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迷失,需要家长、老师、孩子共同来打开爱的“枷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老师,我恨死我妈妈了。我觉得她不是我的亲妈,我一定是她抱养的。做她的孩子真没意思,我不如死了算了!”一天,小朱神情沮丧,跑到我的办公室哽咽着对我说。
  在小朱断断续续地倾诉中,我了解到了这次他这么伤心的原因是和妈妈吵架了:小朱放学回家,感觉有些热,就把衣服脱了。妈妈担心他感冒,就让他穿衣服。他说自己很热,不想穿。于是,妈妈开始唠叨,并翻起“旧账”,数落起小朱的不是来,并拿他和7岁的小表弟航航相比。小朱烦了,倔犟的他发起脾气来,和妈妈顶嘴。这时,一旁的阿姨、外婆也先后劝说、数落他,就连小航航也在一边频频插嘴嘲笑他。
  “为什么小小事件会让他有想死的念头呢?” “为什么小小的年纪竟然会想到死呢?”
  也许你会认为是孩子一时戏言,但我知道,眼前的孩子绝非危言耸听。
  相关的背景材料:成长于专制家庭的溺爱中
  据我了解,小朱是家中的独苗,家境富裕。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疼他。四个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人只爱一个小孩,这爱既集中又强烈。父亲工作很忙,母亲没工作,因此母亲有更多的精力照顾他,生活中事事包办。他的身体很瘦小,从小有挑食的不良习惯,因此体质差。每逢天气稍有变化,班中总是小朱第一个生病。而且他患有抽动症。当抵抗力下降时,抽动症会愈加严重,因此,在学校里总可以看到他妈妈送衣,送调理中药或者送菜的身影。由于母亲经常到校,经常趁机了解他的情况,让他感到很有压力,而母亲一旦听说他表现不佳,又经常当着同学面对他一顿训斥。母亲这样做伤透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冲动,心理上也越来越自卑,心情郁闷。
  母亲对小朱的期望值很高,管教也非常严格。只要他学习,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一律不准他参加。因此他的生活圈子,活动空间很小,朋友几乎没有。由于身体差,很多事情父母都不让他做。父母还会经常拿别人和他作比较,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如别人,因此很爱哭,爱发脾气,时常情绪低落。
  久而久之,父母所有以爱的名义对他的管教,给小朱留下的却是——“我不是妈妈亲生的”错误认知,甚至说出了想死之类的话。
  采取的措施:改变认知,重塑自我
  1、促其反思:是不是真的不爱
  从小朱的话中我明白了原来是父母的不当的教育方式,引起他的逆反心理,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于是,我围绕以下几个话题“如果是父母亲生的,父母就不会打骂自己的子女吗?”那你的父母打骂你是不是就是不爱你了呢?”“通常他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会打骂你?”你父母那么担心你,你觉得他们爱你吗?”和小朱开始深入交谈,让他认识自己的一些错误想法。
  通过交谈,小朱开始对原有的看法产生动摇。我引导他宣泄情绪的同时,让他知道虽然父母打骂他是不对的,但他们是在恨铁不成钢,其实他们是很爱他的,只是不知道他的需要,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
  2、角色换位:体验“爱”的无奈
  了解了小朱的心结后,我打算帮助他和父母好好沟通一下,希望由此让他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其实父母是爱自己的。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在得到孩子母亲的同意和支持后,我让孩子演妈妈,让妈妈演孩子。他们互换角色后,我在旁边引导他们进行对话。
  师:(对小朱)现在你是妈妈,天气很冷,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把衣服脱了,你会怎么说?
  小朱:天气这么冷,不要脱衣服,小心感冒。
  师:(对小朱的母亲)你听了妈妈的话后,你心里怎么想?
  小朱母亲:我很热,不想穿。
  小朱:你体质弱,到时又要打针吃药,你很痛苦,我也很辛苦。
  ……
  在对话的过程中,母子俩似乎明白了什么。小朱哭了,他说很多事情不全是妈妈不对,自己也有责任。他妈妈也赶紧自我检讨,说自己生气起来,口不择言,不了解孩子的心情,要是知道,肯定不会这么做的。接着小朱和他的妈妈又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才知道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沟通、理解造成的。
  接着,我又让他们一起聊最开心的一件事。以此,唤起母子之间的美好回忆,使儿子再次感受母亲对他的爱。同时,也让母亲明白儿子的可爱。看着母子俩手拉着手,笑着走出了办公室,我不由欣慰,同时,也对转变小朱充满了信心。
  3、理性指导:纠正爱的方式
  为了帮助小朱能够和父母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彻底改变他的消极情绪,我通过电话和他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并对他的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议:
  (1)不贴“标签”,要求切合实际
  当孩子好动、贪玩时,家长不要简单地把责任完全推给“抽动症”,这会让孩子得到暗示:“我动是正常的,因为我患有‘抽动症’。”而应客观地对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评价或引导。对小朱的要求,父母切莫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严格,所提要求不应过于苛刻。
  (2)营造氛围,给予心理支持
  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它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带来安全感。对孩子,父母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不体罚,给予心理支持,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不尽人意,也不要责备他,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有利于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同时也能帮他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
  此外,父母也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如:带他去跑步、登山、打球等,让他把过多的精力释放出来。同时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制定作息时间表,改掉不良的习惯。
  (3)关爱有度,避免过分保护
  父母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或者怕孩子做错事,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对孩子的过分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各种社交活动,会使得孩子变得内向、孤僻,焦躁不安,不会处理各种关系。因此父母不要频繁到校了解孩子的情况。相反,如果父母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鼓励孩子融入同龄人中,将会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管理自己,学会和同伴交往、相处。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促使孩子自我意识、道德感、价值观等的形成,还可以让孩子获得动力、信心去改进自己,为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而努力。   (4)加强训练,给予适当奖励
  加强静坐、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开始,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每当有点滴进步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些他喜欢的玩具、小人书,并陪孩子出去散心、玩耍,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巩固小朱的良好行为,改善抽动症状,不断增强孩子的信心。
  4、后续寄语:做生活的强者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小朱来到了办公室。这次他不好意思地塞给我一张贺卡。贺卡上是一只快乐的小猴子,躲在树上,向我鞠躬作揖,旁边是他写的一行字:祝老师新年快乐!他开心地告诉我:“老师,我妈妈再也没有打骂我了,经常表扬我,有时还常带我出去玩。我现在很开心。”是的,此刻,他眼中的忧郁不见了,多了一份活泼,一份自信。
  晚上,我特意给小朱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我诚恳地说:“孩子自信了,开朗了,希望家长继续给予赞赏与鼓励,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自信、快乐地成长。”
  【反思和建议】
  一个花季孩子竟然会有轻生的想法,这是多么的让人揪心和惊惧!小朱的这个案例提醒我:青少年的成长就是不断建立和完善认识结构和情感体系的过程,这种认知结构和情感体系的完善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不同的,有些人会因别人对他的不恰当做法而最终陷入自己编织的狭小网中,从此一蹶不振。对这类孩子 ,教师切不可忽视之。
  这个案例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留给我的是深深地思索:孩子需要长辈的关爱,这是孩子心理健康、快乐成长的源泉。但过份的爱,只会损害孩子的个性,使他们的心灵感到压抑,导致人格上的缺陷。所以,长辈对子女要端正爱的态度——尊重:案例中,小朱的母亲就是因为过于关注孩子,时刻了解小朱的情况,并不分场合地对小朱进行训斥,使得小朱越来越自卑,继而对她的管教产生对抗心理。因此,家长、老师在生活中,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多给孩子说话和申辩的机会,即使是批评,话也不需多。还要牢记爱的秘诀——沟通:只有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我们才能了解到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心理上出现了哪些问题,然后才能及时“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多听少说,了解孩子的感受,他们会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与我们交流,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向我们倾诉。
  是的,爱太重,只能伤太痛。就让我们打开爱的“枷锁”,把爱的幸福带给孩子。如果说恰如其分的爱是融融的春风,那么就让我们生活中多吹一些这样的春风吧!
其他文献
【摘 要】要风趣幽默,简练准确的语言能力能提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增强老师的亲和力与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 交流 规范 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课堂数学语言,是传递教材信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而数学在这一门学科具有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特点,学生对一切概念性质难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来创设情境,将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情境用活泼可爱有趣的方式体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也是教育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在此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为大多数专家津津乐道的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主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这样疑问并不是要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打抱不平,我也是主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者和践行者。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主要基于两种现象引发的:一是我们很多一线老教师,嘴上喊着课改、课改!其实只有在公开课上才改一改,其实,还是传统的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家庭教育绝对不可忽视,但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对爱的认识很模糊,导致家庭教育走入了以下误区。  误区一、学习好就可以全都好,或者代表全都好。  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我们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只是注重学习,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商量,甚至认为学习好其他的都无所谓,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品格的培养,岂不知孩子的思想
【摘要】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可以是意外出现,也可以是预设的。文章结合政治教学实践,从以“误”导课、以“误”过渡、以“误”突重、以“误”破难和以“误”结课五个角度,阐述了政治课堂中如何利用错误资源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美丽高效课堂的打造。  【关键词】课堂资源错误利用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表达形式等都有局限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
【摘要】近年来,节日越来越多,年轻人对此乐此不疲,商家更是乘机造势,促销牟利。西方节日越来越“物质化”“娱乐化”,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忽视,越来越向“消亡化”“商业化”靠近。而我们的德育,也存在德育资源的“无序化”“空洞化”和德育形式的“单一化”“被动化”,对学生成长极为不利。故笔者思考,提出“德育日历”,“指利用中西方广为流行的传统节日,了解其由来的美好故事,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德
【摘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途径很多。作者以分管校长身份组织、开展了全校教师说题比赛活动,取得了经验性认识,被上级推广,在湖里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结合中考英语复习迎考的现状进行积极实践,以全新视角,展开关于“开展初中英语说题比赛活动”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形成独到的见解。因此类论文目前几乎还无人涉猎,出版物及网络上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论述,故该文没有参考书目。即便如此,该文有教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应该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已任。教古诗就是一条捷径。因为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优秀古诗为载体,就能让阅历不深的初中学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怎么操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初步感知,让学
【摘要】目前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教学已成为科学课堂学习的核心活动。但是“探究”成为“噱头”的现象也随之日益突出:“探究精彩热闹,学习空洞浮躁”,。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成为匡正科学课“探究秀”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让思维随行探究”的角度,提出有效探究的四大对策:一、情境巧设,让思维溶于“鲜汤”;二、材料精选,让思维插上“翅膀”;三、课堂调控,让思维擦出“火花”; 四、知识迁移,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