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与服务品牌创建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i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阵地作用。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但是,随着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免费开放后产生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成为制约文化馆进一步开放发展的瓶颈。
  一、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被动服务管理,工作理念有待创新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对文体活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逐渐呈现出多元需求、多元选择的特点。好多文化馆还处在旧的服务机制和服务观念上,免费服务开放的项目内容也远远不够丰富;一些文化馆依然存在重视组织活动,轻视阵地服务现象。
  (二)经费来源单一,资金保障相对不足
  文化馆免费开放后,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多,免费开放项目和文娱活动数量也不断增加,场馆设施设备耗损率也将随之提高,这些设施设备维修保养需要一定灵活资金及时保障。同时,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的增加,又需要引进更多、更先进的现代设备设施来提高文化馆工作效率,这是文化馆一项重要支出;加上馆务其它开销,在工作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专项资金不能落实到位或保障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专业人才匮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当前社会文化发展对文化馆工作队伍人员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文化馆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专业文化建设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特别缺少高端管理人才,影响文化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的举措
  (一)更新理念,大胆创新
  文化馆要主动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在立足现有工作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在管理上,一要引入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效能;二要充分借助运用社会资源,探索与企业多元合作方式,不断提升提供文化服务活动的能力。在服务上,加强文化馆信息化建设,引入更多先进专业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提升文化馆数字化、科技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文化馆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二)财政倾斜,制度保障
  增加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是深入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财政资金要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提高财政预算与资金支持比例,保证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资金运转,并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监督。此外,要进一步拓展文化馆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筹措更多公益性资金,保障文化馆的日常运转。
  (三)人才引进,深化培训
  一方面要根据任务和形势的需要,多渠道、多方式招募高级管理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交流、选用、晋升制度,增强内生动力,有效解决编制紧张、人才匮乏问题。另一方面,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根据人员年龄结构、业务水平高低,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地进行培训,进一步突出培训重点,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水平。
  三、文化馆服务品牌的创建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打造文化服务品牌既是文化馆长远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化工作的现实需要。文化馆服务品牌的创建应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文化馆的群众性
  文化馆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始终关心群众文化需求、服务群众文娱活动,要在满足群众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精神需求的多元化下功夫。主动深入群众,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用最贴近时代生活的题材、形式、语言及表现手法,多创作一些密切联系百姓生活、反映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作品,让群众感受到他们才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文体活动中,这也是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打造公益性服务品牌
  文化馆要本着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原则,组织一些优秀创造节目定期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工地、部队等场所轮流汇演,进一步拓展服务面,扩大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文化馆在本地区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让文化发展成果更方便的惠及群众,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在践行文化服务工作的群众路线中不断做大做强文化馆的公益性品牌形象。
  (三)建立个性服务品牌
  文化馆在满足广大群众主流文化活动需求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文化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建立文化服务项目个性化品牌,使多元文化服务与社会、群众充分链接,让文化服务活动、社会、群众三方达到最佳契合点。文化馆可按照各行业、各单位组织的文化诉求有针对地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如企业、校园、社区、部队、机关文化共建文化活动。此外,需求决定市场,消费带动生产,文化馆根据公众的需求状况来尝试某些项目市场化运作,推出一批新文化产品,不断培育市场,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关联环节,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只有认真总结文化馆免费开放和品牌创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开拓思路、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文化馆管理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哈密地区文化馆 )
其他文献
【摘 要】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中是独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这些建筑装饰往往是一个地域不同时期的整体文化状态及发展水平的反映。  笔者研究湖南省各地、各时期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分析研究建筑装饰艺术和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从装饰色彩、纹样等方面剖析清真寺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特性表现,并根据清真寺地理位置的差异,阐述其地域特征,并由此来透视湖南地区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的历史传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服装表演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关注,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喜欢在服装上提现自己的特色,从而在服装表演中学到一服装方面的知识。然而一场成功的服装表演却不像是大家表面上看见的那么简单,其幕后工作是非常繁琐的,需要各个部门多方面的配合,本文将通过服装舞台的构图研究其队形编排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服装表演;构图;编排  前言  服装表演是服装表演模特在舞台、灯光、音乐等因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自己数年来多次培训辅导基层群众合唱团队的经验,从基本乐科、发声技巧、咬字吐字三个方面阐述了基层群众合唱团的学习和训练。  【关键词】合唱;基本乐科;发声技巧;咬字吐字  基层群众合唱团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居住在不同的社区、村落,年龄参差不齐,因为爱好歌唱而走到一起。这些业余歌唱爱好者,大多数人没有音乐基础,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发声训练,只是凭着乐感、模仿进行歌唱。要建设一支稍有质量的
期刊
【摘 要】电视文艺晚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电视文艺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种电视文艺形式。而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我国电视文艺晚会制作最高水平的体现,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电视文艺晚会制作学习和模仿的典范。电视文艺晚会的成功是电视制作多因素的共同结果。而其中晚会节奏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节奏”这一视角出发展开论述,以期为电视文艺晚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艺晚会电视节奏  纵
期刊
【摘 要】作为首位成功跻身好莱坞商业电影市场的华裔导演,吴宇森不仅将自己东方式的侠义精神和“暴力美学”融入好莱坞动作电影中,使得激烈火爆的外语动作片蒙上一层新鲜的江湖气息,载誉归来的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西方血液注入到今后指导的华语电影里,试图打造一场东方好莱坞大片。然而,从2008年斥资五亿拍摄的古装大戏《赤壁》到去年鸿篇巨制众星云集的《太平轮》,虽呼声巨大,在票房和口碑上却反响平平,甚至不被国
期刊
【摘 要】现如今,人们对于“美”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还对“美”的评价和视角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无疑是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较基本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字体设计从根本上影响了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因此,要想做好平面设计,首先应该做好字体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字体设计的分类、原则的论述分析了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平面设计;字体设计;重
期刊
【摘 要】曲面细分技术在数字造型艺术领域主要体现在电影工业或动画设计的预渲染系统和虚拟现实及3D游戏的实时系统。随着DirectX和OpenGL两大3D API的诞生和发展,今天的图形硬件已经能够提供惊人的计算能力,实时系统对于光影计算、纹理贴图的处理都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细的地步,各种新兴的光照算法和贴图技术层出不穷,对于数字造型表面细节及光影效果的刻画也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运用曲面细分技术的基本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招贴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招贴是一种最能体现平面设计形式特征的艺术,招贴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二维平面的范围,逐渐显现出了立体化、虚拟化、多维化的特征。本文在对招贴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从招贴设计的视觉元素入手,对文字要素、图形要素和色彩要素这三个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分析,总结视觉引导在招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招贴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期我们对招贴设计
期刊
【摘 要】《士兵突击》是一部没有美女、明星、爱情的“三无”产品,但是这样一部“三无”产品却引起了2007年的收视狂潮。吸引大家眼球和视线的竟然是一个“滑稽丑怪”的主人公许三多。许三多“傻男”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引起巨大反响,是因为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崇高之美,美善合一的审美力量。许三多向人们展示了那原始没有异化和污染的内在美,而这种美直抵人们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士兵突击》; 崇高;以丑为美;美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舞台电气安全运行的有效方法,并在实际工作得到应用。  【关键词】演艺舞台;设备设施;安全  凤凰广场半露天大舞台道具多,体积大,要求舞台设备设施满足多视点、多层次的广场表演形式,并与自然山水景观相融合。设备布置在高度上分为三个空间层次,以及纵深中分前区、演区和后背景区。由于舞台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公共娱乐场所,保护公共安全成为了首要任务。演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