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为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首篇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语文要素旨在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绘制天空结构图,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要点,找到课文把天空写清楚的秘密,再让学生尝试绘制大地结构图,从而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绘制文本结构图的过程就是构建认知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此外,虽然课文非常吸引学生,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但“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一句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时,教师应相机搭建支架来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读“呈”等15个生字。
2.借助自主阅读、圈找关键信息、师生共同梳理等方式,以文本结构图为阅读支架,提取、收集信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3.研读文本,感知作者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深入品读描写天空的部分,感受天空的奇妙,借助思维支架,初步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
4.在充分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摘抄、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品读“奇妙”,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教学过程】
一、链接预习,读好相关句段
1.揭题齐读,理解“奇妙”: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奇妙的世界》,跟着作者一起欣赏《我们奇妙的世界》。(板书课题)你怎么理解“奇妙”?再读课题。
2.反馈预习成果,了解朗读情况。
(1)呈现预习情况:统计学生觉得难读的段落,第17、7、3自然段分别位列第一、二、三名。
(2)了解朗读情况,读好难读的段落。
①出示第17自然段:请预习时朗读次数最多的学生和最少的学生读一读段落,师生展开评价。建议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朗读次数,不是次数多就是好,有质量的专注读才最重要。
预设评价语如下:“读得正确、流利,很不错,看来预习时可以少读一两遍。”“看来有些同学读两遍太少了,得再练练。”“原来只要认真读,即使次数不多,也能读好!”
②出示第7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了解预习时的朗读次数,相机评价。
③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
◇读好生字“呈”及“呈粉红色”。课件出示学生预习单中的质疑:“呈”是什么意思?表扬学生课前关注难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价: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生字。
◇读“蔚蓝色”,想想“蔚蓝色”是怎样的颜色。相机推进:现在我们的空气质量不太好,也不能常常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想不想欣赏蔚蓝色的天空?(出示图片)
小结:大家都被蔚蓝色的天空深深地吸引住了!这篇课文中的不少地方也吸引了大家。课前预习时,全班30位同学选出了“最吸引我”的句子并做了摘抄。看来大家对课文很感兴趣。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时标注出的难读段落,指导学生读好相关句段,并理解相应内容,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朗读的次数。本节课基于学情设计教学,顺学而教,课堂教学中,用足用好学生资源,把预习做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本结构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
(1)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奇妙的世界?学生交流后,教师追问:课文哪两个句子提示了你?请用双横线画出。
(2)交流画出的句子。(板书:天空、大地)
小结:原来课文中有些句子是很关键的,抓住了这些重要的关键句,我们就可以快速地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找找课文通过哪些事物来写天空,将相关事物圈出来。
(1)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关键词,完成“天空”部分的結构图。
(2)根据学生圈画情况(如部分学生不圈“水洼”一词)或学生的质疑进行提问:写天空怎么写到“水洼”了?为什么圈(或不圈)“水洼”?请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文作为本单元首篇课文,更应有效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反馈交流中,教师敏锐地抓住“水洼”这一事物,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从而明晰作者不是乱写的。学生在亮观点的过程中,建立“水洼”与“天空”的联系,发展审辩式思维。)
三、共学品读,体会难懂句子
1.基于预学,聚焦描写天空颜色的三段话。
(1)出示段落,找到共同点:刚才同学们梳理了天空部分,了解了作者写天空的珍藏,写了那么多景物。老师把其中三个段落呈现在黑板上。请你边读边想:为什么要把这三个段落一起呈现出来,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呈现第3、5、7自然段)
(2)链接学生的预学单,感受颜色的多变:在课前预习中,已经有很多同学关注到这几句话。高××同学是这样写的(出示图1,请这名学生说说理由)。
赵××同学是这样写的(出示图2,教师引读)。 引导: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我们真的感受到了色彩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同学们再快速读一读。都有哪些颜色呀?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3)说画面:读到这些句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相机对话,凸显“奇妙”,如:真是奇特的景象!此刻天空妙不可言呀!
(4)看视频,听录音,进行朗读练习(自主读;全班看着画面,配合音乐共读),读出天空颜色变幻的奇妙。
2.创设思维支架,再读描写颜色的三句话,读出新感受,初探“有生命”。
(1)呈现课文第一句,点出“有生命”:同学们对世界的奇妙已经有了比较真切的感受。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我们班有三名同学在预学单中摘抄了课文的第一句,觉得它值得研究!江老师要给他们竖大拇指!同学们,看看这句话,除了点出了世界的奇妙,还表达了什么意思?(板书:有生命)
(2)创设思维支架,聊聊“有生命”:同学们,你们觉得有生命的事物跟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如果学生有迟疑,可先与同桌交流一下。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是啊,有生命的事物是活的、会动的、会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
(3)回读描写颜色的句子,体会“有生命”:同学们,再读读这三个描写颜色的句子,你们是不是觉得此时的天空看上去也是有生命的?谁有新的感受想说一说?
学生根据之前对生命的理解,交流自己的想法,如针对“变幻”一词,讨论“变幻”是什么意思。在学生说了大致感受后,教师出示词典中的解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天空的颜色不仅多,而且其变化是捉摸不定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体会世界的奇妙,但说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有些难度。为此,本环节设置了“你们觉得有生命的事物跟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来作为深化思维的支架,请学生先和同桌交流,再班内讨论,聊聊自己的想法,打开思路。这一环节降低了思考的难度,也为后续高阶思维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四、小组合作,促进思维深化
1.再读第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还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了天空珍藏的事物是有生命的?请同學们先朗读,再找到相关句子,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2)练习朗读,读出奇妙,让听者感受到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相机点拨,使其产生共鸣,读好相关句子。
句子一: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感受比喻句的妙处,感受“奇妙”“有生命”。
句子二: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链接学生预学时产生的质疑(如图3),引导学生交流。
句子三: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自由说说。(出示《语文作业本》第76页中的题目)
例:云彩呈现出兔子的形状,那是它与乌龟赛跑时在中途休息呢。
云彩呈现出
《我们奇妙的世界》为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首篇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语文要素旨在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绘制天空结构图,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要点,找到课文把天空写清楚的秘密,再让学生尝试绘制大地结构图,从而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绘制文本结构图的过程就是构建认知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此外,虽然课文非常吸引学生,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但“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一句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时,教师应相机搭建支架来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读“呈”等15个生字。
2.借助自主阅读、圈找关键信息、师生共同梳理等方式,以文本结构图为阅读支架,提取、收集信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3.研读文本,感知作者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深入品读描写天空的部分,感受天空的奇妙,借助思维支架,初步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
4.在充分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摘抄、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品读“奇妙”,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教学过程】
一、链接预习,读好相关句段
1.揭题齐读,理解“奇妙”: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奇妙的世界》,跟着作者一起欣赏《我们奇妙的世界》。(板书课题)你怎么理解“奇妙”?再读课题。
2.反馈预习成果,了解朗读情况。
(1)呈现预习情况:统计学生觉得难读的段落,第17、7、3自然段分别位列第一、二、三名。
(2)了解朗读情况,读好难读的段落。
①出示第17自然段:请预习时朗读次数最多的学生和最少的学生读一读段落,师生展开评价。建议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朗读次数,不是次数多就是好,有质量的专注读才最重要。
预设评价语如下:“读得正确、流利,很不错,看来预习时可以少读一两遍。”“看来有些同学读两遍太少了,得再练练。”“原来只要认真读,即使次数不多,也能读好!”
②出示第7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了解预习时的朗读次数,相机评价。
③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
◇读好生字“呈”及“呈粉红色”。课件出示学生预习单中的质疑:“呈”是什么意思?表扬学生课前关注难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价: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生字。
◇读“蔚蓝色”,想想“蔚蓝色”是怎样的颜色。相机推进:现在我们的空气质量不太好,也不能常常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想不想欣赏蔚蓝色的天空?(出示图片)
小结:大家都被蔚蓝色的天空深深地吸引住了!这篇课文中的不少地方也吸引了大家。课前预习时,全班30位同学选出了“最吸引我”的句子并做了摘抄。看来大家对课文很感兴趣。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时标注出的难读段落,指导学生读好相关句段,并理解相应内容,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朗读的次数。本节课基于学情设计教学,顺学而教,课堂教学中,用足用好学生资源,把预习做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再读课文,梳理文本结构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
(1)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奇妙的世界?学生交流后,教师追问:课文哪两个句子提示了你?请用双横线画出。
(2)交流画出的句子。(板书:天空、大地)
小结:原来课文中有些句子是很关键的,抓住了这些重要的关键句,我们就可以快速地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找找课文通过哪些事物来写天空,将相关事物圈出来。
(1)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关键词,完成“天空”部分的結构图。
(2)根据学生圈画情况(如部分学生不圈“水洼”一词)或学生的质疑进行提问:写天空怎么写到“水洼”了?为什么圈(或不圈)“水洼”?请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文作为本单元首篇课文,更应有效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反馈交流中,教师敏锐地抓住“水洼”这一事物,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从而明晰作者不是乱写的。学生在亮观点的过程中,建立“水洼”与“天空”的联系,发展审辩式思维。)
三、共学品读,体会难懂句子
1.基于预学,聚焦描写天空颜色的三段话。
(1)出示段落,找到共同点:刚才同学们梳理了天空部分,了解了作者写天空的珍藏,写了那么多景物。老师把其中三个段落呈现在黑板上。请你边读边想:为什么要把这三个段落一起呈现出来,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呈现第3、5、7自然段)
(2)链接学生的预学单,感受颜色的多变:在课前预习中,已经有很多同学关注到这几句话。高××同学是这样写的(出示图1,请这名学生说说理由)。
赵××同学是这样写的(出示图2,教师引读)。 引导: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我们真的感受到了色彩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同学们再快速读一读。都有哪些颜色呀?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3)说画面:读到这些句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相机对话,凸显“奇妙”,如:真是奇特的景象!此刻天空妙不可言呀!
(4)看视频,听录音,进行朗读练习(自主读;全班看着画面,配合音乐共读),读出天空颜色变幻的奇妙。
2.创设思维支架,再读描写颜色的三句话,读出新感受,初探“有生命”。
(1)呈现课文第一句,点出“有生命”:同学们对世界的奇妙已经有了比较真切的感受。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我们班有三名同学在预学单中摘抄了课文的第一句,觉得它值得研究!江老师要给他们竖大拇指!同学们,看看这句话,除了点出了世界的奇妙,还表达了什么意思?(板书:有生命)
(2)创设思维支架,聊聊“有生命”:同学们,你们觉得有生命的事物跟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如果学生有迟疑,可先与同桌交流一下。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是啊,有生命的事物是活的、会动的、会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
(3)回读描写颜色的句子,体会“有生命”:同学们,再读读这三个描写颜色的句子,你们是不是觉得此时的天空看上去也是有生命的?谁有新的感受想说一说?
学生根据之前对生命的理解,交流自己的想法,如针对“变幻”一词,讨论“变幻”是什么意思。在学生说了大致感受后,教师出示词典中的解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天空的颜色不仅多,而且其变化是捉摸不定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体会世界的奇妙,但说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有些难度。为此,本环节设置了“你们觉得有生命的事物跟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来作为深化思维的支架,请学生先和同桌交流,再班内讨论,聊聊自己的想法,打开思路。这一环节降低了思考的难度,也为后续高阶思维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四、小组合作,促进思维深化
1.再读第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还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了天空珍藏的事物是有生命的?请同學们先朗读,再找到相关句子,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2)练习朗读,读出奇妙,让听者感受到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相机点拨,使其产生共鸣,读好相关句子。
句子一: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感受比喻句的妙处,感受“奇妙”“有生命”。
句子二: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链接学生预学时产生的质疑(如图3),引导学生交流。
句子三: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自由说说。(出示《语文作业本》第76页中的题目)
例:云彩呈现出兔子的形状,那是它与乌龟赛跑时在中途休息呢。
云彩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