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前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经过系统化护理及康复后效果满意,均无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直接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臀中肌前间隙入路,对血管损伤小,术后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少,并保留了关节囊。术后体位要求不高,脱位发生率低,关节功能康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
[关键词]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2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95-01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行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17例,男性19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55.37±4.43)岁,病理类型,股骨颈骨折14例,骨关节炎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
1.2观察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下床时间、关节活动度、行走步态、生活自理能力及治疗3个月后Harris评分。
1_3参照Hmxis中相关标准评分,根据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引流量、是否畸形、关节疼痛度、活动功能等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疗效越好,优:≧90分,良≧80分,<90分;一般:≧70分,<80分;差:≦60分。总疗效=(优+良+一般)/n×100%。
1.4手术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侧卧位,稳定骨盆的固定,准备无菌布袋,便于处理股骨侧,使患者小腿垂直地面放人无菌布袋中。作“U”形关节囊瓣,以内侧为基地。使用截骨两步法:用窄锯片于股骨头下截骨,患肢外旋部位暴露残留的股骨颈,根据术前测量数据确定股骨颈低位,实行第二次截骨后依次取出股骨头及股骨颈截骨块。利用两把Hohmann手术拉钩使患者髋臼暴露出来,清理髋臼,选择大小适合的假体髋臼,定位并安置假体髋臼,均安置完成后,进行充分止血对关节囊进行严密缝合,关闭切口,进行负压引流。
2.護理方法
2.1心理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绝大多数为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手术创伤较大,为消除病人恐惧,紧张的心态。在术前通过提供一些成功病例及康复过程的资料,让病人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及意义,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
2.2术前康复护理指导,术前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即术前就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咳痰,每天2-3次。床上下肢训练,每组15-20次,每天训练3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组15-20次,每天训练3次。踝泵运动:每组15-20次,每天训练3次。臀大肌力量训练:肛门收缩5-10秒,放松5-10秒。每组15-20次,每天3次。便于术后下地行走步态平衡。术前康复运动的强度及密度,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2.3术前预防感染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灾难性并发症,为防止术后感染,术前应做好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的感染控制,检查切口周围皮肤是否有感染灶,患肢脚趾是否真菌感染,用1%稀碘伏浸泡涂擦,连续3天。术前30rain使用抗生素。
3.术后护理
3.1一般情况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肢端血运、活动及感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及各导管引流通畅。密切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3.2疼痛处理术后24-72小时,疼痛剧烈,易引起患者痛苦不安,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影响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采用超前镇痛及按时镇痛方案。术后采用自控止痛泵,根据VAS疼痛评分,大于8分,可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保证病人的休息。
3.3正确体位,直接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臀中肌前间隙入路,对血管损伤小,术后出血少,手术切口小,创伤小,不破坏后方关节囊,术后脱位发生率低,术后采用舒适体位。
3.4康复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术后应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指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麻醉消退后,指导患者主动和(或)被动踝泵运动,注意股四头肌,臀大,中肌及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以保持肌肉肌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
3.5注意事项的告知,禁止交叉双腿,盘腿而坐,弯腰拾物、系鞋带。避免坐矮凳子,年轻女患者禁止穿高跟鞋,有性生活者,术后半年避免性生活。
4.结论
实施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成功的手术是患者顺利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第一步。直接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臀中肌前间隙入路,对血管损伤小,术后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并保留了关节囊。术后体位要求不高,脱位发生率低,关节功能康复快,治疗三个月后髋关节评分高。术后3天即可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36例直接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不断提高患者依从性。由于其手术方式的优越性,较常规全髋置换术易于护理。
[关键词]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2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95-01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行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17例,男性19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55.37±4.43)岁,病理类型,股骨颈骨折14例,骨关节炎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
1.2观察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下床时间、关节活动度、行走步态、生活自理能力及治疗3个月后Harris评分。
1_3参照Hmxis中相关标准评分,根据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引流量、是否畸形、关节疼痛度、活动功能等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疗效越好,优:≧90分,良≧80分,<90分;一般:≧70分,<80分;差:≦60分。总疗效=(优+良+一般)/n×100%。
1.4手术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侧卧位,稳定骨盆的固定,准备无菌布袋,便于处理股骨侧,使患者小腿垂直地面放人无菌布袋中。作“U”形关节囊瓣,以内侧为基地。使用截骨两步法:用窄锯片于股骨头下截骨,患肢外旋部位暴露残留的股骨颈,根据术前测量数据确定股骨颈低位,实行第二次截骨后依次取出股骨头及股骨颈截骨块。利用两把Hohmann手术拉钩使患者髋臼暴露出来,清理髋臼,选择大小适合的假体髋臼,定位并安置假体髋臼,均安置完成后,进行充分止血对关节囊进行严密缝合,关闭切口,进行负压引流。
2.護理方法
2.1心理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绝大多数为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手术创伤较大,为消除病人恐惧,紧张的心态。在术前通过提供一些成功病例及康复过程的资料,让病人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及意义,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
2.2术前康复护理指导,术前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即术前就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咳痰,每天2-3次。床上下肢训练,每组15-20次,每天训练3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组15-20次,每天训练3次。踝泵运动:每组15-20次,每天训练3次。臀大肌力量训练:肛门收缩5-10秒,放松5-10秒。每组15-20次,每天3次。便于术后下地行走步态平衡。术前康复运动的强度及密度,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2.3术前预防感染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灾难性并发症,为防止术后感染,术前应做好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的感染控制,检查切口周围皮肤是否有感染灶,患肢脚趾是否真菌感染,用1%稀碘伏浸泡涂擦,连续3天。术前30rain使用抗生素。
3.术后护理
3.1一般情况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肢端血运、活动及感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及各导管引流通畅。密切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3.2疼痛处理术后24-72小时,疼痛剧烈,易引起患者痛苦不安,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影响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采用超前镇痛及按时镇痛方案。术后采用自控止痛泵,根据VAS疼痛评分,大于8分,可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保证病人的休息。
3.3正确体位,直接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臀中肌前间隙入路,对血管损伤小,术后出血少,手术切口小,创伤小,不破坏后方关节囊,术后脱位发生率低,术后采用舒适体位。
3.4康复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术后应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指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麻醉消退后,指导患者主动和(或)被动踝泵运动,注意股四头肌,臀大,中肌及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以保持肌肉肌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
3.5注意事项的告知,禁止交叉双腿,盘腿而坐,弯腰拾物、系鞋带。避免坐矮凳子,年轻女患者禁止穿高跟鞋,有性生活者,术后半年避免性生活。
4.结论
实施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成功的手术是患者顺利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第一步。直接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臀中肌前间隙入路,对血管损伤小,术后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并保留了关节囊。术后体位要求不高,脱位发生率低,关节功能康复快,治疗三个月后髋关节评分高。术后3天即可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36例直接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不断提高患者依从性。由于其手术方式的优越性,较常规全髋置换术易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