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它是大学生文化成人、精神成人的必修课程。近年来,面向全国各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大学语文“鸡肋化”“边缘化”彰显了当代人文精神的严重滑坡。在一次接受访谈时,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忧虑地指出:“也许更应该注意的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粗糙化、粗鄙化。年轻一代心灵的缺失,美感的缺失,语言、文化的感悟力的缺失,所反映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危机”。虽然大学语文课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缺乏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更没有专业技能证书立竿见影,但是《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语文能力差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的“瓶颈”,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尴尬的形势下,作为语文教师,唉声叹气、冷眼旁观都不能解决问题,惟有投入满腔的热情,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将大学语文从边缘化的危机中拯救出来,实现重生。这里,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开展语文竞赛,激活语文教学
  于漪曾有言:“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因此,面对今天的大学生,刚从高考的紧张、疲惫中挣脱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竞赛活动,就成为激活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对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第一,开展语文竞赛,激活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素质。针对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竞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增强他们参加活动的内驱力。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精神振奋,求知欲强烈。例如诗词朗诵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如果采用竞赛的形式,学生简直欲罢不能,个个跃跃欲试,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酝酿得惟妙惟肖。又如学习曹禺的《日出》时,学生对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很感兴趣,我就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话剧表演”的竞赛活动,通过课本剧表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用语文学科作为工具的实用性特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很多内容都可以安排竞赛,如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比赛活动,使学生的表达、写作、交往、组织等能力都得到普遍提高,形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二,科学设计竞赛,合理组织实施,实现预期目标。语文竞赛是激活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当重要,要使竞赛达到预期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方面,科学设计竞赛。语文教学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决定着不同的竞赛形式,如辩论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朗诵比赛等;比赛方式多种多样,如个人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竞赛内容既可以是课内要求,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例如,面对大一新生,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我们就适时开展了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帮学生重拾信心,确定目标。面对大二、大三的学生,我们又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演讲比赛,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规划,自身感情得到了升华,语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形式气氛活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厌学的学生饶有兴趣,好学的学生更是兴味盎然。
  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实施。语文竞赛既注重形式,又注重落实。因此,精心准备组织实施相当重要。例如大三学生在知识水平与思想认识上逐渐成熟,每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就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辩题为“择业与就业”,同学们拿到辩题后,积极准备,老师精心指导,辩论当天,观众席上座无虚席,辩论双方各展雄风,辩手们妙语连珠,机智善辩,令人拍手叫绝,学生的思想通过竞赛活动表露无遗,教学效果也着实令人满意。
  第三,适时评价总结,形成激励效应,巩固竞赛成果。戈登·德莱顿在《学习的革命》中讲到的“在学习和工作中改革教育的有趣快捷方法”中有一条就是“开庆祝会”。竞赛活动结束,教师适时评价学生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形成激励效应,巩固竞赛成果。如果不了了之,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热情也随之消失。总之,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有效。
  二 注重情感投入,优化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的课程使命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尤其要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为学生个性化体验铺设多种路径。因此,在教学中选择最佳时机,增强情感投入,必将大大优化教学效果。
  (一)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向老师求教的活动,也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情感上将自己置于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势,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与老师交流感情,整个课堂气氛也自然活跃起来。如学习《伤逝》一文,学生对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存在诸多疑惑,我就引导他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封建礼教的特点进行探讨,然后和当今的婚姻制度做比较,最后学生在辩论中达成共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已成为历史的泡影,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使我们倍感幸福,积极的心态,智慧的光芒贯穿始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不光是师者、长者,我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索求知,并适时应用温和的态度、鼓励的眼光、肯定的语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到一下子与教师缩短了心理距离,课堂上想说、敢说、敢争论,甚至敢于反驳老师的观点。久而久之,他们既活跃了思维,又活跃了应变力,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二)注重课余时间的情感交流
  平时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这可是老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课间与学生一起闲谈、观察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了解学生,同时也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了解自己。有些话,学生在一般场合是不会说的,但师生一起交心时,他们常视师者为朋友,愿意吐露心中的小秘密。当今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只有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心态,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少产生误会,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健康成长。可见,课间十分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多么重要!
  (三)注重作文批语中的情感交流
  世界上最成功而效率又最持久的教育,往往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情感,而要做到“不知不觉”,首先要求教育双方敞开心扉,情动于中。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可以说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又一良机。批改中,我把自己摆在和学生是知心朋友的位 置,对学生的喜悦、忧愁、苦恼、迷惑等心情,或肯定,或鼓励,或设身处地,细心劝导,或充满激情,妙加指点。大部分学生会十分重视老师的意见,认真地品读,细心地揣摩,把老师肯定的评价当成莫大的鼓励,把老师提出的不足当成鞭策,真正进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总之,情感积极的投入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细小的举动,都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效果会与日俱增。
  三 尝试听说的创意,提高综合表达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模式,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但在日常教学中,读写能力往往相当注重,而听说能力常被忽视,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创意听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促进者,该做哪些有益的尝试呢?
  一方面注重听的创意。这一创意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触动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作品可以是一首小诗、一篇美文、一句名言、一则新闻,甚至是一首歌等。在听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同一作品或事件的感受并不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会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此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强加给学生,而应多加鼓励,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听力,又提高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重视说的创意。首先,创设说话氛围。老师坚持正确引导,激励学生说话,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获取自信,增强内心与外在世界的交流。如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这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活动内容不定,范围不限。自我介绍、新闻发布、读书心得、佳作欣赏、名人名言等,海阔天空。话题学生感兴趣即可,知识不求系统性,能开口说话,抒发自己的感悟就行,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学生说的时候,老师投以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在说话中断时不求全责备而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受到鼓舞。其次,广开说话渠道。课堂教学中,对于研讨性问题,学生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又可以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还可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针锋相对,不求统一答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再次,搭建表演舞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说话训练,学生的热情不断高涨,表演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水到渠成。“演讲会”、“招聘会”、“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真是异彩纷呈(上文已有阐述)。学生过去的羞涩、胆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胸有成竹、口若悬河,人才招聘会上佳音频传。
  由此看来,在听说的创意方面,我们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借用何种媒体,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这样既能给能言善辩者以施展说话才能的机会,又能给少言寡语者以鼓足勇气亮相的舞台,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就业前景一片广阔。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突破瓶颈,语文教师更要整装待发,我们呼吁大学语文的理性回归,更期待大学语文的凤凰涅粜!在今后日趋广阔的教学领域,我相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其他文献
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中染料溶解度的测试装置与方法.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工艺参数与染料化学结构对分散染料溶解度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流体中溶解
现代医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或动物的肢体和姿态运动平衡控制问题涉及到小脑皮质,而小脑皮质与感觉器官和动作器官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感觉运动系统。关于小脑模
学位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Fe类水滑石(Co/Fe-LDHs),焙烧后得到焙烧态Co/Fe类水滑石(Co/Fe-LDO).通过XRD、SEM、BET和XPS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其活化过硫酸钠
二氧化钒(VO2)作为一种相变金属氧化物,其相变温度为68℃.在68℃以下VO2呈绝缘单斜相,在68℃以上呈金红石相,这种晶体结构的变化导致VO2在光性能和电性能方面表现出可逆的突
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因其较高的反应活性已被广泛用于构建各种化合物.该文综述了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如苯并碳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 )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脑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往往会侵害视路,致使患者首先出现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在发病中往往首诊于眼科,由于忽略了详细病史询问或细致的视野检查,使一些垂体瘤疾病被
通过水解缩聚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苯基含量的超支化聚硅氧烷,考察了苯基的引入对超支化聚合物在CO2中溶解性能的影响.浊点压力测试得出,苯基的引入在超支化结构中对聚合物在CO2
双功能催化剂可将CO/CO2加氢直接合成低碳烯烃、芳烃和汽油等,具有工艺流程短、能耗低的优势.双功能催化剂由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两部分组成,分子筛特定的腔体结构、酸性质及
机器人视觉伺服是图像处理、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动力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实时计算等领域的融合,是计算机视觉研究前沿的一个重要分支。机器人视觉伺服也是一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