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的重点是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由于历史课程的特殊内容,讲授的是国家从古至今的经历和成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合适的,通过合理的教育和疏导,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爱国主义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未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很多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而只顾教授知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忽略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承。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教育是需要从孩童教育开始,贯穿孩子所有年龄阶段的教育之中。初中历史教学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能够强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十分适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历史教材中深入挖掘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悠长的历史,使得中国的过去建造了许多令人敬仰的建筑,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等,同时也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儒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也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中国先人的智慧从使用青铜器开始闪耀光辉,铁器的锻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桑蚕的养殖为我国的服饰文化的发展做好铺垫,陶器和瓷器的发明创造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最为重要的是汉字的创造为中国灿烂的文化流传于世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中华民族设置了一个符号。初中的历史课本在介绍我国从古至今的农业生产、艺术发展时,这些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都要比其他同时期的文明优秀,这为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奠定了基础。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如《工匠精神》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的传承是十分艰难的,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就会树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传承进行保护的一种自觉意识,深刻了解当前寄托在新一代身上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
二、利用历史情节和历史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节
中国的历史不乏战争,不论是外族入侵,还是列强侵华,这些血泪斑斑的历史涌现出的动人故事,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操最直接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讲授有关战争的历史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影像资料或者一些图片来反映当时爱国人士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例如,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大量的财富被掠夺,大量的人民被屠戮,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看到当前位于北京圆明园的现状,在让学生了解通过技术还原之后的圆明园具体情况,通过前后两种状况的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了当时列强侵华的罪恶,以及当时清王朝政府的懦弱,让学生从内心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同时,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还有一些现代电影进行了反映。正如不久前上映的电影《二十三》真实地反映了日本侵华的罪行,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这些电影,或者在课上有时间的情况下给学生播放这一电影。还包括其他的影片如《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反映了当时震惊中外的惨案——南京大屠杀,学生在观看这些电影之后肯定会受到强大的感官冲击,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被欺辱的现实,从而种下爱国情怀的种子。
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记录片反映了当时的现状,如由美国电影工作者拍摄的《北京55天》,以及反映甲午战争的《甲午风云》等,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状况。当然还可以展现出其他的一些史料,如日本军官的回忆录、蒋介石的贺电、或者当时报纸杂志的新闻解读等资料。历史课本所展现的相关资料是有限的,而随着教学工具的更新,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拓宽和延伸历史资料,为学生带来多方位的素材体验,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热爱祖国。
三、多学科联动,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历史课本内容的性质,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不能够单单只限于历史课程,其他课程如语文也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最后一課》,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是拿破仑三世入侵法国的色当战役,这场战役中法国大败各个城市相继沦陷,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沦陷区的一个小学中,由于统治者的更替学校原来的法文课需要改为德文课,而这最后一课就是最后一节法文课。这整片文章都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韩麦尔先生对法语这一祖国的语言深深热爱,让读者不由为之动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也能够顺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以学生写读后感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热情的深深思考,让学生了解爱国不分年龄、也不分国别。
除此之外,在地理课上也可以适时地插入爱国主义的教育。初中地理在了解日本的地理状况时,可以为学生分析日本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不仅土地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而且易多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因此对广阔地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同时,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让整个日本民族充满了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这种性格使得日本人通过入侵去获取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通过多学科联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也能够让学生从多方面的角度接触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引入实时政治或者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和教学上,需要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当前我国在外交方面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包括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以及当前热门的“萨德”事件,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时事政治切实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通过将这些时事政治介绍给学生,不仅养成了学生热于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还能从这些时事政治中为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时事政治,再加上教师的思想引导,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抵制日货、抵制韩货方面,使得学生更加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做出更加理性的行为。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学校 402274)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未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很多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而只顾教授知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忽略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承。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教育是需要从孩童教育开始,贯穿孩子所有年龄阶段的教育之中。初中历史教学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能够强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十分适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历史教材中深入挖掘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悠长的历史,使得中国的过去建造了许多令人敬仰的建筑,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等,同时也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儒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也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中国先人的智慧从使用青铜器开始闪耀光辉,铁器的锻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桑蚕的养殖为我国的服饰文化的发展做好铺垫,陶器和瓷器的发明创造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最为重要的是汉字的创造为中国灿烂的文化流传于世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中华民族设置了一个符号。初中的历史课本在介绍我国从古至今的农业生产、艺术发展时,这些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都要比其他同时期的文明优秀,这为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奠定了基础。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如《工匠精神》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的传承是十分艰难的,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就会树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传承进行保护的一种自觉意识,深刻了解当前寄托在新一代身上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
二、利用历史情节和历史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节
中国的历史不乏战争,不论是外族入侵,还是列强侵华,这些血泪斑斑的历史涌现出的动人故事,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操最直接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讲授有关战争的历史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影像资料或者一些图片来反映当时爱国人士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例如,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大量的财富被掠夺,大量的人民被屠戮,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看到当前位于北京圆明园的现状,在让学生了解通过技术还原之后的圆明园具体情况,通过前后两种状况的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了当时列强侵华的罪恶,以及当时清王朝政府的懦弱,让学生从内心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同时,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还有一些现代电影进行了反映。正如不久前上映的电影《二十三》真实地反映了日本侵华的罪行,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这些电影,或者在课上有时间的情况下给学生播放这一电影。还包括其他的影片如《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反映了当时震惊中外的惨案——南京大屠杀,学生在观看这些电影之后肯定会受到强大的感官冲击,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被欺辱的现实,从而种下爱国情怀的种子。
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记录片反映了当时的现状,如由美国电影工作者拍摄的《北京55天》,以及反映甲午战争的《甲午风云》等,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状况。当然还可以展现出其他的一些史料,如日本军官的回忆录、蒋介石的贺电、或者当时报纸杂志的新闻解读等资料。历史课本所展现的相关资料是有限的,而随着教学工具的更新,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拓宽和延伸历史资料,为学生带来多方位的素材体验,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热爱祖国。
三、多学科联动,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历史课本内容的性质,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不能够单单只限于历史课程,其他课程如语文也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最后一課》,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是拿破仑三世入侵法国的色当战役,这场战役中法国大败各个城市相继沦陷,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沦陷区的一个小学中,由于统治者的更替学校原来的法文课需要改为德文课,而这最后一课就是最后一节法文课。这整片文章都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韩麦尔先生对法语这一祖国的语言深深热爱,让读者不由为之动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也能够顺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以学生写读后感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热情的深深思考,让学生了解爱国不分年龄、也不分国别。
除此之外,在地理课上也可以适时地插入爱国主义的教育。初中地理在了解日本的地理状况时,可以为学生分析日本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不仅土地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而且易多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因此对广阔地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同时,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让整个日本民族充满了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这种性格使得日本人通过入侵去获取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通过多学科联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也能够让学生从多方面的角度接触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引入实时政治或者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和教学上,需要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当前我国在外交方面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包括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以及当前热门的“萨德”事件,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时事政治切实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通过将这些时事政治介绍给学生,不仅养成了学生热于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还能从这些时事政治中为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时事政治,再加上教师的思想引导,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抵制日货、抵制韩货方面,使得学生更加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做出更加理性的行为。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学校 4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