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句话出自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里的一位普通语文教师之口。初读这句话时,心灵像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与共鸣油然而生。对!就是这句话解开了我们从教的迷惑。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可现实是我们做了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很大一部分教师困在应试教育的牢笼里无法自拔,被教材拴住,被考试卡住,使得语文教学变成了语文教材教学。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知识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强调“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现象”,倡导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力,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达到的的目标。如果能将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很好的整合,就如同牛奶里加了巧克力,将是非常完美的搭档!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所开设的学科课程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内容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那么,怎样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美整合呢?我想以语文学科为例,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备好食材,选好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出一盘好的扬州炒饭,选材很关键,料要备齐全。同样,要想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美整合,选课很重要。一个好的厨师,在做饭之前一定会心中有数,知道自己为什么人做饭,这个人爱什么口味,要做好这道菜需要哪些材料。一个好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应该明白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自己要为学生准备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你的课才会有条不紊。我认为,选课必须选适合学生操作的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否则,只能给自己凭空制造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六年级语文教材有一课《我和春联》,就非常适合老师以学科整合的形式辅导学生完成。你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整理与春联有关的知识:这里可以仅仅是春联,也可以是有关春联的传说,还可以是春联的来历等等。总之,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这项任务。这其中,就锻炼了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上课时,我们又可以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筛选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当然,如果汇报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会话绘画能力等等。这就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了。之后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就本节课写一些东西,可以是感想、收獲,也可以就是纯粹的春联集锦,还可以发挥才智自己写一些春联。这样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书写能力和想象力。当然,我希望我的这些看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一定有更丰富、更适合的教育教学法宝。只要你用心把它拿到教学中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说有爱心的饭菜才是最美味的吗?同样充满爱心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二、把握火候,掌握度
为什么同样的食材,做出的饭菜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美味可口,有的却不是糊了就是夹生。这考验的就是厨师最重要的一项技能:火候,只有很好的把握住火候,才能把你准备的材料变成可口的美味。而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就像考验厨师的把握火候技术一样,主题选好了,材料备好了,怎么做这盘菜,怎么把握火候,怎么才能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让其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主题,这是你本次活动能够圆满完成的关键所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精准地把握主题,合理地组织课堂。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活动过程当中放得过开,学生能力有限,就会变得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最后反而什么也不做。这就是夹生饭。反之,如果老师规定的过于死板,那就有悖于活动的初衷,学生跟着老师走,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所以在操作主题活动过程之中,老师一定要把好这个度,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回味悠长,耐思量
一盘好菜,必是让人吃了还想吃,心里总惦记的。而研究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如果一个主题活动完了,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不能激起下一个主题活动的兴趣,那么这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课。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结束的时候应该是充满想象空间的省略号,而不是圆满的句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这也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而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正是授之以渔的好办法。让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做好教师吧,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也会自豪的大声宣告: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品德……)!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知识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强调“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现象”,倡导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力,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达到的的目标。如果能将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很好的整合,就如同牛奶里加了巧克力,将是非常完美的搭档!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所开设的学科课程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内容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那么,怎样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美整合呢?我想以语文学科为例,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备好食材,选好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出一盘好的扬州炒饭,选材很关键,料要备齐全。同样,要想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美整合,选课很重要。一个好的厨师,在做饭之前一定会心中有数,知道自己为什么人做饭,这个人爱什么口味,要做好这道菜需要哪些材料。一个好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应该明白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自己要为学生准备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你的课才会有条不紊。我认为,选课必须选适合学生操作的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否则,只能给自己凭空制造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六年级语文教材有一课《我和春联》,就非常适合老师以学科整合的形式辅导学生完成。你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整理与春联有关的知识:这里可以仅仅是春联,也可以是有关春联的传说,还可以是春联的来历等等。总之,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这项任务。这其中,就锻炼了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上课时,我们又可以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筛选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当然,如果汇报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会话绘画能力等等。这就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了。之后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就本节课写一些东西,可以是感想、收獲,也可以就是纯粹的春联集锦,还可以发挥才智自己写一些春联。这样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书写能力和想象力。当然,我希望我的这些看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一定有更丰富、更适合的教育教学法宝。只要你用心把它拿到教学中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说有爱心的饭菜才是最美味的吗?同样充满爱心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二、把握火候,掌握度
为什么同样的食材,做出的饭菜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美味可口,有的却不是糊了就是夹生。这考验的就是厨师最重要的一项技能:火候,只有很好的把握住火候,才能把你准备的材料变成可口的美味。而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就像考验厨师的把握火候技术一样,主题选好了,材料备好了,怎么做这盘菜,怎么把握火候,怎么才能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让其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主题,这是你本次活动能够圆满完成的关键所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精准地把握主题,合理地组织课堂。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活动过程当中放得过开,学生能力有限,就会变得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最后反而什么也不做。这就是夹生饭。反之,如果老师规定的过于死板,那就有悖于活动的初衷,学生跟着老师走,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所以在操作主题活动过程之中,老师一定要把好这个度,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回味悠长,耐思量
一盘好菜,必是让人吃了还想吃,心里总惦记的。而研究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如果一个主题活动完了,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不能激起下一个主题活动的兴趣,那么这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课。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结束的时候应该是充满想象空间的省略号,而不是圆满的句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这也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而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正是授之以渔的好办法。让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做好教师吧,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也会自豪的大声宣告: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