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语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进行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创新,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通过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应重在引导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实现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不在于教学过程中讲了多少“字、词、句、篇”,传授了多少“语、修、逻、文”,而在于对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目标所处位置的准确把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情、意、知、行给予充分关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任务观点”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其后果是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课堂教学应由以“教”为中心转化到以“学”为中心。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应把思考的结果“塞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有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贵在发挥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要在“发挥”这两个字上做文章,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
1、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放下架子,收起“师道尊严”,在人格关系上跟学生建立起平等、合作、协调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搞“一言堂”,而应提倡“群言堂”,使学生愉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据有关专家调查显示,教学者的重视程度与学生的成绩(即教学实效)呈微相关,而学生乐于接受的程度与教学实效则高度相关。由此可见,让学生“乐学”是何等重要。
3、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印象要深,记得要牢。所以施教者在课堂上绝对不能唱“独角戏”,而应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进去,最理想的状态是让100﹪的学生100﹪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当努力去追求这个目标,接近这个目标。这就要求施教者通过恰当的点拨、 循循的诱导、及时的鼓励等手段及方法 ,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去品尝思考的甘甜、成功的喜悦、参与的乐趣,以便使学生能持久地保持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学习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活动和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时间上给学生安排独立活动的空间。无论在单元教学的安排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了“量”的保证,才会有“质”的提高,没有给学生试飞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翅膀不可能长硬。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学堂
吕淑湘先生的《语文教学要变被动为主动》一文在分析“满堂灌”这种教法的弊端时指出:“总之,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教师的教也是被动的,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这种“例行公事”式的教与学现象至今在不少学校的不少老师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要真正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彻底打破旧的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建立语文教学创新模式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以启发讨论为主的“问答式”课堂教学模式。
讲课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是先列出思考提纲,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或者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边提问,边启发,边讨论。教学形式上以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简称为“问答式”。“启发讨论式”关键在于“启发”二字,这就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通过提问,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同时,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深入浅出,在选题时还要尽可能考虑到能够激发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在启发学生讨论时,我注重了三点。
①采用“连锁式”的提问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列出连贯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有的文章各部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在联系列出思考提纲,供学生讨论。连锁式的提问法,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多个可供思考的角度,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就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整合、论证。青年学生本有一种标新立异的心理,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试试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托同一“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言志”。
③提问时故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深思。教师提出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因,而在学生的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拔开迷雾,透过表象,抓住本质,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学生的思考过程就要经历一个“模糊→排除障碍→清晰”的过程,学生也便能够享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二)以自学讨论为主的“学问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以教师点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简称为“学问式”。这种方式适用于自学课文,而一些语言比较晦涩、句子意义深邃的文章尤其适用。如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狄斯尼的《勇气》、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高晓声的《摆渡》及现在八年级课本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等散文就可采用这种方法。这里有几点要明确:
①这是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都发生关系的多向交往形式,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桌和前后排同学可以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②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的办法,而是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远距离要求(总要求)和近距离要求(具体要求):远距离要求是通过自学活动,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途径;近距离要求是根据不同的体裁提出具体要求。具体要求一定要突出“具体”二字,尤其是对那些原来自学能力不够强的学生更应如此。
③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起到穿针引线,点灯指路的作用。当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在思维时触到暗礁,这时就需要老师点亮智慧之灯,指引前进之路。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看似轻松,其实不然。教师的点拨要让学生满意,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每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也不是机械地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学生能够回答的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点拨后再让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提问带有随意性,所以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逐步地扣住所读文章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的“多向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尝试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制作了不少课件。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是占领现代化教育的制高点,面对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教育也将迈进信息化教育的新时代,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已是义不容辞的事。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小为大,变抽象为形象……,可以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在课件设计时,观念上要避免以“教”为中心,而应突出以“学”为中心;教学目的要由以讲授和识记为中心转化到以问题的解决和创新为中心,在教学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的多向交互式交流方式,而不能把多媒体课上成“放电影式”,或者仅仅以电子黑板(屏幕)代替板书而已。在课件的设计、制作和施教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们有共同点,那就是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吕淑湘先生说得好:“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语文教学要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424213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中学)
语文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通过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应重在引导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实现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不在于教学过程中讲了多少“字、词、句、篇”,传授了多少“语、修、逻、文”,而在于对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目标所处位置的准确把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情、意、知、行给予充分关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任务观点”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其后果是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课堂教学应由以“教”为中心转化到以“学”为中心。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应把思考的结果“塞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有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贵在发挥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要在“发挥”这两个字上做文章,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
1、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放下架子,收起“师道尊严”,在人格关系上跟学生建立起平等、合作、协调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搞“一言堂”,而应提倡“群言堂”,使学生愉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据有关专家调查显示,教学者的重视程度与学生的成绩(即教学实效)呈微相关,而学生乐于接受的程度与教学实效则高度相关。由此可见,让学生“乐学”是何等重要。
3、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印象要深,记得要牢。所以施教者在课堂上绝对不能唱“独角戏”,而应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进去,最理想的状态是让100﹪的学生100﹪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当努力去追求这个目标,接近这个目标。这就要求施教者通过恰当的点拨、 循循的诱导、及时的鼓励等手段及方法 ,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去品尝思考的甘甜、成功的喜悦、参与的乐趣,以便使学生能持久地保持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学习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活动和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时间上给学生安排独立活动的空间。无论在单元教学的安排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了“量”的保证,才会有“质”的提高,没有给学生试飞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翅膀不可能长硬。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学堂
吕淑湘先生的《语文教学要变被动为主动》一文在分析“满堂灌”这种教法的弊端时指出:“总之,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教师的教也是被动的,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这种“例行公事”式的教与学现象至今在不少学校的不少老师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要真正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彻底打破旧的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建立语文教学创新模式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以启发讨论为主的“问答式”课堂教学模式。
讲课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是先列出思考提纲,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或者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边提问,边启发,边讨论。教学形式上以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简称为“问答式”。“启发讨论式”关键在于“启发”二字,这就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通过提问,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同时,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深入浅出,在选题时还要尽可能考虑到能够激发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在启发学生讨论时,我注重了三点。
①采用“连锁式”的提问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列出连贯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有的文章各部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在联系列出思考提纲,供学生讨论。连锁式的提问法,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多个可供思考的角度,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就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整合、论证。青年学生本有一种标新立异的心理,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试试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托同一“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言志”。
③提问时故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深思。教师提出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因,而在学生的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拔开迷雾,透过表象,抓住本质,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学生的思考过程就要经历一个“模糊→排除障碍→清晰”的过程,学生也便能够享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二)以自学讨论为主的“学问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以教师点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简称为“学问式”。这种方式适用于自学课文,而一些语言比较晦涩、句子意义深邃的文章尤其适用。如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狄斯尼的《勇气》、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高晓声的《摆渡》及现在八年级课本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等散文就可采用这种方法。这里有几点要明确:
①这是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都发生关系的多向交往形式,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桌和前后排同学可以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②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的办法,而是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远距离要求(总要求)和近距离要求(具体要求):远距离要求是通过自学活动,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途径;近距离要求是根据不同的体裁提出具体要求。具体要求一定要突出“具体”二字,尤其是对那些原来自学能力不够强的学生更应如此。
③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起到穿针引线,点灯指路的作用。当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在思维时触到暗礁,这时就需要老师点亮智慧之灯,指引前进之路。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看似轻松,其实不然。教师的点拨要让学生满意,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每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也不是机械地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学生能够回答的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点拨后再让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提问带有随意性,所以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逐步地扣住所读文章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的“多向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尝试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制作了不少课件。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是占领现代化教育的制高点,面对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教育也将迈进信息化教育的新时代,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已是义不容辞的事。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小为大,变抽象为形象……,可以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在课件设计时,观念上要避免以“教”为中心,而应突出以“学”为中心;教学目的要由以讲授和识记为中心转化到以问题的解决和创新为中心,在教学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的多向交互式交流方式,而不能把多媒体课上成“放电影式”,或者仅仅以电子黑板(屏幕)代替板书而已。在课件的设计、制作和施教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们有共同点,那就是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吕淑湘先生说得好:“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语文教学要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424213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