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国家中的重要岛国,在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各项活动中,都不难发现它的身影。无论是中国与东盟合作开展的东盟地区论坛救灾演习、中国与东盟海军高层交流、第三届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论坛等活动,还是选址马来西亚的中国—马来西亚(广东—马六甲)海洋工业园、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项目建设,马来西亚都积极参与其中。可以说,中马海洋合作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重要章节。
随着两国互信的加深,中马海洋合作已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合作潜力?又该如何顺势而为?针对相关问题,中国前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中国提出愿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并聚焦海上互联互通建设,马来西亚作为海丝沿线重要的海岛国家,您认为海丝的建设会给中马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
柴玺: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州在马来半岛的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停靠马六甲,这在中马两国已被传为佳话。由于海运的繁忙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所以由古至今,马来西亚在海上的区位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
进入21世纪,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支持。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突破方向,作为优先方向,中国将给予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及措施支持。比如海上合作基金,400亿美元丝路基金等等,都有助于新海丝的建设。
中马在产业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海洋资源也相对丰富,具备海洋合作的条件。马来西亚作为海丝沿线的重要国家,无论是从区域和平稳定还是发挥马来西亚的区位优势来说,中国都将重视跟马来西亚的海洋合作。
:2015年,中马圆满完成了“和平友谊-2015”海上实兵联演,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系列活动中也能看到马来西亚的身影。近年来,中马海洋合作还取得了哪些成果,您认为这些项目、活动对于中马未来的海洋合作有哪些积极影响?
柴玺:无论是联合军演,还是海洋学院的设立,这些项目活动从总体上来说都丰富了中马海洋合作的内容,拓展了双边海洋合作的领域,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和平友谊-2015”海上实兵联演在两国合作中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两军关系是两国政治关系的“晴雨表”,两国政治关系好了,两军关系自然就更为密切,中马这次能够进行实兵联合军演,可以说是中马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有力注脚。此次开展联合军演,加强两军联系交流,提升了两军在联合护航、联合搜救、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等方面的水平,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而中国厦门大学到马来西亚开办分校,设立海洋学院,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国高校走出去的积极尝试,是丰富中国“走出去”战略内涵的重要举措。之所以选择设立海洋学院,是中马两国甚至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大势所趋。未来,该校的学生将由马来西亚本地、东盟其他国家、中国等地的学生组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因海洋而相聚相识,共同学习,建立友谊,并努力成为国家海洋合作、区域海洋合作的中坚力量。这对于促进中马、中国—东盟未来在海洋合作方面达成更多共识具有深远意义。
除此之外,中马在港口等海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例如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累积收购马来西亚关丹港40%的股权,并主导关丹港的升级改造,目前新港区第一个15万吨级散货码头后方陆域吹填工程已经开工。港口的建设将为航线的联通、临港工业园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马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中马海洋合作的发展,您认为双方在海洋合作的哪些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柴玺:马来西亚拥有非常丰富的油气、矿藏、滨海旅游等资源,而中国具备制造技术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双方供需互补,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游艇制造、临港工业园区建设、近海养殖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合作前景。
马来西亚拥有广阔的海域,据我了解,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的纳闽岛附近,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有待开采,具备建设石油天然气城的条件,中国可以通过多元的渠道,多样的方式方法去争取合作开发的机会。
目前东盟国家的海洋开发程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过随着亚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海洋的依赖将不断增加,也将更注重享受海洋带来的自然旖旎风光。从马来西亚来说,到2020年马来西亚将跻身发达国家,拥有海上游艇将是很多人的梦想。中国具备相关船舶、游艇的制造技术,如果能够到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的产业园区中开厂制造,享受产业园区的减免税收政策的同时,开拓马来西亚的滨海旅游、游艇市场,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产业园区,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是海洋合作的延伸领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合作新模式。合作共建临港产业园区,一方面可以为双方“走出去”投资的企业提供基建配套、优惠政策及一站式的服务,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切实带动港口城市的发展,促进各国港口城市间的海洋合作。
而马来西亚也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发展近海养殖等产业,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物产。
:随着中国与东盟对海洋合作的不断重视,您对中马、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或思考呢?
柴玺:中国与东盟加强海洋合作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我认为双方合作的前景也是乐观的。但毕竟双方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很难一蹴而就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争议肯定会有,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还是要积极主动地去行动。在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防震减灾等一些敏感度相对低的方面积极推动,逐步增进互信,让所有合作方受益。让东盟国家通过互利共赢,甚至是中国的让利,感受到中国开展海洋合作的诚意,享受到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带来的发展红利,这是建立互信的一个开始,也是打开局面的一个开始。有关主管部门也要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多与各国沟通、探讨合作的内容、方向与可行性。
因为马来西亚在海洋合作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中马海洋合作也需要花大力气、全方位地去推动,通过顶层设计,有条不紊地系统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从而成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的一种积极示范。
随着两国互信的加深,中马海洋合作已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合作潜力?又该如何顺势而为?针对相关问题,中国前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中国提出愿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并聚焦海上互联互通建设,马来西亚作为海丝沿线重要的海岛国家,您认为海丝的建设会给中马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
柴玺: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州在马来半岛的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停靠马六甲,这在中马两国已被传为佳话。由于海运的繁忙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所以由古至今,马来西亚在海上的区位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
进入21世纪,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支持。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突破方向,作为优先方向,中国将给予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及措施支持。比如海上合作基金,400亿美元丝路基金等等,都有助于新海丝的建设。
中马在产业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海洋资源也相对丰富,具备海洋合作的条件。马来西亚作为海丝沿线的重要国家,无论是从区域和平稳定还是发挥马来西亚的区位优势来说,中国都将重视跟马来西亚的海洋合作。
:2015年,中马圆满完成了“和平友谊-2015”海上实兵联演,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系列活动中也能看到马来西亚的身影。近年来,中马海洋合作还取得了哪些成果,您认为这些项目、活动对于中马未来的海洋合作有哪些积极影响?
柴玺:无论是联合军演,还是海洋学院的设立,这些项目活动从总体上来说都丰富了中马海洋合作的内容,拓展了双边海洋合作的领域,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和平友谊-2015”海上实兵联演在两国合作中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两军关系是两国政治关系的“晴雨表”,两国政治关系好了,两军关系自然就更为密切,中马这次能够进行实兵联合军演,可以说是中马两国政治关系良好发展的有力注脚。此次开展联合军演,加强两军联系交流,提升了两军在联合护航、联合搜救、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等方面的水平,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而中国厦门大学到马来西亚开办分校,设立海洋学院,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国高校走出去的积极尝试,是丰富中国“走出去”战略内涵的重要举措。之所以选择设立海洋学院,是中马两国甚至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大势所趋。未来,该校的学生将由马来西亚本地、东盟其他国家、中国等地的学生组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因海洋而相聚相识,共同学习,建立友谊,并努力成为国家海洋合作、区域海洋合作的中坚力量。这对于促进中马、中国—东盟未来在海洋合作方面达成更多共识具有深远意义。
除此之外,中马在港口等海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例如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累积收购马来西亚关丹港40%的股权,并主导关丹港的升级改造,目前新港区第一个15万吨级散货码头后方陆域吹填工程已经开工。港口的建设将为航线的联通、临港工业园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马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中马海洋合作的发展,您认为双方在海洋合作的哪些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柴玺:马来西亚拥有非常丰富的油气、矿藏、滨海旅游等资源,而中国具备制造技术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双方供需互补,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游艇制造、临港工业园区建设、近海养殖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合作前景。
马来西亚拥有广阔的海域,据我了解,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的纳闽岛附近,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有待开采,具备建设石油天然气城的条件,中国可以通过多元的渠道,多样的方式方法去争取合作开发的机会。
目前东盟国家的海洋开发程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过随着亚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海洋的依赖将不断增加,也将更注重享受海洋带来的自然旖旎风光。从马来西亚来说,到2020年马来西亚将跻身发达国家,拥有海上游艇将是很多人的梦想。中国具备相关船舶、游艇的制造技术,如果能够到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的产业园区中开厂制造,享受产业园区的减免税收政策的同时,开拓马来西亚的滨海旅游、游艇市场,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产业园区,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是海洋合作的延伸领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合作新模式。合作共建临港产业园区,一方面可以为双方“走出去”投资的企业提供基建配套、优惠政策及一站式的服务,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切实带动港口城市的发展,促进各国港口城市间的海洋合作。
而马来西亚也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发展近海养殖等产业,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物产。
:随着中国与东盟对海洋合作的不断重视,您对中马、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或思考呢?
柴玺:中国与东盟加强海洋合作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我认为双方合作的前景也是乐观的。但毕竟双方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很难一蹴而就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争议肯定会有,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还是要积极主动地去行动。在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防震减灾等一些敏感度相对低的方面积极推动,逐步增进互信,让所有合作方受益。让东盟国家通过互利共赢,甚至是中国的让利,感受到中国开展海洋合作的诚意,享受到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带来的发展红利,这是建立互信的一个开始,也是打开局面的一个开始。有关主管部门也要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多与各国沟通、探讨合作的内容、方向与可行性。
因为马来西亚在海洋合作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中马海洋合作也需要花大力气、全方位地去推动,通过顶层设计,有条不紊地系统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从而成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的一种积极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