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座位的“三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朱永通《教育的细节》这本书中《润泽的座位》一文中,结合作者自身经验,说明安排座位,不应该成为被老师“选择性忽略”的事,虽然它繁琐,而且很难找到真正体现学生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但是,正如做人有“三境”,在安排座位這样的小事上,亦能体现出教书育人的“三境”,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关键词】教育的细节;育人“三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31-01
  读罢《教育的细节》,第一时间浮现出的竟是梁文道先生在所著《常识》封面上的题句:“《常识》所辑,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符觉可怪,是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诚哉斯言!当“教育”二字被赋予越来越多意义之时,鲜有人能像作者朱永通先生一样意识到:教育的全部内容、全部意义、甚至全部尊严,只在“立德树人”四字而已。
  这本书令人感动,并非因为其中蕴含了什么“高见”,而仅仅是因为吾辈一线教师奋战多年希望流露的一点心迹,在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毫不掩饰地展示出来,令人在共鸣之余感到欣慰。下面我想就《润泽的座位》一文,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我的体会。
  安排座位是一件常常被老师“选择性忽略”的事。并非是由于它无足轻重,而是由于它过于繁琐,无论倾注多大的心血,都很难找到真正体现学生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其实,正如做人有“三境”,在安排座位这样的小事上,亦能体现出教书育人的“三境”,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教育者试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却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倘把孩子看作是教育者水墨画卷里的大好河山,那么这一境界中,再好的“山水”也不过是“孤山独水”“残山剩水”,无法形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之景。正如文中的学生敏,三番五次要求老师给她换座位,但每每愿望达成之日,便是新的诉求滋生之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完全被动的。因为一个学生的利益诉求,有极大几率挤压另一个学生的诉求。无休止地满足单个学生的诉求,只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教师疲于应对,措手不及。
  当然,大部分老师都不会选择这样做。由此便引出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尽管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可使总体利益最大化。在这一境界中,老师变得“强硬”,他们可以对学生说: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或说:现在的安排是合理的,我来和你分析一下;更有甚者,通过名目繁多的大胆创新获取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像文中的“奖励座位”一样。可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么做的前提:充分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将安排座位乃至教育这一行为粗硬理解为一门“管理学”“经济学”,而非“心理学”,是本书自始至终都在批判的教育“通病”。有人打着“课改”的幌子,引进企业运营理念管理和“包装”学校,铸就“神话”,甚至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然而花俏的糖纸背后却是一些做出极大牺牲的个体,不仅包括同学,也包括老师。用高度形式化的表面动作来粉饰对学生心灵和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模式,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剖析,是极其失败的。
  于我而言,我习惯自宏观到微观地考虑我所带班级的座位安排情况。例如我所带的是一个相对自觉且遵守老师规定的班级,安排座位时不会激起太多的“反抗”情绪,这就为老师的安排提供了更大自由度。此时若还煞费心思地推出一些新奇的座位安排方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从微观上,我还要考虑他们所处的学习阶段要求的学习特点,从而确保得到一个更舒适的学习空间。如高三学习资料多,需要更大的空间储存,但是又随即产生环境杂乱的问题。另一方面,高三面临高考,考生需要孤立的环境中静坐两个钟完成试题,倘在平时学习中继续采用两两同桌的模式,考试时可能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在此情况下,何不大胆改变座位编排模式,把原本并在一起的两张桌子分开,将中间作为储物空间呢?如此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考虑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更要深入个体,精准把握每个人的性格、学习情况,做出能发挥最大“乘数效应”的选择。书中提及“座位孤立”的情况,令人印象颇深。有些教师把性格或学习状况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部分学生放置于“角落”,无形之中给这一部分学生带来了有时是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深刻认识到,班级是一个互相联动的有机整体,提升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的学生的最好方法,是促进他们与这一方面有突出优势的学生的互动,甚至达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效果。
  因此,只有了解学生个体情况,才有可能做出比较好的选择。
  第三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意思是要灵活处理。即便某一种座位安排在班主任看来已经尽善尽美了,让座位安排保持流动依然十分必要。如文中所述,这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激发学习热情。此外还应遵循一些科学原则,例如不能常让某一个学生呆在课室角落或最前排,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坐正对黑板的位置和中后排。适当的创新也是必要的,例如让学生自选座位,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由《润泽的座位》中折射出的育人“三境”,深刻体现了《教育的细节》一书中以人为本的情怀,让我们认识到,当班主任不仅要讲究技术,更要讲究艺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每个人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上下求索的步伐却不能止息。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无处不在,地理无时不在”,作为一名地理学习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发现身边的地理,在生活中感受地理的伟大与神奇。本文從地理视角解读综艺《中餐厅》中的一些场景,将地理与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中餐厅;泰国;象岛;地理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34-01  近
期刊
人体的一切活性物质都是以多肽的形式存在的,多肽主导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繁衍、代谢和行为等生命过程,因此,多肽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十年来,人们对α-氨基酸-N-羧酸酐(NCAs)开环聚合(ROP)产生极大的兴趣,可以合成明确的多肽结构,合成多肽片段与天然构件的结合产生的巨大潜力,还有NCAs开环聚合是合成多肽的一种最有效和简单的方法。
  光气法是最广泛的NCAs制备方法,但是光气剧毒,大规模使用存在较大的危险,因此光气法合成NCAs不能工业化应用。本课题使用碳酸二甲酯(DMC)代替光气“一锅法
【摘 要】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经济和企业的需要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应用人才。以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为例,阐述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 要】当前,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结合数字媒体应用专业《色彩搭配》课程为例,探究信息化教学的运用和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创新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数字媒体应用专业;色彩搭配;界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组织结构是其内部所有关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基本方式,是高职院校内部发展诉求和外部发展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制度化变革形式。高职院校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对历史、繁杂的过程,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组织变革有各种价值取向,如办学自主的自身取向和社会取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取向等,本文对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价值取向进行探析,分析x校组织变革的主要因素,提出x校组织变革应兼顾的各方需求
期刊
燃料电池的应用可有效应对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目前,商业上主要采用以Pt为主的贵金属电催化剂解决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问题。Pt等贵金属储存量少、价格昂贵,无法满足商业需求。因此,开发可替代贵金属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至关重要。碳基催化剂因其廉价、资源丰富、电化学性能稳定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发高效、廉价、稳定的碳基催化剂代替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基于此目的,论文以导电性良好的碳纳米管为基体,以过渡金属(Fe、Cu、Ni)与氮元素为功能复合相,制备了一系列催化活性高、
【摘 要】语文教师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做到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师应把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文本的育人点,让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  【关键词】德育;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85-02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协调班级和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所以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89-01  协调能力是指善于沟通、协调工作单位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在各项班主任工作中,其协调能力是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我挖掘地方道德与法治历史传统文化结合四个必修知识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做到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巧妙地与经济学的知识点结合贯穿;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与政治学知识点巧妙结合贯穿;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与文化学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贯穿;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巧妙与哲学知识点结合贯穿。  【关键词】道德;法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 要】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里不乏德育教育的可利用素材,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学经典中的这些素材对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成长的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值得深思的。本文结合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主要探讨古今贯通的国学德育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国学;德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95-01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科技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