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和谐;学生心灵;教学环境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2009年7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时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劳动,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努力在校园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包括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那么,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学生自身的和谐,教师自身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学生与班级环境的和谐。这种和谐就是我们常说的民主、宽松、平等、健康的课堂氛围。
一、自身和谐有利于人内部协调、外部适应,并能适当追求发展
自身和谐包含思想和谐、心理(道德)和谐与发展(能力)和谐三个方面。教师在创造健康宽松的教学环境时,应注重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和谐
思想和谐意指人的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参与意识增强,时代意识强。思想和谐的集体民主氛围浓厚,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能够良好沟通,易于互动交流。
学生如果自身思想和谐,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思维创新意识、友爱合作意识、共同发展意识都会得到发挥和加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如果自身思想和谐,第一,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环境中积极参与,而不轻易指责和挫败学生主动求学和质疑的意识;第二,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友爱合作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而不会靠排分数、保尖子生等方法促竞争、抓升学。这种学生自身思想和谐、教师自身思想和谐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公平、健康的教学环境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道德)和谐
心理和谐是指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河北师范大学石国兴在《和谐社会的心理和谐研究》中提出,心理上和谐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和发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只要他心理健康,就能善于处理心理要素之间、人事之间和人际之间的种种关系,使自身内部协调、外部适应,并能适当追求发展。
影响和制约心理和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事件;认知评估;应对策略;理、情、欲相互作用。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如果心理和谐,学生则容易心地坦然,从容不迫,显得平和而大气;而心理不和谐的学生则容易感情用事,焦急烦躁。在认知评估方面,心理和谐的学生不是没有欲望,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经过努力能实现的范围内,对于实现过程中的困难和可能的失败也有心理上的准备,所以能够应对暂时的不如意;而心理不和谐的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将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在应对策略方面,心理和谐的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理和欲的关系,能够在理性的控制下,使欲望转化为愿望,使愿望转化为行动,使行动转化为结果,在这些转变中内心能够得到快乐成长;而心理不和谐的学生,往往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或过于理性,似乎不食人间烟火,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结果到处碰壁,造成更大的心理不和谐。 所以说,心理和谐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乐观快乐地学习、理性地学习。作为教师,应该在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和谐上下大力气。
(三)发展(能力)和谐
发展和谐意指“个体发展促进环境和谐,环境和谐促进个体发展。”要把构建学生心灵快乐成长,学生共享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为目标,把培养学生内心和谐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仅仅追求升学率、追求成绩。
二、师生之间和谐有利于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完善个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中,人际关系存在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误区。在努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今天,我们应建立起师生间真诚、平等、理解和关怀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将情感和认识活动统一起来,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完善个性、适应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创建民主和公平的环境。民主是表达学生愿望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正当意愿得以充分实现;人际矛盾往往是由不公平造成的,因此,教师能否坚持公平原则就显得至关重要,公平原则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简单的哲理恰恰折射出课堂上“教与学”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
在这里,我从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两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积极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
(1)教师角色的改变
与学生共同探讨。我在每节课开始时通常对学生们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而不是“这节课学习第几课,今天上第几章”。
对学生报以微笑。过去,学生没回答上来问题或答错的时候,我会说:“请坐,请下一位同学回答。”而现在我则是先对这位同学报以微笑,给之以鼓励的眼神,然后再请下一位同学做答。这样就不会因为教师的冷漠而导致学生心灵受到伤害。
给学生以身体抚慰。运动员获得冠军,队友们和他拥抱;赛场失利后,教练把选手拥到怀里。两种拥抱形式一样,但效果不同,第一种分享喜悦和成功,第二种分担失意和遗憾。我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巧妙地使用了身体抚慰法。拍拍头、搂搂肩、拉拉手等,让他们时刻体会到老师的温暖。
(2)教学方法的改变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我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小教具(如彩色纸、彩色笔、学生自制的手工作品等)、生活用品(如土豆、吸管、矿泉水瓶等)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带领学生完成教学计划。
关注差异,注重共同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我在教学中对那些单亲家庭、“学习较差”、“调皮捣蛋”学生更加关心,在这些学生的作业本上多写些鼓励性评语,尽可能地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教师良好的情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
三、学生与班级环境和谐有利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班级文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不但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硬件设施和空间条件,还要科学地发挥软环境的重要作用。
1.硬件建设方面——空间和条件
在教学环境硬件建设方面,我根据班级现有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地改善教学环境:第一,在教室里摆放盆花,让学生分组保养;第二,保持教室内部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第三,及时更新图书角的图书品种;第四,根据不同身高、不同条件的学生调整课桌高矮及课桌与黑板之间的距离;第五,及时更新板报墙报。
有效利用好现有空间和条件,使学生们感受到班级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2.软件建设方面——表扬与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但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很在意老师的评价,都有获得肯定和赞赏的需要。事实证明,恰当的鼓励性语言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容易的。”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教师如果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另外,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有一定的度的,换句话说,教师表扬学生有时候不一定是因为学生做得好,也许在此时此景就是需要这样一种方式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样,教师批评学生也不一定是因学生做得差,也许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骄傲适时地浇一点冷水。总之,教师应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合适的表扬。
总之,构建健康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我们要为创建融洽和谐、健康宽松的教学环境而积极努力。(稿件编号:090724001)
参考文献:
[1]陈虹.关于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现实性及迫切性——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7(上).4~7。
[2]石国兴,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J].光明日报2007,11,05.
[3]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姬建民,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J].人民论坛.2005,(4).
[5]董晓星,陈家麟.班级文化与学生人格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0
[6]何立婴.心理学原理[M].北京教育学院编著.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321075,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2009年7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时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劳动,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努力在校园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包括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那么,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学生自身的和谐,教师自身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学生与班级环境的和谐。这种和谐就是我们常说的民主、宽松、平等、健康的课堂氛围。
一、自身和谐有利于人内部协调、外部适应,并能适当追求发展
自身和谐包含思想和谐、心理(道德)和谐与发展(能力)和谐三个方面。教师在创造健康宽松的教学环境时,应注重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和谐
思想和谐意指人的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参与意识增强,时代意识强。思想和谐的集体民主氛围浓厚,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能够良好沟通,易于互动交流。
学生如果自身思想和谐,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思维创新意识、友爱合作意识、共同发展意识都会得到发挥和加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如果自身思想和谐,第一,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环境中积极参与,而不轻易指责和挫败学生主动求学和质疑的意识;第二,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友爱合作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而不会靠排分数、保尖子生等方法促竞争、抓升学。这种学生自身思想和谐、教师自身思想和谐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公平、健康的教学环境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道德)和谐
心理和谐是指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河北师范大学石国兴在《和谐社会的心理和谐研究》中提出,心理上和谐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和发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只要他心理健康,就能善于处理心理要素之间、人事之间和人际之间的种种关系,使自身内部协调、外部适应,并能适当追求发展。
影响和制约心理和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事件;认知评估;应对策略;理、情、欲相互作用。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如果心理和谐,学生则容易心地坦然,从容不迫,显得平和而大气;而心理不和谐的学生则容易感情用事,焦急烦躁。在认知评估方面,心理和谐的学生不是没有欲望,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经过努力能实现的范围内,对于实现过程中的困难和可能的失败也有心理上的准备,所以能够应对暂时的不如意;而心理不和谐的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将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在应对策略方面,心理和谐的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理和欲的关系,能够在理性的控制下,使欲望转化为愿望,使愿望转化为行动,使行动转化为结果,在这些转变中内心能够得到快乐成长;而心理不和谐的学生,往往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或过于理性,似乎不食人间烟火,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结果到处碰壁,造成更大的心理不和谐。 所以说,心理和谐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乐观快乐地学习、理性地学习。作为教师,应该在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和谐上下大力气。
(三)发展(能力)和谐
发展和谐意指“个体发展促进环境和谐,环境和谐促进个体发展。”要把构建学生心灵快乐成长,学生共享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为目标,把培养学生内心和谐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仅仅追求升学率、追求成绩。
二、师生之间和谐有利于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完善个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中,人际关系存在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误区。在努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今天,我们应建立起师生间真诚、平等、理解和关怀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将情感和认识活动统一起来,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完善个性、适应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创建民主和公平的环境。民主是表达学生愿望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正当意愿得以充分实现;人际矛盾往往是由不公平造成的,因此,教师能否坚持公平原则就显得至关重要,公平原则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简单的哲理恰恰折射出课堂上“教与学”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
在这里,我从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两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积极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
(1)教师角色的改变
与学生共同探讨。我在每节课开始时通常对学生们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而不是“这节课学习第几课,今天上第几章”。
对学生报以微笑。过去,学生没回答上来问题或答错的时候,我会说:“请坐,请下一位同学回答。”而现在我则是先对这位同学报以微笑,给之以鼓励的眼神,然后再请下一位同学做答。这样就不会因为教师的冷漠而导致学生心灵受到伤害。
给学生以身体抚慰。运动员获得冠军,队友们和他拥抱;赛场失利后,教练把选手拥到怀里。两种拥抱形式一样,但效果不同,第一种分享喜悦和成功,第二种分担失意和遗憾。我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巧妙地使用了身体抚慰法。拍拍头、搂搂肩、拉拉手等,让他们时刻体会到老师的温暖。
(2)教学方法的改变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我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小教具(如彩色纸、彩色笔、学生自制的手工作品等)、生活用品(如土豆、吸管、矿泉水瓶等)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带领学生完成教学计划。
关注差异,注重共同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我在教学中对那些单亲家庭、“学习较差”、“调皮捣蛋”学生更加关心,在这些学生的作业本上多写些鼓励性评语,尽可能地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教师良好的情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
三、学生与班级环境和谐有利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班级文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不但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硬件设施和空间条件,还要科学地发挥软环境的重要作用。
1.硬件建设方面——空间和条件
在教学环境硬件建设方面,我根据班级现有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地改善教学环境:第一,在教室里摆放盆花,让学生分组保养;第二,保持教室内部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第三,及时更新图书角的图书品种;第四,根据不同身高、不同条件的学生调整课桌高矮及课桌与黑板之间的距离;第五,及时更新板报墙报。
有效利用好现有空间和条件,使学生们感受到班级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2.软件建设方面——表扬与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但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很在意老师的评价,都有获得肯定和赞赏的需要。事实证明,恰当的鼓励性语言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容易的。”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教师如果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另外,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有一定的度的,换句话说,教师表扬学生有时候不一定是因为学生做得好,也许在此时此景就是需要这样一种方式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样,教师批评学生也不一定是因学生做得差,也许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骄傲适时地浇一点冷水。总之,教师应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合适的表扬。
总之,构建健康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我们要为创建融洽和谐、健康宽松的教学环境而积极努力。(稿件编号:090724001)
参考文献:
[1]陈虹.关于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现实性及迫切性——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7(上).4~7。
[2]石国兴,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J].光明日报2007,11,05.
[3]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姬建民,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J].人民论坛.2005,(4).
[5]董晓星,陈家麟.班级文化与学生人格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0
[6]何立婴.心理学原理[M].北京教育学院编著.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321075,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