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图文结合所传递的信息,要超过图片或文字的单独出现或简单并列时所传递的信息量。图文互补互渗会使信息增值,从而实现“1+1>2”的增值效应。在此基础上,加上图片编辑,才能实现“1+1+1>3”的图文信息增值。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图文结合的信息增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图文结合 信息增值 图片编辑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4-0066-04
信息时代,信息革命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带动整个传媒产业、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量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种形势下,报业如何有效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并使之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实现报纸的信息增值?从宏观上看,首先是报纸的个性化整合,即通过对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表达全过程各种资源的整合运用,使报纸具有自己的风格。从微观来看,是编辑对信息进行组合式报道和创造性的编排,不论是图片还是文字信息,都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个性化的梳理与整合。这就关系到图文资源的整合,关系到图片编辑的素质能力和对图片处理的“度”。
一、图像语言:头版的“感性符号”
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图像拥有不同于文字的诸多传播优势:纪实性、形象性、直观性、贴近性、审美性和非语境性。对于大众来说,图像比文字更能有效传达到受众,并对受众的理解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比如读报纸,受众首先需要对抽象的文字进行解码,再将这些意义进行编码,为自己所理解。而对图像进行直观的解读同时就内化成了自己的理解。也正因此,图像成为现代人解读世界和自身的主要解码。当人们需要信息时,不再只是说“告诉我”,而还会说“给我看”。在某种情况下,图像会成为版面的灵魂,以至于被报界视为报纸头版的“感性符号”。
传播学研究证明,读者阅读报纸时最先看到的是图片,其次是标题,再次是信息图表,最后才是大篇幅文章。知识可视化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80%以上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得。人们或许难以记住一串串的数字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趋势,却能轻易地记住一张照片、一条折线、一个曲面、一幅图表或地图。面对报纸可视化的新趋势,美国报人提出以“非写作”(non-writing)的方法向“非阅读者”(nonreader)提供“非文字”(non-text)报道。以图片作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日益受到倚重,从文字占绝对优势到文字为主图片相辅,再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到如今的图片领着新闻走,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利用图片来包装新闻报道,已成为报纸版面的设计主流。体现在报纸的版面上,图片的数量迅速增长、图片稿件的比例逐步增大、图片的尺寸显著增长、图片在版面上的位置也不断上移。
报纸传统意义上的“图”多指新闻图片。随着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报纸“图”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用生动鲜活的图片来纪录或表现新闻以外,还盛行将新闻转换成数字、曲线和图形等各种构图元素,制作成图表、地图、图示,有的报纸还融入各种表现技法,如书法、绘画、篆刻、漫画、卡通、3D图形等。其形象、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使之为现代媒体在吸引读者眼球和抢占市场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势手段。由此,一些报纸设立了视觉部门或“视觉记者”、“制图师”、“图表编辑”等职位,在美国报界甚至有人戏称,一个人要想在报业有所发展,“你要么能得普利策奖,要么懂一点图形设计。”
二、“1+1>2”:图+文的信息增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面革新的浪潮席卷中国报界,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谁就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想方设法把图片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日报》率先在头版“视觉中心”位置刊登超过三栏的大照片,开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视觉化”先河。如今,绝大部分报纸把图片作为版面设计的核心,在版面中运用大幅、大量生动鲜活的图片来纪录或表现新闻,有的报纸规定头版必须有3--5张新闻图片,有的都市类报纸甚至头版就是一张大照片,极为抢眼。此外,越来越多的报纸运用图说新闻丰富版面内容,使版面丰富多彩;有的报纸围绕一个新闻主题进行专题图片报道,赋予图片更加强大的表现力和更为丰富的信息承载量;还有相当部分报纸运用漫画图片、卡通图片、图表、地图、图示或电脑制作的图像等来“扮靓”报纸,全方位提升报纸版面的信息价值。
据统计,《今日美国》平均每个版面的“视觉要素”达7.2篇,74%是新闻图片,并且其办报准则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美国其他的报纸,美国《纽约时报》更是把头版当成报纸的橱窗,每天在这里展示当天最重要的国际国内新闻图片,而把关于这些事件的文字报道转到其它版面刊登。笔者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报道2011年6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消息报道的版面进行分析,两家报纸均对“胡锦涛同梅德韦杰夫会谈”和“胡锦涛会见普京”的消息做了报道,头版共用了3张大图片,占版面的45%,图与文的比例是6:4。可见,中国的主要综合性报纸中存在着传播新闻信息图像化的趋势。各机关报和都市报也都日趋重视和广泛使用图像,用新闻图片来传递新闻信息。
作为文字报道的补充、诠释和延伸,恰当的图像语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延伸、强化、调节、促进创新四大功能,使新闻内容的传播更有效,图文互补互渗,相互印证,产生“1+1>2”的信息增值效果。一方面,新闻图片的真实感强、可信度高,其传播效果是单纯的文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文字则交待图片难以呈现的新闻要素和背景,拓展了时空,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和深度;另一方面,一些现实世界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复杂内容,通过“图像语言”的表述,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再者,图片和图形在报纸版面构成上具有文字所没有的表现力,能让读者快速、直观地理解新闻主体,便于读者对新闻事实的观察、分析和联想,从而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
图文结合的报道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视觉心理。读者读新闻通常有获取信息的心理、求证的心理、形象需求的心理和审美愉悦的心理,图文结合,读者边读边看,在这一过程中能获得更加深刻、多元、丰富的信息,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三、“1+1+1>3”:提升图片编辑素养实现图文结合的信息增值
中国文人自古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价值、趣味和审美追求,那么,对于今天追求上佳传播效果的媒体编辑人员来说,是不是可以学学古人,做到“图不惊人誓不休”呢?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使图文的表现效果相得益彰,达到“惊人”的传播境界,那就要看图片编辑是不是一个“惊人”的编辑了。
图文结合是一种平等的结合。图片和文字同样 重要,轻视和偏袒任何一方,必然难以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造成新闻信息总量的减值,甚至出现负值。如何处理好图片与文字的关系,考量着编辑的水平。因此,“1+1>2”的信息增值效果,还必须加上另一个“1”——图片编辑。必须提升图片编辑的五方面素质和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文结合的信息增值。
1、要具有“时代的高度、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表现的力度”
应该说,具备这“四度”的新闻图片编辑也是当今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新闻图片编辑不仅应懂得摄影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对社会宏观形势的认知;不仅要对自然领域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而且要掌握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在编辑图片稿件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美国在线(AOL)为其网站招聘图片编辑时,提出的要求是要有能力寻找、发现、处理、编辑图片,并使其既能够保证一定的图片冲击力,又能配合文章需要,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和编辑大图片的能力。然而,当今不少图片编辑缺乏这“四度”,导致报道策划角度平庸。对此,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H)专家科林·雅格布森曾经指出:“你们(中国)很多作品拍得很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编辑”。
2、要具备图片新闻的策划和编辑能力
在肯尼斯·考伯拉的《报道摄影:专业化的探讨》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效的报道摄影始于图片编辑,而不是摄影记者。”一语道出了图片编辑在摄影报道活动中的策划和组织职能。
目前报纸图片新闻的策划报道,多数是设定主题的专题摄影或者图片故事,或者多人协同报道的重大新闻。图片编辑在这些报道活动中,要担当起策划员、组织者、联系人的后方指挥员角色,对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价值分析,综合考虑可能影响事件进程的各种因素,结合报纸自身定位,挑选适合参与报道的记者,设计多种报道方案,灵活应对。
在重大事件的报道策划中,图片编辑必须善于整合优势资源,组织参与报道的摄影记者、版面编辑、文字编辑、文字记者一起讨论展开“头脑风暴”,不同的思路相互碰撞往往能产生“好点子”。同时,图片编辑要有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既突出重点又做到全面、完整、立体、多元。
3、要成为图像的鉴赏家
图片编辑是摄影稿件的第一“品评人”,是图片见报前的主要“加工者”。图片编辑的欣赏眼光和编辑水平直接决定着报纸版面上图片的水平。这就要求图片编辑具有高水准的审美意识和视觉感应,要有独到的发现力和果敢的判断力。
一张优秀的图片,不仅有它的社会价值,而且还具有审美价值。比如,照片的光影、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构图效果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和视觉感染力。当面对一张图片时,图片编辑要考虑稿件是否见报与如何见报。他们要像“品酒师”,能够“品味”稿件的好坏,以确定选优汰劣。同时,还要善于加工,突出图片的社会价值,让受众能够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要当好摄影记者的“代言人”
图片编辑是理解摄影记者、懂得图片的好伙伴,甚至在很多时候,是摄影记者提高技艺的指导者。在报道过程中,图片编辑要帮助摄影记者了解事件的价值和对读者的意义,以便在采访中紧紧围绕这一价值进行拍摄。摄影报道错过现场就不可能补救,因此在记者采访拍摄过程中,图片编辑要与记者保持联系,及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做出指导。
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摄影师都离不开图片编辑的指点,如汉斯、鲍曼、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马丁·芒卡西就都接受过《慕尼黑画报》总编辑洛伦特的指点,罗伯特·卡帕“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家”的伟名也是洛伦特在《图片邮报》授予的。在当代中国报纸中,图片编辑是摄影记者的“代言者”与“指导者”。图片编辑既为摄影记者争取权益、维护他们的利益,也在他们遇到困惑时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水平。
5、要善于对整个版面的视觉呈现进行整体构思
图片编辑要善于在版面上设置“视觉冲击中心”。图片在版面的编排中讲究的是合理、巧妙地运用版面语言和版面要素,让主打图片形成版面强势,以吸引读者。一张新闻价值大、形象生动、信息丰富的图片,在显要的版面和突出的位置与读者见面,视觉效果不言而喻。
图片编辑还要善于将画面的构图、光影、色彩、趣味、情感和文字说明等图片的信息要素进行整合,并统一在报纸版面中。比如在布局上力求动静结合、错落有致,使组合后的信息量大于每幅图片简单相加的总和,实现“1+1+1>3”的信息增值。版面的图文疏密有致,合理留白,能够带给读者丰富的遐想空间,充分体现版面舒朗大气的艺术韵味。图片和文字各取所长,互为补益,通过文字将图片的内涵向纵深开掘,通过图片使文字丰满立体、可感可信,从而实现版面信息量的最大化和内容张力延伸。
面对势不可挡的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将越来越发挥其重要性,各大报社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将报纸视觉冲击力视为报纸的生命。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图片编辑的作用,运用图文结合的信息整合手法,才能扩展信息的内涵,产生“1+1>2”和“1+1+1>3”的信息增值效果。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邹红)
关键词:图文结合 信息增值 图片编辑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4-0066-04
信息时代,信息革命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带动整个传媒产业、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量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种形势下,报业如何有效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并使之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实现报纸的信息增值?从宏观上看,首先是报纸的个性化整合,即通过对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表达全过程各种资源的整合运用,使报纸具有自己的风格。从微观来看,是编辑对信息进行组合式报道和创造性的编排,不论是图片还是文字信息,都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个性化的梳理与整合。这就关系到图文资源的整合,关系到图片编辑的素质能力和对图片处理的“度”。
一、图像语言:头版的“感性符号”
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图像拥有不同于文字的诸多传播优势:纪实性、形象性、直观性、贴近性、审美性和非语境性。对于大众来说,图像比文字更能有效传达到受众,并对受众的理解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比如读报纸,受众首先需要对抽象的文字进行解码,再将这些意义进行编码,为自己所理解。而对图像进行直观的解读同时就内化成了自己的理解。也正因此,图像成为现代人解读世界和自身的主要解码。当人们需要信息时,不再只是说“告诉我”,而还会说“给我看”。在某种情况下,图像会成为版面的灵魂,以至于被报界视为报纸头版的“感性符号”。
传播学研究证明,读者阅读报纸时最先看到的是图片,其次是标题,再次是信息图表,最后才是大篇幅文章。知识可视化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80%以上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得。人们或许难以记住一串串的数字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趋势,却能轻易地记住一张照片、一条折线、一个曲面、一幅图表或地图。面对报纸可视化的新趋势,美国报人提出以“非写作”(non-writing)的方法向“非阅读者”(nonreader)提供“非文字”(non-text)报道。以图片作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日益受到倚重,从文字占绝对优势到文字为主图片相辅,再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到如今的图片领着新闻走,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利用图片来包装新闻报道,已成为报纸版面的设计主流。体现在报纸的版面上,图片的数量迅速增长、图片稿件的比例逐步增大、图片的尺寸显著增长、图片在版面上的位置也不断上移。
报纸传统意义上的“图”多指新闻图片。随着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报纸“图”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用生动鲜活的图片来纪录或表现新闻以外,还盛行将新闻转换成数字、曲线和图形等各种构图元素,制作成图表、地图、图示,有的报纸还融入各种表现技法,如书法、绘画、篆刻、漫画、卡通、3D图形等。其形象、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使之为现代媒体在吸引读者眼球和抢占市场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势手段。由此,一些报纸设立了视觉部门或“视觉记者”、“制图师”、“图表编辑”等职位,在美国报界甚至有人戏称,一个人要想在报业有所发展,“你要么能得普利策奖,要么懂一点图形设计。”
二、“1+1>2”:图+文的信息增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面革新的浪潮席卷中国报界,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谁就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想方设法把图片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日报》率先在头版“视觉中心”位置刊登超过三栏的大照片,开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视觉化”先河。如今,绝大部分报纸把图片作为版面设计的核心,在版面中运用大幅、大量生动鲜活的图片来纪录或表现新闻,有的报纸规定头版必须有3--5张新闻图片,有的都市类报纸甚至头版就是一张大照片,极为抢眼。此外,越来越多的报纸运用图说新闻丰富版面内容,使版面丰富多彩;有的报纸围绕一个新闻主题进行专题图片报道,赋予图片更加强大的表现力和更为丰富的信息承载量;还有相当部分报纸运用漫画图片、卡通图片、图表、地图、图示或电脑制作的图像等来“扮靓”报纸,全方位提升报纸版面的信息价值。
据统计,《今日美国》平均每个版面的“视觉要素”达7.2篇,74%是新闻图片,并且其办报准则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美国其他的报纸,美国《纽约时报》更是把头版当成报纸的橱窗,每天在这里展示当天最重要的国际国内新闻图片,而把关于这些事件的文字报道转到其它版面刊登。笔者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报道2011年6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消息报道的版面进行分析,两家报纸均对“胡锦涛同梅德韦杰夫会谈”和“胡锦涛会见普京”的消息做了报道,头版共用了3张大图片,占版面的45%,图与文的比例是6:4。可见,中国的主要综合性报纸中存在着传播新闻信息图像化的趋势。各机关报和都市报也都日趋重视和广泛使用图像,用新闻图片来传递新闻信息。
作为文字报道的补充、诠释和延伸,恰当的图像语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延伸、强化、调节、促进创新四大功能,使新闻内容的传播更有效,图文互补互渗,相互印证,产生“1+1>2”的信息增值效果。一方面,新闻图片的真实感强、可信度高,其传播效果是单纯的文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文字则交待图片难以呈现的新闻要素和背景,拓展了时空,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和深度;另一方面,一些现实世界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复杂内容,通过“图像语言”的表述,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再者,图片和图形在报纸版面构成上具有文字所没有的表现力,能让读者快速、直观地理解新闻主体,便于读者对新闻事实的观察、分析和联想,从而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
图文结合的报道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视觉心理。读者读新闻通常有获取信息的心理、求证的心理、形象需求的心理和审美愉悦的心理,图文结合,读者边读边看,在这一过程中能获得更加深刻、多元、丰富的信息,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三、“1+1+1>3”:提升图片编辑素养实现图文结合的信息增值
中国文人自古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价值、趣味和审美追求,那么,对于今天追求上佳传播效果的媒体编辑人员来说,是不是可以学学古人,做到“图不惊人誓不休”呢?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使图文的表现效果相得益彰,达到“惊人”的传播境界,那就要看图片编辑是不是一个“惊人”的编辑了。
图文结合是一种平等的结合。图片和文字同样 重要,轻视和偏袒任何一方,必然难以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造成新闻信息总量的减值,甚至出现负值。如何处理好图片与文字的关系,考量着编辑的水平。因此,“1+1>2”的信息增值效果,还必须加上另一个“1”——图片编辑。必须提升图片编辑的五方面素质和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文结合的信息增值。
1、要具有“时代的高度、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表现的力度”
应该说,具备这“四度”的新闻图片编辑也是当今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新闻图片编辑不仅应懂得摄影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对社会宏观形势的认知;不仅要对自然领域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而且要掌握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在编辑图片稿件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美国在线(AOL)为其网站招聘图片编辑时,提出的要求是要有能力寻找、发现、处理、编辑图片,并使其既能够保证一定的图片冲击力,又能配合文章需要,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和编辑大图片的能力。然而,当今不少图片编辑缺乏这“四度”,导致报道策划角度平庸。对此,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H)专家科林·雅格布森曾经指出:“你们(中国)很多作品拍得很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编辑”。
2、要具备图片新闻的策划和编辑能力
在肯尼斯·考伯拉的《报道摄影:专业化的探讨》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效的报道摄影始于图片编辑,而不是摄影记者。”一语道出了图片编辑在摄影报道活动中的策划和组织职能。
目前报纸图片新闻的策划报道,多数是设定主题的专题摄影或者图片故事,或者多人协同报道的重大新闻。图片编辑在这些报道活动中,要担当起策划员、组织者、联系人的后方指挥员角色,对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价值分析,综合考虑可能影响事件进程的各种因素,结合报纸自身定位,挑选适合参与报道的记者,设计多种报道方案,灵活应对。
在重大事件的报道策划中,图片编辑必须善于整合优势资源,组织参与报道的摄影记者、版面编辑、文字编辑、文字记者一起讨论展开“头脑风暴”,不同的思路相互碰撞往往能产生“好点子”。同时,图片编辑要有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既突出重点又做到全面、完整、立体、多元。
3、要成为图像的鉴赏家
图片编辑是摄影稿件的第一“品评人”,是图片见报前的主要“加工者”。图片编辑的欣赏眼光和编辑水平直接决定着报纸版面上图片的水平。这就要求图片编辑具有高水准的审美意识和视觉感应,要有独到的发现力和果敢的判断力。
一张优秀的图片,不仅有它的社会价值,而且还具有审美价值。比如,照片的光影、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构图效果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和视觉感染力。当面对一张图片时,图片编辑要考虑稿件是否见报与如何见报。他们要像“品酒师”,能够“品味”稿件的好坏,以确定选优汰劣。同时,还要善于加工,突出图片的社会价值,让受众能够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要当好摄影记者的“代言人”
图片编辑是理解摄影记者、懂得图片的好伙伴,甚至在很多时候,是摄影记者提高技艺的指导者。在报道过程中,图片编辑要帮助摄影记者了解事件的价值和对读者的意义,以便在采访中紧紧围绕这一价值进行拍摄。摄影报道错过现场就不可能补救,因此在记者采访拍摄过程中,图片编辑要与记者保持联系,及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做出指导。
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摄影师都离不开图片编辑的指点,如汉斯、鲍曼、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马丁·芒卡西就都接受过《慕尼黑画报》总编辑洛伦特的指点,罗伯特·卡帕“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家”的伟名也是洛伦特在《图片邮报》授予的。在当代中国报纸中,图片编辑是摄影记者的“代言者”与“指导者”。图片编辑既为摄影记者争取权益、维护他们的利益,也在他们遇到困惑时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水平。
5、要善于对整个版面的视觉呈现进行整体构思
图片编辑要善于在版面上设置“视觉冲击中心”。图片在版面的编排中讲究的是合理、巧妙地运用版面语言和版面要素,让主打图片形成版面强势,以吸引读者。一张新闻价值大、形象生动、信息丰富的图片,在显要的版面和突出的位置与读者见面,视觉效果不言而喻。
图片编辑还要善于将画面的构图、光影、色彩、趣味、情感和文字说明等图片的信息要素进行整合,并统一在报纸版面中。比如在布局上力求动静结合、错落有致,使组合后的信息量大于每幅图片简单相加的总和,实现“1+1+1>3”的信息增值。版面的图文疏密有致,合理留白,能够带给读者丰富的遐想空间,充分体现版面舒朗大气的艺术韵味。图片和文字各取所长,互为补益,通过文字将图片的内涵向纵深开掘,通过图片使文字丰满立体、可感可信,从而实现版面信息量的最大化和内容张力延伸。
面对势不可挡的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将越来越发挥其重要性,各大报社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将报纸视觉冲击力视为报纸的生命。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图片编辑的作用,运用图文结合的信息整合手法,才能扩展信息的内涵,产生“1+1>2”和“1+1+1>3”的信息增值效果。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