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和“大牌”死磕到底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1941年出生于苏格兰。1986年11月6日开始执教曼联(足球)队,在执教曼联队的近27年间率队获得过大大小小38个冠军;1999年在白金汉宫被英国王室授予“爵士”爵位;2013年5月19日,弗格森在完成曼联队的第1500场比赛后宣布退休,“弗格森时代”就此落幕。
  弗格森接手曼联(足球队)没有多久,就开启了他“和大牌死磕到底”之路。
  从诺曼·怀特塞德开始,到之后曼联队第二期、第三期,包括保罗·因斯、贝克汉姆、范尼斯特鲁伊、斯塔姆、罗伊·基恩等在内的一干大牌球员,但凡和弗格森对着干的,他绝对不手软。拿“大牌”杀鸡儆猴,给所有队员树立一个典型。
  和对手之间是一场战争,和队内的某些“大牌球员”之间,也是贯穿弗格森整个执教生涯的一场战争。在弗格森眼里,没有特权人物,无论是谁,触碰到了自己的权位,下场只有一个:走人。
  当时曼联队中,最“大牌”的球员,就是北爱尔兰人诺曼·怀特塞德了。
  怀特塞德1986年代表北爱尔兰队参加了“墨西哥世界杯”,小组没有出线,回国时和弗格森的苏格兰队乘坐同一班航班回伦敦,由此认识了弗格森。他在飞机上喝了不少酒,弗格森都看在眼里。怀特塞德当时可不知道,这个苏格兰人3个月后将成为自己的主教练。
  怀特塞德足球天赋惊人,场上的表现足以征服最挑剔的球迷,可以说是那个处于低迷期的曼联队里唯一的一抹星光了。1965年出生在北爱尔兰的怀特塞德,是曼联青训队产品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天赋能让青少年队教练目瞪口呆。
  1982年3月,16岁多一点的怀特塞德就在曼联一线队上演了“处子秀”,英伦媒体不约而同地赞叹这个男孩是英国足球不可多得的天才少年。他在国家队刷新了最年轻球员出场纪录,帮助球队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预选赛上,淘汰了葡萄牙和瑞典两支豪强,进军西班牙。同时,他还创造过世界杯决赛圈出场年龄最小球员的纪录,在那年的世界杯上以17岁零41天打破了由“球王”贝利保持的世界杯出场最年轻球员纪录。那一届的世界杯,怀特塞德作为主力球员打满了所有的5场比赛,为球队战平东欧劲旅南斯拉夫、力克东道主西班牙杀入8强立下汗马功劳。
  在世界杯之前,怀特塞德就在曼联队站稳了脚跟,在前弗格森时代是球队里说一不二的“大佬”。1983年“足总杯决赛”中,怀特塞德帮助曼联以4∶0大胜布莱顿队,为曼联队赢得80年代的第一个冠军奖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后,在联赛和“欧洲优胜者杯”比赛中,怀特塞德也都表现出色,这段时间,是怀特塞德短暂的足球生涯的顶峰。
  总之,那个时候的怀特塞德光芒万丈,是曼联俱乐部和北爱尔兰国家队的英雄,是球迷的宠儿。对于这样一位少年成名的天才,阿特金森在任的时候,对他极其纵容。对于他的缺席训练和酗酒等行为,阿特金森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对其放任自流。自从弗格森到来后,他和一些人的“美好生活”就结束了。
  弗格森掌握着球员的一切,不管是在球场上还是在球场外。弗格森朝着球员们大吼,逼着他们加练到半夜;强制球员们戒酒,否则就是跟那些他甩卖的“老油条”一样的下场。他甚至还插手球员的私生活,没事的时候经常和助理教练诺克斯两人开车去球员的家门口盯梢,看他们有没有偷偷地跑去喝酒。
  在弗格森颁布“禁酒令”之后,深受球迷宠爱的怀特塞德和保罗·麦克格拉斯,选择了和弗格森对抗,成为“刺头”。他们在阿特金森时代享受着特权,习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根本就不吃弗格森这一套。他们甚至认为,在这支曼联队伍里,自己要比弗格森重要得多,球队缺了他们肯定不行,缺了弗格森则无所谓,总会有人来代替他。
  但和弗格森对抗,就意味着被罚款、被送去预备队,那些被弗格森卖掉的“老油条”给他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大半个赛季的斗争下来,麦克格拉斯和怀特塞德被罚到肉疼,只好改变和弗格森明刀明枪对着干的策略,不再明目张胆地在老特拉福德球场喝酒,只偷偷摸摸地喝点儿,这才换来上场机会。但他们在场上的表现已经很难让弗格森满意,弗格森动了清洗他们的念头。而且他们没有改掉酗酒恶习,状态和伤病也没有好转。弗格森规劝他们、和他们谈心,最终无济于事。新赛季开始,弗格森拒绝了两人的续约和加薪要求。弗格森从心底厌恶这种没有自律精神的行为。他忍着球队成绩受影响的痛苦,做好了失去那些酗酒球员的准备,这个赛季之后,随着他签下来的新援的到来,他对“酒中二君子”开出了驱逐令。1989年,麦克格拉斯被弗格森送去了阿斯顿维拉,怀特塞德则被清洗去了埃弗顿。
  麦克格拉斯后来幡然悔悟,对于弗格森,他说了一句话:“我必须得感谢弗格森,他使我不再花天酒地,并且在银行里终于有了存款。”此后他在维拉公园焕发了第二春,一直踢到37岁才挂靴,并且在维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甚至还当选了“联赛最佳球员”。
  因为怀特塞德是球迷和媒体的宠儿,弗格森清洗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怀特塞德本人却没有怨恨弗格森,他说:“弗格森在决定卖掉我之前,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跟我聊了很多。从伤病到喝酒问题,再到我的收入都聊到了。他告诉我他要把我卖到埃弗顿去,并且他还亲自去和埃弗顿的主教练哈维谈我的工资。我为埃弗顿只踢了29场球,赚的却是在曼联8年的总和。我必须得感谢他,虽然有时候很暴戾,但他确实是个好人。”
  1989年怀特塞德告别了他曾经的舞台老特拉福德,去了埃弗顿,那个时候他才24岁!两年后,他在年仅26岁的黄金年龄,宣布退役。
  (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我的梦剧场:弗格森传》 )
其他文献
没有人能感受那个幼年的我站在自家阳台眺望西方红色天空的心情。那是一种奇幻而绮丽的体验。  当那轮熟悉的红日照例地变大变红,我嘴角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笑意。愁云在我脸上被火红的光芒暂时吞噬,阴郁在我心头被夕阳的味道染成了幸福的味道。  这是我的幸福时光。在黄昏中,短暂而崭新。  一天中最喜爱的时段,因人而异。有人喜欢露水蒙蒙的清晨,尤其山间海边旅行的时候,晨间,窗下闻鸡后,苍茫映远林的意境,天际霞光入水
期刊
当塞尚把苹果画成蓝色以后,大家对颜色突然开始有了奇异的视野,更不要说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加索“鲜红色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了。  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绝对的真实,其实这种绝对往往不是常态。  我是真正见过蓝色苹果的人。有一次去参加朋友的舞会,舞会上不免有些水果点心,我发现就在我坐的位子旁边一个摆设得精美的果盘中间有几只梨山的青苹果,苹果之上一个色纸包扎的蓝灯,一束光正好打在苹果上,那苹果的
期刊
当下养生信息火爆,各种养生节目、养生书籍竞相出炉,众说纷纭,让很多人不知所措。一些老人常常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吃。  “‘养生热’反映了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但将某个养生之道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就有失偏颇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保林说。  不能生搬硬套。现在一些所谓的养生,很多是把过去的说法拿来,冠以“养生”的帽子。杨保林说,比如老话说秋天是进补的季节,于是很多人吃狗肉
期刊
被邀参加印度婚礼  因为之前去恒河漂流,结识了向导印度小伙子Sanju,后来我们和这个热情奔放的小伙子成为了好朋友,于是他姐姐结婚的时候,Sanju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加他姐姐的婚礼。  婚礼举行的季节是在初冬,此时的瑞诗凯诗,早晚温差已经比较大了,但是感觉依然很温润,如春天般舒服,所以印度人也喜欢选择在这个季节里结婚。印度的婚礼全部集中在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之间举行,因为这段时间无雨,天气晴朗
期刊
公务员工资收入是社会的焦点。一边是基层公务员为收入低对媒体大吐苦水,一边是公众对公务员优厚福利的“吐槽”。国家公务员局相关领导表示,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而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也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  提高普通民众收入  今年我从“北上广”到基层工作,有着真实的感触:大部分公务员工资收入确实偏低,应该
期刊
1932年夏季,为了写我的《马尔巴罗传》,我访问了他曾在尼德兰和德国打仗的古战场。我全家连同“教授”一起同行,沿着1705年马尔巴罗从尼德兰到多瑙河的著名行军路线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我们在科布伦茨渡过莱茵河。当我们一路经过一个又一个古代名城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去打听希特勒运动的事情,我发现这是每一个德国人心目中的最主要的事情。我感受到希特勒的气氛。我在布伦海姆的田野走了一天之后,乘车到慕尼黑,在那
期刊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本人认为自己“最好的一本书”。不过,此书1948年全部完稿后,国内甚至没有完整刊登。1951年,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了《四世同堂》的英译本,取名《黄色风暴》。同年,《四世同堂》在日本发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畅销书。1985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我国国内引起轰动,《四世同堂》才引起国人的关注。  《四世同堂》的草图  1942年6月,老舍为了创作小说《火葬》移
期刊
如果不是狱警的指引,记者无论如何也无法从一片劳作的犯人中发现那些昔日高官的身影。比如罗荫国,曾经的广东省茂名市市委书记,现正在阳江监狱里从事名为“装铜刀”的工种劳动。过去他油光锃亮的头发让许多人印象深刻,今天的他大拇指上黄色的厚厚老茧让人过目不忘。再加上原茂名人大副主任朱育英、原茂名石化实华股份公司总经理姚志方,这3位曾经的高官,被集中关押在了一起。  对于他们来说,过去成了浮云,未来,在承担惩罚
期刊
1949年2月12日,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天上午10点40分,国民党的理论权威戴季陶,不慎服下了过量的安眠药撒手归天。他的死,震惊了国民党朝野上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他的死,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青年革命家戴季陶  戴季陶原名良弼,又名传贤,字季陶,1890年生于四川省广汉县,原籍浙江吴兴,后迁至四川广汉。戴季陶幼时,家境比较贫寒。他天资聪颖,功课很好,有“神童”之称。1920年
期刊
一对夫妻想要超生添个男丁,就跑去“假离婚”了。孰料女方假戏真做,真与他人重新组建了家庭。男方告上法庭,讨要女儿的抚养权。  1997年,31岁的魏某经人介绍认识了比其小4岁的同乡吴某,不久后两人就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吴某为魏某生下了长女。几年后,吴某又生下了小女儿林林(化名)。  多年来,夫妻俩一直都想再要个儿子,可两人都已不具备再生育孩子的条件。据魏某回忆,一天,妻子突然向自己提出两人先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