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nm强脉冲光治疗中重度痤疮40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多见于青少年颜面部,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影响容貌,给患者带来许多心理压力,易产生自卑感。2007年11月~2008年5月,我科应用420nm光子治疗仪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4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告如下。
其他文献
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关键在于:①种子细胞的选定和获取;②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的三维支架材料;③种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微环境。本文就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种子细胞的选定和获取  选择一种适宜的种子细胞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前提。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保持多种分化潜能且长期生存的细胞群。干细胞按其分化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
期刊
定位头影测量方法是评价颅颌面骨骼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段,广泛运用于颅面生长发育预测及颅颌面骨骼特征等研究[1]。传统方法诸如Downs分析法、Steiner分析法、Tweed 分析法、Wylie分析法、Wits分析法、Ricketts分析法等对颅颌面骨骼结构的评价主要基于角度、线距、比例等,因受面高、颌骨旋转、参照平面变异等影响以及准确度、适用条件等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因此,个体化定位头影测量
期刊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矫正轻、中度乳头内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双重“U+8”形埋线,加强了乳头深面的支撑组织,同时结合持续牵引法,促使乳头下支撑组织增生,形成一定的纤维组织,封闭乳头内陷的空间通道,乳头突出固定。结果:18 例患者,33个乳头,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满意疗效,外观明显改善。结论:该术式矫正乳头内陷,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不易复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在不同给药途径下其代谢产物原卟啉IX (protoporphyrin IX,PpIX)在葡萄酒色斑动物模型鸡冠中的聚集、分布的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葡萄酒色斑的可行性。方法:以鸡冠为模型,静脉或局部真皮内注射ALA后,应用多通道光量子分析仪监测代谢产物PpIX的动态变化,组织取材切片后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pIX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lightwand光棒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常规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2例ASA I或II级全麻下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124例为正常气道,根据光棒前端弯曲角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60°)和B组(90°),28例预测有困难气管插管为C组(90°)。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
期刊
1994年Moore、Smyth首次报道了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后,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印证了这一结果。我们自2005年开始应用在A型肉毒毒素中加入曲安奈德一起协同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患者168例,以达到缩窄下面部轮廓的美容目的。经过两年的观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是对该项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评价。
期刊
瘢痕疙瘩又被称为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异常,是机体创伤后一种异常的愈合过程。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一直是整形外科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瘢痕疙瘩的研究集中在影响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有关细胞外基质、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蛋白水解酶等单一因素。但是作为创伤愈合这一复杂的分子生物机制,不可能用某个单一的基因表达异常来解释其发病机制。所以寻找一个更广泛的基因表达异常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手术改善部分方脸畸形患者面部外观,观察手术效果,探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7例要求行面部轮廓整形的患者施行口内联合耳前切口颧骨颧弓缩小术及下颌角截骨术,纠正患者的下颌角肥大及颧骨颧弓的肥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月,均恢复良好,术后面部轮廓改善满意。其中5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术后3月左右自行恢复。结论:颧骨颧弓缩小及下颌角截骨术对方脸患者面部轮廓改善效果良好,同时面部神经血
期刊
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 scar)是人类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常损害患者容貌及功能,并常伴有痛痒,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导致心理创伤。但是病理性瘢痕仍然是目前外科医生所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系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其主要由成纤维细胞过度生成和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及大量细胞因子产生所致。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期刊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中的A类,现共发现有五种黑素皮质激素受体(MC1R~MC5R)。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在人类正常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肤色和发色形成中起主要作用。此外,MC1R在培养的正常角质形成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表达[1-2]。    1MC1R的结构    人类MC1R基因分别由Chhajlani和Mountjoy两个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