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娘化现象”升格展示 思想感情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小鲜肉”男偶像,他们拥有众多粉丝,被视为票房大卖的保证,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尤其是偏柔美的长相与打扮,引起了争议。下面是一些网友和媒体的观点:
  1.高人气男星的“娘化”现象是时代审美标准的扭曲。
  2.少年“娘”则国家“娘”,“阴柔之风”一面倒,负面影响严重。
  3.凡事如果过度就需要矫正,莫为吸引眼球而助长“阴柔之风”。
  4.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追求,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标准来束缚自己。
  5.审美标准应该多元化,刚柔相济才能成就完美人格。
  6.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面对“娘化”现象,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
  对上述现象和各种角度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在整合网友和媒体观点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引导考生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辩证分析,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材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前三个观点基本上对“娘化”现象持批评或否定态度,后三個观点则对“娘化”现象持多元包容的态度。考生作文时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从否定“娘化”现象的角度思考:要警惕过度娱乐化思想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侵蚀。
  2.从包容“娘化”现象的角度思考: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都有其正面价值。
  3.以客观或辩证的态度看问题:文明社会本来就不应硬性规定何种形象才是“合适的”性别形象,审美的多元化,正说明一个社会是健康的。
  4.从审美标准的角度谈“娘化”现象:就“阳刚”“阴柔”两种不同的男子汉风格及其背后的审美趣味作辩证解读,这也是一种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病文展示
  允许精致,请别“娘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国内掀起了一阵“精致风”,我们总会看到一些略施薄粉、唇有饰色、眉有青黛的精致“仙男”。他们通常分为几种风格:商务风、韩系、日系等,总之一绝对是普通民众中挺耀眼的存在。他们以讲究的穿搭、精致的修饰、潮流的发型,以及自身的特别气质出现在人们面前,总会让人多看几眼。
  ◆文字不够简练,稍显累赘啰嗦。
  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进行适度打扮以追求生活质量,这大体还能接受,但因过度包装自己而丧失男性该有的血性和担当,恐怕让人很难接受。因为没了阳刚的男性,就如同失去了翅膀的鸟、失去了树木的大山、失去了水的海洋,形同虚设,毫无意义。鸟儿因为翅膀才会飞翔,大山有了树木才有了生机,海洋有了水才孕育生命,而男性,唯有阳刚,才能展现其生命价值。若男性阴柔,甚至“娘化”,可能整个民族都会阴阳失调。
  ◆这段论述生拉硬拽,感情不够真挚,显得比较生硬;类比不够严密,逻辑上也有漏洞。
  有一篇文章曾介绍:英国学校要求学生上学必须穿制服、打领带,穿黑色皮鞋和黑色袜子……国家要求孩子从小就学会精致,为什么他们长大后没有“娘化”?因为英国培养的精致是修养与内在,而国内“小鲜肉”则完全没有男子汉的风骨与气度,那不叫精致,只是“娘化”而已。2018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受到人们的诟病,因为其邀请了多位“娘化”小鲜肉作为嘉宾,误导广大学生群体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就如一篇热评所说:“有些人身在‘娘’中不知‘娘’,固执地认为自己是精致,是讲究。”
  ◆这段论述几乎没有什么分析,不能以理服人,只是在简单地“贴标签”。
  ◆这两句是简单的“扣帽子”式论述,不够深入。缺乏说服力。
  而我们很容易看到,那些勇于担当、心有抱负的偶像,则大行其道,拥有众多粉丝群体。硬汉吴京凭借《战狼》系列,把中国硬汉电影推向新高度;张一山凭借《余罪》这部剧,摆脱了观众心目中的童星形象,真正把硬汉小生这个形象印在观众心里。他们比当下的韩风“小鲜肉”更硬朗,也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媒体不应一味迎合大众扭曲的审美,而应该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因为“娘化”不等于精致。
  ◆这段论述逻辑不严密,不能仅以粉丝众多来证明这类偶像的价值。
  所以,希望“娘化”之风快快散去;精致可以,但请不要“娘化”。
  ●病文诊断
  作文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论述缺乏分析,思想不够深刻,显得比较勉强:其次是有些论述内容生拉硬拽,感情不够真挚,非常生硬。
  ●升格建议
  1.设置论述“假想敌”,让论述更有针对性,更有动力:2.针对“假想敌”,借鉴驳论的思路,合理反驳对方:3.删除比较生硬的论述内容,集中“火力”,在论辩中说服对方,凸显己方观点。
  升格佳作
  精致不是“娘化”的借口 匡谢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内掀起了一阵“精致风”:坐地铁、公交时,我们总会看到一些略施薄粉、唇有饰色、眉饰青黛的精致“仙男”。他们以讲究的穿搭、精致的配饰、新潮的发型以及不凡的气质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引人注目。但这股精致风吹着吹着好像变了味,吹成了“娘化风”。如果说日常对自己进行打扮以提升个人形象,尚在大众的接受范围内,但是如果因过度包装而丧失男性该有的血性和担当就不一样了。
  ◆由“精致风”引出“娘化风”,自然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分析。
  有人肯定会反驳: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精致的生活和人生,对待“娘化”无需小、题大做。
  ◆设置论述的“假想敌”,让下文的论述更有动力和针对性。
  每次听到这种说法,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英国的绅士之风。有一篇文章曾介绍:英国学校要求学生上学必须穿制服、打领带,穿黑色皮鞋和黑色袜子……国家要求孩子从小就学会精致,为什么他们长大后没有“娘化”?英国的绅士,举手投足间都透着贵族气质,颜值也高,为什么没有给人很“娘”的感觉?
  ◆通过设问,引出下文对本质的分析。
  在我看来,英国培养绅士的精致是修养与内在,而国内“小鲜肉”表现出的精致只是表面模仿,体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小鲜肉”们得到一定的心理满足后,思想和行为便会受到影响,渐渐衍生出“伪精致主义者”——表面精致,内在却丧失了个性。殊不知,没有思想和内在、没有男子汉的风骨与气度,不是真正的精致,只是“娘化”而已。
  ◆由表及里,分析国内小鲜肉的模仿实质与浮躁心态,进一步指明其本质是“伪精致主义者”,与英国绅士注重修养与内在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少年‘娘’则国‘娘’”这话说得没错。一个人一直活在“娘化风”当中,必定没什么发展前途。进一步说,如果“娘化”小鲜肉大行其道,带给青少年的是什么?只不过是将他们引入“靠脸吃饭”的误区罢了。反观那些勇于担当、心有抱负的偶像,则潜力无穷,堪称真正的“偶像”。硬汉吴京凭借《战狼》和《流浪地球》,把中国硬汉电影推向新高度;张一山凭借《余罪》摆脱了观众心目中的童星形象,成为硬汉小生……他们比当下的韩风“小鲜肉”更硬朗,也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在对比中显出两种人的不同结局,强化了观点。
  所以,希望“娘化”之风快快散去——我们喜欢的是如阳光般灿烂、如绅士般优雅、有铁肩担道义的男生。
  精致可以,请别“娘化”。
  【曹振国/供稿】
其他文献
2017~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加大了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直接体现在写作部分就是要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作文的一种独到之处。推理,只有抛弃人云亦云,才会有“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所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无厘头。因此,考生在高考作文时,尽可能在推理想象等方面多下功夫,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要有大胆的推理并能展开丰富的想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事万物,一动一静,动静适宜,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芸芸众生,“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动如脱兔,静如座钟。动,是躁动,是行动,是创造;静,是宁静,是静止,是平衡。静能生慧,慧能促行,行能达成。动静相生,自然充满生机;动静结合,社会充满和谐;静水深流,人生充满智慧。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的同学:   ①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   ②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   ③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   ④“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助牛郎、织女相会。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
期刊
考题连线   1.(2019·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安][鸟]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
期刊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有变。守正出新”。  先来看“稳”与“正”。具体表现有三:  1.就试题材料类型而言,延续了前些年的选材理念  文题材料集中在以下几类:  (1)生活现象类,如江苏卷“五味调和,共存相生”、上海卷“寻找‘中国味”’、浙江卷“‘作家’与‘读者”’等。  (2)社会热点类,如全国卷I“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全国卷Ⅱ“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北京卷“文明的韧性”与“2
期刊
冯友兰先生说:“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缄默。”这句无意间看到的话,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引发我的思考:沉默是一个强于表达的境界吗?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说很多话”的人,喜欢在人前表达自己。而且所交的同龄人也都大抵如此。或许是因年纪尚浅积淀不深,我们不断诉说,试图获得外界的关注甚至是认同,所以才急于向外界展示自我。其实说话本身没什么错,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需要沟通的世界。甚至对于一个
期刊
格言   1.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2.让光线来做设计,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榜样的力量   5月16日,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贝聿铭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他贯通中西、融汇古今,将所学、所感都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地标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等。   尽管受
期刊
格言   1.我们中国古典诗词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好比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留下了大批遗产,但是却找不到开启它的密码,白白的有这么多遗产,很可惜的一件事。   2.人对于宇宙、人生要学习一种关怀,一种爱心,学诗就是对天地、草木、鸟兽,包括人的聚散离合,要有一种关怀的爱心。   3.弱德是一种德,需要坚强的持守。不是争取什么,而是我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
期刊
(间隔号通常表示人名、书名等一个意义单位的分界,用在此处不是很恰当)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演讲中的称谓可以再加敬辞):   你们好!(你们两字略显生硬,在称谓的使用上要突出中华文化的谦敬特色)   我来自中国,那个古老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家。在这里(“这里”一词忽略了语境特点,应该是“那里”),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桥在这里(同上)连接着江南和塞北(什么样的江南与塞北,具体化,以让外国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