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力。坚定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党员纯洁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的洗礼,广大农村党员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成绩有目共睹,发挥了农村党员作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经济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存在影响农村党员理想信念的因素。
一、影响农村党员理想信念的因素
一是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的冲击。有的党员借口“发展经济”“外出务工”,参加组织活动热情不高,甚至把“市场交换”原则带到党内生活中来。
二是党员教育不足,渠道缺乏。一方面,村级党组织无能力采取专业的方式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只能停留在“读文件”的层面,不联系实际,针对性不强,致使党员教育活动形式单调,水平低;另一方面,农村党员文化层次较低,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理解认知能力有限。最终导致农村党员存在“不爱学、学不懂、学不深”的问题。
三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和学历水平偏低,导致他们对一些新的宣传工具不会操作,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四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党员接受先进典型和红色教育资源等正面文化引导的途径较少,劳作之余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方式,意识形态领域容易被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和影视作品的影响甚至占领。有些党员对社会不良风气“熟视无睹”,甚至随波逐流,直接参与其中;有的认为讲理想、讲党性太吃亏,不如讲实惠;有的在关键时刻畏首畏尾、袖手旁观。
二、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农村党员来说,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关乎农村发展、基层政权稳定。
第一,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针对农村党员教育不足、渠道缺乏这一问题,基层党校应加大对基层党员的培训力度,实现对所有党员全覆盖培训,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理想信念,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可以利用每年农闲时间和农村党员的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党校的师资力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向农村延伸,提高广大农村党员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二是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和先进典型,让参训党员现场体验、了解历史、感悟现实,激活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一是严把“入口关”。着力提高农村党员质量。通过层层筛查,明确入党动机,制定“师带徒”“压担子”等制度从农村优秀年轻人中培养党员后备力量,增加新鲜血液,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改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较低、理论水平不高的现状,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畅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对不发挥党员作用、不符合党员标准、群众满意度低的党员,加大处置力度,逐步形成有进有出、优者留、劣者汰的党员 “出口”机制,着力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坚决维护党的权威,严守党的规矩,自觉与上保持一致。
第三,加强媒体宣传。一是,利用好“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党建”是信息化时代做好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利用好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优化提升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进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二是,通过媒体手段,为党员搭建便捷的学习载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市广播电视台经常性播报上级党建政策、全党建动态、先进典型经验、党纪案例剖析、党员创业知识及各种纪录片。
第四,完善文化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人民群众渴望的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创新,渴望的是拥有一批沉甸甸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水平,同时反应中国社会真实的,充满战斗性的文学艺术作品。要利用已有媒体和资源,打造一批红色经典作品;创作和引进一批有筋骨有深度、有艺术性有品质感的文艺作品,积极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村级文化站的影响力,及時更新书籍,让农村书屋热起来,丰富农村群众和党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决抵制腐蚀人们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封建文化、腐朽文化与不良社会风气。
第五,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经济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物质支撑。农村经济薄弱,直接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有力保障。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重点任务来抓,通过摸排清理农村闲置的房产、山林和荒山荒坡荒滩等集体资产资源,建立“三资”台账,通过盘活闲置资产、争取投资项目、深挖富余服务能力等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一、影响农村党员理想信念的因素
一是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的冲击。有的党员借口“发展经济”“外出务工”,参加组织活动热情不高,甚至把“市场交换”原则带到党内生活中来。
二是党员教育不足,渠道缺乏。一方面,村级党组织无能力采取专业的方式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只能停留在“读文件”的层面,不联系实际,针对性不强,致使党员教育活动形式单调,水平低;另一方面,农村党员文化层次较低,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理解认知能力有限。最终导致农村党员存在“不爱学、学不懂、学不深”的问题。
三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和学历水平偏低,导致他们对一些新的宣传工具不会操作,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四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党员接受先进典型和红色教育资源等正面文化引导的途径较少,劳作之余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方式,意识形态领域容易被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和影视作品的影响甚至占领。有些党员对社会不良风气“熟视无睹”,甚至随波逐流,直接参与其中;有的认为讲理想、讲党性太吃亏,不如讲实惠;有的在关键时刻畏首畏尾、袖手旁观。
二、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农村党员来说,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关乎农村发展、基层政权稳定。
第一,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针对农村党员教育不足、渠道缺乏这一问题,基层党校应加大对基层党员的培训力度,实现对所有党员全覆盖培训,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理想信念,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可以利用每年农闲时间和农村党员的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党校的师资力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向农村延伸,提高广大农村党员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二是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和先进典型,让参训党员现场体验、了解历史、感悟现实,激活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一是严把“入口关”。着力提高农村党员质量。通过层层筛查,明确入党动机,制定“师带徒”“压担子”等制度从农村优秀年轻人中培养党员后备力量,增加新鲜血液,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改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较低、理论水平不高的现状,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畅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对不发挥党员作用、不符合党员标准、群众满意度低的党员,加大处置力度,逐步形成有进有出、优者留、劣者汰的党员 “出口”机制,着力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坚决维护党的权威,严守党的规矩,自觉与上保持一致。
第三,加强媒体宣传。一是,利用好“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党建”是信息化时代做好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利用好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优化提升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进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二是,通过媒体手段,为党员搭建便捷的学习载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市广播电视台经常性播报上级党建政策、全党建动态、先进典型经验、党纪案例剖析、党员创业知识及各种纪录片。
第四,完善文化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人民群众渴望的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创新,渴望的是拥有一批沉甸甸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水平,同时反应中国社会真实的,充满战斗性的文学艺术作品。要利用已有媒体和资源,打造一批红色经典作品;创作和引进一批有筋骨有深度、有艺术性有品质感的文艺作品,积极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村级文化站的影响力,及時更新书籍,让农村书屋热起来,丰富农村群众和党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决抵制腐蚀人们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封建文化、腐朽文化与不良社会风气。
第五,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经济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物质支撑。农村经济薄弱,直接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有力保障。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重点任务来抓,通过摸排清理农村闲置的房产、山林和荒山荒坡荒滩等集体资产资源,建立“三资”台账,通过盘活闲置资产、争取投资项目、深挖富余服务能力等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