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8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
  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新课文的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对问题进行了探究。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预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等。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标记,在课堂教学时重点解决。例如,在让学生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预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下问题:
  1.文章讲述的故事是什么?2.用从……到……的方式命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3.从文中找到作者在百草园和中有哪些趣事?4.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使他们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能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初中语文课堂要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在探究学习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获得提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使语文课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还要通过师生互动让他们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实现情感双向交流。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创作出一个真实的情境,使他们走入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发,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和感受来体会课文内容。在情境中,给学生布置学习探究任务,通过解决学习任务,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1.认真阅读课文,把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思考,并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作者这样描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4.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在情境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视觉来感受作者童年时期生活的场景,让他们跟随作者的描写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语文思维停滞不前,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和主动意识,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取得较高的效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语文基础出发,挖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通过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到作者的童年趣事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通过写作,让学生找到了与作者成长的相似之处,使他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童年有深刻的感受,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动力,使语文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四、 灵活运用教学评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语文教学高效、顺利进行。
  1.引导评价: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评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向,深入探究学习内容。利用引导评价,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通过和教师、通过的交流,激发语文思维,获得语文素质的提高。
  2.随机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语文思维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机智灵活的运用评价,随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智慧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他们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改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历年的高考中,学生在这道题上都丢分严重,原因在哪里呢?从历次考试的试卷分析中不难看出,根本原因是学生读不懂诗歌,进入不到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体会不到诗人要抒发的情感。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体会感悟,重视古诗本身传达的内容,从而读懂诗歌。   首先,
期刊
先秦诸子中,孔子像一位君子,庄严正定温文尔雅,让人敬佩;孟子像一位辩士,舍我其谁咄咄逼人,让人信服;韩非子更像一位行者,怀才不遇孤单冷峻,让人同情。说起庄子,却让人为难,他身份多变,他是思想家,是诗人,他像流浪汉,像隐士;他尖锐犀利,慷慨激昂,多愁善感,激情浪漫,谬悠荒唐,汪洋恣肆……也许,他更像一位至情至性的谪仙人,以他的睿智开示着芸芸众生!   荒唐无端有深情。看多了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妻,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面临不少挑战。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肩负着很多任务: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期刊
郑振铎先生的《猫》一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他凭着一颗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在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
期刊
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对于学讲方式,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只是形式,换汤不换药。而我认为既然徐州市教育局大力推广,肯定有它的科学的地方。结合自己的一堂课上的一个方面,谈谈对学讲方式的理解。   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对吗?问题出来了,学生积极
期刊
后进生,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他们坐在偏僻的角落,享受着“非凡”的待遇:教师置之一旁,不予理睬;家长呵斥怒骂,经常责罚;同学嘲笑讽刺,冷眼相看。于是,后进生们在没有激情和友情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信心逐渐丧失,内心一片茫然,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因此,能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学生的成
期刊
镇江市初中教研员丁国斌在谈到文言文教学时,提倡把“文”和“言”结合到一起,兼顾“以言带文”和“以文带言”。因为这样的古文教学,才有可能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才有可能使古文教学更有语文味儿。  以《黔之驴》的教学为例,既不能偏“文”而轻“言”,也不能偏“言”而轻“文”,而应该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第一课时  主要完成四个任务:1.了解柳宗元;2.流利地朗读课文;3.翻译课文;4.用自己的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忽视了课堂中的育人知识就会失去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从一个侧面展示现实世界,这本身就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脱离语文知识的教育是空洞的,牵强附会的教育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在相关问题中,要占用较长时间也是不可能的。因而,
期刊
我是一个有26年教龄的乡村初中语文教师,26年的教学生涯,我送走了数千名学生,送走了九千多个昼夜,更送走了我的青春年华。今天,我想把我26年教学生涯中的苦与乐,与我的朋友们分享。但我不是“名师”,也不是“新秀”,我从事的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过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一个山区教师的生活:清贫而不感到空虚,奉献但不求报答,身处尘世却又超然于物外。我热爱山区教师这份工作,就像热爱我的生命——用凝重的感情,用
期刊
在规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除审题立意外,事例论据的选择与处理也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事例论据的选择上,学生的普遍问题:一是因为平时的阅读面太窄,积累的素材太少,难以找到典型事例去论证观点,只好随便找一个能扯得上关系的凑数;二是所选事例虽然能论证观点,却又处理不好事例的详略取舍;三是事例处理没有问题,便是对中心论点、分论点处理不当。下面,就一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这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