作与固定性合作;按照合作的组织方式来看,有协调性合作与主动性合作。
实施新闻合力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宣传和监督,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最主要的原则。新闻合力在影响某类事件或者某个事件的进程中,必须要让主流媒体和网站掌握话语权,其他媒体参与其中,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简言之,任何一个分力都要注意报道的基本方向,但在众多分力中应有一支或几支非常强的力量为其他分力指明方向。前者要牢记报道目标,后者要注意引导力量的强大。
四、建立应急平台是保证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隐瞒重大突发事件几乎没有可能。近两年来多起重大事件,诸如汶川大地震、周久耕事件等,都是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在社会大众间传播。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官员亟待思考的问题。在信息传播发达速度一日千里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和评论员。
其实在笔者看来,问题的重点在于该县相关人员面对媒体的质问闪烁其词的态度和不配合造成了這种结果,如果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实、及时地发布到网上,通报给相关媒体,就不会引起网民的猜测和媒体的持续跟进。因此,在应对网络舆论时,应急平台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急平台的建立完善和强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舆论;网络舆论;新媒体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网络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以勃勃之势继续向前迅猛迈进。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海量信息的特点使其迅速在新闻传播方面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巨大的舆论承载功能与“新闻集散地”的媒体本性相结合,使其成为“观点和民声的集散地”,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媒介和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网络媒体作为发表个人意见最便捷的平台,充当着社会的“晴雨表”和“减压阀”,也正是因为其较大的自由空间和匿名性使其很容易成为非理性、情绪化舆论的聚集地。作为网络媒体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和传统媒体舆论一样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正确的舆论可以振奋精神、激扬清浊、凝聚向心力;而负向的、极端的舆论可能扰乱人心,混淆是非,为社会上的某些偏激或者错误的情绪推波助澜,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至少是减少其负面作用是网络新闻媒体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引导网络舆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基础
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与否是很关键的因素。政府信息公开其实也就是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确保信息公开重要的是信息要及时公开,力争从源头上堵住网络流言和虚假信息的泛滥。因为政府部门的信息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比较具有权威性,公众比较愿意相信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但目前许多政府部门的网站,尤其是厅局、市县的网站,信息更新慢,发布的信息量少,网站建设不到位,公众有需要的时候不能及时的通过该网站进行了解相关信息,这也就为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始末没有权威的认识,因此产生猜测和不合理想象。
二、加强法律手段是前提
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的评估力度,做到对网上监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网络监督要用之得法。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既需要监督,又需要引导。网络监督可以扬正气,促和谐,加快事件解决的进程,但同样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可能会侵犯当事人的权利等,并且网民的情绪很容易被激化,如今的“人肉搜索”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人身安全等问题,影响当事人身心健康等。在这里,对于双方并没有一个限制,没有具体的法律来规定网络的监管者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就很容易造成一种被动的局面。
三、增强新闻合力是关键
引导网络舆论,从消息源入手,要把主流媒体和主流网站作为发展战略重点,以其他媒体为辅,通过多种媒体之间的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这也叫新闻合力。新闻合力是面对信息化传媒多样化的媒介环境下,当前我国在新闻实践中的一个新的考验。新闻合力的主要概念就是不同媒体的新闻报道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尽管其采取的方法不一样,但其目标一致,这种报道方法是集中化,高强度全方位的“集团战役”,善于利用新闻合力可以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各类题材的优势,有效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效果。
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来说,新闻合力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但主要还是以主流媒体和网站为重点。按照合作的媒体来分,有同类型媒体合作,也有不同类型媒体的合作;按媒体的层次分类,有横向合作、纵向合作、全方位合作;按照合作的程度来看,有临时性合作与固定性合作;按照合作的组织方式来看,有协调性合作与主动性合作。
实施新闻合力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宣传和监督,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最主要的原则。新闻合力在影响某类事件或者某个事件的进程中,必须要让主流媒体和网站掌握话语权,其他媒体参与其中,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简言之,任何一个分力都要注意报道的基本方向,但在众多分力中应有一支或几支非常强的力量为其他分力指明方向。前者要牢记报道目标,后者要注意引导力量的强大。
四、建立应急平台是保证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隐瞒重大突发事件几乎没有可能。近两年来多起重大事件,诸如汶川大地震、周久耕事件等,都是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在社会大众间传播。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官员亟待思考的问题。在信息传播发达速度一日千里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和评论员。
其实在笔者看来,问题的重点在于该县相关人员面对媒体的质问闪烁其词的态度和不配合造成了這种结果,如果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实、及时地发布到网上,通报给相关媒体,就不会引起网民的猜测和媒体的持续跟进。因此,在应对网络舆论时,应急平台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急平台的建立完善和强化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