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阐释了领导人员提高非职权影响力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案例,对领导人员两大方面,十个具体素质的行为修炼进行了探讨,从理论的角度说明了领导人员提升非职权影响力重要性。文章具体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党的十八大精神、人的本质属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从不同侧面对非职权影响力提升进行了论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努力保持并不断提高领导素质和能力,才能使整个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有坚实的基础,使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根本的保障,使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能顺利的得到巩固和保证。在新时期党员干部建设过程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非权力领导力,建立起一支高效、科学规范的党员干部领导队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非权力领导力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领导力在政治领导中的内涵也发生着变化。权力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最先成为暴力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和人身依附背景下的领导者只需拥有暴力强制性权力影响力就足以统治国家。近代资产阶级虽然树立起“天赋人权”的旗帜,但在阶级社会中从未真正建立起超阶级的纯粹的“天赋人权”,这就注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非权力领导影响力的局限性。在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者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队和带头人,正在开辟党政领导的新纪元。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公仆,既需要有超凡的权力领导力,又需要有别具一格的非权力领导力。
(一)非权力领导力的内涵
非权力领导力指的是领导人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被领导者造成的影响力。 非权力领导力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取得更大胜利的重要力量,是因为其除了具备传统权力领导的强制力、威慑力和支配力外,还具有非权力领导力的独特性质,主要包括内发性、广泛性、稳定性和渗透性。非权力领导力能够使领导者在无权力控制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使普通群众自发自愿地信服自己,积极配合、服从领导和指挥的能力;非权力领导力能够使领导者在无权力涉及的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起作用,凝聚群众力量,充分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生成的各种客观条件为组织服务;非权力领导力能够深入影响群众的被领导意志,将领导意识渗透到群众中去,带领群众主动积极地完成企业的领导目标。具有非权力领导力的领导者往往蕴含着一种能够带领组织走向成功的潜力和实力,非权力领导力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发展意味着领导潜能的持续开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力和制胜力。
(二)提升非权力领导力中存在的问题
曾为民请命的楚霸王摇身一变成了暴君,醉心于权力带给自己的优越享受,以暴制暴,独断专行,众叛亲离,最终落了个伤心别姬、自刎乌江的下场。历史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要重视领导权力的恰当使用,不要玩弄权术,要以正确的非权力领导观来鞭策自己的领导行为。
在全面提升非权力领导力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第一,不注重个人品质的修养,出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等损害和侵蚀党风和民风建设的不良现象,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全局意识,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立身处事,不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重影响组织的呈现和发展。
第二,集体主义精神淡薄,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在领导组织活动时过分倚重手中的强势权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第三,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对下不能虚心听取意见,对上不敢承担责任;
第四,满足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贪图安逸享乐,无法积极主动地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党性,无法切实贯彻落实好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工作要求;
第五,缺乏“示弱”精神,不能很好地集思广益,没有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有效激励手段,组织僵化。
二、以人为本是提升非领导能力的原则
在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的情况下,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逐渐由物的因素向人的因素转变,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的业绩更多地依赖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本管理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适合的生产关系会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同样地,对企业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就是正视人的社会需求,就是承认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就是对企业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会极大地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提升非领导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
黨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就要求领导者在新形势下要注重精神追求、重为政之德、重慎独自律、树一身正气。 1.品德立场:要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出的话群众才愿意听。如果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是得不到群众认可,发挥不了应有的领导作用。
2.职业素养: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多学习、多阅读、多体验、多总结,不仅要不断纵向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横向扩充自己的非专业水平,努力使自己做到既是专才型的领导又是通才型的领导;要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得体的仪表、谈吐和商务礼仪,在群众中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党员干部的领导全面形象,提高领导绩效,体现工作魅力。
3.谦虚平和:当今世界,快速的经济变化成为常态,这需要愿意显示脆弱的变革性领导。如果领导者能够实践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工作上的失误,并加以改进,可以创造出一种他人感同身受的环境。下属不会唯领导马首是瞻,增强自身的能力。
4.率先垂范:“上行下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领导者要以优秀的个人品质起典范的作用才能影响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领导者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做规矩的“例外者”和“破坏者”,这样才能树立起制度的刚性,起到以制度约束人的科学管理体系。
5.勇于担当: 领导干部要锤炼担当的意志,养成担当的习惯,在工作上推功揽过,才能担当起事业的发展,经得起群众的评价,才能在管理上变被动为主动,把劣势转换成优势。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行为修炼
6.平等尊重:正直、公正、真诚和责任心、服务意识、热情敬业是一个领导者所要拥有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要以统一的原则待人,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凡事出以公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面对80、90后员工的管理引导较难的问题,某银行每年举办一次新员工恳谈会,青年员工通过PPT等形式向领导、师傅、同事讲述自己一年以来工作中的得失与感悟,让这些青年员工充分感受到了组织的尊重,该行的青年员工离职率呈现青年下降趋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7.有效沟通: 领导者的个人品德修养是直面广大群众的,因此在与员工相处的过程中,要真情投入,不断加强与感情交流,善待下级,与人为善,能够灵活疏通上下级关系又充分协调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人际环境;在工作中,领导者要多争取主动,减少对立,化解矛盾,自己能受得了气吃得了亏,冲突中姿态放高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拥戴。
8.积极参与:在工作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以最佳的表现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成员,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团结同志,互信互爱。与群众荣辱与共,能够多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倾听意见,上下一心,提高领导的透明度,使党的领导信念和举止能产生信任感和承诺感。
9.真诚关爱:在合理范围内,积极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家访、参与员工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员工情况,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对德才兼备的员工,不拘泥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使用,积极向上推荐,真正实现“以情感留人”的目标,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10.多元激励:一是善用“愿景激励”,领导者要满怀激情向群众表明组织行动的方向,以前瞻性的眼光告知他们任务目标的合理性,勾勒出一个充满刺激而又富有吸引力的未来,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大胆的授权指导来完满地完成任务。二是注重“多样激励”,某单位行引入“微信红包”的激励方式,通过很小的投入,对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团队和同志进行阶段性及时激励,不仅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与时俱进”,缩小了距离感,更提高了激励的及时性,对工作推动起到了传统绩效所达不到的效果。
老子关于领导的境界做出了四种界定:“侮而狠之”、“惧而畏之”、“亲而誉之”、“不知有之”。其中,“不知有之”是一种隐性领导,是领导者有意识的创造出一个领导情境,然后退到领导场的边缘,把被领导者推向场中心,使其成为领导活动的主体。通过强化“非权力因素”的内在影响和作用,形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一种微妙的意识互动,以此带领广大群众为更高的价值和更远大的目标而战斗。“不知有之”的领导方式,形散而神不散,它不仅契合了被领导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潜能,也使领导者从“迷恋权力”中超脱出来,可以抽身谋大计,将领导的重心放在引导和教育下属和挖掘培養下级的领导能力上,赢得敬重,赢得人心,赢得支持,进而成就更好的事业。(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努力保持并不断提高领导素质和能力,才能使整个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有坚实的基础,使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根本的保障,使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能顺利的得到巩固和保证。在新时期党员干部建设过程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非权力领导力,建立起一支高效、科学规范的党员干部领导队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非权力领导力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领导力在政治领导中的内涵也发生着变化。权力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最先成为暴力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和人身依附背景下的领导者只需拥有暴力强制性权力影响力就足以统治国家。近代资产阶级虽然树立起“天赋人权”的旗帜,但在阶级社会中从未真正建立起超阶级的纯粹的“天赋人权”,这就注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非权力领导影响力的局限性。在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者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队和带头人,正在开辟党政领导的新纪元。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公仆,既需要有超凡的权力领导力,又需要有别具一格的非权力领导力。
(一)非权力领导力的内涵
非权力领导力指的是领导人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被领导者造成的影响力。 非权力领导力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取得更大胜利的重要力量,是因为其除了具备传统权力领导的强制力、威慑力和支配力外,还具有非权力领导力的独特性质,主要包括内发性、广泛性、稳定性和渗透性。非权力领导力能够使领导者在无权力控制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使普通群众自发自愿地信服自己,积极配合、服从领导和指挥的能力;非权力领导力能够使领导者在无权力涉及的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起作用,凝聚群众力量,充分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生成的各种客观条件为组织服务;非权力领导力能够深入影响群众的被领导意志,将领导意识渗透到群众中去,带领群众主动积极地完成企业的领导目标。具有非权力领导力的领导者往往蕴含着一种能够带领组织走向成功的潜力和实力,非权力领导力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发展意味着领导潜能的持续开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力和制胜力。
(二)提升非权力领导力中存在的问题
曾为民请命的楚霸王摇身一变成了暴君,醉心于权力带给自己的优越享受,以暴制暴,独断专行,众叛亲离,最终落了个伤心别姬、自刎乌江的下场。历史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要重视领导权力的恰当使用,不要玩弄权术,要以正确的非权力领导观来鞭策自己的领导行为。
在全面提升非权力领导力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第一,不注重个人品质的修养,出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等损害和侵蚀党风和民风建设的不良现象,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全局意识,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立身处事,不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重影响组织的呈现和发展。
第二,集体主义精神淡薄,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在领导组织活动时过分倚重手中的强势权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第三,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对下不能虚心听取意见,对上不敢承担责任;
第四,满足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贪图安逸享乐,无法积极主动地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党性,无法切实贯彻落实好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工作要求;
第五,缺乏“示弱”精神,不能很好地集思广益,没有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有效激励手段,组织僵化。
二、以人为本是提升非领导能力的原则
在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的情况下,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逐渐由物的因素向人的因素转变,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的业绩更多地依赖于管理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本管理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适合的生产关系会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同样地,对企业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就是正视人的社会需求,就是承认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就是对企业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会极大地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提升非领导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
黨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就要求领导者在新形势下要注重精神追求、重为政之德、重慎独自律、树一身正气。 1.品德立场:要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出的话群众才愿意听。如果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是得不到群众认可,发挥不了应有的领导作用。
2.职业素养: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多学习、多阅读、多体验、多总结,不仅要不断纵向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横向扩充自己的非专业水平,努力使自己做到既是专才型的领导又是通才型的领导;要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得体的仪表、谈吐和商务礼仪,在群众中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党员干部的领导全面形象,提高领导绩效,体现工作魅力。
3.谦虚平和:当今世界,快速的经济变化成为常态,这需要愿意显示脆弱的变革性领导。如果领导者能够实践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工作上的失误,并加以改进,可以创造出一种他人感同身受的环境。下属不会唯领导马首是瞻,增强自身的能力。
4.率先垂范:“上行下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领导者要以优秀的个人品质起典范的作用才能影响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领导者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做规矩的“例外者”和“破坏者”,这样才能树立起制度的刚性,起到以制度约束人的科学管理体系。
5.勇于担当: 领导干部要锤炼担当的意志,养成担当的习惯,在工作上推功揽过,才能担当起事业的发展,经得起群众的评价,才能在管理上变被动为主动,把劣势转换成优势。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行为修炼
6.平等尊重:正直、公正、真诚和责任心、服务意识、热情敬业是一个领导者所要拥有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要以统一的原则待人,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凡事出以公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面对80、90后员工的管理引导较难的问题,某银行每年举办一次新员工恳谈会,青年员工通过PPT等形式向领导、师傅、同事讲述自己一年以来工作中的得失与感悟,让这些青年员工充分感受到了组织的尊重,该行的青年员工离职率呈现青年下降趋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7.有效沟通: 领导者的个人品德修养是直面广大群众的,因此在与员工相处的过程中,要真情投入,不断加强与感情交流,善待下级,与人为善,能够灵活疏通上下级关系又充分协调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人际环境;在工作中,领导者要多争取主动,减少对立,化解矛盾,自己能受得了气吃得了亏,冲突中姿态放高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拥戴。
8.积极参与:在工作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以最佳的表现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成员,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团结同志,互信互爱。与群众荣辱与共,能够多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倾听意见,上下一心,提高领导的透明度,使党的领导信念和举止能产生信任感和承诺感。
9.真诚关爱:在合理范围内,积极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家访、参与员工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员工情况,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对德才兼备的员工,不拘泥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使用,积极向上推荐,真正实现“以情感留人”的目标,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10.多元激励:一是善用“愿景激励”,领导者要满怀激情向群众表明组织行动的方向,以前瞻性的眼光告知他们任务目标的合理性,勾勒出一个充满刺激而又富有吸引力的未来,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大胆的授权指导来完满地完成任务。二是注重“多样激励”,某单位行引入“微信红包”的激励方式,通过很小的投入,对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团队和同志进行阶段性及时激励,不仅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与时俱进”,缩小了距离感,更提高了激励的及时性,对工作推动起到了传统绩效所达不到的效果。
老子关于领导的境界做出了四种界定:“侮而狠之”、“惧而畏之”、“亲而誉之”、“不知有之”。其中,“不知有之”是一种隐性领导,是领导者有意识的创造出一个领导情境,然后退到领导场的边缘,把被领导者推向场中心,使其成为领导活动的主体。通过强化“非权力因素”的内在影响和作用,形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一种微妙的意识互动,以此带领广大群众为更高的价值和更远大的目标而战斗。“不知有之”的领导方式,形散而神不散,它不仅契合了被领导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潜能,也使领导者从“迷恋权力”中超脱出来,可以抽身谋大计,将领导的重心放在引导和教育下属和挖掘培養下级的领导能力上,赢得敬重,赢得人心,赢得支持,进而成就更好的事业。(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