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我县义务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县乡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与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足。教师培训经费不落实,化解普九债务的资金不落实,化解非“普九”债务的难度大。学校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学校装备落后,与教育手段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
2、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继续教育不到位,老师知识更新慢,素质难以提高,课程改革也难以深化。二是队伍不稳定。受物价飞涨,教师工资没有得到提高和少数骨干教师外流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县教师思想波动、情绪不稳。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师资力量更为薄弱,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优秀师资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下滑。
3、教育改革有待深入。一是教育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二是评优、评先制度和方法不公平、不公正,严重挫伤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新课程改革难以深入。
4、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一是一些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不够。二是“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三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期望不对称。四是社会对贫困生救助力度虽在逐年加大,但仍然不够。五是“留守孩”辍学比例大。六是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
5、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6、不同程度的危房和学校周边环境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二、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力资本是一种比土地、劳动力等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远大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因此,资本积累应从物力资本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
2、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
要按照国务院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解决好当前突出存在的基础性、普遍性、全面性方面的几个问题。一要建立以县为主,乡、校职责明确,政令畅通的教育管理网络。二要建立以县域为主的中小学校舍改造、维修和建设的良性运作机制。三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特点、与农村各项改革相适应、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并制订出与之配套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四要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的约束机制。五是规范教育行为。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实施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教育收费督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有效防止乱收费。六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建立学校检查准入制度,杜绝部门对教育的“三乱”行为及干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为。
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及时到位,正常发放:
一是建议由中央和省(区)级财政统筹教师的工资福利、办学经费,市、县财政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二是费不出校,税不入校。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要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不能冲抵对教育的拨款,不能用于发放教师工资或基建,要确保学校经费的专款专用。要出台优惠政策,对教育、学校有关税费实行减免,力争税不入校,为教育营造宽松的环境。三是实施农村教育扶贫工程,进一步推进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和帮扶农民家庭困难学生的制度建设。采取“县级投入保学校运转、省(区)级投入保发放学生免费教材,中央投入保教师工资”的措施,分项分级负担,确保税费改革后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四是建议中央和省(区)级财政划拨专项资金,一次性地帮助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解决历史遗留下的“普九”欠账问题,或者发行国家债券,专项用于解决“普九”债务。
4、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通过“普九”达标活动,我区中小学校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标准化还比较低。要通过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中小学建设经费。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争取用几年时间,实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农民子女充分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缩小农村与县城在教育条件上的差距,达到教育的公平化。
(责编 林剑)
1、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县乡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与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足。教师培训经费不落实,化解普九债务的资金不落实,化解非“普九”债务的难度大。学校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学校装备落后,与教育手段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
2、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继续教育不到位,老师知识更新慢,素质难以提高,课程改革也难以深化。二是队伍不稳定。受物价飞涨,教师工资没有得到提高和少数骨干教师外流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县教师思想波动、情绪不稳。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师资力量更为薄弱,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优秀师资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下滑。
3、教育改革有待深入。一是教育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二是评优、评先制度和方法不公平、不公正,严重挫伤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新课程改革难以深入。
4、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一是一些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不够。二是“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三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期望不对称。四是社会对贫困生救助力度虽在逐年加大,但仍然不够。五是“留守孩”辍学比例大。六是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
5、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6、不同程度的危房和学校周边环境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二、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力资本是一种比土地、劳动力等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远大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因此,资本积累应从物力资本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
2、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
要按照国务院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解决好当前突出存在的基础性、普遍性、全面性方面的几个问题。一要建立以县为主,乡、校职责明确,政令畅通的教育管理网络。二要建立以县域为主的中小学校舍改造、维修和建设的良性运作机制。三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特点、与农村各项改革相适应、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并制订出与之配套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四要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的约束机制。五是规范教育行为。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实施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教育收费督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有效防止乱收费。六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建立学校检查准入制度,杜绝部门对教育的“三乱”行为及干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为。
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及时到位,正常发放:
一是建议由中央和省(区)级财政统筹教师的工资福利、办学经费,市、县财政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二是费不出校,税不入校。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要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不能冲抵对教育的拨款,不能用于发放教师工资或基建,要确保学校经费的专款专用。要出台优惠政策,对教育、学校有关税费实行减免,力争税不入校,为教育营造宽松的环境。三是实施农村教育扶贫工程,进一步推进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和帮扶农民家庭困难学生的制度建设。采取“县级投入保学校运转、省(区)级投入保发放学生免费教材,中央投入保教师工资”的措施,分项分级负担,确保税费改革后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四是建议中央和省(区)级财政划拨专项资金,一次性地帮助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解决历史遗留下的“普九”欠账问题,或者发行国家债券,专项用于解决“普九”债务。
4、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通过“普九”达标活动,我区中小学校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标准化还比较低。要通过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中小学建设经费。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争取用几年时间,实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农民子女充分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缩小农村与县城在教育条件上的差距,达到教育的公平化。
(责编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