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31-01
随着生源的减少,招生竞争激烈,高职招生分数越来越低,作为既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又需要培养相应理论知识的财会专业学生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老师特别是专业基础课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为了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一些学校,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名称改成了初级会计实务,学习这门课的学生是刚刚高中毕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或者没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外行或为了参加技能高考而只学了少量理论的中职毕业生,所以学习感觉特别吃力,学习效果差学习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差异,彻底转变教学思想
1.1师生差异
虽然近几年课程改革力度很大,新教材层出不穷,有不少教材还是注重基本概念的逻辑联系,轻会计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比如首先学习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然后确认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借或贷);接着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最后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大多数高职教师学历层次一般为研究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途径一般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习惯于先学习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他们用这种方法学习效率很高,效果很好,但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于,好动,不擅长理论的学习,也就是说老师要先明白自己和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手段应该是不同的。
1.2学习方法的不同,结局不一样
本科生学习可以先学理论,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好处是学习内容全面,弊端是学生还没有完全领会科目和账户的区别,甚至还在对着书本科目表所有的科目犯难时。而一个抽象的记账符号就让学生停留不前。往往就是老师拼命讲而学生不明白。因此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容易就放弃了这门课,也无法学习其他专业课。
初级会计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理应掌握了具体的实务处理,才能为进一步地分析利用会计资料服务。同时因为有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来进一步介绍业务的处理,因此,作为高职学生,学理论不是他们的长处,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实践与理论同行,会更适应学生。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教学法
总体来讲,是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软件模拟各种教学等混合运用。以记帐方法为例来说明具体做法:
2.1做好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做好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引入,第一次课教师先准备好相应的凭证帐薄报表,先不谈教材。直接跟学生谈开公司、谈企业组织机构、谈业务谈岗位。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后,便问学生如果他们是投资者,他们关心公司的什么?再适时引出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列出最常见的会计科目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让学生填写在日记帐上。接下来就是讲解记帐凭证,登记帐簿,引导出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的重要环节。直接教学生根据仿真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尽可能模仿实际工作,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实际操作能力。规定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一点,引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不断的训练学生含有资金增加和减少的经济业务的核算。熟练掌握这个方法,并填制记帐凭证。
2.2接下来引出没有货币资金的经济业务的核算
通过现金交易或分期付款(收款)购货合同,引入原材料(在途物资)和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假设用现金购买材料已经入库,现金减少在贷方那么原材料就应该在借方,说明材料的增加记在借方,而材料和现金的特点都是企业的资产,形式不同而已。那赊购材料入库的材料也是材料的增加,也应该在借方,根据有借必有贷,那应付账款就只能放贷方,引入负债的概念,负债减少就记在借方了。
2.3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
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已处理过的会计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去分析得到答案。在对比分析待处理的原始凭证与已处理的原始凭证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企业的内控制度、涉及到的原始凭证以及流转,又巩固和熟悉了会计分录的编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方法。
2.4抽象问题具体化
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具体问题来潜移默化的训练,讲到计提和结转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个形象比喻,如同高考招生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所有学生按分数高低在体育场外排队,各高校的大巴停在体育场外,每个人拿着志愿,知道自己报了哪几所学校,高分先进场,上了一辆车,车上必多一人,外面排队的就少一人,所以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必减少,借贷必相等。制造费用进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结平为零。通过分析学生也就很容易明白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通过案例使这些抽象的概念生动具体起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他们抽象思维的不足。
2.5总结出理论或知识点
最后回到教材。首先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及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然后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再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最后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加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的训练。
总之,我们要准确把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适应高职学生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应瞄准在转变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积极倡导和尝试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技能学牢靠,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2]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3]赵宝芳.基础会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4]张青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http://www.studa.net/xueke/090220/09154844.html.
随着生源的减少,招生竞争激烈,高职招生分数越来越低,作为既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又需要培养相应理论知识的财会专业学生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老师特别是专业基础课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为了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一些学校,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名称改成了初级会计实务,学习这门课的学生是刚刚高中毕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或者没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外行或为了参加技能高考而只学了少量理论的中职毕业生,所以学习感觉特别吃力,学习效果差学习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差异,彻底转变教学思想
1.1师生差异
虽然近几年课程改革力度很大,新教材层出不穷,有不少教材还是注重基本概念的逻辑联系,轻会计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比如首先学习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然后确认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借或贷);接着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最后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大多数高职教师学历层次一般为研究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途径一般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习惯于先学习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他们用这种方法学习效率很高,效果很好,但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于,好动,不擅长理论的学习,也就是说老师要先明白自己和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手段应该是不同的。
1.2学习方法的不同,结局不一样
本科生学习可以先学理论,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好处是学习内容全面,弊端是学生还没有完全领会科目和账户的区别,甚至还在对着书本科目表所有的科目犯难时。而一个抽象的记账符号就让学生停留不前。往往就是老师拼命讲而学生不明白。因此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容易就放弃了这门课,也无法学习其他专业课。
初级会计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理应掌握了具体的实务处理,才能为进一步地分析利用会计资料服务。同时因为有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来进一步介绍业务的处理,因此,作为高职学生,学理论不是他们的长处,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实践与理论同行,会更适应学生。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教学法
总体来讲,是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软件模拟各种教学等混合运用。以记帐方法为例来说明具体做法:
2.1做好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做好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引入,第一次课教师先准备好相应的凭证帐薄报表,先不谈教材。直接跟学生谈开公司、谈企业组织机构、谈业务谈岗位。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后,便问学生如果他们是投资者,他们关心公司的什么?再适时引出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列出最常见的会计科目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让学生填写在日记帐上。接下来就是讲解记帐凭证,登记帐簿,引导出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的重要环节。直接教学生根据仿真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尽可能模仿实际工作,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实际操作能力。规定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一点,引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不断的训练学生含有资金增加和减少的经济业务的核算。熟练掌握这个方法,并填制记帐凭证。
2.2接下来引出没有货币资金的经济业务的核算
通过现金交易或分期付款(收款)购货合同,引入原材料(在途物资)和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假设用现金购买材料已经入库,现金减少在贷方那么原材料就应该在借方,说明材料的增加记在借方,而材料和现金的特点都是企业的资产,形式不同而已。那赊购材料入库的材料也是材料的增加,也应该在借方,根据有借必有贷,那应付账款就只能放贷方,引入负债的概念,负债减少就记在借方了。
2.3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
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已处理过的会计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去分析得到答案。在对比分析待处理的原始凭证与已处理的原始凭证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企业的内控制度、涉及到的原始凭证以及流转,又巩固和熟悉了会计分录的编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方法。
2.4抽象问题具体化
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具体问题来潜移默化的训练,讲到计提和结转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个形象比喻,如同高考招生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所有学生按分数高低在体育场外排队,各高校的大巴停在体育场外,每个人拿着志愿,知道自己报了哪几所学校,高分先进场,上了一辆车,车上必多一人,外面排队的就少一人,所以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必减少,借贷必相等。制造费用进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结平为零。通过分析学生也就很容易明白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通过案例使这些抽象的概念生动具体起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他们抽象思维的不足。
2.5总结出理论或知识点
最后回到教材。首先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及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然后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再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最后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加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的训练。
总之,我们要准确把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适应高职学生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应瞄准在转变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积极倡导和尝试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技能学牢靠,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2]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3]赵宝芳.基础会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4]张青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http://www.studa.net/xueke/090220/0915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