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优化科学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科学这门学科中许多的内容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很多内容均为我们身边就有的资源。所以我深思,我们要挖掘农村乡土资源,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首先,发扬农村小学材料之优势,补正规仪器之不足
   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的教具,虽然经常出现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得到更多的东西。科学教学大纲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辟自然教学园地、自然角,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改善观察、实验条件。为此,我们发动师生自力更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教学材料进行了改革。
   1.作为认识对象的材料由学生自采自带。对于动植物、土壤、矿物等认识材料,我们一般布置学生课前自采,上课时自带。教学效果好的材料便制成标本保存下来。
   2.简易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制自带。教学中有大量的仪器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制自带来解决。如做实验缺少酒精灯,让学生用墨水瓶、铁管等材料自制;缺少漏斗,用塑料瓶子去底后代替等。
   3.复杂的器材由教师自制或找合适的东西代替。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形象生动的感知,我们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如简易照相机、飞机升力演示器、热胀冷缩演示器等。这些教具用于课堂,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规设备,如水槽、烧杯等,则一般用生活器具来代替。如水槽用脸盆代替,烧杯用茶杯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毛边纸代替。对于那些少见的自然物则选取本地的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来替代。如在教植物怎样繁殖的知识,不仅准备了天竺葵,还补充了迎春、石榴、柳树、紫薇等植物的茎。这些自制、替代的材料用于教学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教学效果好。
   其次,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优势,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1.选择典型环境进行现场教学。对于有关客观环境的教学内容,城区学校一般采用挂图、录像手段进行。我们则充分发挥我们的环境优势,大力提倡走出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如在教《地球上的水》,我们带学生到我们村的水电站去进行教学。在教有关矿产资源知识,我们把学生带到附近的栖霞山以及辖区的铅锌银矿,让学生在工人师傅的介绍下,了解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好处。考察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根据实地考察,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家乡的资源的丰富,也了解到了矿产资源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我粗略统计,小学科学课中的30%的教学内容可安排在校外进行。结合本地实际,尽量把学生带到最理想的环境进行教学。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利用本地有利于科学教学的客观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但它能真正做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收到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
   2.营造小“自然”,充分利用种植园地进行教学。农村学校具有土地宽阔的优势。我们结合本校条件,建设了绿色种植园。建设了种植地、温室阳光房、水生动植物种植养殖水渠等。利用科学课、校本课带领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种植园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到园地上课;对不易观察的材料,如地下茎、根等,我们把它们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 。如教植物与环境,为了让学生亲自研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让学生在植物园选取两株种类一样、大 小相同、环境一致的绿色植物,在每株植物上扣一个开有“窗口”的纸盒。过了四五天,让同学们把纸盒揭开再观察这两株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亲自对比实验、观察分析,正确地认识到植物与阳光的依赖关系 。又如教植物怎样繁殖,我们让学生到植物园对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进行繁殖实验,经过长时间 的观察,他们发现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能用茎繁殖。
   最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不因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也不因课堂教学的终止而结束。因此,教学中我们根据农村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常与活生生的自然事物、农业生产相伴的生活实际,把科学课前和课后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狠抓了课外观察实践的指导。如在教昆虫的相关知识,我们让学生到野外去抓虫子,带进课堂进行研究。在抓虫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虫子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行动方式等方面的感性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基础。课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对田间的昆虫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同学们不仅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消灭害虫、保护益虫的认识。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身边的自然资源有很多很多,都是可以被我们人类改造和利用的,让学生意识到从小要热爱自然,关心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又能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亲历了科学,体验了科学、感悟了科学,为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如何高效、扎实地上好每节课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求答案,这些都是我们所要不断追求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小学
其他文献
插图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尤其是对于尚处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使抽象的文本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更好、更合理地理解和深化所要学习的文本内容。但目前我国小学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现状  
小学科学课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好分组实验外,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设计一些课外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家庭科学小实验。  一、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  家庭科学
有人称小班化教学为“阳光普照下的教育”,较之大班,它以提高每个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关注学生个体,以人人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小班化的学生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他们的学习也更快乐。由于小班化人少了,机会就多了,每个学生都处于同样突出的地位,为了让学生真正从情感上“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更有效呢?下面我就从小组的组建与分工、有效合作内容的选择、组际竞争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