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面临着认同程度不高的状况,这与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极大关系。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础性环节。要改善教学,首先就要从改善备课做起。
备课环节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印象不佳,对这门课的认同程度不高。“选而不来,来而不听,听而不专”仍旧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一种常态,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这门课对其成长所蕴含的重要意义。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历史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外,教学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关键的原因。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要想改善这门课的教学,改善其备课是首要的环节。而高校思想政治课之所以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与备课环节存在着的问题也有莫大的关系。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众所周知,备课主要是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
一、学情的分析
之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具有正确的政治理念、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充分发展自我的人。而这些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所能成的,而是其主动接受、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受教育者才是关键因素。必须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这里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心理需求等各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我们所要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对自己没有用处,不是自己所需要的,而是觉得自己被迫上这门课。很显然,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这门课对学生没有用,而是当前大多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号准学生的脉,没弄清楚学生需要什么,没有搞好学情分析。正是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研究不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并不合学生的胃口,这才会出现“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听得没劲”的情况,老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学生想听的。
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其次,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等工作为核心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学生政治思想的实际状况和时事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或调整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和提高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而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走入学生中间来,与学生很少有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基本上是老师上完课就走,课上课下都没有交流的机会,甚至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老师的姓名,老师和学生之间都难以相互了解和沟通。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往往忽视甚至根本看不到对来自学生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的搜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前提性、基础性地位。这些都导致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不了解,自然也就难以摸清学生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教师能够摸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要搞好教学,既要深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并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这个教材的权威性、理论性和思想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个教材并不能全面反映各个地方发展的具体情况,它更像一个教学大纲。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时事形势发展的情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仍存在着这样几种不好的状况:有的老师只是空洞地宣讲教材上的理论,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有的老师则只是一味地批判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的任务,使学生对这门课更加反感;有的老师则是泛泛而谈,仅列举一些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情节,教学上缺少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笔者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把宏大的理论和细小的生活情节结合起来,每个人生活的变化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则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选取身边的典型事例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可以引入更多的学理分析。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修养。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事情的描述和浅层次的分析,更希望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为学生提供有一定深度的分析既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也有利于加深对这门课的认识和感情。第三,要以开放的姿态宣传马克思主义,要有理论自信。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而每一种思想之所以能够传播、流行,显然都有其合理、科学之处,当然也有其片面之处。不应该片面封杀或者是一味地批判、否定,而是应该加以引导,增强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既看到其科学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合理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不应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对立起来,唯我独尊,过于自大的姿态只能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第四,既不回避现实问题,又要加以正确引导。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方面仍旧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弥漫着全社会的腐败风气、政治上的不够民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民众对党和政府不满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而这些问题又是民众高度关注的,也是广大青年学子极为关心的,针对这些问题,课堂不能回避,不能一味地宣扬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好的一面,而是要直面这些问题。当然直面这些问题并不是说一味地批判党和政府,而是要分析出产生的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是在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社会主义带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带来的,而是与我国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等有极大关系。 正如前面所言,要想处理好教学内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这需要教师要深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教师首先能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能增强自己教学的说服力。其次,需要教师能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有许多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不深,难以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体验和感受也比较缺乏,比如,就连很多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的教师,也很少到过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并且也很少有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等去参观考察过。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不能给学生一种现场的感受,不能使自己的课堂注入一种个人亲身体验的情感性的因素,只能使课堂教学成为纯粹的知识性教学,而不是富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我们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课堂讨论法、问题教学法、练习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而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等,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是采用大课的方式,一起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甚至几百人在一起上课,这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余地比较小,不太适合除讲授法以外的其他教学方法。讲授法有其优点,但同时因为这种方法难以实现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也难以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因而缺少思想的碰撞,灌输意味很浓。当然,老师们也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着改进,但是这种改进更多地体现在制作精美的课件等方面,力度有限。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上课场景就是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旧面临着认同程度不高的问题,对我们每一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来说这仍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这涉及到我们工作的意义和成效的问题,因而扭转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极为迫切,这需要我们每位从业者认真对待,不断提高和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所谓“功夫在课外”,改善我们的教学,就需要我们从备好每堂课做起,注重每一个环节,扎实而有序地推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志荣,薛忠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9):171-174.
[2]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4-58.
[3]高凌云,吴东华.传播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9):44-47.
[4]张春梅,邹升平.论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1,(6):12-15.
备课环节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印象不佳,对这门课的认同程度不高。“选而不来,来而不听,听而不专”仍旧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一种常态,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这门课对其成长所蕴含的重要意义。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历史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外,教学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关键的原因。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要想改善这门课的教学,改善其备课是首要的环节。而高校思想政治课之所以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与备课环节存在着的问题也有莫大的关系。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众所周知,备课主要是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
一、学情的分析
之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具有正确的政治理念、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充分发展自我的人。而这些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所能成的,而是其主动接受、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受教育者才是关键因素。必须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这里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心理需求等各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我们所要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对自己没有用处,不是自己所需要的,而是觉得自己被迫上这门课。很显然,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这门课对学生没有用,而是当前大多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号准学生的脉,没弄清楚学生需要什么,没有搞好学情分析。正是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研究不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并不合学生的胃口,这才会出现“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听得没劲”的情况,老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学生想听的。
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其次,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等工作为核心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学生政治思想的实际状况和时事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或调整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和提高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而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走入学生中间来,与学生很少有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基本上是老师上完课就走,课上课下都没有交流的机会,甚至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老师的姓名,老师和学生之间都难以相互了解和沟通。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往往忽视甚至根本看不到对来自学生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的搜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前提性、基础性地位。这些都导致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不了解,自然也就难以摸清学生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教师能够摸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要搞好教学,既要深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并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这个教材的权威性、理论性和思想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个教材并不能全面反映各个地方发展的具体情况,它更像一个教学大纲。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时事形势发展的情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仍存在着这样几种不好的状况:有的老师只是空洞地宣讲教材上的理论,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有的老师则只是一味地批判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的任务,使学生对这门课更加反感;有的老师则是泛泛而谈,仅列举一些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情节,教学上缺少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笔者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把宏大的理论和细小的生活情节结合起来,每个人生活的变化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则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选取身边的典型事例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可以引入更多的学理分析。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修养。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事情的描述和浅层次的分析,更希望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为学生提供有一定深度的分析既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也有利于加深对这门课的认识和感情。第三,要以开放的姿态宣传马克思主义,要有理论自信。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而每一种思想之所以能够传播、流行,显然都有其合理、科学之处,当然也有其片面之处。不应该片面封杀或者是一味地批判、否定,而是应该加以引导,增强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既看到其科学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合理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不应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对立起来,唯我独尊,过于自大的姿态只能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第四,既不回避现实问题,又要加以正确引导。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方面仍旧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弥漫着全社会的腐败风气、政治上的不够民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民众对党和政府不满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而这些问题又是民众高度关注的,也是广大青年学子极为关心的,针对这些问题,课堂不能回避,不能一味地宣扬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好的一面,而是要直面这些问题。当然直面这些问题并不是说一味地批判党和政府,而是要分析出产生的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是在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社会主义带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带来的,而是与我国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等有极大关系。 正如前面所言,要想处理好教学内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这需要教师要深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教师首先能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能增强自己教学的说服力。其次,需要教师能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有许多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不深,难以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体验和感受也比较缺乏,比如,就连很多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的教师,也很少到过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并且也很少有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等去参观考察过。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不能给学生一种现场的感受,不能使自己的课堂注入一种个人亲身体验的情感性的因素,只能使课堂教学成为纯粹的知识性教学,而不是富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我们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课堂讨论法、问题教学法、练习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而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等,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是采用大课的方式,一起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甚至几百人在一起上课,这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余地比较小,不太适合除讲授法以外的其他教学方法。讲授法有其优点,但同时因为这种方法难以实现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也难以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因而缺少思想的碰撞,灌输意味很浓。当然,老师们也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着改进,但是这种改进更多地体现在制作精美的课件等方面,力度有限。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上课场景就是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旧面临着认同程度不高的问题,对我们每一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来说这仍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这涉及到我们工作的意义和成效的问题,因而扭转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极为迫切,这需要我们每位从业者认真对待,不断提高和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所谓“功夫在课外”,改善我们的教学,就需要我们从备好每堂课做起,注重每一个环节,扎实而有序地推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志荣,薛忠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9):171-174.
[2]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4-58.
[3]高凌云,吴东华.传播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9):44-47.
[4]张春梅,邹升平.论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