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关键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每一堂课都如一篇优美的诗作,如一首动人的歌谣?只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思想品质,修养,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要能俯下身子,走進学生的世界之中,搭准他们的脉搏,倾听他们的呼吸,认识了解他们,喜欢、欣赏他们,参与、融入他们的生活,让师生间的情感如小溪汩汩地流淌,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潜力。可是,如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让师生之间的心灵真诚对话呢?
一 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读懂一本无字书
初中学生处于十三、四岁的年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形成期间,他们既向往独立而又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他们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但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是有生命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更不是可随意揉捏的泥团,他们有自己的心理、情感世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好自己在学科上的优势,做一个“根雕家”:尊重其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使其特点更突出生动,成为精品。新世纪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自尊心强,情感丰富、细腻等特点,教师须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心灵世界。课堂上,学生的举动、表情就是一本无字书,这本书各具特色,互不相同,记载和照应着千差万别的思维文字和心灵阴影。对这本书老师需要教师勤于观察,真读、细读,读懂,读透,善于创造机会,巧妙给予引导,不断予以鼓励,才能读出师生的情谊,让阳光照射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二 展现语文教师独特魅力,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参与者,互动者。在情感世界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成其中的一员:站在学生面前,脸上要洋溢着微笑,语言要轻松自然,语气要委婉、有吸引力,目光要充满信任与鼓励,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激起学生的亲近感,使学生能积极地融入课堂。可以说教师的每一个姿势,手势甚至目光都是“无声的语言”。一个善意地抚摸可以让学生感到关怀和爱意,一个赞许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信心大增……所以,身体就像一个无法关闭的传送器,时刻传送着人们的心情和状态。语言通常用来表达正在思考的东西或概念而非语言信息则较能传递情绪和感受。一位文学家说得好:“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爱默生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话一样多”,况且教师用这么多体态语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用好文字语言,还要用好体态语,让它帮助自己组织教学,走进学生心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 教学语言风趣幽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课堂中,教师便是“火把”的点燃者,点燃的不仅是学生的求知欲,还有情感的亲近欲。语文教学在调动学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语文教师幽默性语言是教师智慧的重要象征,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亲近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最佳策略。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海特说:“幽默是一个好老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威特洛夫也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幽默对教师来说是何等重要。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就能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消除教学疲劳、和谐师生关系、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课本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宝藏,吸引着学生在文字间流连,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有利于对学生情感的引导。教师丰富的语言表达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如可以采用演讲式、朗诵式、辩论式等语言策略。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也使得学生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在喜欢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会亲近老师、喜欢老师。
四 启发学生思维,设置好层次性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是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跳起来摘桃子”,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不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深过难,也不能太容易、太一目了然。其次,要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学生提问。再次,要循序渐进地启发式提问,设疑要由表及里,由浅及深。最后,要进行鼓励式提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喜欢受到表扬,受表扬后会产生一种精神振奋的心理作用,会激励人积极向上,发挥潜能。
总之,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阵地。研究和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在广阔的情感世界里进行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王店中学)
责任编辑:徐艳兰
一 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读懂一本无字书
初中学生处于十三、四岁的年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形成期间,他们既向往独立而又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他们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但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是有生命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更不是可随意揉捏的泥团,他们有自己的心理、情感世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好自己在学科上的优势,做一个“根雕家”:尊重其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使其特点更突出生动,成为精品。新世纪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自尊心强,情感丰富、细腻等特点,教师须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心灵世界。课堂上,学生的举动、表情就是一本无字书,这本书各具特色,互不相同,记载和照应着千差万别的思维文字和心灵阴影。对这本书老师需要教师勤于观察,真读、细读,读懂,读透,善于创造机会,巧妙给予引导,不断予以鼓励,才能读出师生的情谊,让阳光照射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二 展现语文教师独特魅力,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参与者,互动者。在情感世界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成其中的一员:站在学生面前,脸上要洋溢着微笑,语言要轻松自然,语气要委婉、有吸引力,目光要充满信任与鼓励,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激起学生的亲近感,使学生能积极地融入课堂。可以说教师的每一个姿势,手势甚至目光都是“无声的语言”。一个善意地抚摸可以让学生感到关怀和爱意,一个赞许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信心大增……所以,身体就像一个无法关闭的传送器,时刻传送着人们的心情和状态。语言通常用来表达正在思考的东西或概念而非语言信息则较能传递情绪和感受。一位文学家说得好:“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爱默生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话一样多”,况且教师用这么多体态语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用好文字语言,还要用好体态语,让它帮助自己组织教学,走进学生心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 教学语言风趣幽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课堂中,教师便是“火把”的点燃者,点燃的不仅是学生的求知欲,还有情感的亲近欲。语文教学在调动学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语文教师幽默性语言是教师智慧的重要象征,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亲近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最佳策略。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海特说:“幽默是一个好老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威特洛夫也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幽默对教师来说是何等重要。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就能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消除教学疲劳、和谐师生关系、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课本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宝藏,吸引着学生在文字间流连,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有利于对学生情感的引导。教师丰富的语言表达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如可以采用演讲式、朗诵式、辩论式等语言策略。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也使得学生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在喜欢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会亲近老师、喜欢老师。
四 启发学生思维,设置好层次性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是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跳起来摘桃子”,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不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深过难,也不能太容易、太一目了然。其次,要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学生提问。再次,要循序渐进地启发式提问,设疑要由表及里,由浅及深。最后,要进行鼓励式提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喜欢受到表扬,受表扬后会产生一种精神振奋的心理作用,会激励人积极向上,发挥潜能。
总之,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阵地。研究和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在广阔的情感世界里进行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王店中学)
责任编辑:徐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