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有文化素养的学生,其中文化素养则包含了很大一部分道德素养,尽管传统美德教育属于德育的内容,但是结合语文课堂的特点,依然可以做到较好的渗透。初中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有很多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其本身就带有我国传统美德的思想,在教学时对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视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美德;渗透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化,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已经不能代表教育的成果,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提出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范本,传统美德教育实际上是当前德育的一部分,只是主要围绕我国千年文化传承中留下来的那部分优秀美德进行展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探讨的新课题。
一、传统美德教育概述
我国传统美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总的来说囊括了尊老爱幼、爱国爱民、爱岗敬业、尊师重道、诚实友爱、谦虚有礼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传统美德主要集中于我国古代著名儒家学者的论著中,如《孔子》、《孟子》,还体现在一些古代故事中,如孔融让梨等,这些恰好可以作为语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契合点。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渗透形式
(一)直接渗透
直接渗透就是在课堂上讲到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取出传统美德的概念、理念、行为等,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语文课上会学到很多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比如《沁春·雪》、《黄河颂》、《木兰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这些文章的共性就在于赞颂了祖国大好河山,让学生对于祖国的爱悠然升起,借着这样的课堂氛围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显得突兀,还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二)间接渗透
然而大部分课堂内容并不能直接体现传统美德的相关理念,但是面对合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联系。由于一篇课文的讲解包含了作者知识、写作背景、课文主题内容、文章的后世影响等等,从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联系相关的传统美德进行间接渗透教学。如在讲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着重讲鲁迅的身世和经历,从鲁迅学医救人到写文救人的转变来分析鲁迅的伟大之处,在学生对鲁迅产生深入的了解之后,同时为学生树立相应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择机渗透
由于语文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归根结底,道德素养方面语文课只担负了较少的任务,因此为了语文课堂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应该择机进行,而不是随时随地进行,频繁的道德教育会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质疑。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教学方法
(一)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提取闪光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参考,教材中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篇目及其节选,适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包含了国、家、个人、历史、政治、文化、思想等等方面,本身语文学习就不仅仅是对汉字、汉语的学习,而是融汇了语言及文化的综合性学习。
(二)在多种类型的语文活动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像辩论赛、诗朗诵、演讲比赛、讨论后、征文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一方面让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各方面加深了了解,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作文教学的主题设置可以参考利用我国传统美德的一些案例、成语、故事等,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对传统美德进行深入思考。从当前的中考题目来看,类似感恩、诚信、上下求索、不畏艰难等传统美德也多次出现,平常课堂上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在传统美德方面的思想境界。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利用图片教育,加强引导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参考文献:
[1]张晓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透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蔡雪峰.文道相融厚以蕴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J].长三角(教育).2012,(09).
[3]梁秀敏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4,(0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美德;渗透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化,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已经不能代表教育的成果,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提出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范本,传统美德教育实际上是当前德育的一部分,只是主要围绕我国千年文化传承中留下来的那部分优秀美德进行展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探讨的新课题。
一、传统美德教育概述
我国传统美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总的来说囊括了尊老爱幼、爱国爱民、爱岗敬业、尊师重道、诚实友爱、谦虚有礼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传统美德主要集中于我国古代著名儒家学者的论著中,如《孔子》、《孟子》,还体现在一些古代故事中,如孔融让梨等,这些恰好可以作为语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契合点。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渗透形式
(一)直接渗透
直接渗透就是在课堂上讲到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取出传统美德的概念、理念、行为等,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语文课上会学到很多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比如《沁春·雪》、《黄河颂》、《木兰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这些文章的共性就在于赞颂了祖国大好河山,让学生对于祖国的爱悠然升起,借着这样的课堂氛围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显得突兀,还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二)间接渗透
然而大部分课堂内容并不能直接体现传统美德的相关理念,但是面对合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联系。由于一篇课文的讲解包含了作者知识、写作背景、课文主题内容、文章的后世影响等等,从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联系相关的传统美德进行间接渗透教学。如在讲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着重讲鲁迅的身世和经历,从鲁迅学医救人到写文救人的转变来分析鲁迅的伟大之处,在学生对鲁迅产生深入的了解之后,同时为学生树立相应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择机渗透
由于语文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归根结底,道德素养方面语文课只担负了较少的任务,因此为了语文课堂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应该择机进行,而不是随时随地进行,频繁的道德教育会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质疑。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教学方法
(一)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提取闪光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参考,教材中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篇目及其节选,适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包含了国、家、个人、历史、政治、文化、思想等等方面,本身语文学习就不仅仅是对汉字、汉语的学习,而是融汇了语言及文化的综合性学习。
(二)在多种类型的语文活动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像辩论赛、诗朗诵、演讲比赛、讨论后、征文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一方面让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各方面加深了了解,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作文教学的主题设置可以参考利用我国传统美德的一些案例、成语、故事等,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对传统美德进行深入思考。从当前的中考题目来看,类似感恩、诚信、上下求索、不畏艰难等传统美德也多次出现,平常课堂上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在传统美德方面的思想境界。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利用图片教育,加强引导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参考文献:
[1]张晓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透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蔡雪峰.文道相融厚以蕴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J].长三角(教育).2012,(09).
[3]梁秀敏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