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从今年开始新辟“古镇物语”栏目,着力“读镇”,读出岁月的沧桑品格,读出地域的生命维度。品味“记住乡愁”也好,怀想故土家园也好,重温精神血脉也好,作家们都有自己的书写角度,努力发掘或者呈现鲜活的不同文化单元,让中华民族或悠久或富庶或苦难或抗争的往事温润今天激越今天。第一期已发出杨春风的《故事田庄台》,经本刊和几个微信平台推介,读者现在已近两万,可见历史的雨露也是现代人渴盼的甘霖之一。本期及全年将陆续登载各方古镇,希望读者继续关注。
第一次听到“上园”这个名字,是三十多年前的1981年5月的一天,锦承铁路的一列火车在四等小站“上园”站停靠一分钟,却留给一个旅行者三十年不曾消逝的记忆。三十年后的2015年7月7日,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早晨,这位旅行者因徒步大凌河终于踏上了上园这片土地,来寻访小镇的前世今生。
上园是一个古老的小镇。这里曾是辽代黔州盛吉县治所,后来为黔城镇。《辽史》载:“黔州,阜昌军,下,刺史。本汉辽西郡地。太祖平渤海,以所俘户居之,隶黑水河提辖司。安帝置州,析宜、霸二州汉户益之。初隶永兴宫,更隶中京,後置府,来属。统县一:盛吉县。太祖平渤海,俘兴州盛吉县民来居,因置县。”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载:“兴中县(今朝阳)之黔城镇(今上园),当即辽之黔州,盖废于金初。”
民国时期上园叫“朝阳寺”。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载:朝阳“县治东北六百四十里……东至朝阳寺……”当时朝阳寺属于朝阳县第四区,1949年属北票县第十六区。因朝阳寺与朝阳市名称字音易混淆,1961年经省市批准,将朝阳寺改为上园。因此地是朝阳寺庙的上菜园子,故称为上园。1985年改乡为镇,直至今天。
历史上,上园属辽西重镇。西汉时,柳城(今朝阳县袁台子)是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从柳城去辽西郡治所(今义县西头道河子附近)的道路为:由袁台子沿大凌河向东北行,经长宝入北票境向东行,经牤牛营子、章吉营子、下甸、炒米甸子、上园,再向东南行,即到头道河子。这是史学家考证的 “辽西道”之一段。辽代,从白川州(今四家板)向东行,经黔州(今上园)而达义州(今义县)的路段,为中京道大定府去辽阳府的必经之路。
而今,锦承铁路穿越境内七个村,并在境内设有上园、南岭两个停靠站。位于镇所在地的上园站原名朝阳寺站,建于1924年。锦承铁路支线锦州经义县,金岭寺至北票段,始建于1921年4月。上园蜘蛛山下的铁路隧道建于1923年,隧道口上方刻的“1923”字样清晰如昨。据当地人说,隧道是由英国人修的。而今的“上园站”建筑仍然是近百年前的欧式老建筑,显得孤寂而落寞。
斗转星移,石破天惊。20世纪末,上园镇因一块石头一夜成名。
1996年9月2日,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向首都新闻界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中华龙鸟”化石在北票上园镇四合屯出土!世界的目光从此聚焦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中华龙鸟化石生于距今1.35至1.4亿年前的中生代晚侏罗纪。化石十分完整,体长1.06米,全身披有长约2.3厘米、宽约1.1厘米的片状羽毛,前后肢已经分异,前肢短小,明显向翅膀转变,证明其为鸟类始祖,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中华龙鸟比德国始祖鸟提前了二百至三百万年,被世界各国教科书沿用了138年的鸟类始祖——德国始祖鸟被中华龙鸟所取代。
紧接着,地球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化石在上园镇四合屯发现。辽宁古果距今1.45亿年,是世界最早的开花植物的化石,较以前公认的此类植物化石提前了一千五至两千万年。
地球上第一只鸟和第一朵花化石相继在四合屯发现,震惊了世界。中华龙鸟化石和辽宁古果植物化石的出土,解决了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问题的世界悬案,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上园镇四合屯被誉为中国的“索伦霍芬”(德国始祖鸟发现地)。
在国际学术界,认定一个地区的古老程度,不是看该地的古迹与传说,而是以出土化石为鉴定依据。按这一标准,辽宁最古老的地区当属朝阳的北票市上园镇。
一方方化石,把我们带到亿万年前。晚侏罗世到早白垩纪的北票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沼泽遍地,植物茂盛,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和煦,大自然和谐而安详。生物群呈水、陆、空爆发性辐射演化,不同类群和同一类群中原始和进步的种类共生。地球上第一批有花植物在这里萌生了,第一只鸟从这里起飞了,鱼类在广阔的水域里畅游,两栖类在草地与湖水间奔波忙碌,这些大自然的孩子给朝阳大地增添了姹紫嫣红,给地球带来了生命的勃发与跃动,给未来的人类带来飞翔的想象与启示。我们在这里听到了亿万年前的呼吸声:声声不息,生生不息。
1998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辽宁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上园镇的四合屯、黄半截沟、尖山沟一带。保护区东西长五公里,南北长九十一公里,总面积四十六平方公里。四合屯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辽宁北票鸟化石自然保护区不仅产出中华龙鸟、圣贤孔子鸟、原始祖鸟等重要的珍稀鸟类化石,而且还发现众多门类的其他化石,计有六个门、十四个纲、二十类化石。动物化石除鸟类外,还有爬行类、鱼类、叶肢介类、介形虫类、昆虫类、双壳类和腹足类,此外还有蛋及足印类化石,共三个门、八个纲、四十六个属、八十三种。植物化石从蕨类植物到高等的被子植物计两个门、三个亚门、六个纲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硅化木、种子及孢子花粉化石等。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四合屯设有国家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化石像面镜子,鸟儿花儿鱼儿透过时间的尘埃看见了亿万年前的自己,我们透过这面镜子看见了延绵的时间。
凭吊完远古生灵,笔者徒步来到上园镇东街的朝阳寺。朝阳寺是一座简陋而破败的寺庙,人们没有忘记它,是因为它的“红色”印记。
朝阳寺始建于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是一座喇嘛寺院。朝阳寺分上寺、下寺。上寺正殿建在一米高的月台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朝阳寺建筑风格独特,是集蒙、藏、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硬山抱厦式古建筑。石刻、砖雕、木雕工艺精湛,形象生动。大殿两侧各镶嵌有一方砖雕,左侧为“西游”内容,右侧为“八仙”内容,雕工精细,属于镂空透雕。殿内壁画、彩绘十分精美,可惜由于维修大部分已经不存,仅可在西侧顶部看些许斑驳痕迹。 八十七年前,热河省第一个红色农村党支部——中共朝阳支部就建立在这座普通的寺庙中。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月,共产党员韩麟符、郑丕烈等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蔡和森委派,在朝阳寺开展革命活动,并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他们创立学校,发展党员,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农民暴动,最早在热河省农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几年后,这里又发生了一起震惊中日的大事件。1932年4月锦朝铁路通车后,日军开始利用这一条件展开间谍活动,谋求进攻热河省。日本特务石本权太郎潜入北票,建立“关东司令部北票联络所”,并任所长,到处搜集有关热河情报,并悬挂起日本旗,气焰十分嚣张。7月17日,时任东北国民救国军第一师师长的李海峰率部在上园南岭火车站登上列车,在破庙(朝阳寺)机智抓获冀东最大的日本特务头子石本权太郎,震惊了日本朝野。石本权太郎随后被处决,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历史上称之为“朝阳寺事件”。事件领导者——著名抗日义勇军将领李海峰1889年出生在朝阳寺跑达沟,也就是今天的上园镇燕子沟。
今天——2015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七十八年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不禁令人唏嘘。
上园镇地处笔者徒步河流——大凌河的南岸,距北票市区三十五公里,北与内蒙古敖汉旗、奈曼旗接壤,东和阜新、义县毗邻,南接凌海市,西连朝阳县。镇驻地上园村。上园是北票市南部大镇,2000年时辖二十三个行政村,现辖十一个行政村:上园村、朝阳寺村、沟口子村、王道营村、三巨兴村、土宝营村、靠山屯村、炒米甸村、小北沟村、张宝吐村、马代沟村。四千六百户,人口一万七。总土地面积三十七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五万亩,林地面积二十二万亩。主导产业是生猪养殖、大枣栽植、旅游开发。生猪饲养总量达到四十万头,成为“辽西养猪第一乡”。大枣栽植面积已达一万两千亩,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誉为“金丝王枣之乡”。
沿大凌河,笔者徒步来到上园镇境内的白石水库。白石水库由大凌河干流截流而成。在山梁路边驻足观看,远处的水库如一条白纱,晨雾笼罩中,呈现着朦胧美。
徒步前行,登上大坝北侧观景廊,近观水库美景,湖面辽阔,水呈绿色,微波荡漾。大坝长五百多米,坝高接近五十米,横亘两山间,恢宏壮观,气势磅礴。白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殖、观光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000年9月主体工程竣工。水库总库容16.45亿立方米,可控制流域面积17649平方公里,是辽宁省第三大水库。
白石水库作为辽宁西部第一大人工湖泊,不但有近十万亩的水域,还形成了一万多公顷的湿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朝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前主任阎占山介绍说,白石水库湿地是东北亚候鸟在辽西地区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有三四百万候鸟经过这里迁徙,其中有十万多只水鸟在这里停歇或繁衍。尤其是大天鹅的集中停歇数量,应该在东三省居第一位。此外,白石水库湿地内还有黑鹳、丹顶鹤、东方白鹳、灰鹤等国家一二级重要野生保护鸟类十多种。尤其是黑鹳,已经在白石水库湿地内形成种群,市野保人员曾在白石水库湿地内,一次性发现总数为三十四只野生黑鹳的全国纪录。
每年三月,有近两千只白天鹅在湿地保护区觅食嬉戏。这些白天鹅来自鄱阳湖,将在这里停留近一个月的时间,然后飞往西比利亚到贝加尔湖一带繁殖。在湿地远远望去,成群的白天鹅在库区冰水面上,连接成一片,绵延三公里,有的聚集歇息,有的悠然行走,也有的在空中结队飞翔,景象蔚为壮观。
白石水库大坝下,是大凌河漂流区,漂流河段位于上园镇柳黄屯村,约四公里。大凌河东岸为连绵不断的悬崖峭壁,西岸为水草河滩的树林,景色优美。河道九曲八弯,河宽约二十米,河水清澈,缓急交替,漂流而下,惊险刺激。被誉为“塞外第一漂”。大凌河野生鱼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小银鱼出口日本。
从白石水库大坝南行三公里多,有大桥,桥东通往常河营子乡,西通上园镇。我们沿河边前行一段,在河里洗头、洗脸。之后过桥,来到河西上园镇柳黄屯村山坡上的“知青部落”。这里是张晶、王菲菲小夫妻开办的集食宿游玩与怀旧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场所。
20世纪70年代,张晶的爷爷张青山作为“辽宁省劳动模范”“贫农代表”,在上园镇沟口村知青点负责给知青做饭。张晶爷爷与知青们相处得很融洽,被誉为“知识青年的贴心人。后来,知青返城。离开了青年点,但那难以割舍的知青情结却始终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从2000年开始,所有知青都会目标一致地从全国各地乃至异国他乡回到上园镇沟口子——这个他们共同的家园,看望张大爷张青山,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2007年9月3日,八十三岁的张青山老人去世了。但是,一家人与知青的不解情缘还在延续。
2015年6月28日,由张晶和王菲菲根据爷爷、父亲和知青们的回忆,收集当年知青用过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文字资料和历史照片,经过八个月努力建成以知青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知青博物馆及休闲旅游设施,并举行“知青部落”落成仪式。
仅仅九天后,笔者来到了这里。笔者虽然不是知青,但毕竟与知青是同代人,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忆犹新,充满感情。于是,笔者夜宿“知青部落”。当夜,皓月当空,大凌河水静静流淌,不时有蛙鸣悠扬,夏虫呢喃,山间河谷显得愈发寂静。
当晚发微信:
七月七日,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从大板镇到上园镇,田野踏察,川流追踪,寻古访今,跟随河流的脚步,行走在古川州的漫漫时空中……康家屯,一个凌河边的寂寞小村,因夏家店下层文化不经意的莞尔一笑,而名扬四海。上园朝阳寺,一个红色的寺庙,七十年前,因一个民族的危亡,而清静不再。白石水库,圈养水的地方。顺河流而下,便到了“知青部落”,这是一个以知青文化为底蕴的休闲娱乐部落,一个追忆过往,怀念青春的地方。午餐吃的大凌河小银鱼、鲶鱼、河虾,拣自河边草丛的鸭蛋,上坡林中溜达鸡的鸡蛋,以及自种的各色生态菜蔬,绿色天然,确是美味。 第二天早晨四点三十分起床,太阳将出。河水静静流动,清新的空气似乎也在流动,吸一口沁人心脾。河对面密林中传来鸟鸣声,仿佛《森林狂想曲》,只听其声,不见其鸟。四点四十八分,太阳从河对岸的东山上升起来,光芒四射,河水立时染一层金色。
从“知青部落”徒步下山,过桥,沿河左岸往南行约三公里,在赵麻沟村沟门,有水泥管子上铺沙土的便桥。桥下大凌河水流湍急,转向南流。
过桥西南行约三华里,是义县新立屯村九关台门村民组。与九关台门村民组相邻的是北票上园镇沟口子村门外村民组(九关台门也称“门里”)。之后又是门外村民组。准确说,这两个村民组没有明确的界限。两村居民杂居一村,西屋是义县人家,东屋可能是北票居民;东院若是北票农人,西院可能就是义县村民。
1952年,辽西省义县第一区新立屯村的九官台门屯划归热河省北票县,后来又回归义县管辖,现在仍归属义县。历史如同一本线装书,时常被风吹得翻来覆去。
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王朝面对瓦刺及鞑靼的不断南侵局面,采纳了辽东指挥毕恭的建议,陆续修了“白土厂门至九官台门”一带的边墙,以防止兀良哈等部落南袭。
清朝,柳条边从九官台边门逶迤而去。《奉天通志》载:“清地东北,蒙古内附,修边示限,使畜牧游猎之民,知所止境,设门值守,以资震慑。”自山海关至黄海边的老边上,共有十六座边门,依次是鸣水堂门、白石嘴门、梨树沟门、新台门、松岭子门、九官台门、清河门、白土厂门、彰武台门、法库门、威远堡门、英额门、碱厂门、叆阳门、凤凰城门等。
著名的九官台边门就设在义县新立屯与北票上园沟口子交界处。边门门楼为瓦顶、木门,门上有铁铆钉。门楼中间是过道门洞,门两侧是石墙,上额有木匾书“九官台边门”。门东有五间土房,门西是箭场。关于边门守卫人员,《锦州府志》卷七载:“九官台门:守御一员【康熙十八年设】,笔帖式一员【顺治十一年设】,披甲兵丁十名;墩台,千总四员,台军二百名。”
日久年深,门里形成个村子,门外形成个村子。清末,柳河发洪水将边门冲毁。九官台门废弃后,两个村子就开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九官台门消失了,但当年门丁在边门处栽植的两棵柳树今天仍然郁郁葱葱。
九官台门的兵卒们打没打过仗,后人没人知晓了,但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战役却是史实。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运用“围城打援”战术,于10月22日,令黄永胜率领的“八纵”将北票城包围,“八纵”将北票守敌全部困在城中后,久围不攻,只是做出攻城态势,其目的是诱敌援兵出动。北票守敌被困后,十分惊慌,致电向锦州求援,驻锦州的国民党九十三军军长侯镜如闻知北票被困,亲率二十一师、四十三师企图渡过大凌河,以解北票之围。林彪见敌人中计,令黄永胜以少许部队继续佯攻北票城,命我军主力“八纵”大部,詹才芳率领的“九纵”,骑兵一师,一个独立师,向北票上园与义县交界的九关台门进发,准备在此歼灭增援北票之敌。11月1日凌晨三时,柳河川战斗打响。我东北野战军凭借黑山天险,以山上的长城为屏障,顽强地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斗一直进行到2日下午三时。我军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此役共毙敌副师长苏景泰以下两千余人,俘敌师长郭惠苍及参谋长以下三千余人。这次战役史称“九官台门大捷”或“大战柳河川”。
目睹过这场战斗的老人闫国田回忆:柳河川的战斗就是在我们下四家子打响第一枪的。村里的百姓早都跑到山上隐藏起来。战斗打响后,我们从骆驼山上往家看,炮火连天,场院的谷垛、秸秆都烧着了,大火连成一片。我还亲眼看到解放军脱掉上衣同国民党兵冲杀,把国民党兵撵得溃不成军。
离开九官台边门遗迹,继续徒步大凌河。
从上园镇南流过来的小柳河在九官台门南面汇入大凌河。因口音的关系,村民管小柳河叫“小凌河”。过柳河小桥,开始由西行转向南走,由此,离开上园镇,完全进入义县地界。
回首相望,不禁感叹:川州重镇,美哉上园。
第一次听到“上园”这个名字,是三十多年前的1981年5月的一天,锦承铁路的一列火车在四等小站“上园”站停靠一分钟,却留给一个旅行者三十年不曾消逝的记忆。三十年后的2015年7月7日,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早晨,这位旅行者因徒步大凌河终于踏上了上园这片土地,来寻访小镇的前世今生。
上园是一个古老的小镇。这里曾是辽代黔州盛吉县治所,后来为黔城镇。《辽史》载:“黔州,阜昌军,下,刺史。本汉辽西郡地。太祖平渤海,以所俘户居之,隶黑水河提辖司。安帝置州,析宜、霸二州汉户益之。初隶永兴宫,更隶中京,後置府,来属。统县一:盛吉县。太祖平渤海,俘兴州盛吉县民来居,因置县。”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载:“兴中县(今朝阳)之黔城镇(今上园),当即辽之黔州,盖废于金初。”
民国时期上园叫“朝阳寺”。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载:朝阳“县治东北六百四十里……东至朝阳寺……”当时朝阳寺属于朝阳县第四区,1949年属北票县第十六区。因朝阳寺与朝阳市名称字音易混淆,1961年经省市批准,将朝阳寺改为上园。因此地是朝阳寺庙的上菜园子,故称为上园。1985年改乡为镇,直至今天。
历史上,上园属辽西重镇。西汉时,柳城(今朝阳县袁台子)是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从柳城去辽西郡治所(今义县西头道河子附近)的道路为:由袁台子沿大凌河向东北行,经长宝入北票境向东行,经牤牛营子、章吉营子、下甸、炒米甸子、上园,再向东南行,即到头道河子。这是史学家考证的 “辽西道”之一段。辽代,从白川州(今四家板)向东行,经黔州(今上园)而达义州(今义县)的路段,为中京道大定府去辽阳府的必经之路。
而今,锦承铁路穿越境内七个村,并在境内设有上园、南岭两个停靠站。位于镇所在地的上园站原名朝阳寺站,建于1924年。锦承铁路支线锦州经义县,金岭寺至北票段,始建于1921年4月。上园蜘蛛山下的铁路隧道建于1923年,隧道口上方刻的“1923”字样清晰如昨。据当地人说,隧道是由英国人修的。而今的“上园站”建筑仍然是近百年前的欧式老建筑,显得孤寂而落寞。
斗转星移,石破天惊。20世纪末,上园镇因一块石头一夜成名。
1996年9月2日,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向首都新闻界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中华龙鸟”化石在北票上园镇四合屯出土!世界的目光从此聚焦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中华龙鸟化石生于距今1.35至1.4亿年前的中生代晚侏罗纪。化石十分完整,体长1.06米,全身披有长约2.3厘米、宽约1.1厘米的片状羽毛,前后肢已经分异,前肢短小,明显向翅膀转变,证明其为鸟类始祖,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中华龙鸟比德国始祖鸟提前了二百至三百万年,被世界各国教科书沿用了138年的鸟类始祖——德国始祖鸟被中华龙鸟所取代。
紧接着,地球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化石在上园镇四合屯发现。辽宁古果距今1.45亿年,是世界最早的开花植物的化石,较以前公认的此类植物化石提前了一千五至两千万年。
地球上第一只鸟和第一朵花化石相继在四合屯发现,震惊了世界。中华龙鸟化石和辽宁古果植物化石的出土,解决了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问题的世界悬案,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上园镇四合屯被誉为中国的“索伦霍芬”(德国始祖鸟发现地)。
在国际学术界,认定一个地区的古老程度,不是看该地的古迹与传说,而是以出土化石为鉴定依据。按这一标准,辽宁最古老的地区当属朝阳的北票市上园镇。
一方方化石,把我们带到亿万年前。晚侏罗世到早白垩纪的北票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沼泽遍地,植物茂盛,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和煦,大自然和谐而安详。生物群呈水、陆、空爆发性辐射演化,不同类群和同一类群中原始和进步的种类共生。地球上第一批有花植物在这里萌生了,第一只鸟从这里起飞了,鱼类在广阔的水域里畅游,两栖类在草地与湖水间奔波忙碌,这些大自然的孩子给朝阳大地增添了姹紫嫣红,给地球带来了生命的勃发与跃动,给未来的人类带来飞翔的想象与启示。我们在这里听到了亿万年前的呼吸声:声声不息,生生不息。
1998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辽宁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上园镇的四合屯、黄半截沟、尖山沟一带。保护区东西长五公里,南北长九十一公里,总面积四十六平方公里。四合屯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辽宁北票鸟化石自然保护区不仅产出中华龙鸟、圣贤孔子鸟、原始祖鸟等重要的珍稀鸟类化石,而且还发现众多门类的其他化石,计有六个门、十四个纲、二十类化石。动物化石除鸟类外,还有爬行类、鱼类、叶肢介类、介形虫类、昆虫类、双壳类和腹足类,此外还有蛋及足印类化石,共三个门、八个纲、四十六个属、八十三种。植物化石从蕨类植物到高等的被子植物计两个门、三个亚门、六个纲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硅化木、种子及孢子花粉化石等。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四合屯设有国家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化石像面镜子,鸟儿花儿鱼儿透过时间的尘埃看见了亿万年前的自己,我们透过这面镜子看见了延绵的时间。
凭吊完远古生灵,笔者徒步来到上园镇东街的朝阳寺。朝阳寺是一座简陋而破败的寺庙,人们没有忘记它,是因为它的“红色”印记。
朝阳寺始建于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是一座喇嘛寺院。朝阳寺分上寺、下寺。上寺正殿建在一米高的月台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朝阳寺建筑风格独特,是集蒙、藏、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硬山抱厦式古建筑。石刻、砖雕、木雕工艺精湛,形象生动。大殿两侧各镶嵌有一方砖雕,左侧为“西游”内容,右侧为“八仙”内容,雕工精细,属于镂空透雕。殿内壁画、彩绘十分精美,可惜由于维修大部分已经不存,仅可在西侧顶部看些许斑驳痕迹。 八十七年前,热河省第一个红色农村党支部——中共朝阳支部就建立在这座普通的寺庙中。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月,共产党员韩麟符、郑丕烈等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蔡和森委派,在朝阳寺开展革命活动,并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他们创立学校,发展党员,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农民暴动,最早在热河省农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几年后,这里又发生了一起震惊中日的大事件。1932年4月锦朝铁路通车后,日军开始利用这一条件展开间谍活动,谋求进攻热河省。日本特务石本权太郎潜入北票,建立“关东司令部北票联络所”,并任所长,到处搜集有关热河情报,并悬挂起日本旗,气焰十分嚣张。7月17日,时任东北国民救国军第一师师长的李海峰率部在上园南岭火车站登上列车,在破庙(朝阳寺)机智抓获冀东最大的日本特务头子石本权太郎,震惊了日本朝野。石本权太郎随后被处决,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历史上称之为“朝阳寺事件”。事件领导者——著名抗日义勇军将领李海峰1889年出生在朝阳寺跑达沟,也就是今天的上园镇燕子沟。
今天——2015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七十八年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不禁令人唏嘘。
上园镇地处笔者徒步河流——大凌河的南岸,距北票市区三十五公里,北与内蒙古敖汉旗、奈曼旗接壤,东和阜新、义县毗邻,南接凌海市,西连朝阳县。镇驻地上园村。上园是北票市南部大镇,2000年时辖二十三个行政村,现辖十一个行政村:上园村、朝阳寺村、沟口子村、王道营村、三巨兴村、土宝营村、靠山屯村、炒米甸村、小北沟村、张宝吐村、马代沟村。四千六百户,人口一万七。总土地面积三十七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五万亩,林地面积二十二万亩。主导产业是生猪养殖、大枣栽植、旅游开发。生猪饲养总量达到四十万头,成为“辽西养猪第一乡”。大枣栽植面积已达一万两千亩,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誉为“金丝王枣之乡”。
沿大凌河,笔者徒步来到上园镇境内的白石水库。白石水库由大凌河干流截流而成。在山梁路边驻足观看,远处的水库如一条白纱,晨雾笼罩中,呈现着朦胧美。
徒步前行,登上大坝北侧观景廊,近观水库美景,湖面辽阔,水呈绿色,微波荡漾。大坝长五百多米,坝高接近五十米,横亘两山间,恢宏壮观,气势磅礴。白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殖、观光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000年9月主体工程竣工。水库总库容16.45亿立方米,可控制流域面积17649平方公里,是辽宁省第三大水库。
白石水库作为辽宁西部第一大人工湖泊,不但有近十万亩的水域,还形成了一万多公顷的湿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朝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前主任阎占山介绍说,白石水库湿地是东北亚候鸟在辽西地区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有三四百万候鸟经过这里迁徙,其中有十万多只水鸟在这里停歇或繁衍。尤其是大天鹅的集中停歇数量,应该在东三省居第一位。此外,白石水库湿地内还有黑鹳、丹顶鹤、东方白鹳、灰鹤等国家一二级重要野生保护鸟类十多种。尤其是黑鹳,已经在白石水库湿地内形成种群,市野保人员曾在白石水库湿地内,一次性发现总数为三十四只野生黑鹳的全国纪录。
每年三月,有近两千只白天鹅在湿地保护区觅食嬉戏。这些白天鹅来自鄱阳湖,将在这里停留近一个月的时间,然后飞往西比利亚到贝加尔湖一带繁殖。在湿地远远望去,成群的白天鹅在库区冰水面上,连接成一片,绵延三公里,有的聚集歇息,有的悠然行走,也有的在空中结队飞翔,景象蔚为壮观。
白石水库大坝下,是大凌河漂流区,漂流河段位于上园镇柳黄屯村,约四公里。大凌河东岸为连绵不断的悬崖峭壁,西岸为水草河滩的树林,景色优美。河道九曲八弯,河宽约二十米,河水清澈,缓急交替,漂流而下,惊险刺激。被誉为“塞外第一漂”。大凌河野生鱼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小银鱼出口日本。
从白石水库大坝南行三公里多,有大桥,桥东通往常河营子乡,西通上园镇。我们沿河边前行一段,在河里洗头、洗脸。之后过桥,来到河西上园镇柳黄屯村山坡上的“知青部落”。这里是张晶、王菲菲小夫妻开办的集食宿游玩与怀旧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场所。
20世纪70年代,张晶的爷爷张青山作为“辽宁省劳动模范”“贫农代表”,在上园镇沟口村知青点负责给知青做饭。张晶爷爷与知青们相处得很融洽,被誉为“知识青年的贴心人。后来,知青返城。离开了青年点,但那难以割舍的知青情结却始终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从2000年开始,所有知青都会目标一致地从全国各地乃至异国他乡回到上园镇沟口子——这个他们共同的家园,看望张大爷张青山,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2007年9月3日,八十三岁的张青山老人去世了。但是,一家人与知青的不解情缘还在延续。
2015年6月28日,由张晶和王菲菲根据爷爷、父亲和知青们的回忆,收集当年知青用过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文字资料和历史照片,经过八个月努力建成以知青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知青博物馆及休闲旅游设施,并举行“知青部落”落成仪式。
仅仅九天后,笔者来到了这里。笔者虽然不是知青,但毕竟与知青是同代人,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忆犹新,充满感情。于是,笔者夜宿“知青部落”。当夜,皓月当空,大凌河水静静流淌,不时有蛙鸣悠扬,夏虫呢喃,山间河谷显得愈发寂静。
当晚发微信:
七月七日,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从大板镇到上园镇,田野踏察,川流追踪,寻古访今,跟随河流的脚步,行走在古川州的漫漫时空中……康家屯,一个凌河边的寂寞小村,因夏家店下层文化不经意的莞尔一笑,而名扬四海。上园朝阳寺,一个红色的寺庙,七十年前,因一个民族的危亡,而清静不再。白石水库,圈养水的地方。顺河流而下,便到了“知青部落”,这是一个以知青文化为底蕴的休闲娱乐部落,一个追忆过往,怀念青春的地方。午餐吃的大凌河小银鱼、鲶鱼、河虾,拣自河边草丛的鸭蛋,上坡林中溜达鸡的鸡蛋,以及自种的各色生态菜蔬,绿色天然,确是美味。 第二天早晨四点三十分起床,太阳将出。河水静静流动,清新的空气似乎也在流动,吸一口沁人心脾。河对面密林中传来鸟鸣声,仿佛《森林狂想曲》,只听其声,不见其鸟。四点四十八分,太阳从河对岸的东山上升起来,光芒四射,河水立时染一层金色。
从“知青部落”徒步下山,过桥,沿河左岸往南行约三公里,在赵麻沟村沟门,有水泥管子上铺沙土的便桥。桥下大凌河水流湍急,转向南流。
过桥西南行约三华里,是义县新立屯村九关台门村民组。与九关台门村民组相邻的是北票上园镇沟口子村门外村民组(九关台门也称“门里”)。之后又是门外村民组。准确说,这两个村民组没有明确的界限。两村居民杂居一村,西屋是义县人家,东屋可能是北票居民;东院若是北票农人,西院可能就是义县村民。
1952年,辽西省义县第一区新立屯村的九官台门屯划归热河省北票县,后来又回归义县管辖,现在仍归属义县。历史如同一本线装书,时常被风吹得翻来覆去。
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王朝面对瓦刺及鞑靼的不断南侵局面,采纳了辽东指挥毕恭的建议,陆续修了“白土厂门至九官台门”一带的边墙,以防止兀良哈等部落南袭。
清朝,柳条边从九官台边门逶迤而去。《奉天通志》载:“清地东北,蒙古内附,修边示限,使畜牧游猎之民,知所止境,设门值守,以资震慑。”自山海关至黄海边的老边上,共有十六座边门,依次是鸣水堂门、白石嘴门、梨树沟门、新台门、松岭子门、九官台门、清河门、白土厂门、彰武台门、法库门、威远堡门、英额门、碱厂门、叆阳门、凤凰城门等。
著名的九官台边门就设在义县新立屯与北票上园沟口子交界处。边门门楼为瓦顶、木门,门上有铁铆钉。门楼中间是过道门洞,门两侧是石墙,上额有木匾书“九官台边门”。门东有五间土房,门西是箭场。关于边门守卫人员,《锦州府志》卷七载:“九官台门:守御一员【康熙十八年设】,笔帖式一员【顺治十一年设】,披甲兵丁十名;墩台,千总四员,台军二百名。”
日久年深,门里形成个村子,门外形成个村子。清末,柳河发洪水将边门冲毁。九官台门废弃后,两个村子就开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九官台门消失了,但当年门丁在边门处栽植的两棵柳树今天仍然郁郁葱葱。
九官台门的兵卒们打没打过仗,后人没人知晓了,但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战役却是史实。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运用“围城打援”战术,于10月22日,令黄永胜率领的“八纵”将北票城包围,“八纵”将北票守敌全部困在城中后,久围不攻,只是做出攻城态势,其目的是诱敌援兵出动。北票守敌被困后,十分惊慌,致电向锦州求援,驻锦州的国民党九十三军军长侯镜如闻知北票被困,亲率二十一师、四十三师企图渡过大凌河,以解北票之围。林彪见敌人中计,令黄永胜以少许部队继续佯攻北票城,命我军主力“八纵”大部,詹才芳率领的“九纵”,骑兵一师,一个独立师,向北票上园与义县交界的九关台门进发,准备在此歼灭增援北票之敌。11月1日凌晨三时,柳河川战斗打响。我东北野战军凭借黑山天险,以山上的长城为屏障,顽强地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斗一直进行到2日下午三时。我军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此役共毙敌副师长苏景泰以下两千余人,俘敌师长郭惠苍及参谋长以下三千余人。这次战役史称“九官台门大捷”或“大战柳河川”。
目睹过这场战斗的老人闫国田回忆:柳河川的战斗就是在我们下四家子打响第一枪的。村里的百姓早都跑到山上隐藏起来。战斗打响后,我们从骆驼山上往家看,炮火连天,场院的谷垛、秸秆都烧着了,大火连成一片。我还亲眼看到解放军脱掉上衣同国民党兵冲杀,把国民党兵撵得溃不成军。
离开九官台边门遗迹,继续徒步大凌河。
从上园镇南流过来的小柳河在九官台门南面汇入大凌河。因口音的关系,村民管小柳河叫“小凌河”。过柳河小桥,开始由西行转向南走,由此,离开上园镇,完全进入义县地界。
回首相望,不禁感叹:川州重镇,美哉上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