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改革思路和对策,列举推进课程改革实例,从而指出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类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五年一贯制高职汽车专业为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改革的研究策略,以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层面的深入。
一、改革思路
我国汽车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非常欢迎,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及“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不对接,这就形成了专业与产业企业的对接度低的矛盾。因此,深化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构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建立和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行业和企业接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紧迫。
1.研究目标
以全面提高汽车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强化对工学交替、专业实践等环节的管理,通过构建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平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根据汽车企业的用人需求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就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组织、实施进行改革与延伸,使所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贴近生产岗位实际,社会能力符合现代企业需要,方法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终达到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目标。
2.基本思路
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到具有代表性的汽车4S店调研,涉及汽车机电维修、维修业务接待、理赔保险员岗位,共同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明确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中需要态度、素养及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在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下对工作任务、深度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将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集合,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课程结构,组织实施。
1)职业能力分析。行业情况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指导方案拟定。
2)课程体系开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组织分析。
3)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分析,实训基地建设。
二、对策
1.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课程目标实现的情况取决于教师。在课改的推进中,首先促进观念的真正转变,只有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才能焕发出无比强大的潜力,职业教育也就有了生命力;其次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成为学习型、合作型和指导型优秀教学团队。
2.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企业要求与学校智慧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即企业在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中系统阐明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则基于这些要求以课程形式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的开发。因此,以教师为主体,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课程开发才有意义。
3.学习效能。职业院校的学生起点于无专业知识、学习习惯严重不良,通过五年高职学习,要达到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难度很大。在课改的推进中,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学习效能提高和评价。
三、课程改革实例
1.职业能力分析
部分分析如表1所示。
2.课程结构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工作项目转化为课程的相关性原则,构建汽车专业课程类别、顺序以及相互间关系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分为,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顶岗实习。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的需要,分为五个模块:汽车维修模块、汽车电工模块、汽车钣金模块,汽车涂装美容模块,汽车服务管理模块。学校可结合职业要求,选择其中两至三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一经选定后,则成为必修的专业方向。
任选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生个性发展,便于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今后就业和继续学习的需要而设置的,在人文类、职业技能及社会实践等方面选择确定,如:人际沟通、人类与环境、职场礼仪、汽车使用常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维修企业见习等。选择时必须确保周课时,不得将任选课的课时改作自学课。
3.教学方法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续”,以工作任务的需要,分解相关的实践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使之整合融合。在专业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
4.实训实习基地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按工作过程展开的,而连接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纽带是教学情境,专业教学的情境是一种职业情境。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想吻合的原则,融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于一体,建立信息收集区、学习讨论区与实训区相结合的教学车间。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友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如:宝马无锡Best项目培训基地、一汽锡柴实训基地、永达校企合作联盟,辐射长三角地区,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论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企业典型的职业能力、组织方法和职业资格等,重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工作和学习的有机融合并组织实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杨进,赵志群,刘杰.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
[3]马成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作者简介: 蒋红枫(1966—),女,江苏无锡人,东南大学工学硕士,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副教授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诊断技术和课程开发。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类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五年一贯制高职汽车专业为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改革的研究策略,以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层面的深入。
一、改革思路
我国汽车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非常欢迎,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及“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不对接,这就形成了专业与产业企业的对接度低的矛盾。因此,深化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构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建立和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行业和企业接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紧迫。
1.研究目标
以全面提高汽车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强化对工学交替、专业实践等环节的管理,通过构建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平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根据汽车企业的用人需求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就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组织、实施进行改革与延伸,使所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贴近生产岗位实际,社会能力符合现代企业需要,方法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终达到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目标。
2.基本思路
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到具有代表性的汽车4S店调研,涉及汽车机电维修、维修业务接待、理赔保险员岗位,共同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明确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中需要态度、素养及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在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下对工作任务、深度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将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集合,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课程结构,组织实施。
1)职业能力分析。行业情况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指导方案拟定。
2)课程体系开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组织分析。
3)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分析,实训基地建设。
二、对策
1.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课程目标实现的情况取决于教师。在课改的推进中,首先促进观念的真正转变,只有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才能焕发出无比强大的潜力,职业教育也就有了生命力;其次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成为学习型、合作型和指导型优秀教学团队。
2.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企业要求与学校智慧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即企业在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中系统阐明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则基于这些要求以课程形式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的开发。因此,以教师为主体,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课程开发才有意义。
3.学习效能。职业院校的学生起点于无专业知识、学习习惯严重不良,通过五年高职学习,要达到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难度很大。在课改的推进中,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学习效能提高和评价。
三、课程改革实例
1.职业能力分析
部分分析如表1所示。
2.课程结构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工作项目转化为课程的相关性原则,构建汽车专业课程类别、顺序以及相互间关系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分为,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顶岗实习。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的需要,分为五个模块:汽车维修模块、汽车电工模块、汽车钣金模块,汽车涂装美容模块,汽车服务管理模块。学校可结合职业要求,选择其中两至三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一经选定后,则成为必修的专业方向。
任选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生个性发展,便于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今后就业和继续学习的需要而设置的,在人文类、职业技能及社会实践等方面选择确定,如:人际沟通、人类与环境、职场礼仪、汽车使用常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维修企业见习等。选择时必须确保周课时,不得将任选课的课时改作自学课。
3.教学方法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续”,以工作任务的需要,分解相关的实践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使之整合融合。在专业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
4.实训实习基地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按工作过程展开的,而连接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纽带是教学情境,专业教学的情境是一种职业情境。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想吻合的原则,融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于一体,建立信息收集区、学习讨论区与实训区相结合的教学车间。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友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如:宝马无锡Best项目培训基地、一汽锡柴实训基地、永达校企合作联盟,辐射长三角地区,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论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企业典型的职业能力、组织方法和职业资格等,重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工作和学习的有机融合并组织实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杨进,赵志群,刘杰.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
[3]马成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作者简介: 蒋红枫(1966—),女,江苏无锡人,东南大学工学硕士,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副教授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诊断技术和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