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GQ年度人物

来源 :智族GQ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锦华是第一位成为《智族GQ》年度人物的女性。这不仅因为她深厚的学术积淀,更因为她多年来秉承关切社会现实的立场,对正在发生中的事物发声。拍摄当晚,她在微信朋友圈发现场照片,原本配文:名利场上。可是后来她删除了。
  “名利场”这三个字是她从19世纪英国文学中获得的语汇,她担心“别人会认为我在炫耀,我很时尚,我很流行,我很成功”。在她的观念中,这些都是否定的表述。
  什么是成功?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智族GQ》年度人物?简单说,成功的人就是能把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做成的人。《智族GQ》从来都愿意这样的人致以敬意。他们或许不:是最受关注的人,但比起外界的声音,他们更能坚持自己认定的价值,并愿意为此付出长久的努力。他们当然也愿意接受外界的赞扬,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习惯把头颅低下,踏踏实实走过自己的路。
  正因如此,2018年《智族GQ》年度^物的主题确定为“行动的力量”。我们努力剔除附着在浮名之上的泡沫与假象,用简单、朴素的视角还原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为谁而做。无论是一部电影、一篇文章、一本书,还是一档综艺、一场表演、一种商业,只要它们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良好的改变,我们就愿意称之为成功,我们就愿意称呼做出这样行动的人为《智族GQ》年度人物。
  个体无法脱离世界单独存在,抛开个体去谈论世界也没有意义。我们相信,唯有行动,才能在自我与世界之间,建造更好的连接。我们相信,唯有行动,才能定义自我,定义这个波澜起伏的时代。
  和贾樟柯一起跳迪斯科 靳锦
  年度导演
  二十余年导演生涯,贾樟柯始终将镜头对准当下,关注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所经历的命运巨变。他沉静又不乏温暖地描绘真实的生命,对中国现实强烈的观照尤为可贵。
  西风沉醉的夜晚
  干冰腾起白色烟雾,流淌在黑暗的舞台上,一个彩色灯球开始转动,摄像机对准了演员的脸。导演看了一眼监视器,喊了—声:“action!”演员随着旋律扭腰,左脚伸前、点地,再换右脚。
  背景音乐是迪斯科曲《Go West》,“Your hands in my hands(我们手牵手)/We will make our plans(我们要计划我们的未来)”,演员闭着眼睛,很投入。
  “停!”导演中断了拍摄,“灯怎么还亮着?”灯球应该在开拍之后不久就灭掉,此刻还在闪。演员也停了下来,看着剧务麻利儿地检查灯光。导演走到演员面前,说,“贾导,不好意思,得再来一遍了。”
  賈樟柯穿着黑白相间的衬衫、牛仔裤,站在舞池内。此刻作为《智族GQ》视频的演员,他安静地等待下一次拍摄。
  “We will start life new(我们将开始新生活)This is what we’ll do(这就是我们要做的)”,音乐继续,贾樟柯左右摇晃着脑袋。他的舞姿并不标准,有时会迈错脚步。圆圆的肚子从衬衫里凸了出来,皮带显得紧张。但这些,连同围绕在他周围的摄影师、导演、剧务等人注视的目光,都没有困扰他。他继续投入地挥动双臂,好像摄影机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
  拍摄场地是一个仅有若干卡座的小迪厅,十几个人一站,就没什么位置了。贾樟柯大学时常去的迪厅,是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NASA。NASA 1994年开业,名字和美国宇航局的缩写一样,空间也是大得不得了,能容纳两三百人。
  他那时跳舞喜欢穿高帮匡威鞋、牛仔裤,几件白色T恤换来换去。除了北影的学生,附近北大的、清华的、人大的学生也都会来,大家进门要过一座钢桥,迪厅里是全钢铁结构,激光灯射出光束,照在年轻人的脸上。
  领舞站在高处,学生们随意扭动。迪斯科没有规定动作,只要放松自我,跟着节奏来就行,想蹦就蹦、想跳就跳,“你就像原地跳绳一样跳一跳都可以”。
  上世纪80年代,在“严打”和清除精神污染的社会氛围中,北京警方印发的小册子对迪斯科做出如下名词解释:迪斯科,又名扭屁股舞,是一种堕落的资产阶级舞蹈。但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文称,不能把烫发、穿时装、跳集体舞视为“精神污染”而加以禁止。大众文化开始兴起,正好赶上国际迪斯科风潮的尾巴,这种解放身体的音乐形式恰逢其时。
  1994年一年,北京开了8家迪厅。JJ、NASA、莱特曼等都是著名的去处。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外国产品,麦当劳、猫王音乐、好莱坞电影,此时迪厅成为潮流场所,有巨大的场子,高档音响伴奏。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的拘谨氛围,年轻人的时代情绪和新的娱乐方式“一拍即合”。
  贾樟柯当时刚从山西来到北京电影学院上学,他是班上年纪较大的学生,但也只二十四五岁。他常和朋友去蹦迪,从晚上八九点到夜里12点,蹦完后还不尽兴,要继续打车往北,去北航附近的大排档吃夜宵。
  酸汤鱼端上来,大家一起聊电影,这个导演、那个导演,也聊政治、文学和闲话。这是年轻时一种“配套”的夜生活。他从大一开始写剧本,不知道哪一天能拍出来。
  北京当时的出租车俗称还叫“面的”,黄色的天津大发,一车能坐7个人。夜里,一辆面的把他们拉到迪厅,再一辆面的把他们拉到北航。起步价和车价都便宜,“10块钱就可以到任何地方”。
  “Cut!”导演叫停了拍摄。贾樟柯睁开眼睛,看到导演走过来,“贾导,特别好。如果刚才胳膊的动作幅度再大一点儿就更好了,我们再来一条。”
  午夜的号角
  拍摄间隙,贾樟柯在休息室抽雪茄。我问他,之前在迪厅跳舞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顶多想想女孩,周围哪个女孩漂亮,就没有什么更多(别的)想法了。”他笑笑。
  “是荷尔蒙的发泄?”“那当然是,那绝对是,内在的那种能量太多了,对……也甚至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就很有朝气,那种劲儿。”
  贾樟柯的电影中,男女主角感情的戏份常常放在迪厅。《山河故人》里,沈涛和张晋生在迪厅跳舞,梁子突然出现,惹得张晋生吃醋《江湖儿女》里,巧巧和斌哥在迪厅跳舞,发现他居然随身带着之前朋友的枪,这是一种涉险的信号。她停下来,没说什么,斌哥邀请她继续跳,她的动作从僵硬,到慢慢自然,最后拥抱住他。她厉谅了斌哥。   “那个年代,人没有多少活动的空间,能做些什么呢?无非是上课、工作,迪斯科,吃饭,数数我们每天日常也就这些空间。”贾樟柯觉得,没必要为男女主角刻意安排奇遇的场景。
  迪斯科舞厅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男女有身体接触的场所。晚上12点,像报时一样,舞厅里会放两首歌,要么是《Go West》,要么是《YMCA》。跳舞的年轻人们停了下来,一个领头的先站出来,后面的^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连起来“接龙”,大家在舞池中随着音乐转圈。
  “I know you love me(我知道你爱我)/How could I disagree(我怎么会拒绝)?”
  《Go West》原本是美国70年代一首民民谣老歌,后来由英国的“宠物店男孩”乐队翻唱。它曾被当作同性恋圣歌,在90年代,也因为歌名“go west”为一些国家所禁。1996年,《Go West》成为欧洲杯主题曲,开始在足球场上传唱。
  不过,在90年代NASA的舞池里,这些意义和那个叫贾樟柯的年轻人都没什么关系。他英文不好,听不懂歌词,“鬼知道它是什么歌,就是好听”。这首旋律动人的歌曲,是午夜到来的号角,一个愉快的前半夜结束了,下半夜马上开始。
  贾樟柯的迪斯科经验属于他那一代人。“如果没有过去的封闭,没有我们这代年轻人借由迪斯科、借由摇滚乐解放自我的这样一种情感在里面,那它只是个娱乐。”他说,“如果你有那个生活的背景,你就会知道它在当时年轻人的生活里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它是很多人解放自我的象征。”
  《山河故人》的演员张译生于1978年,比贾樟柯小8岁。他18岁就去当兵了,年轻时完时完全没有进过迪厅。他对迪厅的认识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舞厅”类似。2006年,张译被一群朋友“押着”,第一饮去了舞厅。他当时已经快30岁,坐在舞厅门口的石台阶上,无论如何都不进去。朋友们生生把张译拖进了舞行,他的衬衫都被撕坏了。进去之后,音乐声震耳欲聋,心脏受不了,不知道是因为第一次去,还是自己天然不适合这种场合,张泽一直在出汗。
  “因为当了10年兵的人,总会觉得进舞厅好像不是什么特别正经的有为青年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内心蛮排斥的。”他说,“瑚在还是有一种隐隐的恐惧感,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很难解释清楚它的恐惧感来自于哪里。”
  张译曾听贾樟柯说过自己去迪厅的经历,相信迪斯科“成为他心目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祭奠青春的情结”。
  賈樟柯的夫人赵涛与张译同龄,担任了贾大多数电影的女主角。她没化妆,看上去非常温婉,“其实从《任逍遥》的巧巧开始,我就觉得这个人物跟生活当中的我差距太大了。第一,我不进舞厅,不进歌厅,(第二)我也是不唱歌,不进夜总会的一个人,对,我基本上夜生活是没有的。”
  她依靠做功课、写人物小传来体会角色。我提到贾电影中,男女主角感情段落常常发生在迪厅。赴涛愣了一下,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随即笑了起来,“好像确实是。”
  不再跳舞,继续跳舞
  “迪厅是这样,有—天你进去了,进去之后,哦,这是迪厅,然后你就开始玩儿,玩儿了好几年。有一天突然觉得我不应该属于这儿了,你就再也不去了,就是这样的。”在工作室里,贾樟柯看起来有点儿倦怠。
  两个月前,他的新片《江湖儿女》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这是他的第9部剧情片,获得上映许可的第5部。7月底,他即将启程去瑞士,担任洛迦诺电影节主席。拍片、影展、宣传、路演,这是他现在熟稔的电影人生活。他早就不去迪厅了。2010年,他听从杜琪峰的建议,将抽了几十年的烟换成雪茄。雪茄不抽就会灭掉,灭了他就能歇两口,不像吸烟那么密集地摄入尼古丁。
  《江湖儿女》讲述了一个犯罪爱情故事。主人公巧巧与斌哥相恋,一次街头争斗中,斌哥遇袭,巧巧为保护他开了一枪,被判5年。巧巧出狱后,开始寻找斌哥以期重新开始。这部电影有个独特的尝试,它的主人公和剧情都串联起了贾樟柯之前的电影。“巧巧”与“斌哥”是《任逍遥》的主人公,巧巧追寻斌哥,一路去了三峡,还看到了《三峡好人》里出现过的飞碟。她历经17年的爱恨,也是贾樟柯17年的电影沉浮。
  赵涛拿到剧本后,一口气读完了。巧巧年龄跨度大,人物弧光完整,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罕见的女性角色。这是一个女演员不会拒绝的剧本,“它太有吸引力了”。
  电影结尾,巧巧辗转大同、奉节、巫山、新疆等地,与斌哥分合多次,最终二人回到家乡。此时她继承江湖道义照顾斌哥,但当斌哥试图握住她的手表达感情时,她推开了。“我觉得她没有要留住这份感情,没有。她已经是一个,我觉得可以一个人生活的人。”贾樟柯说。
  贾樟柯常常用音乐和跳舞场景来表现女性的精神世界。《站台》里,文工团演员尹瑞娟最终去邮电局工作,在办公室里,她收拾房间,慢慢随着广播里的音乐起舞,“我们能感觉她有另外一个精神世界,被中断了的世界。”《山河故人》结尾,年迈的沈涛一个人走在雪地里,丈夫和儿子都离开了自己,但此时,她跳起年轻时跳过的《Go West》。
  拍摄这场戏的时候,是初冬,无雪。美术组中午去地上布雪,等太阳落山之后,再用造雪机造出飘着的雪。赵涛走到雪地里,控制不住情绪,一直在哭。她感受到角色的痛苦和孤独。
  贾樟柯告诉赵涛,不能哭,要克制。3年后,他向我回忆这段戏的时候说,“我希望她(沈涛)精神没有衰老。我希望她还有爱的可能性,就跟她年轻时候一样,这也是我崇拜的一种女性。”镜头对准沈涛独舞的背影,画面在迪斯科舞曲中暗了下去,“Life is a peaoeful there(那里的生活是平静的)in the open air(在开放的气氛中)。”
  大约1996、1997年之后,贾樟柯不再去迪厅,也没注意NASA在世纪之交关门大吉。迪斯科在中国流行了将近二十年后,全面落潮。贾樟柯开始了电影生涯,开端是孤独的。他记得剪《小武》的时候,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天独自背包去做后期。因为拍的是16毫米胶片,他除了剪辑,还得摇胶片。   楼道里有个乒乓球台,每次剪到下午的时候,贾樟柯特别想去打乒乓球。但他是一个人,没人陪他打。那半年的安静,与跳迪斯科的热闹大相径庭,也正是那半年,“培养了我静下来的定力”。
  自《小武》成名,贾樟柯一路在国际影展拿奖,成为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不再跳舞,但他电影中的人并未停止跳舞。从《站台》,到《山河故人》,再到《江湖儿女》,跳迪斯科舞曲是他年代戏的标志之一。为了还原年轻时的记忆,他曾为《Go West》付出了高额的版权费。
  贾樟柯的工作室内,挂着他电影不同国家版本的海报,多年来赢得的奖杯陈列在架子上,看上去好像一个动物雕塑展。他坐在沙发里,旁边的书架上是为新片《在清朝》准备的各种县志资料。我们谈起2000年之后,中国电影开始了快速发展的过程。
  我问,现在是否形成了新的抒发情绪、表达个体的方式,比如大片。“没有形成。”贾樟柯毫不犹豫,“它是单向消费、娱乐消费,它没有办法抒发我们个人的情绪。”
  “它就是好笑啊,或者刺激啊,过瘾啊,它就是消费性的。过了就过了,它不是一种精神继续的需求。我个^这样觉得,它没有办法跟迪斯科相比,也没有办法跟卡拉OK相比。这个时代的大片跟迪斯科、跟卡拉OK比起来,那迪斯科伟大多了。”
  我所讲述的是时间
  拍摄当天,接近尾声的时候,导演邀请在场的人和贾樟柯一起“接龙”。穿复古服装的群演和工作人员都走到舞池中央,《Go Vest》响起,“We will fly so high(我们要远走高飞)/tell all our friends goodbye(向我们所有朋友告别)/Wewil start life new(我们将开始新的生活)”。
  贾樟柯双手左右摆动,然后举高、鼓掌,转身入舞池。其他人跟着他,个人的手搭在另一个人肩上。转了一圈,他停下来,跟着旋律晃动手臂,左脚伸前,点地,再换右脚。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蹦迪经验,学不了他的动作,只好乱跳,手不时打在周围人的身上。干冰的白烟再次腾起,越来越浓,贾樟柯逐渐隐没其中。
  “Now if we make a stand(现在如果我们做了决定)/We’ll find our promised land(我们就会找到属于我们的乐土)。”
  几个星期后,我看过刚刚完成后期的《江湖儿女》,再一次见到贾樟柯。他隐没在墨镜之后。听到一个问题,他停三四秒才回答,语气不疾不徐。因为看不到他的眼睛,我无法揣度他的情绪。
  “有观众认为电影中许多情节指向对某种年代的怀念,我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不对,完全是误读。我没有怀念什么……我对具体的任何一个年代都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都一样。”他这次回答得很快,“我是对时间感兴趣。”
  《江湖儿女》的故事开始于17年前,他想知道,17年前的一对恋人,分分合合,17年后又在一起,是什么感情状态。爱情,友情,还是传统的义?物理时间在人身上形成了奇妙的感情状态,无法被命名。最近几年,他喜欢拍这样时间跨度长的电影,《山河故人》也是如此。
  “时间积累在一个个体身上,个体的物是人非,个体情感的变化、面貌的变化,这些是我非常注重的。我觉得它是不可逆转的,你必须承受的事情。它是我们生活真正的滋味跟内容。”他最终取下了墨镜,露出浮肿的眼袋,“你说今天坐在这儿的贾樟柯跟20年前,他绝对是两个人。”
  贾樟柯成长在山西汾阳,从小学到高中,习惯用打架解决问题。心情不好,或者纯粹找碴儿,就把人打一顿,受伤也是常有的事。他小学三年级开始抽烟,中学时留了长发,还和同学一样,开始做点儿小买卖。他迫切想要模仿成年人,觉得只要抽烟了、赚钱了,就是一个或年人。
  十六七岁,贾樟柯喜欢上霹雳舞,和同学组成“害虫队”,去汾阳师范、中专学校比舞。队名来自当时热播的灭虫药广告歌,“我们就喊我们是害虫,以后我们所到之处都闹得鸡犬不宁。”
  二十五六岁,贾樟柯已经到北京,突然厌倦了暴力,觉得那个自己幼稚可笑。他告别了他。贾樟柯被看作第六代中成名最早、国际声誉最隆的导演,但前三部电影都无法公映。自《任逍遥》始,他开始走出地下,此时中国电影已经进入大片时代。
  2006年,《三峡好人》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公映期间撞期《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在北大讲堂做了一次公开演讲,讲了记录三峡与移民的缘起,并说了一句后来被许多媒体引用的话,“我想看看在这个崇拜黄金的时代,谁还关心好人”。
  我当时坐在台下。贾樟柯的演讲在年轻学子中引爆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雨,似乎能感受到电影中三峡氤氲的湿气,贾樟柯不讳言自己的感受,“我的心里面又有一种潮湿的感觉。”
  12年后,賈樟柯回忆起这次演讲,显得非常冷静,“我所有的公众发言跟我个人之间没有关系。可能这些公众发言是根据我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引申出来的感受,但是那个感受本身跟我个人的处境得失没有任何关系。”《三峡好人》最终票房不到《黄金甲》的零头。
  2013年,根据若干新闻事件改编的《天注定》通过审查,却在最后时刻无法上映。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当时正在拍贾樟柯的纪录片,拍下了他得知此事的反应:他和两个朋友坐在屋内抽烟,“没法在这个行业里做了,”他吐出烟,“要停就全停,彻底,彻底离开一段时间。”
  那大概是媒体所记录的贾樟柯最后一次表露情绪的时刻。即便愤怒,他也远离呐喊式的表达,“我从20来岁就知道那是傻的。”6个月后,他开始筹备《山河故人》。
  他曾面临一个选择。《天注定》之后,有两个国外的工作找他,一个是古装英剧,一个是好莱坞科幻电影,都是好的班底。他当时在气头上,觉得转换赛道同样能做事,“基本上就要签了那两张。”可这一去就是5年时间,43岁到48岁,一个导演最黄金的年龄,不能拍摄想要拍的华语片。他最终没有舍得。   贾樟柯今年48岁。这5年里,他拍了《山河故人》和《江湖儿女》,双双入围戛纳电影节。
  自《小武》之后,贾樟柯的电影没缺过投资。他是影展宠儿,拥有稳定的海外发行途径,版权销往多个国家,即便国内票房不好,也都盈利。在中国艺术片领域,他是幸运的个例。贾樟柯的商业能力同样出众,他拍许多广告,投资新导演作品,与晋商交好。
  贾樟柯有时出去演讲,常遇到有人关心他的电影与个人的命运。他只好苦笑,说我其实过得很好。
  这几年他减少了公共演讲的次数,不再想通过演讲获得共识,而专注于作品。“我觉得诚实地把自己放在作品里,然后你有一个信任感,就是信念感,我觉得自己这些东西是值得分享的,我觉得就可以了。”
  “接下来5年仍然是黄金时期吗?”我问。“不知道,”贾樟柯说,“应该是。”
  《江湖儿女》最后一幕,是斌哥离开了巧巧家,再一次奔向未知的远方。拍摄那天,演员廖凡迟到了,好半天才找到賈樟河,发现他正坐在屋子的一角,戴着墨镜,抽着雪茄。廖凡走近,发现他脸上有泪。廖凡说,抱歉导演,我迟到了,你别这样,我一下压力很大。
  贾樟柯停了一下,说只是看着拍摄场景,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离家出走的情景,很难过。“那一刻,某种莫名感伤和孤独感染到我。”廖凡说,这是整个电影拍摄过程中,贾樟柯少有的几次动情场面。
  小时候,贾樟柯常常逃课去太原买霹雳舞鞋。电影《霹雳舞》里,人物穿一种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黑色的匡威鞋,配合跳舞很酷,他跟同学一起坐车去买。从家乡到太原,直线距离一百多公里。长途汽车两块八一张票,晃晃悠悠,招手即停。三四个小时后,他将抵达外面的世界。
  贾障柯,1970年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导演、编剧、制片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2018年,他的电影《江湖儿女》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和廖凡一起做美甲 鲁韵子
  “2016年……你说我的生活?”廖凡抬起头来,眼神突然有点儿尖锐。
  我们正站在美甲店门外,再过20分钟就要一起做指甲了。北京南五环,熟食店和阴沟的气味混合在38摄氏度的气温中。光着上身的大爷和摇着蒲扇的大妈一起在路边支起方桌,打了一圈又一圈麻将。
  “2016年……有一些变故吧。”他垂下眼睛说。
  那—年,在拍《江湖儿女》和《邪不压正》之前,廖凡的确遇到了变故。朋友安慰他,少喝酒、悠着点儿,还有很多奖等着你去拿呢。
  然后呢?现在,44岁的廖凡并没有得更多奖,但依然全心全意演戏,作品评价有好有坏,他的演出有时需要隐藏有时又需要失控。他被人注视着,又被自己忽略。
  “变故之后,我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不同了吧。我觉得可能,很多时候人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勇敢。很多事隋发生的时候,你也没觉得它很重要。等你发现它的意义的时候,它肯定已经过去,肯定。”
  “你以为你可以设计你的生活,掌握你的轨迹,可以去把控,但真出现偏差的时候,你完全不能。”
  他微微笑着说完了这段话。“为什么不笑呢?难道还要哭吗?”“是吧,所以要用微笑来带过去。”
  前面的客人做完指甲了。廖凡转身拉开嘎吱嘎吱的推拉门,走进美甲店。
  木讷的影帝
  小店陈旧而闷热。廖凡坐了下来,饶有兴致地盯着墙上的业务招牌:“啊,还可以祛痣、嫩肤,这怎么嫩啊?是不是我也可以试试?”
  说着,他伸出右手,搭在蒙着粗糙发硬的毛巾的工作台上。美甲师是个年轻女孩子,一边笑一边偷瞄廖凡的脸。
  那并不算一张很英俊的面孔,但充满了雄性的张力。他的手并不白皙修长,但大多指节都磨得发亮。
  一边做指甲,一边聊着天。还没说两句,廖凡就不自觉地笑起来:“我就是不太会聊天,老是努力地聊,努力着努力着就聊岔了。”
  真没想到,一个像廖凡这样的男人,在冲着人笑的时候是这个样子。
  那是一种有点儿尴尬,有点儿羞涩,还透着股憨劲儿的笑。这种笑往往出现在让他多聊聊自己之后,他简短而平淡的回答之前。
  所以这微笑本来是示弱的意思,但没起到相应效果。因为他的打扮,更因为他的面孔。当他笑起来时,左右腮边肌肉鼓起抖动,给人的感觉反倒是凶狠强悍。让人想起在电影中,当有人问“咱们是哪种人”时,他毫不犹豫回答——“江湖上的人。”
  一种天然的冲突性,出现在44岁的廖凡身上。私下里,他足够温和平静。但在电影中,他似乎总在饰演野心勃勃、棱角锐利的人物。在镜头下,他可以一根棍子挑遍天津卫街头的十八罗汉,也可以撅起下巴逼真地cosplay朱元璋。但一旦脱离了表演伏态,他总像是希望自己没有存在感。或者说,他不想表现自己,也不会。他并不需要。
  两个月前,配合着新片《邪不压正》的宣传,廖凡去了《创造101》的总决赛。在这个年轻女孩展现青春激情的场合,同剧组的姜文和彭于晏有点儿过于平静。但最木讷的还得算廖凡。
  不用说话的时候,他就下垂着目光,微咧着嘴,把重心从左脚换到右脚,又从右脚换到左脚。“当时我以为我们是冷幽默。结果光冷了。”
  他的木讷是有原因的。即使是在获得柏林影帝、被视为一夜成名之后,这几年,他依然过得比绝大多数没他有名的演员简单——不演电视剧,不导演,不监制,也不做生意;不参加综艺节目,没有绯闻,一结束电影宣传期就进入半消失状态。不多的变化中,有一点也许是让他欣慰的。那就是终于越来越少的人问他:大器晚成一朝成名后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变化?
  除此之外,廖凡有什么业余爱好,是什么生活节奏,为什么欢喜、遗憾、愤怒或哀伤,没什么人知道。只听说他连盆栽都不养,因为去养一棵植物都需要情感上的输出。
  算一算,到今年,他就做了20年的演员了。人们称赞他是个纯粹的演员。而对他自己来说,也只愿意做个纯粹的演员。“大家对我有那么大的兴趣吗?实际上并没有。剩下的保留就好,没有必要让他们看到。”   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反而更鲜活
  甚至有时候在电影中,他都觉得没必要被“看到”。
  去年他拍贾樟柯执导的《江湖儿女》,这是满足好奇心的好机会。廖凡想知道,像《站台》《小武》中那样自然的好戏,是怎么演出来的,尤其是《站台》结尾,“就是赵涛在那儿做家务,生活平静了,回到既定的轨道上。她的男人已经在那儿睡着了。她只是做自己的事。”
  年度演员
  银幕之上,44岁的廖凡过去一年在《邪不压正》、《江湖儿女》两部重磅作品中担纲主演,展现截然不同的独特表演风格。银幕之下,廖凡与纷繁喧闹的行业环境自觉保持距离,将有限的个人时间投入无限的艺能探索。他的经历证明,脚踏实地、恪守规律,在这个时代仍是值得信奉的行事准则。
  廖凡,1974年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98年,参演《将爱情进行到底》踏入影视圈。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節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男演员。2018年,主演姜文作品《邪不压正》、贾樟柯作品《江湖儿女》。
  等他自己去拍的时候才知道,哦,原来是这样。贾樟柯一向惯于起用大批毫无经验的非职业演员。而和后者在一起的时候,谁也不需要也不能去突出自己。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从业近20年的廖凡要学习融入其中。
  他看着赵涛。十几年前他在看她演的《站台》。现在他们一起演在21世纪的大同沉浮的黑道恋人。表面的暴力和情欲之下,是对旧时代的苍凉回顾。他依然觉得她演得非常好,只是他现在知道了,她的好是因为隐藏了自己。
  演完这段,他来到监视器前看回放,其他人演得都太棒了。“如果一个职业演员在他们当中鹤立鸡群,你会觉得自己太傻了。”
  不过,傻也不妨事,贾樟柯不会生气。廖凡喜欢导演这一点:虽然万事有准备,但不强求,“不会刻意到说这个拍不好就一定要如何如何。”
  要是遇上另一种戏、另一位导演,廖凡又需要毫不介意地犯傻、突出,对一切效果反复“强求”。比如,同是在去年拍的《邪不压正》。
  年代拉到了民国,他演朱潜龙,一个聪明恶毒、又荒唐到认朱元璋做祖宗的汉奸。他和彭于晏的终极决斗Cut了一次又一次,从一招一式到互抽大嘴巴子,抽到脸肿,才发觉这太傻了,“就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剧本里没写,也不是了不起的临场发挥。就是因为之前套的招,在现场都失效。在姜文的片场,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第一场戏开拍之前两天,廖凡还没拿到具体的单场剧本,他找导演要,对方说好。可到了开拍前一晚,剧本依然了无踪影。廖凡又问了一次,没收到回复,他知道,好吧,剧本是看不到了。
  廖凡也。不着急。“现实就是这样,就不发给我看。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咱们就去现场碰撞。”
  在一般人看来,贾樟柯温和而现实主义,姜文强势且风格化,廖凡则两头都能接住。对于付出和适应,他并不觉得艰苦,反而自得其乐。
  没有剧本,他就去看民国野史、札记,大把大把地读得津津有味。他早已不是第一次演民国戏了,但他依然享受这些曾经做过的准备,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去找一些人物行事的轨迹。他不会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特定的压力。“大家总喜欢问在哪个时刻我就得到了灵感和激发。但说真的那种瞬间不存在。就像你去腌一坛酸菜,不是在那一分钟那一秒它形成的。”
  而到了现场,他被要求把一切准备清零,把一切没想都忘掉,“格式化一下。”廖用一无所有地轻装上阵,在上场20分钟之前拿到台词,现读、现记、现发挥。在电影里,他们下真的饺子,喝真的酒,打真的架,真的犯傻。廖凡随时可以和导演说,我这个不够好,能不能换一个?
  在《邪不压正》最后采用的那条戏里,两人打得足够暴力也足够原始。在一切招式和套路都失效后,廖凡插了彭于晏的眼睛,气喘吁吁地掰对方的手指头。作为回敬,彭于晏拽着廖凡的脑袋往门柱上撞,一条戏撞了十几下。在疼痛的“咣咣咣”声中,廖凡突然抽离出来看这一幕,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是个大水罐。拍完了,大家都笑了,笑得直不起腰来。
  “那个是很麻烦的,很辛苦,但是很有意思。就在一遍又一遍的预演中,突然有一种新的东西出现。那确实不是你预想的,是超出了你安全范围的——你想呀,你演出来的和设想的一致,这不就安全了吗?但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反而更鲜活。”
  把一切享受完就完了
  拍完了戏,廖凡依然没看过完整剧本,也不知道自己角色的开头和结局各是什么。最后,他是和观众一起在影院里看完的整部片。
  片尾字幕升起的时候,廖凡觉得失落和难过。
  他是看到姜文在片末被拔掉了牙齿,显得那么可怜又那么可笑。他也看到彭于晏打得非常好的好几场动作戏都被剪掉了,“很帅的,他身手很好。”他看到他们的决斗,两个武林高手,一对师兄弟,最后用王八拳互殴。他想观众可能一下子难以接受,“或者挺崩溃的,怎么那么傻呀,特别笨地、很认真地干一个挺荒诞的事。”
  8年前,廖凡第一次演姜文的电影,那是《让子弹飞》。那时他还不是影帝,没什么台词。现在,一切都变了。但对他来说,真正重要的区别只在于这一次导演更信任他了,“给了我很多台词。”
  《邪不压正》的评价并不算很好。廖凡知道,也听说很多观众觉得看不懂,他有些意外。不过至少,他自己已经走出过安全期,感动过了。
  指甲做完了,天也聊完了,他不用再挤出尴尬的笑了。但他依然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是不是还是说得不太好?也许只有在现场在那一刻,你能够感觉到我说的,但事后再去聊的时候就变得,啧,没那么有趣儿。”
  和龚宇一起坐公交车 芦溪
  寻找理性与直觉的公约数
  龚宇在夏日晚高峰登上了一辆公交车。他不是为了搭车赶路,作为爱奇艺创始人,平日里有专车接送他去往各个目的地。司机与他共事多年,两人有了默契,对到达时间的预估可以精确到分钟。接受《智族GQ》采访前的半小时,他主动发来微信:预计13点57分到。时间一到,他果然来了。   坐公交车,目的是了解用户的收视习惯。虽然在清华自动化系读了9年书,一路读到博士毕业,但龚宇心里清楚,爱奇艺做的是面向大众的生意,个人趣味和用户需求是两码事。想了解用户究竟在看什么、想什么,得走到他们中间去。
  走近用户的过程一度让他困惑。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足疗技师、米粉店老板、小区保安都是竞争对手的用户,这令他焦虑不已。爱奇艺的多数员工日常并不生活在草根用户的环境里,但却要满足广大草根用户的需求,这不是件容易事。
  他努力找寻规律。为扩张用户人群,爱奇艺起用了赵丽颖和陈伟霆作为VIP会员代言人,“南北通吃,观众如痴如醉地喜欢。”
  这并非是依据感性做的决定,而是大数据严格测算得出的结果。做重要决策时,龚宇愿意信赖技术,这是9年清华工科教育筑成的思维底色。
  但在与人性高度关联的娱乐产业浸泡多年,近些年来,龚宇也越来越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直觉。他试图在理性分析与感性直觉间寻找到公约数,并相信二者重合的几率正变得越来越高。“我自己毫不犹豫通过了的,发现成功率最高。犹豫来犹豫去的都不好,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晚高峰的公交车有些拥挤,龚宇没有座位,用右手拉着吊环。旁边的阿姨正用手机看视频,龚宇用余光瞥到了屏幕右上角爱奇艺的logo,忍不住探过头去。
  阿姨瞥了他一眼:“看什么看,自己充会员去!”
  一切都是规律的成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耿聃皓都不太看得出龚宇的情绪波动。自从龚宇上个世纪开始第一次创业,耿聃皓就跟在他身边,20年问,他从焦点网的普通员工战为了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但龚宇在他眼中,变化不多。
  今年3月,爱奇艺在纳斯达克上市,对于这个应当激动人心的时刻,龚宇谈起来仍然语气平淡:“这个行业投入太大,周期也特别长,所以上市真的只是一个阶段性、不算特别大的成果。”他列举了公司上市的若干优点:提升品牌、资产化更好、团队激励,唯独没有对上市这件事本身表现出情绪。
  “这个问题倒是把我问住了。”在中关村爱奇艺创新大厦,耿聃皓的办公室在10层,龚宇的办公室在17层,除了公事,两人碰头不多。但耿聃皓还是察觉到了老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遇见比较烦的事情他可以先放一放,转换一下注意力,从另外一个方式去了解。”
  但对于“没有情绪”这个外界固有的认知,龚宇自己并不完全认同。他承认自己是有情绪的:工作量太大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干自己的事儿。但他很快又补充解释了这个“自己的事儿”是什么:“我这个人生活基本就是工
  龚宇,生于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创办爱奇艺,2013年爱奇艺并购PPS,龚宇担任新爱奇艺公司创始人、CEO。2018年3月29日,爱奇艺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作,脑子大部分的时间想的都是工作的事儿。”
  作为一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龚宇的存在众人情绪的定心丸,但当被问到如何稳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习惯了。”
  可能龚宇真的是习惯了。2000年,在上—個互联网的风口,龚宇创立的焦点网从十几^扩张成一百多人,却因为定位不清、融资问题被迫削减成四十多人。祸不单行,他的本田轿车和心爱的相机也被偷了。那时候龚宇家住健翔桥东,离公司所在的汇宾大厦只有两千米,因为心情沉重,这段距离有时候他要走半个多小时。这段创业故事最终有一个不算灰暗的结尾——转型为房地产垂直网站的焦点网最后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被搜狐收购,龚宇也随之迎来人生下一程。
  随后,是历时十余年的长视频领域战役。漫长而惨烈的竞争中,大批人马消亡。2016年4月,古永锵创立的优酷正式退市,成为阿里的全资子公司;贾跃亭一手捧起的A股明星乐视则在去年崩盘,合纵连横的生态成为镜花水月;连年业绩下滑后,张朝阳决意让搜狐不再参与寡头竞争,转而去做小而美。但对于龚宇来说,好戏还在后面。
  3年前的7月3日,龚宇正跟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在香港某酒店聊天。突然有人在某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微信群里说了一句话:爱奇艺服务器宕机了!
  这一天是《盗墓笔记》全集上线爱奇艺的日子。早在2014年下半年,龚宇就发现盗版和移动支付两大障碍已经逐渐消除,恰好网剧有抬头迹象,美剧尚未大幅入场,于是他决定500万一集投入做《盗墓笔记》。上线当晚,网站5分钟内的播放请求达到1.6亿。
  尽管技术团队提前加载了3倍服务器资源,但仍然有大量网友被堵在看剧的“路上”,杨向华不得不第二天提前飞回北京解决问题。这次大宕机之后,爱奇艺App也登上了AppStore排行榜免费榜第一名、畅销榜第二名。
  杨向华早年被龚宇钦点,在爱奇艺负责“新业务拓展事业部”,研究除已有PC业务、广告模式之外的任何模式。现在,杨向华主要负责爱奇艺的会员付费业务。2015年爱奇艺推出网大分账模式,一部28万成本的《道士出山》获得了20倍的分账票房,市场自此点燃。
  此后两年,龚宇又发掘了《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偶像练习生》总制片人姜滨,这两档节目收官时为爱奇艺带来了超过50亿的流量。
  回过头看自己为公司缔造的若干节点,龚宇有点儿不以为意。在他看来,一切都是规律的成果,只要抓住基本规律,事情就好办了。如果难办,那一定是因为还没有到质变的节点。
  前同事马东曾总结过龚宇的特点,认为他是通过数据来看问题的,而数据反映时代变化,因此比个人的感知力量要强得多。“所以他不太信忽悠,他也不太受舆论影响。”
  龚宇有段时间很爱提起《老九门》,这在他看来就是一次典型的数据胜利。“有南派三叔的底子,演员用陈伟霆、赵丽颖、张艺兴,然后整个运作方式、制作团队、宣传、发行等等,全是特有套路的,投入大资源,全是套路。”
  除了理性,龚宇的另一个特点是果断,果断到让同事意外。姜滨在去年提交《偶像练习生》项目的时候,压根儿没想到龚宇拍板会这么快。   “我去年8月份的时候想着做这个,然后跟龚总说,准备2018年第四季度上。老板说第四季度?你第一季度就上。”姜滨在谈到后来爆了的节目时,总觉得有些晕眩。
  像一架运行的电梯
  2009年9月,时任百度副总裁任旭阳邀请龚宇一起组建视频公司。两人在中关村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见面,之前他们见过一面,谈的是12580和百度合作的事(龚宇时任12580总裁兼COO)。
  9月底再次见面时,龚宇以为他还在谈这事,但双方见面后,东拉西扯没有主题,谈了一个多小时,正好有一个中国移动的领导在那儿等龚宇,他告诉任旭阳:“不好意思,中国移动的一个领导等我半天了,我要过去了。”这时候任旭阳才和龚宇说到主题,想与他合作组建视频公司,龚宇很感兴趣。
  能够让爱奇艺在8年之内弯道超车,长成大树,与龚宇本人性格有着极大关系。作为一名典型工科男,龚宇从小爱好动手设计,小学时就设计出可变电阻器。中学时,他成了班里的兼职维修工,业务涵盖给电池充电、修理收音机、录音机、音响,制作电子琴、无线话筒等等。高考前龚宇本来已经确定保送北京医科大学,但他放弃保送自己考上了清华大家自动化系。
  一路以来的工科技术训练,塑造了龚宇的思维模式。他的习惯是先确立一个目标,然后不断根据与目标的距离调整策略,最终完成目标。
  耿聃皓在解释龚宇的思维模式时,将其类比成了电梯运行的原理,“电梯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不断在算,我距离下一个要停的指令大概是有多少。比如说要从十楼往下走,中间来了一个指令说停到八层,那你电梯必须要停到八层。”
  另一件对龚宇造成深远影响的事情也发生在小学。他曾在少年宫听一位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华裔专家讲课,专家提到陶瓷容易碎裂的原因是因为内部有许多细小的裂痕,而解决裂痕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工艺水平,减少裂痕的出现;二是干脆通过某一种特殊工艺,使得陶瓷内部有更多更微小的裂痕,如果遭遇冲击,力会分散到每一道裂痕上,单个裂痕的受力减少,反而不容易破损。
  这个理论让龚宇思索了很久,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根筋,换一个角度可能效果会更好。这似乎解释了龚宇后来为何在公众面前看起来总是波澜不惊。
  常常有人问龚宇做爱奇艺和第一次创业最大的差异在哪里,他觉得坑啊、沟啊,其实都大多了,但焦虑感和挫折感也相应地弱了很多,因为大概知道前面有什么坑在什么地方等着。
  1999年他第一次创业,觉得自己进了技术圈。但6个月之后,矛盾爆发,做内容的人和做技术的无法沟通,两边都精疲力竭。龚宇这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进了媒体圈。“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就跟我刚才说的做节目出身的人一样,只看到了他擅长的这一边。但是一件事情的成功涉及太多因素了,他自己的因素只占10%。”
  爱奇艺最早建立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介问题,有位高管来自卫视,典型的媒体人思维,刚来不久她就跟龚宇说,感觉跟其他人不在一个频道。龚宇很快意识到这就是那个相同的坑,这一次,他绕过去了。
  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有天然的話语优势,龚宇就以工程师的身份站出来平衡,提出一部剧、一个节目只要有一两个亮点就是瑕不掩瑜,双方要互相宽容。电视台做节目的人比较发散,做展示的时候直接把Word挂在PPT里,龚宇就把PPT要做漂亮这事下成一个死命令。
  龚宇一直试图将自己工科生的气质注入到感性的娱乐行业之中,比如爱奇艺有一套不断进化的AI算法,该算法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时间窗口预测票房和流量:数据显示,当前爱奇艺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时间窗口预测中,电影票房预测,提前半年方差准确率达到7%;电视剧流量预测方面,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方差准确率都达到88%。而在此之前,文艺产品是否会爆,大概率是靠天吃饭。
  爱奇艺公司对面挂了巨幅广告标语:做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伟大娱乐公司。
  好人、聪明和浪漫
  爱奇艺文学的一位员工说,如果你给Tim(龚宇英文名)发邮件,他最迟一天之内会回你,最快也是一天之内回你。这就是龚宇的规律。
  爱奇艺一直流传着龚宇可以教你Outlook 130种用法的段子。他对邮件的使用有着十分清晰的要求,比如to和cc就必须区分:如果写周报,最好是to直接领导,cc其他人。否则回复某人之后,其他人也会收到不必要的邮件,这就很麻烦。马东说,在和龚宇的定期面谈时,后者总能从电脑里把好多他已经忘了的事重新拎出来勾兑一遍。
  龚宇有个习惯,当某事成功后会翻看当时的邮件记录复盘。《来自星星的你》爆了之后,龚宇特意去翻了当时的邮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偶然决策。那位已经离职的员工简单而坚决地表达了购买这部韩剧的意愿,直属上级批复之后,龚宇认为判断路径清晰,顺手就批了。
  这暗合了龚宇的喜好。他喜欢具有逻辑、自信、真诚的人,对胆小、敷衍、谄媚者则不太耐烦。早几年,他每年面试两三百个人,遇到那种在简历上学历写得含糊的人,他就会详细问一下,因为根据经验,十有八九有伏笔。如果对方痛快地说明原因,他会觉得此人不错,因为足够坦诚。但如果问完还是含糊回应,那这人就绝不能要。
  在员工面前,龚宇偶尔会展露出“凶狠”。在他面前做PPT展示,他偶尔会“突然袭击”,针对某一页他想到的细节发问。但他的发问有时会被理解成质疑、否定,讲PPT的人辩解,直属上级帮腔,这会让龚宇觉得自己说话对方没听懂,开始着急。
  龚宇认为,提前预设好老板要问什么是一种耍小聪明的行为。但在他面前老实地承认自己对某事不知情似乎也不太明智,因为他觉得负责人对业务必须精通。龚宇说,这大概算自己性格中为数不多的强势与挑剔。
  耿聃皓因为跟龚宇比较亲近,因此也被格外严格要求,免不了有被“冤枉”的时候。尽管当事人不往心里去,但每逢“冤枉”之后的聚餐,龚宇都会回头说起自己当时有小情绪是错误的。这就让员工们觉得,“老板还比较可爱”。   急归急,龚宇很少去责罚下属。焦点网创办初期,某位美工曾两次把域名www.focus.cn做成了镜像反转的效果,字全反了,他在内心纠结了两三个月后,才炒掉这名美工。龚宇似乎继承了他的老师兄张朝阳的某种特质,他在业内最广泛的评价就是“好人”。他甚至还会主动帮某些不适应公司发展的老员工找到其他岗位,这让有些人认为他“有点儿面”。
  但耿聃皓认为,龚宇是一个“聪明的好人”。
  网文作家唐家三少与龚宇相识多年,他提到龚宇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学者而非商人。“大公司的老板,多数是属于性格比较强势和锋锐的,但是龚总不是,他是温文尔雅的性恪,你和他在一起会觉得很舒服。”
  龚宇很少接受采访,但花大量的时间出席公司的活动,跟导演、演员吃饭聊天,为的是让自己不丧失掉对行业的敏感。早些年他认为自己与演艺圈人士是两类人,无法理解这些“人生靠抓几个要点过活,其他事儿全靠偶然、情绪来支撑的人类”,但日子久了,他也逐渐摸到了门路,文艺作品需要挖掘人性,后者全有赖这些创作者们亲身感知。
  龚宇和郭德纲很早就认识,后来他发现郭德纲台下话并不多,但几句之内必能噎人。龚宇意识到,这种积累跟自己在商业上受训的过程有些相像,天分加训练,最终都是在建模。只不过,是生意和说话的区别。
  龚宇认为自己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更感性一些。早些年,如果公司哪位同事家里有宝宝了,他必定赠送一本《妈妈宝宝护理大全》。他自己有两个孩子,在办公室里飞机模型的旁边,他放了一个《怪物公司》里的小女孩手办,个头不大,但胖嘟嘟的,很像自己女儿小时候的样子。
  他喜欢这种隐蔽的浪漫。
  和徐冰一起拍证件照 龙荻
  年度艺术家
  作为当代国际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之一,徐冰在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持续创作了数量壮观、媒介类型涵盖颇广的作品。他对时代保持高度敏感,创作深入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不断启发观众与同行思考艺术、传统、文字和东西文化的关系。
  拒绝失真
  北京三伏天的傍晚,高碑店老街一个小照相馆里,徐冰等着拍一张证件照。他前面还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女士。小相馆里冷气充足,但挤满了人之后,徐冰额头上还是满是汗珠。排在前面的女士拍完了,相馆里的灯光突然暗下来,从白光变成了粉红带蓝的暧昧光线,有点儿迷幻,有点儿暗。
  徐冰顺手拿起店里的胶片相机,站在镜子前,拍镜子里的自己。要让一位爱带相机、速写本出门搜集素材的艺术家交出手中创作权,似乎并没那么容易。
  25mm×35mm,小一寸,取景框裁去徐冰的白衬衫和黑牛仔裤。头发往耳后压一压,脸庞连着耳朵露了出来。科技解构真实的当下,美颜软件在二维世界重塑出人们渴望的容颜,记录真实容貌的证件照却常常成为人们调侃自黑的靶子。徐冰觉得事情不该如此。
  人的面容,通过介质折射才能看见,而人的自我也是与他者碰撞才得以清晰。63岁的徐冰几乎赶上了每个时代浪潮的节点,“文革”前的北大燕园、下乡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20世纪末的纽约大部会……在他極具混杂杂性和标本意义的人生中,哪一个最贴近本质?
  上个冬天,徐冰与他15名学生在苏州办了联合展,禅语的展览主题是徐冰定的。徐冰喜欢读禅宗,朴素,却将世界最本质之处说得清晰。字词间的美感符合生理节奏,中文渗透了他。徐冰认为文字是人类文化概念的根本,语言体系里那些极美、极本质的存在,正是文化的独特之处。
  “雁渡寒潭不留影。”不只作为展览主题,徐冰曾多次表达对这句禅语的喜爱。不同环境中辗转,他觉得自己是东方式的,物来即现,物去不留,“要做的只是珍惜每一个此刻。”
  此刻照相馆里,冷气还在呼呼冒着风,端坐拍照的徐冰额前又渗出了几颗汗珠。北京正值三伏,空调也压不下这股燥暑,等候的队伍越来越不耐烦了,越发嘈杂。镁光灯一闪,定格瞬间里,徐冰细长眼睛弯出慈柔的弧度,安和,也疲惫。
  “有点儿展后忧郁。”他有些抱歉地解释。
  艺术家应该是思想型的
  7月下旬,“徐冰:思想与方法展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下文简称UCCA)开幕。
  这是北京近期最大的回顾性个展,徐冰也被视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1999年,徐冰摘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2004年,他以《何处惹尘埃》获得世界视觉艺术最大奖项——首届“Artes·Munch国际当代艺术奖”。
  展览呈现了六十余件徐冰的主要作品,时间跨度40余年,不少慕名前来的观众都没到这个年纪。素描、版画、手稿、纪录片……不同介质交会成徐冰仍在继续的个人艺术史,与部分中国、世界当代艺术史交融,又与当下潮流保持了距离。
  “我觉得艺术家应该是思想型的。”他淡淡地说。这符合大众对他的认知,一位知识分子式的艺术家,他的不少作品都超出了艺术领域而进入社会范畴。如他收集“9·11”废墟尘埃为材料创作的作品《何处惹尘埃》。
  时代像绸缎一样缝入了个人生命,实际上,徐冰一度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知矛盾而复杂。
  1956年,不满一岁的徐冰随母亲从重庆来到北京。因为母亲在北大图书馆学系工作,年幼的徐冰经常被带到资料室,等他到了能读懂这些书的年纪,北大的政治环境已经相当紧张,徐冰记忆里填满了教授们骑车买菜、被老婆训斥、批斗与被批斗的场景。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代人与文化的错位,徐冰至今遗憾。
  上世纪7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的徐冰被下放到北京延庆县插队,“一下子觉得简直太好了。”看到农民们的勤劳和原生力,他发自心底的尊敬。数年相处中,他越发感受到中国农民深层次的智慧。而插队中接触到的那些归为“民俗学”的东西,“有一股鬼气,附着在我身上”,在徐冰日后创作中被捎带出来。
  插队期间,徐冰和其他知青创办的《烂漫山花》杂志被送入“批林批孔可喜成果展”。多年后,西方批评家将这追溯为他创作生涯的第一部作品。   对那段充满政治意味的年代,徐冰没有回避插队对自己的塑造,他积累了对汉字间架结构蕴含的社会政治含义的认识,同样没有回避的是“书”之滥觞,各式大字报和举报材料中,文字成了被世俗滥用、失去尊严的工具。
  “1986年的某一天,我在想一件别的事情时,却想到要做一本谁都读不懂的书,这个想法让我激动……”1977年,徐冰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而触底反弹般地,他要用艺术还原文字的尊严。汉字为形,拉丁文为体,抽去文字功用性部分,保留文字最本真性格,4年里,徐冰用宋代活字印刷术刻制了四千多个繁体“伪汉字”。“一个人用了4年,做了一件什么都没有说的事情。”
  30年前,《天书》的首次亮相如同梦幻,中国美术馆的整个展厅似神殿,亦如灵堂。以古板线装书为格局,四千多个繁体伪汉字铺排组合、悬垂张挂,白纸墨字,营造出了一个浸入式的文字空间。
  这部作品当即在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视为中国真正当代主义的出现。此后《天书》载入了美国权威世界艺术史教科书,大英博物馆亦将《天书》收录于馆藏之中。2011年,徐冰成为了首位在大英博物馆里举办个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碰撞下的外延
  “人生的所有转折,都是让你聚集和产生能量的很好的契机。”1990年,带着对现代艺术“怎么就那么难”的疑惑,徐冰接受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邀请,在美国开始了近20年的旅居生活。
  彼时美国经济萧条,艺术市场进入低潮,正值实验艺术发展的时机。古典东方智慧、社会主义背景,与西方主流艺术圈的碰撞中,徐冰“从生理到思维全都被调动起来”,迸发出新的艺术外延。旅居美国期间诞生的《英文方块字书法》系列《何处惹尘埃》等,都是他对文化渗透、文化杂糅和资本全球化等现象的思考。
  仅用艺术体系内的研究方法,无法满足徐冰的命题的呈现。2000年徐冰访问位于美国达勒姆的杜克大学时,校园弥漫的烟味与早年父亲逝于肺癌的经历,令徐冰想到呈现《烟草计划》。原是想复制美国烟草进入中国的流线图,但隨着查阅大量文献,他发现追溯烟草历史发展根本无法绕开政治和经济。作品最终呈现了烟草与经济、政治和教育的关系,及以烟草为载体的对中美关系及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反思。而巡展城市达勒姆、上海、里士满,都与烟草有着密切关联。
  2008年回国以来,徐冰在《凤凰》《汉字的性格》作品中,尝试回应社会文化的高速变化,反思当下思潮及流行文化,文字贯穿了徐冰的创作。早期在国内创作的《天书》、《鬼打墙》等作品中,他就在探讨着文本眭、传统文化、语言困境。这些不同阶段的创作脉络清晰,又互为延展、呼应。
  今年6月,徐冰作为导演创作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蜻蜓之眼》在北京首映。几年前,关于徐冰要用监控素材拍部电影的消息就出来了,人们好奇艺术家最后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1万多个小时的公开网络监控视频素材中,徐冰编织了一个古典“求不得”的爱情故事。81分钟电景纵寺院开场,男人对爱人苦寻无果,最终决定整容变成她的样子,从而与她长相厮守,从她的角度去体会她。主角由多人完成,以“整容”来解释人物容貌的不断变换。一人与众生,真实与虚妄,这是一个带着禅意、关于“轮回”的故事。
  “每一个组成这部影片故事的监控图像,好比那些组成《天书》的方块字,不同的他者的影像碎片,组成一个具有深刻东方佛教意味的虚构故事。”徐冰表示,文字的两种特性中,作家使用的是功能性,而我使用的是图形意义的外壳部分《蜻蜓之眼》中,文字图形意义则变成了穿起故事的碎片图像。
  UCCA的个展也涵盖了这部徐冰的最新作品。策展人之一、UCCA集团联合创始人及CEO、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正是18年前在《烟草计划》担任徐冰助理的杜克大学学生。
  徐冰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职生涯逾30年,那些年龄跨度从60年代至80年代的学生中,不少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展览中,也有朋友开玩笑和徐冰说,做了这么多作品,感觉他都已经很老了,作品那么多,圆已经画得很圆了,还能做什么呢?
  “思想型的艺术家应该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徐冰不断强调。徐冰家中有工作室,他至今仍然无法接受一位艺术家每天打卡式创作、再下班回家。艺术家面对世界时必须无畏地碰撞,“在工作室处理材料的过程即是思想的打磨过程。”“展后忧郁”之后,徐冰又将酝酿新的启程。
  徐冰,1955年生于重庆,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1999年,由于其“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06年,由于“对文字、语言和书籍溶智的使用,对版画与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间的对话和沟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5年荣获美国国务院颁发的艺术勋章。
  和黄信尧一起夹娃娃 靳锦
  年度新锐导演
  深耕纪录片领域多年后,黄信尧带着对社会观察的积淀进行剧情片创作,为作品铺陈了难能可贵的现实土壤。他擅长以幽默、残谑的叙事讲述人生的荒诞,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小人物的注视始终充满人文关怀。
  各位读者韵友大家好.这篇文章是由中国最pro的《智族GQ》杂志所刊登,问问题的靳锦来采访,我们也学着孟母三迁连换了三个不同的地方,赶在地球自转一圈前完成访谈。我是很爱夹娃娃的导演阿尧仔,在这报道里会有我的一些个人的理念,也会三不五时冒出天花乱坠的想法。请大家慢慢欣赏,我就先不打扰大家了。
  ——黄信尧
  一个中年男人的兴趣
  北京某家专门夹娃娃的店内,游戏声此起彼伏,一个中年男子站在机器前,和娃娃较劲。玻璃箱里几十只圆滚滚的绒毛灰熊也看着他。他在摇动控制杆,抓手伸向它们。灰熊太沉了,滚落下去。   中年男人是45岁的导演黄信尧,他40岁之前开始玩夹娃娃。在他的电影《大佛普拉斯》里,主人公肚恻也喜欢夹娃娃。当肚财结束了捡垃圾的工作,站在娃娃机前,画外音突然响起,“实在很难理解一个中年男子,怎么有这种兴趣。”肚财转过脸,面对镜头说,“夹娃娃很疗愈啊。”
  每种娃娃的夹法都不一样,黄信尧说。他花4块钱又买了一局,抓手开始伸向长手长脚的青蛙,“这种造型要抓脚”,抓手吊住青蛙脚,在空中却突然松了一下,青蛙落了下来。
  大多数夹娃娃,都以失败告终,令初玩者难以理解何为疗愈之感。“偶尔有一些成功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开心。”黄信尧解释,夹到娃娃后放在车子上,觉得车子开起来特别轻快,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他重新操盘,猛地摇晃了一阵子控制杆,“也许可以迷惑一下它。”
  《大佛普拉斯》里,肚财贫穷、瘦弱,工作了无乐趣,因为偷看老板的行车记录仪,他意外发现了老板私生活以及政商勾结的秘密。当初设计这个人物时,黄信尧希望建立起立体感,“不管他再怎么样的贫穷或微小,他还是个立体的人。”夹娃娃是肚财内心的一面,“我就在想象可能他童年没有什么玩具,或者他对这样可爱的东西有一个内心的喜欢。”
  这个场景有现实原型。3年前,黄信尧担任电影《一路顺风》的侧拍,导演钟孟宏坐他的车,发现车上全是娃娃。有Hello Kitty,有熊大,方向盘上绑着一只《银河护卫队》里的小浣熊。钟导很吃惊,问,你怎么那么喜欢夹娃娃?黄信尧说,夹娃娃很疗愈啊。钟导一直笑,说你可以写进电影里。
  坚持的与叛逆的
  在台南艺术大学读研的时候,黄信尧每个周末去捞金鱼。夜市常有金鱼摊,小贩递来一个小碗和一个纸网,纸网很薄,又浸在水里,需要技巧才能在它破掉之前捞起金鱼。
  当时黄信尧已年近30岁,捞金鱼是他不多的娱乐活动。
  黄信尧出生在台南乡下,国中毕业开始打第一份零工,在一家皮革厂的顶层仓库做搬运工。他考学成绩一直不佳,高中重考,大学重考,在文化大学夜间部读了6年。27岁时,他回到台南读研,又重考,两年后去艺术大学读了音像纪录专业。他一路半工半读,加上助学贷款才完成学业。
  他渴望拍纪錄片,试图以此推动某种改变。读研时,黄信尧在泡沫红茶店打工,同学常去喝茶,他就拿着摄影机拍他们,积累了一些素材。随后他有意识地跟拍了5位同学7年,记录他们30岁前后的人生境况,结婚、生子,经历生活起伏。
  “唬烂三小”是黄信尧的口头禅,意为“吹牛逼”。这部纪录片获得金穗奖,但他却决定不再用纪录片来拍摄人物。
  “那里面有些人生的挫折跟不堪,那些东西其实很精彩,但我觉得我拍了他们的不堪,然后让我的纪录片很精彩,可是我觉得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帮助。”黄信尧说。
  在这部纪录片中,他拍了一个渴望交女友的同学,最终却在情色场所被骗。很多观众认为他是一个好色之徒。这些是看点,但事实上伤害了他的同学。“嗜血”——黄信尧总结纪录片对人物的剥削。我们坐在咖啡馆里,他一直语气柔和,与表述的坚定形成强烈对比。
  从2009年到2015年,黄信尧陆续拍摄了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几部纪录片。《带水云》记录云林县水患,《沉没之岛》寻访50年后将要沉没的太平洋海岛吐瓦鲁,《云之国》更是做到了极简,对准一座海岛,以仅仅55个镜头讲述了人类痕迹逐渐侵占自然的过程。
  拍人物的念头一直有,黄信尧试图尝试另一种表达形式。2013年,他来到北京参加一个纪录片交流会,晚上到后海喝茶,坐了一个晚上,写出了剧情短片《大佛》的大纲。
  故事灵感的来源驳杂。他曾去一个工厂拍片子,看到一座有三层高的佛像,“我就会一直在想里面到底装什么”,装废料也可以,装一个住持可不可以?他胡思乱想。后来出车祸,他新买了一个行车记录仪,又突发奇想,假如有人捡到这个,会看到什么?
  短片《大佛》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捡垃圾的人和一个佛像工厂的警卫,偷看了老板的行车记录仪,偶然发现了老板行凶杀人,并且把尸体装入大佛。
  而事实上,黄信尧想讲述的故事和当年社会状况密切相关。2013年,台湾顶新集团曝出“黑心油”的食品安全丑闻,给了黄信尧不小的震动。“顶新集团那个大厂,大家相信它,它厂那么大,有信用,所以买它的东西。”他说,就像大佛一样,里面装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初次接触,会认为黄信尧是台湾^典型的温柔性格,他对拍摄和采访安排有求必应。但他的讲述中会透露一些暗戳戳的叛逆。比如年少时不好好读书,“老师跟你讲一下用功念书,你会觉得我才不要。”比如夹了许多娃娃,把它们摆在挡风玻璃前,朋友劝说阻挡视线,“我说你管我。”
  当讲述拍摄《大佛》缘起时,他语气平静,却力道十足,“到现在虽然我已经45(岁)了,但是我内心还是充满着愤怒。我觉得那个愤怒让自己决定要写那个剧本”,“重点是佛法才重要,而不是那尊佛。”
  《大佛》申请到了高雄市政府的50万台币补助,但黄信尧初次执导剧情片,拍摄一再超支。他逐渐卖掉了车子,卖掉了台南乡下一间88万台币的房子,再办信用贷款,最终以130万台币的成本完成了拍摄。
  他没有固定资产,换了一台很破的车子,靠卖房剩下的一点儿过活。2014年底,《大佛》入围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黄信尧没有获奖,但他认识了金马奖评委、导演钟孟宏。
  两个飞碟屋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部电影是由华文创和甜蜜生活联合提供,由业界最专业的甜蜜生活来制作。”《大佛普拉斯》开头,黄信尧担任旁白,逐字念了字幕,“我们邀请业内最难相处的叶女士和钟先生来担任监制。”
  钟孟宏看中《大佛》,邀请黄信尧拍成长片。他为黄信尧提供了自己的团队,还亲自担任摄影、监制。“那些旁白是被鼓励的,”黄信尧说,“因为一开始,我怎么可能敢开监制玩笑。”
  41岁时,黄信尧遇到了伯乐。他初次写长片剧本,没有经验,钟孟宏鼓励他自由发挥,不要写成“八点档”电视剧。他依照自己在台南乡下的成长经历,刻画了肚财、菜埔这样的小人物,“饿不死,吃不饱”,“不会作乱”。当二人初次发现老板杀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害怕。   《大佛》为了省钱,使用了FRP材质的大佛道具,拍成黑白片就看不出粗糙的质感。《大佛普拉斯》延续了《大佛》的黑白风格,只有在表现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车中场景时,画面转为彩色。《大佛》曾有调侃,“有钱人的世界是彩色的。”
  不过,当我追问彩色与黑白的分野是否被用来划分阶级时,黄信尧否认了,“其实那代表着一种想象,那个想象是美好的,可是虚幻的。”他又笑说,你写文章,读者也会有自己的解读。
  肚财最后死的时候,镜头缓慢滑过不乏诗意的田野、路边,最终落在地上一个粉笔画着的人形。黄信尧的旁白响了起来,“肚财现在死了并没有什么不好,起码在他死的时候,在地上还能画出一个人形。”
  “他活的时候,活得不像人,死的时候反而像个人。”黄信尧说。他提到日本常见的“孤独死”,随后很自然地说,“我会猜想我以后应该也会那样,那样死亡。”
  黄信尧的社交很淡,不太主动找朋友,“如果一个月没跟他们联络,他们也不觉得奇怪。”他没有长期助理,每做一个片子,会找专门的助理,片子完结就结束合作关系。“我以后可能也是一个椭圆形的样子。”
  肚财死后,菜埔去他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飞碟屋,里面铺满了平时抓来的娃娃和从杂志上剪下的美女图。菜埔发现,他对肚财居然这么陌生。黄信尧的画外音继续,“我想现在虽然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第54届金马奖上,《大佛普拉斯》获得10个奖项提名,最终赢得5项。黄信尧拿下“最佳新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站在台上,他说3年“从座位上陡到台前”,脸上却看不出什么波澜。他是45岁的新导演。
  金马奖之后,黄信尧很少接受采访。我通过邮件联系到他。见面后,他说起被问得最多的是“拿奖了什么感受”,以及“有些奖没拿是什么感受”。这些对话没有意义,拿了奖开心,没拿的也没什么,他说着看向车窗外,北京的街景决速闪过。
  从去年开始,黄信尧不太去夹娃娃了。台湾突然多了很多夹娃娃的机器,他感觉失去了原本疗愈的感受。他现在把车里的娃娃都放回家里,连同之前夹回来的上百个娃娃。他的家变成了和肚财一样的、铺满娃娃的“飞碟屋”。
  “疗愈是要一些很神圣的事情的,就是你今天去到了这个地方,然后你很慎重地去夹娃娃,很认真地把它夹出来,放在车上,这个过程是很神圣的,所以你会有疗愈感。”黄信尧说,当它到处都是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神圣感。
  一起夹娃娃的那天,我们一直在娃娃机前尝试,总是失败。准备离开时,黄信尧最后试了一局。他操作抓手,拎起一只红色狐狸,猛地一甩,狐狸落入框中。“开心啊!”黄信尧摇晃着到手的狐狸,狐狸有弯弯的眼睛,也笑
  和毕赣一起洗头 李颖迪
  毕赣,1989年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市,率国导演、编剧、摄影师,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2015年,他执导的个人首部电影作品《路边野餐》获得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银豹奖以及第52届台湾电影全马奖最佳新导演奖。2018年4月,他再次执导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定为第55届全马奖的开幕影片。
  走出凯里,回到凯里
  毕赣走进北京一条胡同里的老理发店,坐下了,他靠着椅背,从侧面看,黑色T恤绷着肚腩,勾勒出—个弧形。他29岁,有显著的“啤酒肚”,不过拒绝透露关于体重的秘密。
  《智族GQ》的摄影师看见毕赣的头发有些长,和他开玩笑,趁这次拍摄把头发理了,毕赣回答,“是该剪了,实在太忙,有两三个月都没进过理发店了。”
  七八个人在毕赣周围布灯,又拉来几个阿姨作为群演,狭小的理发店显得拥挤。毕赣一动不动,闭上眼睛,双手并列摆在双腿上,任由化妆师给他抓头发、抹粉底。摄影师让他对着镜头念对白,他的音调也毫无变化。
  毕赣从小在贵州凯里的一家理发店长大。父母很早离异,母亲独自一人开着理发店。他每次上下学途中都会到店里待一会儿,扫地、陪母亲聊天,有时直接上手帮顾客洗头,一直洗到他前往山西念大学。
  毕业后,毕赣又回到凯里,这有湿气缠绕的山,“有山就有树,树会冒芽、开花,再到结果”。他能感到时间流动,做梦,梦到在层层叠叠的时间里,人从一个空间走入另一个空间。
  现实却远没有这样梦幻,他首先被朋友介绍去了一个广告工作室,老板总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有天他和老板吵架,老板说滚,还说你有才华,但才华能当饭吃吗?
  这段挣扎与奋斗的经历被媒体反复渲染过。他接着去拍摄婚庆,考客运站公务员,靠说服母亲给了他两万块钱开始筹备电影,花完后又去考爆破证。畢赣的老师得知他要去当爆破员,咬牙掏出自己的移积蓄,他才能接着找来自己的亲戚朋友,20个人挤在两间群租房里,拍了两个月,才有了《路边野餐》。
  电影最后成了一个“惊喜”。《路边野餐》在瑞士洛迦诺电影节拿下最佳新导演奖,之后又获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路边野餐》的男主角陈永忠,也是毕赣的姑父,他回忆说,亲成明友一下都没法接受身边有个“天才导演”《贵州都市报》报道“凯里导演毕赣书写传奇”,亲戚邻居只要看到,就买下报纸,送给毕赣的奶奶。
  变化在毕赣身上哨悄地发生。毕赣以前每周都去奶奶家,这两年一两个月去一次。奶奶今年搬了家,在这之前,她住在一个封闭集中的老小区,里面有一座桥,每天都有互相认识的邻里在上边乘凉、唠嗑。毕赣现在得等到天黑,等到别人看不见他,他才到奶奶家去。
  当时,毕赣已经在上海开办荡麦影业,筹备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他总是需要从贵州往返上海,在家里写一段时间剧本,又跑去上海谈演员,确认资金,筹备前期。毕赣不得不走出凯里,现在,毕赣也要走出《路边野餐》了。
  从长镜头,到长镜头
  在《路边野餐》那个令人瞩目的40分钟长镜头里,毕赣把时间缝合了起来。理发店是一个关键性场景,主角陈升在这儿遇见了自己的过去。长满黑色霉菌的墙上贴着过气女星的头像,陈升见到了自己逝去的妻子张夕。
其他文献
1:年度最佳女演员  妮可·基德曼  两季《大小谎言》确实让她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戏里戏外,她都在为女性发声。2:年度最佳运动员  英格兰板球队3:终身成就奖  伊基·波普(lggy Pop)  朋克音乐的活化石,他身体上的每一个痕迹都记录了半个世纪的臀部摆动,舞台潜水,无尽的摇滚乐。4:年度最佳演员  塔伦·埃格顿2019年5月31日,由其主演的《火箭人》在美国上映,塔伦·埃格顿饰演音乐人艾
复杂的投票过程  GPHG对任何制表品牌都是开放的。只要一款腕表推向市场的日期在规定日期内(例如2016年的规定是2015年3月之后、2016年11月30日前投入市场的腕表款式),就能报名参与评选(每注册参与—个奖项需缴纳500瑞郎,入围后参加巡展还需缴纳5000瑞郎)。评选過性分为两轮。  日内瓦钟表大赏基金会董事会每年会任命一个官方化、国际化、多领域的评审团。评委由25-30位专家组成,代表制
2021年或者2022年,“48 伏环保驾乘系统”解决方案可能成为中国车企的标配。  进入2016年,中国车企距离燃油限值大考的危机越来越近。甚至有观点认为,“2020年燃油限值5升/百公里的终极目标,意味着乘用车油耗限值已成为大多数汽车企业的生死线。届时,将会有一半的自主品牌因为5升/百公里的油耗而消失?”  面对“史上最严”的燃油限值,如何快速、低成本的降低油耗,成为自主车企、合资车企目前亟需
反常  早晨6点,一向邋遢、爱睡懒觉的小伟居然叠起了被子。这时一旁的大刘拍腿惊呼:“完了,要地震了!”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大家急忙围过来问个究竟。大刘指着小伟说:“你们没看到‘动物’有反常表现吗?这是地震的前兆呀!”    成绩差的理由  1.我数学差是因为我是个慷慨的人,不喜欢斤斤计较。  2.我地理差是因为我出门坐地铁,只怪考的都是我没去过的地方。  3.我历史差是因为我放眼未来,决不留恋过
条纹毛衣、呢子西装、双排扣 格纹西装、格子衬衫、翻毛领牛仔 夹克、粗棒针高领毛衣。在2月 的Wardrobe穿搭栏目中《智 族GQ》找到了经典的六件男 装款式,重新演绎了来自20世 紀80年代经典风格的同时,也 赋予了较为当下的时髦穿法。  1
1.小心變成调酒师  马甲、领带加上卷袖的衬衣,这种形象GQ称为“调酒师效应”,当你把以上三样东西同时间穿,其它人自然会觉得你穿得像个调酒师(甚至是桌球运动员)。所以当我们穿上马甲背心的日子,我们应该尽量不要把袖子卷起,或者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单穿马甲而把西装外套留在家里。2.休闲衬衣更要卷  休闲衬衣不同正装衬衣,它们通常剪裁都比较宽松,所以把袖子卷起会加强造型感,能把休闲的状态力加点心意。但卷袖子
粉色十月,时值10月18日国际“乳腺癌防治日”之际,雅诗兰黛集团“乳房独立大学”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运动男神吴尊接棒2018年雅诗兰黛集团粉红丝带运动宣传大使,与品牌一同呼吁女性保持健身的习惯,随时关注乳腺健康,及时检查。  为了更好地普及乳腺健康知识,强化粉红丝带运动“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防治理念,提升公众尤其是职场女性的乳腺健康意识,雅诗兰黛
这位第三次回到Zeglla的设计师在与GQ见面时,在ZegnaCOuturc的西装外套里,他搭配的是一件领口被扯破的白色T恤。这简直是意大利潇洒男性的典范。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他发现如今的中国消费者也在发生转变。在去年8月底的中国行中,他发现Zcgna的中国本土忠实消费者并不惧于高低搭配,拿Zcgna定制西装搭配xikc运动鞋,是时髦。此外,他们渴望深度个性化的产品。独一无二。  AS=Aless
艾国柱离开家乡,去寻求意义和价值。凭借写作,他成为作家阿乙。写作是阿乙安身立命的方式。  他靠写作挣得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也因写作而废寝忘食、呕吐,直至患病。  父亲曾视艾国柱的出走为冒险与背叛,但他最终为阿乙的成就而高兴。父亲病故后,阿乙回到家乡,作为病人和儿子,他开始重新审视生存与死亡、过去与未来、小镇与远方之间的关系。  瑞昌人说“掉了”,意思是没办法,不行了,有些事情不可逆转。死就是不可逆转
二十多年来,在中国高档车市场,奥迪始终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随着“领先者”战略的加速推进,奥迪竞争优势越发明显。尽管与前几年相比,今年高档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但是奥迪市场表现堪称稳健。在市场不甚乐观的情况下,奥迪如何强化领军地位?日前,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就奥迪的品牌发展和市场表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智族GQ ◎葛树文  ◎与2014年相比,今年中国高档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