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24例病情反复的因素及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3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TM)是由结核菌感染经血液播散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一种最严重的结核病。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愈。但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其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结脑125例,本文对其中24例出现病情反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结脑125例,其中24例出现病情反复。24例患者均符合彭氏[1]结脑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0个月~78岁;临床分期:早期(前驱期)6例,中期(脑膜刺激期)14例,晚期(昏迷期)3例,慢性期(迁延期)1例;临床分型:单纯型11例,脑膜脑炎型7例,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3例,脊髓型2例,结核性慢性蛛网膜炎1例。转归:19例好转出院,4例未好转(家属放弃治疗),1例死亡。
  病情反复的相关因素:①不良心理状态:结脑病人病情危重、病程长,遭遇此类负性生活事件,加之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治疗费用高,思想压力大,疾病和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双重痛苦。有些病人害怕自身病情反复,又怕长期住院治疗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因而焦虑恐惧;有些病人悲观失望,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缺乏治愈疾病的信心;有些病人擔心家人被传染,又怕家人嫌弃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和孤独感,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感觉抑郁,拒绝与人沟通交流,不配合治疗。②类赫氏反应:类赫氏反应是指在结核病的正规化疗中,病情暂时加重,表现为原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类赫氏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前3个月,青壮年及初治菌阳患者多见,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在0.1%~3.4%[1]。由于体内活跃增殖的结核杆菌在化疗初期被异烟肼、利福平等强杀菌药急剧大量杀死,游离菌体成分磷酯和蛋白作为抗原,使处于高敏状态的肺淋巴、浆膜、脑膜等发生变态反应所致。中枢反应的发生亦可能系脑脊髓膜血管扩张、渗出增多引起[2]。本组有5例病人抗结核治疗后病情恶化,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上升,CT或MRI提示脑水肿加剧等,经处理后好转,符合类赫氏反应。
  不规则用药或过早停药:抗结核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联合用药,疗程18~24个月。早期、规范治疗和足量足疗程用药,对预后的影响不可忽略。静滴异烟肼改口服后,病情在1~2周内出现反复者有4例,而改为静滴后症状又逐渐消失,这可能与血药浓度改变有关。另外,本病病程较长,恢复较慢,有些患者不等病情稳定就要求出院,院外的不规则治疗或过早停药致患者病情再度加重。
  营养不良: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明显消瘦,结脑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恶心呕吐影响食欲,加上服用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痨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食欲更加低下,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病情迁延不愈。
  
  护理对策
  
  加强心理宣教: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沟通技巧,使用角色互换思维,对患者应热情接待,取得患者的信任,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既要给患者充分的同情与关心,又要让患者认识到最新的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动态,也可以通过成功病例,纠正患者以往对本疾病的错误看法和悲观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并及时与家属联系,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作用,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利疾病康复。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脑患者一旦出现类赫氏反应,不需停用抗结核治疗,一般加大激素剂量并加强脱水治疗,数天即好转,但应及时处理。故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脑水肿、早期脑疝症状,发现情况及时向临床医师汇报,以保证患者得到合理恰当的处理。本组有1例类赫氏反应患者,因采取措施较迟而出现脑疝,治疗2周病情才得以改善。
  督导规范用药:病人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医护人员要向病人做必要的康复宣教,患者坚持规律、全程化疗是治疗关键,是保证患者获得最高治愈率的最有效方法,不规则用药或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始终坚持督导化疗,异烟肼静脉给药次数要连续45~60次,一般是待脑膜刺激症状消失后,继续静脉用药1~2个月,后可改为口服,过早改变给药途径,由于血药浓度的改变,易使结核菌再活跃起来。因此在改用口服药的1~2周内,特别注意病情变化,防止病情反复。患者在出院后必须备有充足的药物,并将每日服药纳入日常生活中。同时,要掌握相关的药物知识,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积极改善营养状况:要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饮食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昏迷者给予鼻饲,同时做好鼻饲的护理,可选择混合奶、鸡汤、水果汁等高营养流质饮食,鼻饲饮食温度要适宜,每次进食后,应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渣积存管腔中变质,导致胃肠炎或堵塞管腔。也可以给予静脉营养,如脂肪乳、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智.新编结核病学.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34-247.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60    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110例,并与促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进行对照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嚴格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的系统治疗。血糖控制在<6.1mmol/L,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符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的手外科患者1000例,其中男688例,女312例,年龄15~68岁;体重35~85kg。手术部位包括前臂、腕部、手掌、手指等。所有病例均采用臂丛腋神经阻滞,局麻药用国产0.75%罗哌卡因25ml+0.9%生理盐水15ml,总量40ml;具体
期刊
关键词 地震伤员 X线检查 CT检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7    根据在本院就诊检查的669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影像检查资料,对地震伤员受伤部位、各部位受伤的程度,检查方法等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探索地震伤害的规律和特点,寻求最佳检查手段和方法,达到检查速度快、病员痛苦少、获取诊断信息多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临床对地震伤员的抢救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经US、CT或MRI诊断的50个单纯性肾囊肿,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囊肿抽吸,确诊吸出液位囊液后,行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冲洗。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随访疗效。结果:50个囊肿中1次穿刺成功46个,1次穿刺成功率92%;50个囊肿治疗后,均行3~9个月的随访检查:其中28例30个囊肿基本消失(60%);囊肿缩小>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CT表现和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4月139例脑梗死病人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并与临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将脑梗死分为隐匿型、腔隙型、小脑型、单脑叶型、多脑叶型、出血型6种。其中腔隙型、单脑叶型预后较好,余4种病死及致残率较高。结论: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关键词 脑梗死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预后  doi:10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7    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注意观察皮试阳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反应,而忽略了还有一些其他过敏反应类型[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2例以皮肤症状为首发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8    病历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停经4个月余,腹痛伴头晕、恶心15小时”,于2007年7月4日急诊入院。  即往G1P0,末次月经2007年2月22日。停经4个月自觉胎动,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正常。7月3日17:00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撕裂样痛伴有头晕及恶心,无晕厥及阴道流血而急诊入院。查:T 37.7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5    资料与方法    自2003~2007年期间,我卫生院共收治并手术268例阑尾炎患者,其中8例被误诊。误诊率达2.99%。  本组8例患者全为男性,其中儿童2例,壮年5例,老年1例。年龄12~65岁。都具备起病较急、发热、右下腹痛及压痛、白细胞升高的临床症状。  误诊情况:2例儿童,原是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40岁男性、吸烟等,在绝经期的女性较为少见,认为多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我院在2000~2006年有3例小于50岁未绝经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例,均有服用口服避孕药史。现将此3例病例报告如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9    我区位于陕西南部山区地带,山坡、山沟较多,山上马桑树甚多,每年5、6月份马桑果成熟季节,均有儿童误食引起中毒事件发生。现将我科2001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马桑果中毒78例,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8例全为山区农村患儿,其中男48例,女20例,男:女=2.4:1。发病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