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蕾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版的“奥普拉·温弗瑞”她能hold住被誉为亚太地区戛纳电影节“亚太电影奖”这样的国际大场面直播,也能洗手作羹汤、端上地道的“三杯鸡”宴请好友。她的《访客陈蕾》汇集了国内外顶尖的当代艺术家,而她希望自己成为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大使。驰骋荧屏二十载,陈蕾初心不改。“我在事业上没有偶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关键是要做好你自己。”
Profile:陈蕾
上海外语频道首席主持人、上海红十字会大使、亚太电影展大使、布里斯班城市大使。2008年开始担任上海外语频道专栏《三城记》,时尚专栏《 Mr.X》以及大型慈善谈话类节目《梦开始的地方》的主持人、制片人,同时担任十点英语新闻主播。2011年开始担任上海外语频道双语访谈节目《访客陈蕾》主持人、制片人。曾经主持过四届被誉为亚太地区戛纳电影节的亚太电影奖,以及各大论坛、颁奖礼等现场直播,并受邀主持了2014G20全球首脑高峰会的高峰论坛以及开幕式。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知性”是陈蕾身上最显性的一个标签。端庄典雅,声音甜美,反应灵敏,拿起话筒来笑语盈盈,应对大型直播现场的种种状况,她始终游刃有余。
到今年为止,陈蕾入行整整20年。20年间,她独家采访了近百位政界人士、艺术家、设计师和明星等,嘉宾名单星光熠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加州前州长阿诺·施瓦辛格、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布里斯班市长格力汉姆·库克、维珍总裁理查德·布莱森、彼得-巴菲特、乔治阿玛尼、谭盾、叶锦添、岩井俊二、小野丽莎、苏菲·玛索、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等。
陈蕾大学的专业是英语,却误打误撞进了电视台,但其实她和新闻的缘分早在少年时就种下了。进入上海电视台后,原本想做新闻主播的陈蕾因为领导一句“这张脸太漂亮了,播新闻不严肃”,而被安排去做文化娱乐类专题,最先做的是《都市漫步》、《娱乐天地》和《你好上海》:台前是光鲜亮丽的女主播,台下却要身兼编辑、记者等多重身份。陈蕾笑称自己是“后知后觉”的人,进台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做个专业的好记者,一直到工作七八年后,才意识到该好好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了。
也正是这种厚积薄发,让电视“门外汉”的陈蕾从采访、剪辑、制作开始学,甚至连演播室怎么布光她都一一记在心中。非科班出身的她一路跌跌撞撞,却也获益良多。1996年,陈蕾逐渐开始在大型国际活动的舞台上亮相,也让上海观众记住了这张优雅面庞。如今回忆起这些经历时她却感到有些后怕,“无知者无畏,正是那种状态让我面对大场面心无旁骛,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电视事业打开知名度时,陈蕾并没有选择去做曝光率最高的节目,依然埋头默默积累。与她一起进电视台的同事们如今大多离开,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而陈蕾说坚持下来的动力是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用心创造出有价值的、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精良的内容。所有我做过的节目,无论从主持还是到节目内容的制作,都是One Of The Best!”她自豪地说。
投身艺术善于“偷心”
2010年,陈蕾首次受邀主持亚太电影奖,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踏上国际舞台,也是亚太电影展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主持人。陈蕾凭着大气而沉稳,高雅而灵动的主持风格和几近完美的语言能力,成为在这个被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大典上,连续主持该奖四年的主持人,并将于2016年再次主持第十届亚太电影展大典。布里斯班市政府更因此授予陈蕾为布里斯班城市大使的称号。2011年,陈蕾给自己放了一年大假,远赴伦敦大学深造。陈蕾说:“那一年是我生命中最奢侈的一年,睁开眼的每一分钟都在拼命地汲取养分。除了上课,闲暇时就去逛博物馆、美术馆,每周固定去看音乐剧,从未感受过生命可以如此丰盛。”在那一年,陈蕾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最令她兴奋的是,她的厨艺天赋也在那一年大爆发,“家里时常高朋满座,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也乐得自己买菜下厨,连三杯鸡、意式大餐都是我的拿手菜,包饺子从擀皮到拌馅都是自己动手,我非常enjoy这个过程。”陈蕾笑称当时自己整个人的状态就是“充实地陕乐着”。
在学校,陈蕾常去听各种各样的公开讲座,每当嘉宾对中国问题进行有欠客观的阐述和论证时,她马上会和嘉宾开始辩论并陈述,久而久之,她的别号“中国之声”就名声在外了。导师更是每一次都不忘提醒她:“下面有请我们的‘中国之声’小姐发言。”
在伦敦大学一年的进修,让陈蕾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受到英国人文环境的熏陶,她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她的《访客陈蕾》中最常出现的嘉宾就是当代艺术家,谭盾、徐冰、蔡国强……汇聚了中外顶尖的当代艺文大家。
当问及访问这些“难搞”大腕们的秘笈时,陈蕾只有“偷心”二字。而偷心的前提是要用心、尊重、真诚,必须提前做很多案头功课、了解采访对象,做完节目后,也要和嘉宾们有各种沟通和互动,建立紧密的联系。她还记得曾受邀参加一次艺术展开幕晚宴,当时她是唯一的媒体人,而艺术家对她说:“对我们来说你的意义远远超过一个主持人,你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你是我们的好朋友。”陈蕾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中外艺术文化的推手,把不同形态的艺术交融在一起,让更多的人走近艺术。“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此了。”在工作中,陈蕾对效率非常苛求,像蜜蜂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正是她的人生哲学。
绝不柔软的“宅女”妈妈
“我从来就不是女强人,女强人都是很无奈的。”荧屏前端庄大气,离开主播台的陈蕾在生活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女”妈妈。工作之余她很少社交,喜欢做的是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等很“宅”的事情。和许多担心因为结婚生子影响事业的女主播不同,陈蕾觉得最幸福的事情便是陪伴女儿成长。她说:“女儿从出生后始终和我在一起,有时甚至半夜听到她的呼吸声我都会醒来。”
当妈妈是陈蕾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分水岭。此前,新闻主播台前的陈蕾总是很紧张,对她而言,播新闻远比主持大型晚会困难得多,真正的蜕变则源于女儿的出生。“可能是生孩子太痛苦了,这种苦都能承受下来,主播台上自然就能沉淀下来,整个人的状态特别淡定。”陈蕾的女儿出生于2002年,因为心脏病的后遗症,她从怀孕一个半月就开始吐,—直吐到生,6个月之后没法说话,家里常备氧气瓶,生产时医院甚至开出了病危通知书。“我女儿今年13岁,个头已经比我高出很多了,出去大家都说我们像姐妹,她却不太高兴,觉得自己被说老了。”说起女儿,陈蕾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
如今上中学的女儿个性十足,她喜欢韩国文化,自学韩语,陈蕾为了和女儿同步,也开始了“陪读”,她觉得与女儿最重要的沟通前提就是要同步,所以母女俩闲来一起看看韩剧,大街小巷吃遍美味韩餐也是其乐融融。女儿早先住校,每晚都雷打不动地和陈蕾打电话聊天,而道晚安的规矩则是女儿说很多遍“我很爱很爱很爱你”……
当妈妈后,陈蕾并没有放弃工作,反而觉得自己在事业上站到了新的高度,尝试过各种节目的她最终还是回到双语节目的起点。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蕾主动请缨,冒着余震不断和山石塌方的危险,抱病多次前往四川灾区一线,并由此策划了首个双语大型慈善节目《梦开始的地方》。她自己也助养了一对地震遗孤,“就像自己多了两个孩子,今年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7年来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远比舞台上的成就更让人高兴。”
工作教我的9件事
1.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足够专业,才能面对各种状况。
2.做节目之前先要学做人,做人做正了,才能把节目做好,这也是我一贯的宗旨。
3.“态度决定一切”是万年不变的真理。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
4.有些事隋是注定的,该来的躲不了,学着慢慢去接受,一切都会好起来。
5.人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下雨天的时候不要抱怨下雨,漫步在雨中也可以很浪漫;大太阳底下不要埋怨暴晒,要想想很多其他地方常年不见阳光。
6.不要试着去改变别人,要多提升自己,接受和尊重比改变更重要。
7.女强人是一个符号。我从来就不是女强人,女强人都是很无奈的。我人生的最大意义是做个好妈妈好太太。
8.我的目标是做一个“能站得起来的主持人”,从最基层开始体验,并坚持不懈。
9.慈善不是一时之善,需要长期地用心去关爱每一颗需要呵护的心灵。尽自己所能去温暖更多的人,自己的人生因此也会获得更多的温暖。
Profile:陈蕾
上海外语频道首席主持人、上海红十字会大使、亚太电影展大使、布里斯班城市大使。2008年开始担任上海外语频道专栏《三城记》,时尚专栏《 Mr.X》以及大型慈善谈话类节目《梦开始的地方》的主持人、制片人,同时担任十点英语新闻主播。2011年开始担任上海外语频道双语访谈节目《访客陈蕾》主持人、制片人。曾经主持过四届被誉为亚太地区戛纳电影节的亚太电影奖,以及各大论坛、颁奖礼等现场直播,并受邀主持了2014G20全球首脑高峰会的高峰论坛以及开幕式。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知性”是陈蕾身上最显性的一个标签。端庄典雅,声音甜美,反应灵敏,拿起话筒来笑语盈盈,应对大型直播现场的种种状况,她始终游刃有余。
到今年为止,陈蕾入行整整20年。20年间,她独家采访了近百位政界人士、艺术家、设计师和明星等,嘉宾名单星光熠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加州前州长阿诺·施瓦辛格、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布里斯班市长格力汉姆·库克、维珍总裁理查德·布莱森、彼得-巴菲特、乔治阿玛尼、谭盾、叶锦添、岩井俊二、小野丽莎、苏菲·玛索、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等。
陈蕾大学的专业是英语,却误打误撞进了电视台,但其实她和新闻的缘分早在少年时就种下了。进入上海电视台后,原本想做新闻主播的陈蕾因为领导一句“这张脸太漂亮了,播新闻不严肃”,而被安排去做文化娱乐类专题,最先做的是《都市漫步》、《娱乐天地》和《你好上海》:台前是光鲜亮丽的女主播,台下却要身兼编辑、记者等多重身份。陈蕾笑称自己是“后知后觉”的人,进台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做个专业的好记者,一直到工作七八年后,才意识到该好好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了。
也正是这种厚积薄发,让电视“门外汉”的陈蕾从采访、剪辑、制作开始学,甚至连演播室怎么布光她都一一记在心中。非科班出身的她一路跌跌撞撞,却也获益良多。1996年,陈蕾逐渐开始在大型国际活动的舞台上亮相,也让上海观众记住了这张优雅面庞。如今回忆起这些经历时她却感到有些后怕,“无知者无畏,正是那种状态让我面对大场面心无旁骛,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电视事业打开知名度时,陈蕾并没有选择去做曝光率最高的节目,依然埋头默默积累。与她一起进电视台的同事们如今大多离开,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而陈蕾说坚持下来的动力是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用心创造出有价值的、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精良的内容。所有我做过的节目,无论从主持还是到节目内容的制作,都是One Of The Best!”她自豪地说。
投身艺术善于“偷心”
2010年,陈蕾首次受邀主持亚太电影奖,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踏上国际舞台,也是亚太电影展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主持人。陈蕾凭着大气而沉稳,高雅而灵动的主持风格和几近完美的语言能力,成为在这个被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大典上,连续主持该奖四年的主持人,并将于2016年再次主持第十届亚太电影展大典。布里斯班市政府更因此授予陈蕾为布里斯班城市大使的称号。2011年,陈蕾给自己放了一年大假,远赴伦敦大学深造。陈蕾说:“那一年是我生命中最奢侈的一年,睁开眼的每一分钟都在拼命地汲取养分。除了上课,闲暇时就去逛博物馆、美术馆,每周固定去看音乐剧,从未感受过生命可以如此丰盛。”在那一年,陈蕾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最令她兴奋的是,她的厨艺天赋也在那一年大爆发,“家里时常高朋满座,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也乐得自己买菜下厨,连三杯鸡、意式大餐都是我的拿手菜,包饺子从擀皮到拌馅都是自己动手,我非常enjoy这个过程。”陈蕾笑称当时自己整个人的状态就是“充实地陕乐着”。
在学校,陈蕾常去听各种各样的公开讲座,每当嘉宾对中国问题进行有欠客观的阐述和论证时,她马上会和嘉宾开始辩论并陈述,久而久之,她的别号“中国之声”就名声在外了。导师更是每一次都不忘提醒她:“下面有请我们的‘中国之声’小姐发言。”
在伦敦大学一年的进修,让陈蕾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受到英国人文环境的熏陶,她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她的《访客陈蕾》中最常出现的嘉宾就是当代艺术家,谭盾、徐冰、蔡国强……汇聚了中外顶尖的当代艺文大家。
当问及访问这些“难搞”大腕们的秘笈时,陈蕾只有“偷心”二字。而偷心的前提是要用心、尊重、真诚,必须提前做很多案头功课、了解采访对象,做完节目后,也要和嘉宾们有各种沟通和互动,建立紧密的联系。她还记得曾受邀参加一次艺术展开幕晚宴,当时她是唯一的媒体人,而艺术家对她说:“对我们来说你的意义远远超过一个主持人,你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你是我们的好朋友。”陈蕾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中外艺术文化的推手,把不同形态的艺术交融在一起,让更多的人走近艺术。“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此了。”在工作中,陈蕾对效率非常苛求,像蜜蜂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正是她的人生哲学。
绝不柔软的“宅女”妈妈
“我从来就不是女强人,女强人都是很无奈的。”荧屏前端庄大气,离开主播台的陈蕾在生活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女”妈妈。工作之余她很少社交,喜欢做的是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等很“宅”的事情。和许多担心因为结婚生子影响事业的女主播不同,陈蕾觉得最幸福的事情便是陪伴女儿成长。她说:“女儿从出生后始终和我在一起,有时甚至半夜听到她的呼吸声我都会醒来。”
当妈妈是陈蕾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分水岭。此前,新闻主播台前的陈蕾总是很紧张,对她而言,播新闻远比主持大型晚会困难得多,真正的蜕变则源于女儿的出生。“可能是生孩子太痛苦了,这种苦都能承受下来,主播台上自然就能沉淀下来,整个人的状态特别淡定。”陈蕾的女儿出生于2002年,因为心脏病的后遗症,她从怀孕一个半月就开始吐,—直吐到生,6个月之后没法说话,家里常备氧气瓶,生产时医院甚至开出了病危通知书。“我女儿今年13岁,个头已经比我高出很多了,出去大家都说我们像姐妹,她却不太高兴,觉得自己被说老了。”说起女儿,陈蕾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
如今上中学的女儿个性十足,她喜欢韩国文化,自学韩语,陈蕾为了和女儿同步,也开始了“陪读”,她觉得与女儿最重要的沟通前提就是要同步,所以母女俩闲来一起看看韩剧,大街小巷吃遍美味韩餐也是其乐融融。女儿早先住校,每晚都雷打不动地和陈蕾打电话聊天,而道晚安的规矩则是女儿说很多遍“我很爱很爱很爱你”……
当妈妈后,陈蕾并没有放弃工作,反而觉得自己在事业上站到了新的高度,尝试过各种节目的她最终还是回到双语节目的起点。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蕾主动请缨,冒着余震不断和山石塌方的危险,抱病多次前往四川灾区一线,并由此策划了首个双语大型慈善节目《梦开始的地方》。她自己也助养了一对地震遗孤,“就像自己多了两个孩子,今年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7年来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远比舞台上的成就更让人高兴。”
工作教我的9件事
1.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足够专业,才能面对各种状况。
2.做节目之前先要学做人,做人做正了,才能把节目做好,这也是我一贯的宗旨。
3.“态度决定一切”是万年不变的真理。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
4.有些事隋是注定的,该来的躲不了,学着慢慢去接受,一切都会好起来。
5.人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下雨天的时候不要抱怨下雨,漫步在雨中也可以很浪漫;大太阳底下不要埋怨暴晒,要想想很多其他地方常年不见阳光。
6.不要试着去改变别人,要多提升自己,接受和尊重比改变更重要。
7.女强人是一个符号。我从来就不是女强人,女强人都是很无奈的。我人生的最大意义是做个好妈妈好太太。
8.我的目标是做一个“能站得起来的主持人”,从最基层开始体验,并坚持不懈。
9.慈善不是一时之善,需要长期地用心去关爱每一颗需要呵护的心灵。尽自己所能去温暖更多的人,自己的人生因此也会获得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