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伴随着学生成长,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课标》中也提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而课本阅读是打开学生阅读之门的眼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体,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不断提升,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本阅读量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53-02
1.引言
《课标》中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这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光有数量没有质量也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结合课本阅读,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深度反思。随着教材的改变,我们发现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论语》、《三字经》等内容,教材中也加入了许多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这都潜移默化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中受益。基于此,教师要针对教材阅读量的提升创设有效途径,既达到数量又提升阅读质量。
2.尊重学生个性,激发阅读激情
学生对于阅读有天生的亲近,但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常常“一板一眼”“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千千万万种思想,却只能够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讲述的“正确”的知识点,将其记忆与背诵。为了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多元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1]。
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贴合学生喜欢表扬的性格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展开表演。表演形式让学生看到新奇有趣,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好角色、台词。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小组会用简单的卡纸作为道具,有的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这都是表演给课堂带来的阅读生成,让课本阅读效率更高。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王尔德的其他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课外阅读,通过这样的形式,搭建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使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加自身的阅读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每月在班级中举办一个“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这一个月你阅读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趣味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阅读当中,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3.控制阅读数量,培养阅读习惯
许多教师在面对课本阅读量的提升时,总希望学生所有的时间都在阅读,担心不阅读就会被落下。这样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的阅读压力,反而造成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教师要将课本阅读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既要符合学段要求,又能够让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讲述《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取“群文阅读”的形式,通过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文本,明白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通常是如何表述的。当学生阅读了《小壁虎借尾巴》这一内容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小壁虎分别向哪些动物借尾巴,结果如何呢?一边阅读,一边让学生绘制出故事的结构图。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七颗钻石》、《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按照同样绘制结构图的形式自主绘制结构图,从而明白许多的童话故事都会出现这类“反复结构”,运用这样的形式可以推动故事情节,让童话故事变得更加生动。
4.挖掘文本魅力,提升阅读素养
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是经典篇目,十分值得学生反复思考与琢磨,不同的文字组合,不同的遣词造句,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到的。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提升阅读素养。
如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诗时,教师让学生思考“绿”这个字能不能换成其他的字?有的学生说可以换成“到”“来”等字,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比分析看看哪个字比较好?从而让学生感知到“绿”这个字的巧妙,使学生明白一个字对于文章的改变。如在《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时,课文中形容居里夫人用的是“一袭”这一词,“一袭”是用来形容高贵与典雅的词语,但是居里夫人的穿着十分简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运用“一袭”这一词语。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穿了什么,而是她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在一个个问题中带领学生感知文本,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表达,加深对文本的印象,积极主动的对文本产生思考。久而久之,当学生遇到一篇陌生的文本内容时,也会仔细研究其中的词句运用,提升學生的阅读能力。
5.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提升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教师不要畏惧阅读量的提升,总是担心这么多的内容学生无法阅读,无法理解,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贴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合理控制课本阅读量以及挖掘文本的独特魅力,真正让学生乐于阅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晓婷.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J]. 人生十六七, 2017.32
作者简介:
杜江(1989-),女,汉族,江苏金坛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及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本阅读量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53-02
1.引言
《课标》中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这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光有数量没有质量也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结合课本阅读,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深度反思。随着教材的改变,我们发现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论语》、《三字经》等内容,教材中也加入了许多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这都潜移默化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中受益。基于此,教师要针对教材阅读量的提升创设有效途径,既达到数量又提升阅读质量。
2.尊重学生个性,激发阅读激情
学生对于阅读有天生的亲近,但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常常“一板一眼”“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千千万万种思想,却只能够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讲述的“正确”的知识点,将其记忆与背诵。为了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多元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1]。
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贴合学生喜欢表扬的性格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展开表演。表演形式让学生看到新奇有趣,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好角色、台词。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小组会用简单的卡纸作为道具,有的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这都是表演给课堂带来的阅读生成,让课本阅读效率更高。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王尔德的其他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课外阅读,通过这样的形式,搭建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使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加自身的阅读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每月在班级中举办一个“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这一个月你阅读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趣味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阅读当中,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3.控制阅读数量,培养阅读习惯
许多教师在面对课本阅读量的提升时,总希望学生所有的时间都在阅读,担心不阅读就会被落下。这样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的阅读压力,反而造成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教师要将课本阅读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既要符合学段要求,又能够让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讲述《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取“群文阅读”的形式,通过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文本,明白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通常是如何表述的。当学生阅读了《小壁虎借尾巴》这一内容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小壁虎分别向哪些动物借尾巴,结果如何呢?一边阅读,一边让学生绘制出故事的结构图。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七颗钻石》、《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按照同样绘制结构图的形式自主绘制结构图,从而明白许多的童话故事都会出现这类“反复结构”,运用这样的形式可以推动故事情节,让童话故事变得更加生动。
4.挖掘文本魅力,提升阅读素养
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是经典篇目,十分值得学生反复思考与琢磨,不同的文字组合,不同的遣词造句,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到的。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提升阅读素养。
如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诗时,教师让学生思考“绿”这个字能不能换成其他的字?有的学生说可以换成“到”“来”等字,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比分析看看哪个字比较好?从而让学生感知到“绿”这个字的巧妙,使学生明白一个字对于文章的改变。如在《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时,课文中形容居里夫人用的是“一袭”这一词,“一袭”是用来形容高贵与典雅的词语,但是居里夫人的穿着十分简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运用“一袭”这一词语。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穿了什么,而是她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在一个个问题中带领学生感知文本,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表达,加深对文本的印象,积极主动的对文本产生思考。久而久之,当学生遇到一篇陌生的文本内容时,也会仔细研究其中的词句运用,提升學生的阅读能力。
5.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提升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教师不要畏惧阅读量的提升,总是担心这么多的内容学生无法阅读,无法理解,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贴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合理控制课本阅读量以及挖掘文本的独特魅力,真正让学生乐于阅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晓婷.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J]. 人生十六七, 2017.32
作者简介:
杜江(1989-),女,汉族,江苏金坛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及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