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得为声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有耳一双,分居两鬓,是咫尺,也是遥对,借两扇软耳,却能听世间高声低响、众声纷纭。声息远近,言语冷热,入耳便知,想想实在是妙事一桩。
  咬耳的话,也就是窃窃私语,不是人人都可以听的,于是,藏着深深的“秘密”。试想,耳朵若是被咬,一定非痛即痒,非平白无故的耳边风可比。
  震耳之声,除了雷鼓大作这样的喧天响动,便是一个人可以只言片语给你别有洞天。此时,声音并不见得大,却足以振聋发聩。
  小小顽童,常常招來“揪耳”的训斥:叫你没耳性!
  耳性是什么?是过耳不忘。可到后来,我们会发现生活并不一定需要好记性。该忘则忘,才不拧巴。“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耳畔的风吹不动心中涟漪,才是真正活出自我。
  什么声音好听?
  人与人之间,真话最好听,虚情假意的话早晚会被时间明证;天地之间,真实的声音最动听,万物的声音,自由且独一无二,欣欣向荣。
  什么声音不忍去听?
  最是乡音!直教异地的游子们,听一回,老一回。
  (编辑
其他文献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乐意好好说话。具体表现是,言辞总阴阳怪气,酸不拉几的,你听不出是在赞美还是在讽刺,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有意还是无意。说他们坏到什么地方,还谈不上,但好到哪里,也绝看不出来。与此类人往来,你不至于拉下脸来,却也真难和气相处。  以角色论,这样的人,算不上小人,但很容易成为小丑。  有时候想,这些人为什么故意把话说到这么难受和别扭呢?我觉得,他们是以这种方式跟生活较劲。他们
高三那年,和父亲再次聊起未来。他希望我学医学、法律或者理工科,这些东西经世致用,也意味着好工作。至于我一直喜欢的文学,他不以为然:搞文学的最后都饿死了。  他的语气从来都是不容置疑的,我也从未吐露过不满。那一次,或许是学习压力太大,我不知哪儿来的勇气呛了他。军人出身的父亲在震惊之余,掀翻了桌子。  我放下碗筷就往门外走,身后传來父亲的咆哮。沿着京九铁路线,我一直往南走,试图扒上一列火车,但它们都呼
期刊
有人说,如果男生超过一米八,你问他身高,他死前仅剩最后一口气,都要爬起来秒回你。网友们亲自验证了这个传说。身高一米八的男人,哪怕累到没精力陪聊,也不会错过第一时间回复身高。  大概因为从古至今,“高大”一直和男性的颜值、威风、男子力稳稳挂钩。在全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9厘米的今天,一米八的身高无疑就是卓越和优秀的象征。  有网友精心传授如何看出男性身高:问他的鞋码就可以了。一般穿43、44码鞋的身
期刊
我是放弃型人格。所谓放弃型人格,就是我会在人生的每個阶段确定一个清晰的价值排序,并且按照核心的目标严格地界定所有的事物,一旦发现这件事情并不能促成目标的最终达成,我就会果断放弃。  我们往往会在自我沟通中形成很多矛盾,这导致经常有年轻人问我:“天真姐,我现在应该怎么选?”“天真姐,我应该放弃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不是完美的模拟环境,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事我喜欢但我不适合,有的事很好玩却
期刊
您坐公共汽车给老大妈让座,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本能地让座,觉得人就应该做好事;另外一种是认为自己要做好事,让大家都夸我是好人。这两种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持第一种态度让座的人,老大媽坐下了但没说谢谢,他不在意;老大妈到站下车了,没把座还给他,他也不怨恨。但是持第二种态度的人,老大妈坐下没说谢谢,边上人都没赞许他,他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叫老大妈站起来,把座还给他。  这种要求回报的人,如果别人一点儿回报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有一座“家书博物馆”。十多年来,上万封充满家国情怀的“红色家书”从全国各地汇集至此。家书的主人,有知名将领,有普通士兵,也有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许多家书一经写下,或许就是绝笔……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斑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是夏明翰烈士在牺牲前,忍着伤痛用牢房里的半截铅笔
期刊
期刊
邻居送了我两袋八爪鱼,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在冰箱冷冻室放了很久都没有动。有一天又在小区碰到:“你的八爪鱼做了没有?”  “没啊!等有时间查一下怎么做。”  “包饺子啊。”  “啊……”难度系数增加了。上次她送了我两条鲅鱼,通了好几个电话,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吃上鲅鱼馅儿的饺子。  这次是八爪鱼。山东人什么海鲜都能包饺子,只有他们本地人清楚,地道的海鲜如何处理,什么样的食材搭配最鲜美。見我迟迟未动,
期刊
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根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我感叹:“这是我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